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移中的纵承——纪弦诗歌专题(上)

作者:杨景龙   2017年06月09日 17:01  陟岵    3627    收藏

yjl.webp


内容摘要:20世纪取得可观创作成就的新诗名家,大都有着深厚的古典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具备文学史意识的大多数新诗名家都明确地意识到,要想提高新诗艺术,必须向辉煌灿烂的古典诗歌学习。但也有少数新诗人如纪弦,强调“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断然否认20世纪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然究其创作实际,亦很容易让人看出其横移之中的诸多纵承因素。本文即从伦理精神与重情倾向、故乡与故国情思、知性与谐趣、反向模仿、嗜酒与狂傲、原型形式等六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纪弦诗歌与中国古典诗学之间的密切承传关系。与大多数20世纪新诗人一样,纪弦的新诗作品,也在在打上了中国古典诗学的鲜明遗传印记。


关 键 词:纪弦  横移  纵承  现代诗  古典诗学

 

中国古典诗学与20世纪新诗名家之间,存在着一脉不断的血缘传承关系。20世纪取得可观创作成就的新诗名家,大都有着深厚的古典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具备文学史意识的大多数新诗名家都明确地意识到,要想提高新诗艺术,必须向辉煌灿烂的古典诗歌学习,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发展,实现古典诗学在新诗创作中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但也有少数新诗人如纪弦,强调“新诗乃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1),断然否认20世纪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然究其创作实际,亦很容易让人看出其横移之中的诸多纵承因素。与大多数20世纪新诗人一样,纪弦的新诗作品,也在在打上了中国古典诗学的鲜明遗传印记。

jx1


一、伦理精神与重情倾向


纪弦生于1913年,从十六岁开始写诗,迄于晚近仍时有作品问世,诗龄已逾八十载,堪称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和创作历程中,纪弦写下过不少爱情诗,如《恋人之目》、《蓝色之衣》、《如果你问我》、《黄金的四行诗》、《赠内诗》等,都是名篇。这些现代爱情诗作品,或有着中国古典爱情主题诗歌浓重的伦理精神和突出的重情倾向,或自古典诗歌名篇之中脱化而出。


中国爱情主题诗歌的伦理精神,肇始于《诗经》和《楚辞》,是中国传统血缘宗法、礼制教化社会的产物。社会和礼教需要把男女两性间基于欲望产生的爱情婚姻关系,纳入伦理教化的范畴。《诗经》时代,社会正处于从原始遗习残存状态走向礼教规范的过程中,统治者十分重视“正夫妇”的典范意义,以之达到“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2)。《诗经》中的婚恋诗、思妇诗、弃妇诗,都散发着一股伦理的气息。《楚辞》作品如《离骚》中的“求女”,尽管是政治寓托,但屈原恪守借助媒介以通婚姻的礼教规矩,坚持求女之道决不苟且的伦理原则,对后世熟读《离骚》的诗人、诗评家肯定会产生影响。伦理意识在礼教强化的汉代乐府诗和文人诗歌中表现得更突出,此后历代诗人写作的大量寄内怀远、伤逝悼亡之作,其间无不灌注着夫妻之爱的饱满伦理精神。20世纪新诗是反封建文化、反封建礼教的产物,产生了许多与婚姻夫妻关系无关的纯粹的爱情诗,但父权式家庭结构并未解体,一妇一妻的家庭生活仍然是男女之间最普遍的联系方式,所以充满伦理精神的婚爱也仍然是两性爱情的基本内容。早期新诗人如胡适的《应该》、闻一多的《红豆篇》,大陆诗人如流沙河的《妻颂》、林希的《夫妻》、李加健的《给妻子》、黄永玉的《献给妻子们》、邵燕祥的《银婚》,台湾诗人如纪弦的《黄金的四行诗》、余光中的《珍珠项链》、桓夫的《风筝》、李勤岸的《夫妻》、天洛的《书法》等,都是表现婚爱的伦理情感的佳作。试看纪弦《黄金的四行诗》:


今天是你的六十大寿,/你新烫的头发看来还很体面。/亲戚朋友赠你以各种名贵的礼物,/而我则献你以半打黄金的四行诗。//从十六岁到六十岁,/从昔日的相恋到今日的相伴,/我总是忘不了你家门口站着玩耍的/那蓝衫黑裙的姑娘最初之印象。//我们生逢乱世,饱经忧患,/而女子中却少有象你那样的坚强。/我当了一辈子的穷教员,/夫人啊,你也是够辛苦的。//每个早晨,老远的看见你,/拎着菜篮子缓缓地走回家来,/我一天的工作就无不顺利而快速,/——一路上亮着绿灯。//我们已不再谈情说爱了,/我们也不再相吵相骂了。/晚餐后,你看你的电视,我抽我的烟斗/相对无言,一切平安,嗷,这便是幸福//几十年的狂风暴雨多可怕!/真不晓得是怎样熬了过来的。/我好比飘洋过海的三桅船,/你是我到达的安全的港口。

纪弦的诗往往爱走极端,出语惊人,意象奇僻,但这首诗用的是朴素的写实手法,从夫人六十大寿,“当了一辈子的穷教员”的诗人献诗祝寿写起,然后回忆“从十六岁到六十岁”,几十年间“从昔日的相恋到今日的相伴”的爱情婚姻生活。诗的结尾,诗人回首世路风波,感叹不已,用两句诗总结了他和夫人的关系:“我好比漂洋过海的三桅船,/你是我到达的安全的港口”。将几十年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妻子对自己的关爱、呵护,比喻为永恒的停泊栖息之地,妻子对诗人的无比重要,诗人对妻子的最深感激、最强依恋和最高赞美,都包含在这个比喻之中了。和平淡泊,洗尽铅华,是这首诗风格上的最大特点,仿佛不是在作诗,而是心愫的自然流露。真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读来极为感人。他的《赠内诗》,直接使用了这一被古典诗人反复使用过的夫妻伦理性质明显的题目,诗中有句“散步时,互为手杖”,也就是“携手相扶将”的意思,“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诉求,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中国式夫妻伦理情感的表白。诗的末段认为妻子比“全世界所有的女子”——那些电影明星、中国小姐、美国小姐、第一夫人、女诗人们“都更重要”,足见其夫妻伦理情感之浓挚。他的《奇迹》,之所以对“爱情”设置“要塞”,禁止通过并痛下杀手,恐怕主要原因是这份“爱情”溢出了伦理规范。


纪弦的《如果你问我》一诗,则有着中国古典爱情主题诗歌的突出重情倾向。古典爱情诗词,一方面是对爱情伦理的恪守,另一方面,又经常出现为了爱情逾越伦理规范的内容(3),如《诗经》的《鄘风·柏舟》、《王风·大车》等,当爱情与礼教伦理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这些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坚定地选择了爱情。这种为情违理的情况,甚至屡屡发生在文学史上一些大诗人如元稹、李商隐、陆游、朱彝尊等人身上。古典爱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为了爱情,可以献出生命,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南朝乐府《华山畿》所写;为了爱情,可以不计利害,不顾后果,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所写;为了爱情,主体人格尊严也可以放倒,如崔怀宝《忆江南》“平生愿”所写;而一旦相爱,任是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相爱的决心,如汉乐府《上邪》、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所写。崇尚个性解放的20世纪新诗,更加发展了古典情诗中的重情和叛逆传统。汪静之的《过伊家门外》、俞平伯的《假如你愿意》、闻一多的《国手》、洛夫的《我在水中等你》、林子的《给他》、舒婷的《神女峰》等都是此类名篇。尝以独步天地之间、无视一切存在的“狼”自喻的纪弦,世间好象没有什么能教他驯服。唯在爱情面前,他变得俯首帖耳,温柔顺从,他的《如果你问我》一诗三问三答,重情倾向极为突出:“如果你问我:‘世间什么最宝贵?’/‘不是天才,不是智慧,/最宝贵的是你的爱。’//如果你问我:‘如何方使你满足?’/‘最好是有你爱我,/纵然我是天才中之天才。’//如果你再问:‘假如一旦我死了?’/‘那我便毁灭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将在幽冥中相爱。’”第一问涉及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第二问涉及人的需要满足,第三问涉及人的情感态度,均极言爱情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个自负、孤傲的“天才”,原来竟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读这首诗,总让我们记起“信知尤物必牵情,一顾难酬觉命轻”(韩偓《病忆》)、“人间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张先《木兰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一类重情的古典爱情诗词名句。


夫妻伦理之外,中国古典诗歌中多有表现的师生、朋友和血缘伦理情感,也对纪弦有所渗透。《师恩》、《赠仁宇》两首抒发师生间的伦理情感,《寄老友蔡章献》、《半岛之歌》、《读旧日友人书》、《寄诗人李华飞》几首抒写朋友伦理情感,《寄诗人李华飞》写“乱世久别”的故人情谊,写当初的年轻,而今的“子女成行”、“儿孙满堂”,写忽听“故人声音”的欣喜,写共同举起“酒杯”,诗中的时代背景、情感内涵都与杜甫《赠卫八处士》相近,字句也与杜诗的“惊呼热中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一举累十觞”略相仿佛。《玄孙狂想曲》、《给后裔》、《为小婉祝福》几首抒写血缘伦理情感,而近于“宇宙诗”。《八十自寿》则借古典诗词“自寿”的传统方式,全面回顾、总结了自己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国家民族、列祖列宗、子子孙孙以及同时代人”的伦理关系与情感,而旨归于超脱,洋溢着生活过并且还在生活着的满足喜悦,展示了阅历沧桑后的澄明之境。


《蓝色之衣》和《恋人之目》二诗,则与古典诗歌存在着借鉴化用关系。《蓝色之衣》所写斜阳黄昏里的等待,是自《诗经》的《君子于役》开始,历代思妇怀人诗词反复抒写过的时空情境。第三段的虚拟重逢,又是历代离别相思诗词常有的心理时间的超前展开。行句完全相同的二、四两段:“归来呀,待你良久了/想看你蓝色之衣”,复沓章法来自《诗经》自不待言,对“蓝色之衣”的念想,也未尝不是活用《郑风·子衿》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意,不过把“青青子衿”变为“你蓝色之衣”,至于“悠悠”的“想”,则是古今一样的。名篇《恋人之目》,1937年写于苏州,迟至1990年的《二十一世纪诗三首》之一中,纪弦仍不忘自炫“我就是那首很美的四行诗/《恋人之目》的作者”,可见其看重程度。诗的第一节两行:“恋人之目:/黑而且美”,是对《诗经·卫风·硕人》描写庄姜“美目盼兮”一句的现代改写,“美目盼兮”的“盼”,就是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加上“恋人”二字,则可以调动几乎每一个现代人的情感经验,唤起读者的亲切感觉。“恋人”眼中的“恋人之目”,自然是“黑而且美”的,所谓“情人眼里”,这两行诗深契恋爱中人的心理。至于诗的第二节:“十一月,/狮子座的流星雨”,则是现代加域外。两千五百年前描摹庄姜之美的上古诗人,调动的是农耕社会的日常经验用作比喻,诸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那一连串具体切近的博喻,他是肯定不知道什么“狮子座”、“流星雨”的。而纪弦作为现代诗人,采的是“远取譬”,即从眼前“黑而且美”的“恋人之目”,一下子跳逸到“十一月”里“狮子座的流星雨”这一天文奇观。“狮子座”是欧洲人按月份划分人的性格命运的概念,“流星雨”是天文学的现象,是科学名词。大约与恋人相遇在“十一月”,热恋激溅的火花灿烂如“流星雨”;甚或这个相遇的“十一月”,真有一场“狮子座”的“流星雨”的天文现象出现。诗人远取譬,仍是为了形容“恋人之目”的“黑而且美”,夜色是墨黑的,夜的天宇是幽邃的,“流星雨”出现在墨黑幽邃的夜的天宇,显得格外璀璨奇美,这个不凡的比喻赋予“恋人之目”以无限神奇的想象和美感。解读这首小诗,检视其中古典的、现代的、域外的因素的交融共存,读者也许可以由此悟得一首现代诗是如何生成的。

jx2


二、故乡与故国情思


纪弦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1976年从台岛移居北美,离乡去国的生存现实,让诗人触处兴感,催生了一大批思乡怀国的乡愁主题诗歌。从1950年代初写于台北的《眺望》,到20世纪末写于北美圣马太奥的《在异邦》,总计有数十首之多,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不轻的分量。这些现代乡愁诗,无论在情感内涵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古典乡愁主题诗歌吻合。古典乡愁主题诗歌在内容上,往往乡情、亲情、爱情和祖国情打成一片,地域乡愁与文化乡愁融为一体,故乡与祖国,是天涯游子的情感寄托,更是其灵魂皈依;在表现上,则形成了几种肇始于“诗胎”、“诗祖”的“原型”模式,诸如登高思乡、望月思乡、佳节思乡、远望当归、秋风日暮起乡愁、闻声思乡、梦忆还乡、题咏抒乡情等(4)。纪弦现代乡愁诗的情感与表现,皆是对古典乡愁主题诗歌一脉不断的承传。


先看纪弦写于台岛的乡愁诗。《眺望》写于初到台湾的1952年,诗中“修长、寂寞”的槟榔树,是诗人自喻。槟榔树“眺望使人落泪的地平线”,喻指诗人眺望故乡,包含着古典乡愁主题诗歌中肇始于汉乐府《悲歌》的“远望当归”模式。《云和月》希望自己化作一片云,从台湾的大屯山飘回大陆的秦岭;变成一轮月,照着淡水河也照着扬子江。这首小诗在表现上,使用了肇始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的“望月思乡”模式及“远望当归”模式。首句“云横秦岭”,借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半句,以“不言言之”的省略,唤起“家何在”的漂泊之感喟。《法海寺》、《五亭桥》怀念故乡扬州,二诗所写内容,文化乡愁的意味很浓;所写时空,皆是“夕阳黄昏”,又契合了古典乡愁主题诗歌肇始于《诗经·邶风·式微》的“日暮起乡愁”模式。《又见观音》第二节:“还记得当年第一个攀登顶峰的饮者吗?/他竟西望海峡的那边而泪下如雨了”,包含了肇始于《诗经·魏风·陟岵》的“登高思乡”模式和“远望当归”模式。末二句“我瞧著你,你瞧著我,你我无言而默契,/不也是朝朝暮暮相看两不厌的么?”,化用李白《独坐敬亭山》句意。《春寒》中的乡愁,是由惊异于他乡的“满眼绿意来得太早”引发的,这不就是初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的现代翻版吗?


再看纪弦写于移居北美之后的乡愁诗。1976年底,诗人移居美国,不仅怀念大陆故乡,也怀念第二故乡台湾,北美的乡愁比台岛的乡愁更浓烈。与台岛的乡愁不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离乡去国,远走天涯,是一种彻底的疏离与放逐,隔着浩瀚的太平洋,故乡故国一片茫茫。《茫茫之歌》即写诗人因思乡怀国而生出的时时、处处、事事皆“茫茫”之感,章法、句式的复沓是《诗经》的“原型”形式,泪眼“朝朝暮暮凝视太平洋”的那边,仍是汉乐府《悲歌》“远望可以当归”之意。《树》则“借题咏抒乡情”,第一节中的“槟榔、椰子、蒲葵及其他棕榈科植物”,是诗人“最最喜爱的”台湾的树种;第三节中的“槐树、榆树、梧桐及其他落叶乔木”,是诗人“常常想念的”大陆的树种;这些树的意象,经常出现在纪弦的诗中。《山水篇》宣称“我的山是秦岭。/我的水是长江”,这是一种深植于种族血缘的,虽漂泊异域但“深固难徙”的根意识。诗人梦中陶醉于故国山水,与古典乡愁主题诗歌“梦忆还乡”模式相契合。《乡愁五节》依时间顺序,写了儿时旅途的乡愁,少年流浪的乡愁,中年漂泊台岛的乡愁,晚年放逐异邦的乡愁,稍嫌平实。第五节突发奇想,写二十一世纪乘坐超光速的太空船到火星上观光时,在外太空对“浅蓝色的地球”的乡愁,翻出古典乡愁主题诗歌未写之新意。《在异邦》写被遗弃感和被放逐感。《橘子与蜗牛》张扬种族与文化的尊严。《致中国立葵》第一节回忆故乡的立葵长得高大豪华,第二节则是化用汉乐府“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的意思。《重阳雨》“佳节思乡”,淅沥的秋雨,寒凉的秋意,又一次让诗人记起家乡扬州故居。《在太平洋遥远的那一边》“远望当归”,形式上用复沓章法。诗中再一次出现了家乡老宅后院“那五棵美丽的梧桐树”意象,所谓故国乔木,桑梓之地,让诗人一生萦系于心。梧桐树见证了诗人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故事,也见证了诗人幸福的恋爱和婚姻,这与古典乡愁诗中乡情与爱情合写的笔法是一致的。《去国十余年》组诗三首,用的是日本排句形式,之一《给树》问候台岛的槟榔与蒲葵“别来无恙否?”之二《给岛》写十余年间朝暮西望第二故乡“美丽岛”,亦是“远望当归”模式。之三《给人》写给诗人“最最怀念”的台湾“中年的一代”诗友。《对于山的怀念》也是一组俳句,四首分别写了台岛的阳明山、阿里山、彰化平原上的山和观音山。《二十一世纪诗三首》之三《圆舞》写诗人乘“碟形宇宙船”远游“仙女座大星云”归来,听到台湾民谣《阿里山的姑娘》,感而下泪。这是古典乡愁主题诗歌的“闻声思乡”模式。《梦观音山》与《致终南山》二诗,都是从梦境切入,实质上都是“梦忆还乡”模式。前者写梦见观音山而哭醒,山关切地问询天涯游子“在何方?”后者写梦中、心中、诗中也就是想象中的终南山色,纪弦虽然从未真正见到过终南山的姿容,但那秦岭“最美也最诗的一部分”,王维、祖咏、韩愈等唐代诗人题咏过的终南山,是他的祖籍所在,生命的根本所在,让他思慕不已,梦绕魂牵。


纪弦的乡愁诗写得最出色的应数《一片槐树叶》、《梦终南山》和《年老的大象》几首。《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以题咏的方式抒写乡愁与国爱,那片“如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捡自江南或者江北的某个城市的某个园子,“被夹在一册古老诗集里”,多年后竟是完好如初。他感觉这片“浅灰黄色的槐树叶”,是全世界最美、最珍奇也最使人伤心流泪的一片,因为它来自故国,“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国的怀抱,“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梦终南山》1991年作于北美,诗写梦中回到故乡,坐在终南山的岩石上“哼了几句秦腔/喝了点故乡的酒”,恋恋不舍地“以手抚之良久”,并且认出了“山下那冒着袅袅炊烟的小小村落/不就是我渴念着的故乡终南镇么?”诗人感到自己的故乡是“最美的所在/最令人流泪的”,所以当鸡叫声把他的乡梦惊醒,这个以孤傲著称的诗人,竟哀哀地请求梦婆婆:“让我留在这梦中不要哭醒才好……”回到故乡母亲身旁,再坚强的硬汉也会变得孩子般脆弱。这首《梦终南山》虽仍留有纪弦式的冷意和深度,但给人的主要感觉是乡情绵绵。此诗借助梦境抒写乡情的手法,与古典乡愁主题诗歌的“梦忆还乡”模式吻合。写于1993年的《年老的大象》最有创意:


年老的大象,在他死前,/无论漫游到了多远的地方,/总要设法走回它幼年饮水处,/巡视一番,作一生之回忆,/如此,它就一无遗憾了。/而我,我也要在我有生之年,/漂洋过海,从一个洲到一个洲,/回到我久别的故国,家乡,/去看看我小时候放风筝的广场,/把百万字的自叙传写完,然后含笑倒下。

诗的前半所写“年老的大象”的故事,是作为比兴手法使用的,这样“先言他物”,目的是为了引出后半的叶落归根之意。年老的大象死前“无论漫游到多远的地方”,总要回到“它幼年饮水处”,作为生命的归宿;一如“漂洋过海”的诗人,暮年终要回到“故国家乡”,然后“含笑倒下”,方觉死而无憾。诗的前半是对《楚辞·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诗意的改写,诗人用回到幼年饮水处的“大象”,置换了《哀郢》中飞返故乡的“鸟”与首丘的“狐”。另一位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于1960年代留美时期的《当我死时》,与此诗略相仿佛。


jx3


三、知性与谐趣


纪弦诗歌有着突出的的主知倾向。由于主知主理的宋诗与新诗的“发生”关系密切,所以,新诗的肌体内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宋诗的遗传因子,这种遗传因素在此后的新诗发展过程中时有显现,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外来影响相交迭,形成了新诗领域一脉不绝的主知传统(5)。纪弦以“知性之强调”为现代诗的基本精神,上承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象征派和现代派的诗观。纪弦即路易士,本身就是二、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一员。现代派诗人徐迟在30年代就提出过“放逐抒情”的口号,从而使诗不再以情动人而以思启人,来达到“知性”的目的。纪弦进一步发挥了“知性”的观念,他认为:“现代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想’,传统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情’。19世纪的人们以诗来抒情,而以散文来思想;作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者的我们正好相反:我们以诗来思想,而以散文来抒情。现代诗在本质上是一种‘构想’的诗,一种‘主知’的诗。”(6)这种观点在横向上呼应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所追求的“硬朗”、“干燥”、“客观”、“造义”的诗风,纵向上与宋诗“议论”、“主理”、“瘦劲”、“奇僻”、“枯淡”的诗风遥相接通。在这种诗观的指导下,纪弦写下了不少主理、思辨的现代诗,遂使“知性的普遍加强”成为纪弦诗歌的一大特色。


纪弦现代诗的知性在其作品句法上的体现,是多用“因为”、“所以”等因果句,如“因为是永远不给人坐的,/所以就当然的轮不到我了”(《椅子》),“正因为他常把我们当作他的朋友来看待,/所以我们才更有资格”(《上帝的朋友》)等,推理、逻辑性很强。他的《凤凰木狂想曲》,末节第一行用“总之”承上,像是论文作法上的先分后总。在构思上的体现,是他的不少诗整体上搭起逻辑推理的框架,用理性议论和逻辑推演构建文本,如《上帝造人人造酒》、《阴影悲剧噩梦》、《人类的二分法》、《一元论》等,当然在整体的逻辑推理框架中,填充的仍是日常的生存感觉和情绪宣泄。


生活在20世纪的纪弦,诗中多有科学内容,对其作品的知性起到了强化作用。早期的《光》有句:“因为光的秒速/是一八六〇〇〇里”;《输家》中出现了“反物质”、“原子”等物理学术语;《致彗星KOHOUTEK》则写彗星“八万年”的来访周期和“五百万英里长的”彗尾。纪弦写有许多“宇宙诗”,且以此自鸣得意,如《宇宙论》、《物质不灭》、《恒星无常》、《星际之舞》、《有一天》、《早安,哈伯》、《无题之飞》、《玄孙狂想曲》、《寄老友蔡章献》、《籍贯论》、《宇宙诞生》、《给后裔》、《梦想》、《圆与椭圆》等,主知倾向突出。这些诗多写宇宙的收缩与膨胀、爆炸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而在科学的知性中加入“上帝”等宗教神学的内容,又不乏诗的想象,《宇宙论》的“后记”值得注意(7),这段话是他创作宇宙诗的指导性纲领。这些宇宙诗中充满“无常感”,如《恒星无常》所写:“凡恒星必死亡。诸如天狼、织女、北斗七星等等,总有一天要老化的,然后,经爆炸而消失;或者,变成一个黑洞,不再发光。——这就叫做‘无常’。”“无常”感是古典诗人反复咏叹的老调,所不同的是,古典诗人总是以天体永恒反衬人世无常,纪弦则以现代天体物理科学的知识为依托,写天体与人世同其“无常”。纪弦的宇宙诗还常写自己或子孙乘坐“碟形的宇宙船”飞出太阳系、银河系,飞到另一个“岛宇宙”,然后再回到地球故乡。这一类宇宙诗仿佛古典诗歌中的“游仙诗”,摆去现实的拘束,在星际作自由的飞翔,超越有限和短暂,走向无限和永恒,表达一种长生不老的愿望。纪弦的宇宙诗往往曲终奏雅,借言天体在诗末规箴人类,如《物质不灭》、《恒星无常》、《星际之舞》、《悲天悯人篇》、《早安,哈伯》等诗,均归结于批判人类“战争,杀戮”等“种种罪恶”,警告人类若不“好自为之”的话,总有一天会被造物的“上帝”毁灭。虽不免于议论说教,但仍是“游仙诗”不满现实的折光,和古典诗学关怀现实、心忧天下的“讽喻”旨趣。《有一天》描写了生活在“到处都是和平与自由”的外空间的人们,像天使般“扑着翅膀满天飞”,他们互助互信,互爱互尊,互不伤害嫉妒,那里没有武器和战争,只有文学艺术、体育科学的比赛,那里年年办一次“诗选举”,那是他们的“最高荣誉”,优胜者戴上“诗王之冠”,得奖“十二个美女”。其和平与诗意的美好生活,与地球人类的“野蛮无知”构成鲜明的对比。纪弦在诗的“后记”中,说这首写于19894月的诗,是他“生平所写的宇宙诗中颇富理想主义精神的一个作品”。的确,“岛宇宙”的美好外空间,不就是纪弦为充满痛苦不幸的地球人类社会,展示的一个美丽虚幻的“桃花源”吗?这首诗和后记,是可以当作20世纪的《桃花源诗并记》来读的。


知性之外,纪弦诗歌还“常洩示一种喜剧的谐趣”(8),这对知性可能带来的枯燥乏味是种有效的调剂。纪弦诗歌的“谐趣”,实际上是一种“曲趣”,是接受元散曲影响的结果。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元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正以其俗,所以受到了胡适等五四文学革命发起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五四白话诗文创作的一个远源。元曲以趣为主的世俗风调,适合了白话诗歌语言形式解放、面向大众的需要,经过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提倡,遂对20世纪新诗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和渗透,产生了一批如鲁迅、赵元任、流沙河、黄永玉、痖弦、管管、夏宇、于坚、李亚伟、伊沙等循着“元曲路径”创作的诗人(9),纪弦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jx4


纪弦的《脱袜吟》、《76》、《零件》、《勋章》、《存在主义》、《猫》、《苍蝇与茉莉》、《为蜥蜴喝采》、《动词的相对论》、《苍蝇》、《距离》、《世故》、《关于笑》、《命运交响曲》、《案头》、《预立遗嘱》、《四行诗》、《现实》等,都是流露曲趣甚至曲趣浓郁之作,诚如罗青所说:“相当浓郁的俳谐性,洋溢在他的诗句之中”(10)。纪弦像散曲家那样,常常在诗中自嘲,《命运交响曲》这样给自己画像:“这里是我孱弱的胸部,/我的头发像废墟的乱草,/我的两臂是多筋而枯瘦的”,新诗人很少这样描写自己,就像诗词作家很少像散曲家自嘲那样。还有《过程》中“狼一般细的腿,投瘦瘦、长长的阴影,在龟裂的大地”的自我描写形容,与之相类。《我来自桥那边》写告别传统农业社会的悠闲安逸,投身现代社会的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在这里,我每天工作四十八小时。/安息日,我也不安息的”,“睡梦中我当然可以光著身子/跟一个生三只乳房的木星上的女人/谈恋爱,而不被道德重整委员会/叫了去加以重整”,“只有那些农业社会的大傻瓜,/才会害怕起重机把他吊起来/送到轮船货舱的大嘴巴里去/被那怪物嚼得稀烂,粉碎”。诗中的“我”,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的“奋斗者”形象,但字里行间仍不忘自我调侃,嘲人讽世。《四行诗》自喻为“被生活压扁了的,放在火上烤的干鱿鱼的同类”。《现实》写自己“匍匐在这低矮如鸡埘的小屋里”,“梦想直立”而不得的尴尬。《零件》自认“不过是小小一枚螺丝钉而已”。《为蜥蜴喝采》认为“饥饿的蜥蜴在纱窗上狩猎/和贫困的我用钢笔在稿纸上疾走是等价的”。而案头画笔上的一只蚊子,看上去竟“苗条而端庄/像一位公主”(《案头》),显然比自己的形象好得多。就像纪弦自己说的:“我总是嘲笑嘲笑我自己”(《关于笑》),历史上那些外貌端庄儒雅、内心忧国忧民的诗词家是很少自嘲的,只有沦入“八娼九儒十丐”的深渊里的元曲家,才放倒架子自我嘲弄,嘲人讽世,以滑稽耍玩之心态,化解生存的悲郁酸辛。纪弦的做法正与元曲家相类,他的狂人气质,孤傲个性,注定了他平生与世难谐,因此,他的诗作中“贯穿着一种调侃的美学品格”(11),用“调侃”淡化与现实的日常性龃龉。在《动词的相对论》中,纪弦甘与苍蝇为伍:


为了取悦我的女人,/让我看来性感一点,/我常用手撚撚我的两撇短髭,/使之向上微翘。//这和一只爱干净的大头苍蝇,/停歇在我的书桌上,/不时用脚刷刷它的一双翅翼,/究竟有何不同呢?//我撚撚;它刷刷。/我用手;它用脚。/我是上帝造的;而它也是。/多么的悲哀约!

其本色派曲家般的不避卑俗,已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预立遗嘱》中对自己死后土葬或天葬的惨状的设想,也是元散曲以丑为美的写法。


纪弦主知的宇宙诗也时有曲趣的流露,比如《连题目都没有》所写和“木星上生三只乳房的女人”谈恋爱,《有一天》所写仙女座大星云每年评选“诗王”,加冕之后“得奖十二个美女”之类。在感谢上帝创造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和地球的庄严之时,竟然也会冒出“尤其要感谢”上帝“创造了许多女人供我欣赏”这么未免油滑亵渎的一句(《感谢上帝》)。在他的笔下,神创造“岛宇宙”也是“一种游戏”,“就像捏面人的儿童一样”(《悲天悯人篇》);宇宙诞生之初的大爆炸不过是“上帝一脚踢出来的”(《宇宙诞生》);而宇宙收缩膨胀、凝聚爆炸的毁灭再生的循环,在感觉中“不也满好玩的吗?”(《宇宙论》)他的乡愁诗《在异邦》第一节这样写:“在异邦的大街上走著,/边走边骂人,用国语,/而谁也听不懂,多好玩!”此诗写于1999年,诗人已是86岁高龄,仍保有这份童心与童趣,读之让人忍俊不禁。有时纪弦真像一个顽童,《致毛毛虫》写自己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死了吃掉“玫瑰嫩芽”且把“蓓蕾咬了个大洞”的毛毛虫,而他知道,这虫是会变成非常美丽的蝴蝶的,且有可能被制成“标本供万人欣赏”。在罗列了毛毛虫的“罪状”,诅咒毛毛虫“罪大恶极”之后,行此杀戮的诗人仍觉中心歉然,于是在诗的末节写道:“你说你是上帝的杰作;/你说你有天赋的生存权利。/哈哈!别自以为了不起了!/知不知道,我的玫瑰和我,/不也都是上帝造的吗?”这究竟是振振有辞还是强词夺理?活脱一个顽童做了有些亏心的事,却还嘴硬,要给自己找出些牵强的理由来——这适足证明其心理的单纯良善和脆弱。说这样的童趣盎然,似不为过。


《勋章》、《76》等篇,是曲趣浓郁的上乘之作。《勋章》表示要挂个“螺丝钉”作“勋章”,自嘲兼嘲人。“螺丝钉”之于李白的“月亮”、里尔克的“玫瑰”,自是粗俗寒伧,自己当然比不了李白或里尔克,这是自嘲;然比之于同时代人挂着的“三角裤”、“乳罩”,则说明自己还没有像“同代人”那样沉溺于声色虚无,这里又有了肯定和自许,嘲弄的矛头转向了“同代人”。这和元代散曲家自嘲、嘲人的滑稽幽默之作同一手眼。富于曲趣的经典之作是《76》:


拿着手杖7/咬着烟斗6//数字7是具备了手杖的形态的。/数字6是具备了烟斗的形态的。/于是我来了。//手杖7+烟斗6=13之我//一个诗人。一个天才。/一个天才中之天才。/一个最最不幸的数字!/唔,一个悲剧。//悲剧悲剧我来了。/于是你们鼓掌,你们喝彩。

瘾君子纪弦喜欢仗策散步,诗人艺术家的派头十足,他尝言烟斗和手杖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足见钟爱之深。外形像数字“6”和“7”的烟斗与手杖,已道具般成为纪弦的标志性符号,故云“手杖7+烟斗6=13之我”,而“13”是西人深忌的不祥数字。缘此巧合,自诩“天才”的诗人又自认“悲剧”。诗思纤巧尖新,颇有曲家谐趣。第五节三行,在自嘲后转而刺世,诗人的悲剧博得世人的“鼓掌喝采”,彰显出人心世道之严重病态。此诗始以谐谑自嘲,结以沉痛悲愤,而又傲骨劲气,横对流俗,亦是散曲家之当行本色。




立足普及,致力提高

--安阳文化大讲堂诗词系列讲座

(安阳图书馆、安阳博物馆、安阳电视台主办)


1、培德敦品,启智育美——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文化成作用

2、感受、感染、感悟——诗词鉴赏方法举隅

3、教材、教法、教师——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专题

4、先民的歌声——上古歌谣专题

5、“四诗”与“六义”——《诗经》专题

6、静女其姝——邶鄘卫“三风”专题

7、南国的歌吟——屈原与《楚辞》专题

8、民间叙事与文人抒情——汉代诗歌专题

9、建安风骨——三曹、七子与邺下诗歌专题

10、陶令的田园与谢客的山水——陶渊明、谢灵运诗歌专题

11、五言诗的高原——魏晋南北朝诗歌专题

12、北国的质朴与南国的艳丽——南北朝乐府民歌专题

13、诗意弥漫的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社会文化

14、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初唐诗歌专题

15、清腴与清淡——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专题

16、悲壮与奇峭——高适、岑参边塞诗专题

17、诗仙的天才诗艺——李白诗歌专题

18、诗圣的兼济情怀——杜甫诗歌专题

19、雄奇险怪——韩孟诗派专题

20、浅切通俗——元白诗派专题

21、俊爽与密丽——杜牧、李商隐诗歌专题

22、历代长短句之宗——《花间集》专题

23、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南唐词专题

24、雅俗之间——宋词的繁荣与社会文化

25、北宋的流行歌曲大师——柳永词专题

26、高出《花间》的小令词——晏几道词专题

27、新天下人耳目——苏轼词专题

28、婉约词正宗与集成——秦观、周邦彦词专题

29、生香真色——北宋词专题

30、极盛与渐衰——南宋词专题

31、雄心与高调——辛派爱国词专题

32、婉约词的变格——姜吴雅词专题

33、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词专题

34、风华与老成——唐宋诗比较专题

35、蛤蜊蒜酪风味——元散曲专题

36、诗词曲异,各臻其妙——诗词曲比较鉴赏专题

37、民族诗歌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传承专题

38、前人文本从后人文本里走出来——古今诗歌比较鉴赏专题

39、刷洗的旧诗与放脚的鞋样——胡适诗歌专题

40、东方老憨的华胄情结——闻一多诗歌专题

41、哀怨芬芳的雨中丁香——戴望舒诗歌专题(上)

      哀怨芬芳的雨中丁香——戴望舒诗歌专题(下)

42、花间影像,白石形迹——卞之琳诗歌专题

43、横移中的纵承——纪弦诗歌专题(上)

44、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诗歌专题

45、与李贺对饮——洛夫诗歌专题

46、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诗歌专题

47、影响的焦虑——任洪渊诗歌专题

48、豪放与悲慨——昌耀、杨牧新边塞诗专题

49、意象的回归——朦胧诗专题

50、会唱歌的鳶尾花——舒婷诗歌专题

51、以俗为雅,以丑为美——于坚、韩东新生代诗专题

52、复意与重旨——象征主义诗歌专题

53、风骚与伦理——爱情诗专题

54、情感寄托与灵魂皈依——乡愁诗专题

55、原型形式的远程调控——古今诗歌语言体式传承专题

56、主情、主知与主趣——新诗三大路径专题

57、月亮的背面——古代诗歌负面影响专题

58、摹古与开新——现当代旧体诗词专题

59、强势文体的辐射渗透——“以诗为文”专题

60、诗歌鉴赏的文本细读方法示例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