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吗?

作者:樊月   2016年03月14日 11:03  腾讯文化    1898    收藏


[摘要]当时袁世凯听说义和团非常神,刀枪不入。他可以说是这个事件里第一个进行实证的人。他不知道他们灵不灵,安排一队军人都拿着枪。很多义和团自己报名站成一排,一开枪全打死了。


19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被后人归因于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尤其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本就千疮百孔的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瓜分热潮。极度民不聊生的国情终致这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事隔116年,如今国人对这场运动的理解是否就是当时人的本意?换个角度看,历史的真实是否存在另一种可能?止庵说:“关于《神拳考》所涉及的义和团运动而言,我写的并不是一本介绍事件本末,作出历史评价的书。我更感兴趣的是当年那些人想干什么,以及他们因此干了什么。”


3月12日下午,作家止庵与知名编剧史航在北京万圣书园对谈“100年前义和团在想什么”,与到场读者分享交流新书——《神拳考》。



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吗?

史航与止庵在新书分享会现场与读者进行交流


被忽略的史料在当时也许并不是空话。


止庵:写书的初衷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时间因素就是事情发生在1900年,离现在大概116年。可是距我才五十多年,实际上就是两辈人前面的事。我小时候还有相关的人活着,六十年代还有人采访,写有关当年义和团的调查。


第二个是空间因素。我之前学医的时候,学校宿舍在西什库,每天去宿舍都走过一个教堂,就是这本书里主要的场地叫西什库教堂。第二呢,我以前上班租过一个办公室,就在东交民巷,东交民巷又是这个事情发生的地方。我家住在东单的北边,叫米市大街。现在到中山公园看,有一个“保卫和平”的匾牌,这个匾牌以前叫“克林德碑”,因为德国公使当时被义和团杀了,后来清朝专门派特使到德国去道歉,立了一个牌坊在米市大街这里。后来因为中国是一战胜利国,匾牌被拆了挪到中山公园,49年以后改成“保护和平”。正是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重叠,让我对义和团运动产生了兴致。


后来我读了当年的上谕奏稿,函牍文告,笔记杂录,总共七百多万字的材料以后,发现许多史料里记载的事历史里并没有写,历史学家们觉得那些不是事。比如我在《神拳考》序言里提到的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历史学家往往认为这话前两句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后两句,可以说明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真情。在历史学家眼中,历史呈现的应该是针对我们的意义。历史学家不用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空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的“假话、空话、大话”对当时的人来说可能并非如此,可能正是值得重视的原始材料。


我一直想写一部“人类愿望史”或者“人类信念史”之类的书。我认为历史本身包括两部分,一是当时的人想干什么事,一是他们干成了什么事以及对后人的意义。比如我们现在谈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时候打通了亚欧,促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可是在亚历山大的脑子里并没有欧洲亚洲的概念,对他来讲只是要占领世界。再比如中国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天下。我们现在觉得是非常大的功绩,可是当时对他来讲是为了统治的需要。历史上这类事实并不少见,一个人想干的事,干成的事以及带给我们的意义往往不是一回事。


彼时国人生得荒谬,死得也荒谬?这个荒谬是从哪来的?


史航:我今天为了配合止庵说这个事,特意挑了一件最像义和团的衣服,因为没有直接明黄色的衣服。看止庵的书就知道,义和团以红为尊,绿也可以,白就有点问题。他们不认白莲教,认为白接近洋人,所以很多人校袍都不敢穿,得借自己女人的红衣服才能出门。进而论之,慢慢蓝色跟灰色也可疑,因为不够鲜艳,不够正能量,所以也可能是“二毛子”。所以我华东师范大学出这本书这个封面就属于义和团所说的“二毛子”色。


关于义和团,我们小时候看过很多影视剧,像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说到义和团,将其形容为打飞靶,说太惨了。我在想,都是我之国人,他们的死在我们看来像个笑话,凭什么他们变得生得荒谬,死得也荒谬?这个荒谬是从哪来的?就像 《茶馆》里王掌柜说:“谁啊,谁出的主意,不让我们吃窝窝头。”王掌柜特别想抓出一个人,就他出的坏主意。那好办,不管是李鸿章还是慈禧太后,有个靶子。但是《神拳考》这本书有点散豆成兵,他找不出罪魁祸首。他恰恰说的是集体共犯,集体迷信,甚至是迷而不信,迷来迷去都不够信。这就是“拔剑器四顾心茫然”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更想找到元凶,这就把已有的元凶都给开脱了。


到头来,鼓动闹事的那帮人,你以为他是领跑的,他也是追着什么跟着跑,突然刹住的时候后来那些人先把他踩扁,所以这个事没有多少中国人从中捞到好处。回过头来看,义和团这些人一开始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止庵在书里探索的一个问题。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会被鬼子的洋枪洋炮打死,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扶清灭洋”?


止庵:《神拳考》里面我所有用的材料都是当事人的记录,而不是我的猜想。义和团运动短短两年,突然所有人都特别自信,都不太相信别人的话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义和团进北京有两个目标,一是把东交民巷使馆区打下来,二是把西什库打下来,因为当时南堂东堂都已经烧掉了。西什库一共40个外国兵。东交民巷二百多人,一共有这么多人。这个战争就是好几万人一边跟四十个人打仗,另一边跟二百多人打仗。最后结束的时候,两个地方都没打下来,在西什库里边的外国兵死了八个,但是外边死了好几万。



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吗?

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资料图


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吗?

被义和团摧毁的东交民巷法国使馆


东交民巷也是每天死很多人,当时的协办大学士徐桐家就住在东交民巷。他每天上下朝都可以看见街上有死人,但他说确实没看见。他不相信义和团会死,他不信这个事。


当时袁世凯听说义和团非常神,刀枪不入。他可以说是这个事件里第一个进行实证的人。他不知道他们灵不灵,安排一队军人都拿着枪,然后义和团自己报名,我试试他是不是刀枪不入,如果是,我就信,如果不是,我就不信。很多义和团自己报名站成一排,一开枪全打死了。袁世凯说这不行,法术不灵。但在当时,只有这一个人真正去试验,别人都是既然大家说行,那就行。


后来义和团一直闹到涿州,有人向慈禧建议义和团是能人,他们是唯一能跟洋人打仗的人。慈禧也不知道该不该信,就派刚毅和赵舒翘去一探真假。刚毅跟赵舒翘说:“咱们回去就说行,用不着看。只要问问他们我刚毅是忠臣还是奸臣?他们要说我是忠诚,就可以相信。”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然后真是这么问的,义和团说刚毅是忠臣。他们便回去向慈禧报告说义和团可信。然后这些人就进了北京城。


这听起来是荒唐,但是我关心的不是它荒唐,更多的是一种同情。这些人都是各县各乡的贫苦农民,开始的动机确实是认为国家有难,要尽己所能出力。我们一味说他荒唐愚昧,可他们诚心诚意这么做,即便困难重重。这背后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当时的人是什么想法?又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去做这件事。


诠释当事人的心态:不可解也就是解。


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吗?

《神拳考》 止庵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史航:当时有头脑的读书人,清醒的人,说义和团的法术不可解。止庵说这不可解也就是解。因为即便这是骗局,如果默认了,接受了,这事就存在了。


止庵:人在当时的状态下确实有种光荣之感。对他们来说,在参与“神”的那一刻,原本的贫困农民就成了当时社会最受瞩目的群体。我尝试着去理解那种心态。他们参与其间,制造一个新世界。这里有新的语言、新的秩序、新的是非,然后在这个世界里获得胜利。站在它之外看,这很可笑,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在1900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市民没法生活,因为各种各样的号令,过去经常用的东西不能用了,如果被搜出来就可能就被杀了。这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只能说明当时是多么混乱和艰难。


史航:书中所列举的许多史料,可以说明当时人不顾及真实状况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中就有一个非常简明的25条,其实它凝聚了我们近代史所有的屈辱和我们的梦想,以及所有被挤压之后的反弹。可以说当时人的心态都在里面。


止庵: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归纳,也不是简单的吸取教训。这个教训不需要再吸取。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也不可能这样,它就是历史上的特例。我关心的是他们怎么讲道理,怎么说服别人,怎么说服自己。好多当事人直到死的那一刻还相信自己是有法术的,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事给我很多感触。这本书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悲痛欲绝,大概介乎这两者之间。首先我想知道当事人怎么想的,把它从各种各样的资料里找出来,再把它的来龙去脉跟读者分享,至于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就不是由我,而是由读者来评判。


责任编辑:张永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