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编选“新诗大系”遇到问题

作者:洪子诚   2016年08月31日 18:34  中国诗歌网    509    收藏

最近,我参加了谢冕先生主持的“中国新诗大系”的编选工作。“大系”的文革后部分共3卷,1978-1985是一卷,86年至80年代末是一卷,90年代是另一卷。为什么是这样的划分,我不大清楚。总是有一些道理的吧。分给我做的是78-85年的这一部分。

    在编选的过程中,遇到两个颇费斟酌的问题。一个是,一些作品的“年代”难以确定。确定作品的写作、特别是发表的年代,是文学史研究(包括与此相关的作品编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对所有的文学史写作来说都是这样。不过,中国“当代”诗史在这方面有它的特殊问题。我们知道,在五、六十年代和文革期间,有些诗人写的诗,在当时不能得到发表。或者是写作者当时“身份”上的原因 (如“右派份子”等),或者是作品内容上的原因,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些作品,文革后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才得以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这些诗的作者有曾卓、牛汉、昌耀、绿原、流沙河、林子、黄翔、蔡其矫等。他们的这些诗,有不少受到很高评价,并经常为我们所引用。如曾卓的《悬崖边的树》,牛汉的《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昌耀的《凶年逸稿》,绿原的《又一名哥仑布》,流沙河的《故园九咏》,林子的《给他》,蔡其矫的《祈求》等。这些作品在写作的年代里,只为作者或其亲属所收藏。有的甚且只存在于作者的“记忆”中,后来才根据“记忆”补写。但是,它们在文革后发表时,篇末都标明了写作的年代,如1958,1961,1972等等。那么,我们将如何对待这标明的年代?“年代”确定涉及的另一部分作品,是文革期间的“地下诗歌”。这些诗数量也不少。如食指的诗,如被称为“白洋淀诗群”的多多、芒克、根子等的诗,如北岛、舒婷、顾城早期创作等。显然,它们和上面说到的曾卓、流沙河的情况有些不同。己有多篇当事人的回忆文章,讲述当年诗的写作、阅读和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也提供了个别诗作的当年的手稿。不过,即使如此,情形也有它的复杂、暧昧难辨的地方。

    上述作品在诗史的处理上,究竟应以篇末作者所署的写作年代为依据,还是应放置于它们公发开表的年代里?这是一个难题。8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方式是以诗人提供的写作日期为准。比如谢冕、杨匡汉的《中国新诗萃》,我和谢冕合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思和、李平主编的《20世纪当代文学100篇》(学林出版社)等等。这样的处理当然有它的理由。特别是这能满足对当代的某一时期诗歌状貌的丰富、多样的想象,而为我们所乐于采用。

    不过,对这种方式,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比如说,如何能确定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就是篇末注明的年月?即使这种标示是可信的,在写作到公开发表之间(通常有几年到十几年),是否经过修改?这种改动又是怎样的情形?如果发表时作了重大的、“实质性”的改动,还能不能看作是最初的写作时间的作品?还有,如果作品写成之后没有发表,没有读者阅读,在它写作的时间里不能构成一种“文学(诗歌)事实”,能不能把它当作当时的“文学事实”来对待?举一个例子说,近年来诗界对多多写于文革的诗评价很高。这些诗为读者所了解,大抵是在80年代中期,确切地说,是从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1985)中读到的。又如,北岛的《回答》是否写于1976年春的“天安门事件”,也存在争议。其实,对于读者而言,诗写在什么年代并不重要,或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好诗,还是不那么好的诗。但是,有的时间界限对判定一首诗的价值并非无关紧要,而且,对于诗史写作来说,它还承担了考察诗歌文体沿革,诗歌精神流脉的任务。所以,时间的确定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当然,这里并不牵涉所谓真伪等的“道德”意味的问题,只不过诗歌批评和诗史写作也有它的“行规”,需要遵守,而目前提供的资料不足以让人放心罢了。

    所以,这次编选新诗大系的这一卷时,我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即以它们公开发表的时间来确定其时期归属。这样,不仅牛汉、曾卓、流沙河等写于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作品,而且文革期间的“地下诗歌”,都被放在78-85年的这一卷中。这样做的理由,除了作品写作时间的“真实性”(历史研究的层面而言)的考虑外,这种方式强调的是更重视作品被阅读和产生“影响”的“事实”。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编选方式,来呈现80年代前期诗潮的状貌——而文革间青年的“地下诗歌”和“复出诗人”在“受难”期间的创作的“挖掘”和“披露”,正是这个时期重要的诗歌事件。当然,我并不认为这就是惟一的处理方式。它和另外的方式将构成参照,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诗歌“生产”和“流通”方式的复杂性的认识。

    “新诗大系”编选工作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当代诗歌“发表”的某些特殊方式。具体说,是如何对待诗的所谓“非正式出版物”。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现代”时期,自印的诗刊、诗集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例如出版于1947年的《穆旦诗集(1939-1945)》,就是诗人“自费印行”的。这种“发表”(出版)方式,并没有使读者、研究者怀疑它的有效性和价值。但是,进入5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50-70年代的中国大陆,印刷、出版为国家严格控制。北岛回忆《今天》在78年筹办的情境时说,“我记得特别难的就是找印刷机,因为大家知道国内的油印机那个时候控制得非常严,都是由党委和工会控制,不会轻易借出来的”。他们找过张辛欣,她“是北医团委的什么干部,她说借不出来,这是控制的”(《北岛访谈录》,《沉沦的圣殿》第330页,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后来《今天》的停刊,也是因为它违反了1951年政务院的“刊物未经注册,不得出版”的法令,但申请注册又不被允许。在这种情况下,自印的书刊被看作是“非正式”的,因而在50年代之后,一般不被纳入批评和历史叙述的范围内。

    对于印刷出版的严格控制,在文革期间出现了“失控”。而文革后,重新建立这种严格的控制,则由于各种原因在实施上出现了问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电脑等的普及,使自印书刊变得出乎意料的容易起来。因此,在“正式”出版诗集、诗刊仍是难题的情况下,诗人和诗歌爱好者“非正式”刊印的诗歌读物,成为一种风尚,成了当代诗歌重要的发表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这些出版有不同的命名。如“地下刊物”,“非正式出版物”,“自印诗刊(诗集)”,“内部交流刊物”、“民间刊物”(简称“民刊”)等等。从70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由诗歌小团体自办的诗歌刊物不计其数。除了《今天》、《他们》、《非非》、《倾向》等著名的以外,我见到的还有《阵地》、《小杂志》、《偏移》、《翼》、《诗参考》、《诗镜》、《诗参考》、《新诗人》、《诗歌与人》等。就它们的质量而言,我想并不比一些“正式”出版的诗刊差,甚至更为出色。而诗人自印的诗集和诗合集,数量就更多。当然,由于这些“非正式”出版的书刊发行量较少,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诗歌批评一般又不把它们列入受关注的重要对象,因此,它们一直被放在“非正式”的位置上,被看作是一种“自娱”的、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现象。

    诗刊、诗集的“等级”不是以它们的质量、影响,而是以是否注册“正式”出版作为标志,那是没有道理的。我想,当代的诗歌批评和诗史写作,应该调整这种自50年代以来确立的认识,质疑当代各种不合理的成文、不成文的等级划分。从近20年的事实看,正是在这些“非正式”的诗集、诗刊中,存在著最为活跃、最有创造性的诗歌因素和诗歌力量。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细心考察的。这种观念的调整,有助于我们拓展诗歌创造的空间,也改变我们对诗的存在方式的看法。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新诗大系”的这一卷中,我从“非正式”诗集、诗刊中,选入了一些作品。比如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1985)、孟浪、贝岭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75首》(1985)等。当然,我的做法也很有限度,这也是考虑到我们目前对这个问题所能认可的限度。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1. 望乡  45 (1次)
  2. 心静自然凉   36 (1次)
  3. 七绝.暴雨  32 (2次)
  4. 《祝贺安德利贸易中心国庆店庆四十周年》七律正格  25 (2次)
  5. 七绝·国庆颂(三首)  20 (1次)
  6. 岭南秋别  18 (2次)
  7. 【篝火】文/金煜然  15 (1次)
  8. 雨淋霖·杏花镇漫步  10 (1次)
  9. 组诗两首(荷)  10 (1次)
  10. 母亲的江山湖海  10 (1次)
  1. 岭南秋别  60 (4次)
  2. 五言律诗.咏唱祖国  58 (8次)
  3. 临江仙·眺望  50 (1次)
  4. 七律.登大风堡玉泉寺有感  30 (2次)
  5. 赏书  30 (1次)
  6. 铜鼓晓月  25 (3次)
  7. 七言律诗、欢度国庆  20 (1次)
  8. 文心如兰  18 (2次)
  9. 甲辰中秋  16 (1次)
  10. 海南秋天  15 (2次)
  1. 五绝.晨游太阳湖即景  216 (18次)
  2. 甲辰异乡中秋独醉辞  200 (1次)
  3. 行香子.龚滩画廊  180 (13次)
  4. 七绝.登大风堡玉泉寺观景台  177 (14次)
  5. 七律•抗战老兵赵愚正马头山之役  153 (9次)
  6. 七绝二首.中秋独酌  151 (10次)
  7. 芳华  150 (5次)
  8. 暗香·九花  144 (11次)
  9. 江城子-秋韵  133 (7次)
  10. 七律•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南充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131 (6次)
  1. 我站在出站口等你  3900 (306次)
  2. 李园白+“每日好诗”投稿(旧体诗)  3893 (224次)
  3. 我们的名字叫应急  2995 (14次)
  4. 芳华  2416 (82次)
  5. 九张机  2324 (17次)
  6. 游武功山  2281 (25次)
  7. 人  2270 (17次)
  8. 母亲的心向着那片海  2029 (94次)
  9. 赣江之晨  1740 (574次)
  10. 初冬,街头那一抹红  1618 (36次)

诗讯热力榜

  1. 诗人痖弦去世丨诗歌作品选
  2. 叶嘉莹“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出版
  3.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用英语写绝句:美国诗人与中国古诗结缘
  7. 安谅书屋揭牌 | 附《向长江每一条支流致敬》
  8. 第44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韩江:“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2024诺贝尔文学奖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张鲜明歌咏祖国长诗:《现代,中国!》
  6. “云帆六选本”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7. “诗意徽源 和美绩溪”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国庆诗歌朗诵会暨颁奖晚会在昌江举行
  9.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 获奖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6.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为什么要建中国新诗版本馆
  8. 第二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9.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