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写诗,却不可以没有诗意

作者:武自然   2017年11月21日 14:03      526    收藏

11月18日,由中国诗歌网主办,由天津市蓟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承办的“武自然诗集《自然的诗》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蓟州举行。而研讨会的“主角”——《自然的诗》是自己编辑的首部诗集,在一场大咖云集的研讨会上,大家围绕着诗歌畅所欲言,有享受、有受益,不啻于一场精神的盛宴。


你可以不写诗,却不可以没有诗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天津市蓟州区委书记于立军,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刚出席会议并致辞。叶延滨、吴思敬、曾凡华、汪剑钊、兴安、洪烛、顾建平、马知遥、安琪、王士强、张光昕、冯雷、李浩等三十余位来自京津的诗人、评论家、作家、编辑参会。研讨会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我作为《自然的诗》的责编介绍了诗集编辑成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记忆是靠不住的,岁月往往会模糊记忆,正如速度常常会模糊风景,唯有文字,记录下来,才可以历久弥新。


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


都说编辑是“文裁缝”,做编辑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则有另一种更深切的体会,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从图书的酝酿写作,到编辑出版,甚至后面的发行销售,可以说每一本书背后都藏着一个与“孕育成长”相关的故事,而作为编辑,莫大的荣幸和幸福便是,自己可以是这些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收集者。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武自然老师最新诗集《自然的诗》背后的一些小故事。


书稿是今年春天拿到的,编辑、设计过程前后历经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金秋十月问世,真可谓“春华秋实”。对武老师而言,也算是自己对祖国生日的一份特殊献礼吧。


读《自然的诗》最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便是:爱的勇气和朴实自然的气息。


武自然是科班出身且资深的媒体人,荣获过很多国家级重要的新闻奖项,现为《经济日报》驻天津记者站任站长的他虽然公务繁忙却仍然笔耕不辍,常有很多重量级文章见诸报端。作为也曾经在报社工作的我,深知记者这一行业的特点:敏锐、迅捷、理性、担当,奔波劳碌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要置身黑暗与险境之中。所以,记者面对的社会问题、时代病患可能相比于常人要更多更繁复,而他们对这些问题、病患的分析和思考也更独到和深入。罗曼•罗兰曾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一种英雄主义,一种真正的勇气。有分析说,有两个职业最容易成就优秀的作家,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医生,经典的人物事例在此不多表,武自然或可作为前者的又一个代表。在《自然的诗》中,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奔涌的爱和热忱,这份爱,是对自然、对故乡、对亲人、对生命的,也是对梦想、对时代、对生活的。


吉狄马加主席的倾情推荐和点评,精准、形象而专业。“(武自然)以记者之笔记录着伟大的时代步伐,将诗歌的韵律与时代的脉搏合拍,一管笔中喷射两样文采”。而编辑过程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那就是新闻与文学,报道与诗歌,就像一对写作的翅膀,正是双翼的震动促成了武自然得以在文字的天空中自由且高远的飞翔。


在这本诗集里,我们会看到一个有别于媒体报端的“武自然”,专属于新闻报道的简洁、犀利、冷峻风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绵长、深情、赤诚。这种情绪诚如作者自己的名字、诗集的名字,“自然”流淌、“自然”而然。所以和武老师交流时有点儿半开玩笑地对这本诗集进行了一个绕口令式的定位:武自然以自然之风写作的“自然的诗”,道不尽对自然的自然之爱。


说完了有关这本诗集文字方面的故事,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上的一些小花絮,或可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走进《自然的诗》这本书。


这本诗集的装帧设计真可谓好事多磨,先后经过三位设计师之手,一度让我伤神费脑。最终所呈现的设计也未必是最精美和零瑕疵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较为贴切的表达,是几个版本设计中最满意的一个,也希望蕴藏其中的细节与内涵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


封面的彩印部分不多,较大可能地保留了纸张的本原色,而这种白色是与辽远的天空相暗合的,也寓意着诗歌世界的纯净。轻轻转动封面,可隐约看见飘金的纹饰,犹如自然潇洒的流云,相信“流云”会引发人们很多诗意美好的遐想,这是一种很理想的奢华境界。展翅的鸟和舞动的树叶是封面设计中重要的图像元素:“树叶”选择了飘舞的姿态和绿色,象征着洒脱、生命、自然,除了形容词性的“自然”,大家也可以在这本诗集里看到很多有关名词属性的“大自然”的风物,如蒙古草原上的天空、白云、雄鹰、骏马、芳草……“飞鸟”则选择了振翅的姿态和蓝色,象征着梦想、遨游、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这里鸟儿的翅膀自然也有前面提到的新闻写作与诗歌创作“双翼”的暗喻在里面。一群鸟儿渐行渐远则寄予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和祝愿。诗集共分为六部分,封面封底便分别从中节选了六首诗的文字,每一段文字都有不同的角度,有助于大家快速地了解并进入这本书的诗意文字。内文设计方面,不同的篇章配以不同的饰纹,都与主题相关。正文用纸采用的是纯质纸,自然而有质感。


读书的时候大家或许常常有一种体会,阅读中被打断后下次很难续接上,给书页折角又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书签很有必要。这本诗集的腰封就是一个简易的书签,这样的设计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想实践自然环保节能减材的理念,另一方面是想让读者自己动手参与“制作”。一次美妙的阅读犹如一场盛典,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为自己即将开始的阅读来一次别开生面的“剪彩”。


最后,还特意为这本书设计了限量版毛边书的版本,这是书更“自然”的形态,也是市面上不多见的形式,可以视为珍藏版。


每一种存在都是合理的,每一本书都自带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价值根本上来自作者,如有什么不足、有待完善的地方,则是编辑得以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分明感受到北方冬天的清冷了,希望这本散发着自然气息与炙热情感的诗集能带给大家春风拂面般温暖、清新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171121140257


好的文字,需要“滋养”


武自然的诗集《自然的诗》研讨会近日在天津蓟州举行。研讨会上专家云集,发言精彩,受益颇多。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有趣的现象是,在针对作品提出建议或者说指出美中不足时出现了奇妙的“分野”,这种分野来自两个梯队,而梯队的划分标准明显来自专家的“年龄”。


发言很精彩,内容也很丰富,很难三言两语概括之,仅就引发自己思考、带给自己启发的内容做一简短的“速记”。


“通吃”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内容、风格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诉求和标准也是多元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确保能在某个方向展现出自己最“嘉”的文字,让自己是自己,充满风格的自信,那么,你一定有自己的受众。


宕开一点说,“通吃”的现象令人艳羡,却并非科学理想,某种程度上说无异于一种“专制”,一种“狂热”,缺乏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正如自己在为《馋是一枝花》所写的编者手札中所说的,它一定不是符合所有人“口味”的菜,但一定有对它大爱的读者,《自然的诗》也一样。


困扰作者和出版人的一大问题就是自己一手酝酿、策划的书怎样才能被读者认可,而这种人可最实实在在的证明就是销售数量。一本书想要俘获读者,得以生存和立足,从而“大卖”,首先要走进读者的“视野”。在科技如此快速发展的今天,借助各种现代化媒介走进读者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泛滥的信息浪潮下,在选择困难症越来越普遍的当下,被读者“看见”“记住”并最终促成“购买”真的那么容易吗?


其实还有一个隐形的问题,或许更难解决:读者怎样才能形成且明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是盲目从众跟风,并且信奉“知识付费”原则,知道“购买”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对作者、出版机构的滋养与呵护,而不是一味追求“免费的午餐”。要知道“精神产品”是有成本的,否则难以生存。假如我有一个开面包房的朋友,她的店里新近推出了一款自发研制的面包新品,无论是出于真心喜欢还是出于友情支持,我都会很有诚意地花钱去买来,如果真心觉得好,定会为其做口碑推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将“普通商品”——面包换成“文化产品”——图书后,情况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听说你刚出了一本新书啊……”“这是你编辑的……”,然后就是或出于真心喜欢,或出于客套、捧场地“看着真不错,送给我一本吧,最好签名哈……”。面对类似情况,我起初都是很抹不开面子的,后来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便觉得真有些招架不住,便实话实说:“呃,说实话,编辑只可以免费获得一本样书,如果还需要,我也要自己花钱买,当然可以打点折……”听到过一句特别动容的话,来自闺蜜:“以后凡是你编的书,我一定要买,支持支持!”知道可能会因这些话而挨“砖”,不过还是要实话实说:不喜欢则已,对于真心喜欢的东西,花些银子绝对是值得也应该的。而所谓的“支持”则有点“投其所好”的意思,首先要了解对方所需要的最真切的“支持”是什么。


对五四时期白话哲理小诗,或对80年代朦胧诗仍怀深情的人或许会在《自然的诗》找到久违的感觉;热衷于诗歌现代化表达主题与技法的人或许并不认同这是其所理解的经典诗句。我却由此对诗歌与诗意的关联产生了兴趣,并与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汪剑钊教授不谋而合:人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没有诗意。诗歌属于文学范畴,是一种文体;诗意则指向人生,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和追求。扪心自问,自己不是诗人,缺乏诗才,很难写出精妙的诗句,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对诗意人生的追求,而读诗无疑是可以令自己丰盈诗意的上好做法。


作者:向平(作家出版社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