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兴象与诗意的关联探微

作者:劲松   2017年10月18日 10:57      902    收藏
【摘要】关于《诗经》研究,历史悠久,起兴在《诗经》中普遍存在,历来受到各代诗经研究者的重视。自《诗大序》提出诗六义以来,其中“兴”至今尚未形成定论。本文将从《诗经》与诗意方面做一下探微。
【关键词】诗经;兴象;诗意;关联
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305篇。相传孔子对《诗经》做了删选,定位今天的305篇,而孔子又从它的社会功用方面做了一些评价。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①]这对后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汉代及之后,《诗经》走上了经学的漫漫长路。即《诗经》被作为经学而阐释,在这一阶段之中,诗经的文学阐释是被经学笼罩的。《诗经》经学阐释到了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集大成。朱熹曰: “兴 者 , 先 言 他 物 , 以 引 起 所 咏 之 辞 也 。 ”[②]但还很抽象,含糊不清。到了明代,《诗经》的阐释才慢慢转向文学阐释。在明前期,朱熹的《诗集传》就受到了攻击。其中较为有名的有郝敬的《毛诗原解》;朱谋玮的《诗故》。但并未动摇朱熹的地位,而后陈第的《毛诗古音考》从音韵学出发,颇有建树,然仍在文学阐释的边缘。明代对《诗经》的文学阐释首先在于不少学者对民歌的重视。其次,以袁宏道为首的“性灵”派对《诗经》有一些较为新意的解释。虽然,明代已有从文学角度对《诗经》阐释,但较为零散,未成体系。关于诗经兴象问题并未有太多的涉及。
到了清代,《诗经》研究主要分为三流,一是沿袭传统,尊奉《毛诗》。主要陈奂的《读毛诗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陈启源的《毛诗稽古录》等。二是尊奉三家诗的。主要有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魏源的《诗古微》等。三是独立于前两派之外。主要有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还原》、崔术的《读风偶识》等。其中前两派还是从经学角度去阐释,而后一派主要从文学角度阐释。其中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首次系统从文学角度上阐释了《诗经》,多有新见与创见,诗歌鉴赏上颇有眼力。 如他对兴的阐释: “兴 者 , 但 借 物 以 起 兴 , 不 必 与 正 意 相 关 也 ”。[③]但是他也没能解决《诗经》兴象同诗意的关联问题。
到了近代的《诗经》研究,成绩最显著的是王国维。但是他通过甲骨文、金文来考察《诗经》,另有从本义上研究《诗经》。但是仍未关注到兴象与所咏之辞的关联。
从五四运动至建国以前一段时期的《诗经》研究,成绩最突出的是闻一多与郭沫若。闻一多从多方面来研究《诗经》,如文字学、人类学等角度,具有较新的创见。其中《说鱼》从“鱼”这一兴象出发,探讨鱼在《诗经》的寓意,涉及了这一兴象与同所咏之辞的关联问题。可惜他的这项工作没能完成,未去对其他兴象进行系统探讨。而郭沫若对《诗经》的研究突出于历史学与考证角度,虽成就突出,但极少涉及《诗经》兴象与诗意的关联问题。这一时期,其他的有如:谢元量的《诗经研究》,胡朴安的《诗经学》,蒋善国的《三百篇演论》,朱东润的《读诗四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辨》等拓宽了《诗经》的研究角度与深度。还有胡适、顾颉刚、鲁迅、周作人、俞平伯、郑振铎、夏承熹等的一些《诗经》研究论文,也很有影响。但是他们普遍未对《诗经》兴象与诗意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建国以后,《诗经》研究转入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研究,虽有一定成就,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并未有重大突破。
新时期以来,《诗经》研究从文化、译介、比较学、史学、社会人类学等多角度进行。并且国外的《诗经》研究与国内有着频繁交流。《诗经》论文聚集中外,研究方法多样,涉及面宽。在这一时期,关于《诗经》译注方面,有陈子展的《诗经直解》等。专著方面有:张西堂的《诗经六论》,于省吾的《泽螺居诗经新证》,刘毓庆的《雅颂新考》,孙作云的《诗经与周代社会》,等。同时期海外的有《日本诗经学史》等。但是上述这些著作也未从《诗经》兴象与诗意角度去探讨《诗经》的。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赵沛霖的《兴的源起》对兴的源起问题作了探讨,值得注意。在《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五期上周心健发表了《<诗经>中“他物” 与“所咏之辞”的原始关联》一文,该文从多角度对《诗经》中的“他物”与“所咏之辞”的的原始关联做了简要论证,值得关注。
到了新世纪,《诗经》的兴象与诗意受到了部分研究学者的注意,但还并未深入。据中国知网几大期刊与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检索,自1979年到当下,关于《诗经》兴象的研究论文模糊仅有一百余篇,而研究《诗经》兴象与诗意关联的模糊有三十篇左右。更多的仍然延续了文化、历史、人类学、民俗等热门方向。虽说如此,但近年的研究有偏向《诗经》兴象的趋势。因而,《诗经》兴象与诗意研究会成为新的研究空间也将成为一股研究趋势。但是,目前多是从某一种兴象切入来进行论证,如从鸟、树木等单一兴象来考证。
鉴于上述,本次将从系统上初步对《诗经》一系列兴象与诗意的关联进行研究,以便于接下来的研究者更好地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个铺垫,也可作为日后这方面研究者的参考。
   关于“兴”
“兴”这一手法在《诗经》中较为普遍地出现,因而,孔子对《诗经》社会功用的评价中首先就提兴。孔子之后,《诗大序》提出:“诗有六义焉:一曰风,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④]两汉,经学兴盛,郑玄、郑众二人对兴的解释对后世影响较大。如郑众曰:“……兴者,托于事物。”郑玄则解释为:“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⑤]到了魏晋南北朝,兴的解释以钟嵘、刘勰为代表。刘勰曰:“兴者,起也。”[⑥]钟嵘则更进一步解释为:“文已尽意有余,兴也。”[⑦]到了初唐,陈子昂说:“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⑧]白居易则认为:“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谓之讽喻诗。”[⑨]到了宋代,关于兴的界定与解释更是众说纷纭,最有影响的还是朱熹的“兴者 , 先 言 他 物 , 以 引 起 所 咏 之 辞 也 。 ”[⑩]
到了明清由于《诗经》的文学阐释日益凸现出来,关于兴的解释更加多样,其中明代的李梦阳于清代的周济的界定值得注意。李梦阳引王叔武的话说:“……无不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关义矣。”[11]清代周济对兴则认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12]综观上述,对兴的解释各家有个家的看法,得不到统一。
到了近现代,《诗经》研究角度日益拓展,深度也有所加强。而《诗经》兴的研究开始从解释转入到具体形象的探讨。其中最有代表之一的当属闻一多,他的一篇《说鱼》从诗经中“鱼”这一兴象出发,从民歌、原始文化历史等角度考据个我们论述了“鱼”在《诗经》兴象中的原始寓意。
新时期以来,《诗经》的文化、民俗学、人类社会学研究角度成为了《诗经》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股热流之下,1987年,赵霈霖的专著《兴的源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专著论述了兴是如何源起的,以及兴的特点等。因而,这是目前为止少有的关于“兴”的论述专著,应该值得研究者去注意。另外关于兴的文章, 1993年《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五期上周心健发表了《<诗经>中“他物” 与“所咏之辞”的原始关联》一文,该文从多角度对《诗经》中的“他物”与“所咏之辞”的的原始关联做了简要论证,同样值得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诗经》兴的研究再次受到相当多的研究者去关注。迄今为止,《诗经》的兴并未形成定论。而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经》具体的单一兴象上。
   诗经兴象与诗意的关联
上部分论述了《诗经》中“兴” 这一手法阐释的情况,兴的研究发展。接下来,回到本文正题,对诗经兴象与诗意的关联做一些探微。
一般主流的看法认为,《诗经》里面有一部分的篇章,兴象与诗意并无关联。开头起兴之句只起到起韵的效果,并无与下面的诗意相关联。这个看法以郭预衡先生为代表。他认为《诗经》中除像《关雎》这类作品外,“还有一些作品是借用熟句起兴,采择旧歌中的一二句为发端,取其声韵,引领下文。这种起兴,除与下文有音韵关联外,意义上关系并不大。”[13]他举了《诗经·郑风·山有扶苏》这个例子。下面就来看一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14]
这首诗中起兴句为每段前两句,兴象为“扶苏”、“荷华”“乔松”“游龙”。按郭先生的说法,这些兴象与下文的诗意并无关联。笔者以为这种解释似乎有不妥之处,纵然如果先生所言,那么,兴象那么多,诗作者因何偏偏选择“扶苏”、“荷华”“乔松”“游龙”?熟句也有许多,既是是凑音韵,何苦独选这几句?这么一反问,总觉得郭先生的解释有问题,有些说不过去。其他的姑且不说,先看看朱熹在《诗集传》里面对这首诗第一段的解释:“扶苏,扶胥,小木也。荷华,美蕖也。子都,男子之美者也。狂,狂人也。淫女戏其所私者曰:山则有扶苏,隰则有荷华矣,今乃不见子都,而见狂人,何哉?”[15]
从朱熹的解释来看,所谓的“扶苏”“荷华”与下文的“狂人”“子都”隐隐有所关联,该处以荷华暗引出下文的子都,而以扶苏暗衬出下文的“狂人”。按朱熹的解释,这正好与该诗所要表达的诗意有隐约的关联。可见,郭先生上面的说法时,恐是由于一时疏忽,忽略了前人对这类诗的解释。在这首诗中,荷华、子都同为美的代表,在性质上有共同点。这样看来,这诗的作者并非随意选择兴象来引起下文的。关于这首诗碍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谈了。
下面,从诗经中的主要兴象入手,进一步探讨诗经兴象与诗意的关联问题。
(一)鱼
关于“鱼”这一兴象,是《诗经》中的重要兴象之一。古往今来,随着《诗经》研究的日益深入,“鱼”这一兴象渐渐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范围。较早开启这一研究的要说到闻一多,他的一篇《说鱼》从多角度对“鱼”这一形象地原始寓意作了分析。而《诗经》中关于以“鱼”这一兴象的诗篇有很多,不同的诗篇“鱼”这一兴象所表现的具体含义不尽相同,这与下文的内容有关。例如《诗经·齐风·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16]
该诗用了几种鱼来作为兴象,旨在讽刺男女之间的私情合欢。关于这个有两说,一是齐国人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17]二是敝笱象征没有节操的女性,维维然自由出进的各色鱼类,象征她所接触的男子。[18]可见,兴象“鱼”在这首诗中直接与下文中的男女欢情关联。
再如《诗经·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19]
朱熹解释说:“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辞。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对这首诗,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指出朱熹的解释有误,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可见“鱼”还与热恋有关,而该诗表现的便是热恋,这就旨在突出“鱼”与下文的热恋有关联。
关于“鱼”为什么可以与情诗与讽刺欢情性欲有关联,闻一多先生认为这同先民对“鱼”的原始生殖崇拜有关。[20]故而可以引申出上述寓意。
除了上述寓意外,“鱼”这一兴象还与宴饮有关,故而在《诗经》中的宴饮诗有用“鱼”作为兴象的。例如:《诗经·小雅·鱼丽》《诗经·豳风·九罭》等,鉴于本文篇幅,不再赘述。
(二)树木
树木同样是《诗经》中比较常见的兴象。意象繁多,它们不仅包含有深厚的原始文化意蕴,而且在作品中还具有比喻、引申、象征等意义。[21]关于树木兴象,有人为其诗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关家国宗族的或思念父母、家园的;二是有关男女以及桑园秘事的。”[22]
例如《诗经·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々。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注)。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
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23]
《诗集传》云:“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言杕然之杜,其叶犹湑湑然;人无兄弟,则踽踽独行,曾杜之不如矣。然岂无他人之可与同行也哉?特以不如我兄弟,是以不免于踽踽耳。于是嗟叹行路之人,何不闵我之独行而见亲,怜我之无兄弟而见助乎?”[24]通过朱熹的阐释,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关于第二类,前面所举的《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便是。还有《秦风·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25]
纵观全诗,表达了女子许久未见意中人,对他思念无尽,又担心男子变心,故而失魂落魄,忧心不已。
总之,树木兴象与诗意有上述关联,关于《诗经》中有关树木兴象的篇目还有有很多,这就不再举例赘述了。
(三)药草
《诗经》中药草兴象诗主要以采摘的形式表现,但从所在篇目内容上看,并不难理解。大体上与爱情、思念等主题有关联。例如思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诗经·小雅·采薇》,现录于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注)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6]
透过全诗,不难理解,这是一个士兵念归之诗。该诗以采薇来起兴,正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念归情节,也说明了草这一兴象与念归和思念这些诗意有关联。
表恋情的例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27]
《毛诗故训传郑笺》解释这首诗曰:“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时草始生……”[28]意思就是说,这是一首讲述人间爱慕之情的诗篇。也可以看作幽会诗。
纵观上述,有关药草的兴象诗也在《诗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药草兴象与乡思、恋爱等诗意有或隐或显的关联。
(四)风月云雨
在《诗经》中还有一类诗篇的兴象与自然气候有关。例如:风月云雨。下面以云雨兴象为例,来看看云雨兴象与诗意有何关联。
云雨兴象与诗意关联有隐性和显性。隐形的例如《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9]
这首诗描绘了相恋的女子与男子分久别后重逢的喜悦,或也写夫妻之间久别重逢的喜出望外之情。无论如何,该诗以风雨起兴,同下文所写夫妻或男女恋人的久别重逢的关联极为隐秘,风和雨也是要在雨天才能汇聚,重逢不易,借风雨隐暗地转引下文的这一主题,大出人们常规的思维。这类诗还有《卫风·伯兮》,《小雅·白华》,《小雅·谷风》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至于显性的那一部分,前人已有论述,这里也不再赘述了。
后记
本文鉴于篇幅,仅对《诗经》中四个方面的兴象与诗意关联问题做了一下探微。而《诗经》中的兴象还远不止上述这些。例如还有鸟兽、山水、河泽、溪流、原始图腾等。在上面这些兴象中中鸟兽、山水、图腾需引起注意,而本文鉴于篇幅刚好未涉及,但已有相关研究文章论述了这个问题。例如“鸟”这一兴象,有与表相思关联的,也有表分离相关联的,更有表与爱情相关联的等等。其中著名的例如《小雅·黄鸟》《召南·鹊巢》《邶风·雄雉》等。相关文章如延边大学2006年王磊的硕士论文《<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内专设鸟类兴象一节对《诗经》中的“鸟”类兴象进行论述。而关于图腾一类诗的文章如孙定辉发表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六期上的《<诗经>原型兴象诗之一:图腾兴象诗》,研究者不妨一看此文。
而关于上述兴象研究的述评文章也有,例如王双发育于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 34卷(总第 146 期)的 《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述评》,郭万金发表于《文学评论》2010年第三期上的《诗经研究六十年》,河北大学硕士论文井超的《<诗经>中动物兴象及其象征意义探源》等。这些文章同样值得大家去关注。
本文初步系统对《诗经》中的兴象与诗意作了探微,然并不全面,更深入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待这方面真正的专家学者今后去进行。也希望读者进行细心地批评与指正,笔者不胜荣幸。

[①] 出自《论语·阳货》

[②] 朱熹《诗集传》[M]P2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③] 姚际恒《诗经通论·诗经论旨》[M]P1中华书局1958年版。

[④] 出自《毛诗序》,引自郭绍虞,王文生主编《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P3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⑤] 出自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M]P1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⑥]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P602人民文学1958年版

[⑦] 出自钟嵘《诗品序》,引自郭绍虞,王文生《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p106上海古籍2001年版。

[⑧] 陈子昂《修竹篇序》引自郭绍虞,王文生主编《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p119上海古籍2001年版。

[⑨] 白居易《与元九书》引自郭绍虞王文生主编《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P139上海古籍2001年版。

[⑩] 朱熹《诗集传》[M]P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1]出自 李梦阳《诗集自序》

[12] 出自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13] 郭预衡主编[M]《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P5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引自朱熹《诗集传》[M] P6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5] 朱熹《诗集传》[M]P6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6] 《诗经·齐风·敝笱》引自朱熹《诗集传》[M]P71,凤凰出版社2007版。

[17] 见朱熹《诗集传》[M]P7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8] 见闻一多《神话与诗·说鱼》[M]P107,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 《诗经·陈风·衡门》引自朱熹《诗集传》[M]P94,凤凰出版社2007版。

[20] 闻一多《神话与诗·说鱼》[M]P120,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 王双《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 34 卷(总第 146 期) 。

[22] 见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硕士论文]P12,延边大学2006年。

[23] 《诗经·唐风·杕杜》引自朱熹《诗集传》[M]P8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4] 朱熹《诗集传》[M]P81,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5] 《诗经·秦风·晨风》引自朱熹《诗集传》[M]P90,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6] 《诗经·小雅·采薇》引自朱熹《诗集传》[M]P123,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7]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引自朱熹《诗集传》[M]P65,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8]郑玄笺《毛诗故训传郑笺》,同治十五年刊刻本。

[29]  《诗经·郑风·风雨》引自朱熹《诗集传》[M]P63,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