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亚:“城市农夫”的诗歌家园 新诗研究青华之路

作者:罗振亚   2017年08月22日 14:06  东北网    680    收藏

走近新诗之初,从本心讲我更想成为一个诗人。可是,后来一系列偶然与巧合的因素,却改变了我的命运方向,让我搞起了诗歌批评的行当。也许有人会说,这恐怕是圆不了诗人之梦、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吧。其实,我的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心有不甘。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清楚,新诗批评同样是一项高难度的精神作业,它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唯有那些既深谙诗歌的肌理、修辞、想象方式,又兼具渊博、厚实、深邃的学养,更需耐得住经常面临劳而无功困境的寂寞者,方可真正入其堂奥,不少人从诗人到诗学研究者角色的转换,实际上是在用另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为新诗的发展尽着自己的责任。

虽然,新诗研究之路是冷清而充满困惑的,与诗结缘,让我不谙世故,难以企及八面玲珑的成熟;同时,研究对象本身的纷繁复杂,学术风气的无常多变,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挤压,加上研究瓶颈的不时阻碍,也曾造成学术信念之舟的几度飘摇。但是,与诗结缘更让我的心灵单纯年轻,不被尘俗的喧嚣烦恼所扰,何况能够坚持独立、自由的思想言说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所以,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多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因而一直无怨无悔;并且,多年的熏染与浸淫,写诗、读诗、品诗、评诗,早已成了我生存的基本方式和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以为,学问之道寂寞而漫长,一个人所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它必须靠一代一代学者不断的传承和接力。在这条路上,任何人都只能以断代的方式加入、丰富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的历史,而无法独立地走向永恒。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这些年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培养,每逢看到学生获得一点新的成绩,出版一本书,发表一篇文章,获得一个奖,乃至提出一个观点,我都比自己取得什么新的成绩更加高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愈发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老话,没有学生的延伸和支撑,任何一个教师的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从1998年成为研究生导师,到今天,我已经指导了50多位硕士生,25位博士生,2位博士后。我在指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时,这些年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博士生入学之际,头脑中已从对方的学识结构、专业积累、兴趣特长和整个学科的实际出发,基本上有了他日后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大致轮廓;同时,对所有的研究生的选题也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

分段研究的有吴井泉的《1940年代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董秀丽的《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宋宝伟的《新世纪诗歌研究》、李洁的《21世纪女性诗歌研究》;

有不同时段的流派研究,如叶红的《生成与走势:新月诗派研究》、刘波的《“第三代”诗歌论》、邵波的《“中间代”诗歌研究》、柴高洁的《二十世纪50-70年代台湾现代诗潮转向研究》;

有中外关系研究,如马永波的《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范丽娟的《穿越时空的对话:中英浪漫主义诗学比较研究》、常金秋的《普希金与中国新诗》;

有主题学和类型研究,如卢桢的《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于倩的《<诗刊>(1957-1964)研究》、薛媛元的《上帝与缪斯共舞:基督性与中国现代新诗》、周军的《新文学写作背景下的旧体诗研究(1017-1927)》、侯平的《八十年代歌词研究——以大陆为中心》、邱志武的《1976-2006:现实主义诗歌研究》、白杰的《1976-1990:中国新诗选本的“历史重述”》、刘慧的《当代大陆儿童诗研究(1949-2018)》。

还有理论问题的研究,如陈爱中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崔修建的《1978―2008: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研究》、柴华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研究》、杨亮的《新时期先锋诗歌的“叙事性”研究》、白晨阳的《朦胧诗批评的批评》。

它们大体上覆盖了中国新诗历史的不同时段和基本问题。也就是说,在学问之路上我一直是和学生一同成长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民父母那儿承继来的坚韧,时时提醒我,“你只是城市里的一个‘农夫’,除了种植、侍弄自己的庄稼之外,一无所长”,正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我才总能敦促自己沉下心来,慢慢地放牧那些文字,经营学术研究的“菜地”,因为那是我的精神空间,是我活命的家园,是我生命的根。

从农民父母那儿承继来的本分,更让我从小就学会了感恩和感谢,我越来越清楚: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能够从学术旅途上一路畅达地走过来,决非仅仅凭靠自己的毅力、经验和拼劲儿,在巍峨的学术山峰面前,它们显然远远不够。是那些相识或不曾谋面的师友的提点与“搀扶”,我才变得艰辛而快乐,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拥得了些许鼓励的鲜花和掌声,因此我一直对他们心存感激。在我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袁可嘉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先生,台湾《联合报》的痖弦先生,上海作家协会的辛笛先生,武汉大学的陆耀东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的吴思敬先生,中国作家协会的叶延滨先生,华南师范大学的刘纳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张锦池先生,南开大学的乔以钢先生等许多师友,都曾经给过我关心和帮助。在此,对那些帮助过我的师友们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尤其要感谢先后授业于我的田仲济、吕家乡和龙泉明三位恩师,如果说我今天在学业上还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那完全是因为得益于他们的教诲。田仲济先生丰硕学术业绩的激励,吕家乡先生无私给予和学术风骨的熏染,龙泉明先生的渊博、厚重和宽容,为我支撑起一片自由、阔大的学术天空,三位先生的为人为学之道,足以使我受用终身。

在此,请允许我真诚地感谢今天莅临会议的各位老师、朋友和学生。各位师友或则放弃别处的会议,或则牺牲了与家人团聚度假的机会,从四面八方甚至从海外赶来这里,为我的诗学思想研究把脉,我是非常地感动、感激。我特别要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友会、文学院、科研处和学术理论研究部有关的领导、老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是我的母校,是我学术生命的根,和最初出发的地方,从1979年开始我在这里读书,之后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我最好的年华和最美的梦想,都是和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诸位在我的母校,研讨我的诗学思想,我的心里有高兴和感激,但更多的是惭愧与不安,因为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我对新诗、对母校做得还都很不够。套用我弟子的一句话,“振亚何德何能,竟然如此惊扰大家”,谢谢你们啦,谢谢。我期待着师友们的交流、对话特别是批评和提醒,你们所有的意见和建议,都将是对我学术方向新的启示和导引,都将是我一笔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会认真仔细地收藏、品味、消化。并且,我愿意在未来的岁月中,在诗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两方面再努力工作,以不愧对各位专家、师友的厚爱。再次谢谢你们!谢谢!


(本文根据罗振亚“百年汉语新诗批评与罗振亚诗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发言整理而成,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