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全国出版发行。

作者:黑马马亭华   2018年04月17日 09:38      560    收藏
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全国出版发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c2de50102x5sp.html

       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乡土辞典》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品牌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一部颇有新意的优秀散文诗集,以辞典的样式,以一个辞条为题目、为引子,派生出散文诗来。诗人不是以枯燥的文字诠释某一辞条,而是以一种"诗意美"来创造每一章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界泰斗耿林莽先生评论马亭华创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开拓了诗的思路,发掘了诗人的灵感源泉,在散文诗作者和读者常为题材、写法、风格的近似或雷同而苦恼的局面下,打开了一条新路。”
       全书共分三卷,诗人通过意象和句子,较为完美地实现了乡土世界的精神转换和提升,独特而唯美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美好怀想,不仅完成了乡土的诗意,也实现了精神的提纯构筑出一个个唯美的意境,语言较有张力。马亭华的写作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简笔方法,形式上表现出散文诗的灵动和美,内容上有效地呈现出他眼中的苏北乡土。诗人以乡村的神秘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身份,借助世间万物,风霜雨雪,草木人情,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江苏沛县所特有的"辽阔"意旨,充满神性和禅意。整本书以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展现了汉语诗歌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散文诗界自《野草》以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从这一角度上说,本书可作为当代多维度多元化语言环境下,在 "大散文诗"写作方向上的参考文献。书稿语言凝练,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马亭华,笔名黑马,江苏沛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八届签约作家, 200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4部,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星星》《绿风》《扬子江》《诗潮》《青年文学》《阳光》发表大量诗作,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卷》《江苏百年新诗选》《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大诗歌》《天天诗历》等,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五届宝石文学奖、第二届中国•曹植诗歌奖、首届雁翼诗歌奖金雁奖、第四届“桃园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曾参加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四次、第五次青年创作会议,第九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等。


《乡土辞典》马亭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定价:42.00元


附录:十二位作家评黑马《乡土辞典》


青年诗人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是一部颇有新意的诗集,以辞典的样式,以一个辞条为题目,为引子,派生出散文诗来。不是以枯燥的文字诠释某一辞条,而是以一种“诗意美”来创造每一章散文诗。马亭华创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开拓了诗的思路,发掘了诗人的灵感源泉,在散文诗作者和读者常为题材、写法、风格的近似或雷同而苦恼的局面下,打开了一条新路。
从《乡土辞典》的实践来看,我以为,他取得了很大成功。原因有三:一是他有乡村生活的丰富的体验,积累了许多召之即来的素材;二是他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至为深切的热爱,这种情感是深厚、浓郁地蕴藏在诗行中的;三是他有着相当出色的诗美感受力和表现力,这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认为,散文诗的生命力在于美。“美是不能忘记的”,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本质上是一个审美过程的实现。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满足,是一位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觉得,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呈现了他的诗美才华,一些优美的诗句,不时跳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感到欣喜。每一个辞条下面展开一幅画,或是一支歌,给人以诗美的愉悦恰到好处。短篇则简洁精炼、轻盈而富有灵性;长篇则内涵厚重、意象驳杂颇有气势。这些诗句,朴素而饱含深情,一点也不俗。

——耿林莽(1926年生,中国散文诗界泰斗,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资深评论家,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


辞典的意义在于对词作出客观的陈述和说明,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则以无数个具体物像来陈述乡土苏北。两个字的词,具体的或者抽象的,看得见的是苏北,看不见的也是苏北。陈述是诗意的,说明是经过思考的。马亭华多年来一直以散文诗作为主要书写方式,他是这本《乡土辞典》的编纂人。他编纂苏北平原的朴素,从土地到土地上的村舍、牲畜和人;他陈述事物生长的权利,从油菜花到麦子;他说明一些无形忧虑时,有时不免单纯:他太想删除这块土地上的干扰美好的那些词条,仅留下他对自己生长于斯的土地祝福。
    广大的苏北人民,生活在没有层峦叠嶂的地理中。一切的峰峦都留给心灵和想象,喜悦时如稻菽,悲伤时如稻菽,风一吹,都是千重浪。一般来说,如果写作者对乡土事物情有独钟,他会把持不住中庸式的兼容,极易把乡土之外的其他存在推至其对立面。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以愿意让自己的心灵重回乡土,并非仅仅以乡土来证明我们的本质没有蜕变,而恰恰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染身于繁华的经验。所谓铅华洗尽,概毋需多言。我从这部辞典里读到马亭华文字气质和情感向度互为一致的表达,他没有任性地给予乡土以无与伦比的赞美,亦没有伪善地用对社会的其他场景的批判来彰显乡土的意义。他只叙述只抒情只呈现,在辞典的间隙,每个阅读者都可以导入各自的乡土经验,来丰富词条的内涵。因此,他的写作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简笔方法,形式上表现出散文诗的灵动和美,内容上有效地呈现他眼中的苏北乡土。同为苏北老乡,读着这些文字,我的感受是真切的,即使有些篇章虽然带着概念化,也远胜那些干脆就忽视乡土存在的人。我谨用这些文字和马亭华一起,祝福我们的苏北! 

——周庆荣(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我们散文诗群”发起人,《大诗歌》主编,《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诗潮》编委)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以辞典命名的个人散文诗集,《乡土辞典》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创性和建设性。
    《乡土辞典》的作者马亭华,他是“诗坛黑马”,他是活跃于中国当代散文诗界的重要诗人,他是来自汉高祖刘邦故里沛县人,他是我的同乡。
多年来,马亭华以乡村的神秘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身份,借助世间万物,风霜雨雪,草木人情,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所特有的“辽阔”意旨,他的散文诗充满了神性和禅意。
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他执著专注,标新立异,在散文诗文体上倾注了对人世间的爱和拳拳之心,重塑了汉语诗歌的魅力,传承了中国散文诗自《野草》以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又为重建当代散文诗体系提供了必要标识。
《乡土辞典》是在当代汉语诗歌多维度多元化背景下,为“大诗歌”写作方向提供了可资考量的重要文献。

——箫风(著名军旅诗人,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湖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主任)


很早就开始编发马亭华或以笔名黑马寄来的关于乡土的散文诗,现在又欣喜地读到他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集《乡土辞典》。长期以来,马亭华扎根于苏北这方厚重的土地,在当下快餐文化、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坚持深入生活,坚守散文诗创作净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以源自乡土的语言,以长卷式的表现手法,在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全方位挖掘诗意的富矿,呈现大苏北的深远与辽阔,充满了神性和禅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乡土散文诗文本。

——皇泯(本名冯明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始终洋溢着唯美情怀,构筑出一个个唯美的意境,语言极富张力。诗人通过意象和句子,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乡土世界的精神转换和提升,独特而唯美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美好怀想,不仅完成了乡土的诗意,也实现了精神的提纯。
马亭华散文诗的唯美意境和想象,其实更多来源于他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将这种古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营造了诗歌精神的复合体。他的散文诗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歌传统,这在今天的诗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诗歌的古典传统不断失落的今天,马亭华“回归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赋予诗歌新的元素、活力和辽阔的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在这些优美的意境里,诗人骨子里流露出浪漫的情怀,形成了古典传统与浪漫情怀的交相辉映,成为马亭华散文诗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他总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唯美的诗意,他的散文诗完全是内生性的视角感受,那就是土地、家园、亲情的眷念,表达他对苏北乡土最纯粹的地方体验。他的关于苏北的散文诗,避免了我们固有的城乡文化模式和二元对立式的书写,而是把自己作为苏北精神的传承者和守望者,是苏北的守护精灵。他的散文诗从纷乱喧嚣中呈现乡村的宁静与美。我想,作者的内心应该有着静水流深般的坚持和对乡村的坚定信仰。唯美和宁静,使得马亭华的诗歌显示出一种禅意,蕴含着诗人赤诚的乡土情怀。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正是固守着大风起兮的乡土世界,以体察入微、随处可感的灵性,歌唱了一个干净纯粹的“苏北”和一个历史沧桑的“大荒原”,形成了诗意的纯美和精神的辽阔特征。

——周根红(南京大学博士,讲师,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评论家。研究领域:文学与传媒、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等。)


马亭华最新散文诗精选集《乡土辞典》带着泥土的朴质与温润、自然与深切,他的乡土书写洵非停驻于乡恋的表达或乡愁的寄慨,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大地上的事情,打开蕴藏于村落上虽是常用词汇却不乏丰富内涵的库存,忠心耿耿地呈现属于他自己的还乡史、成长史与心灵史。
无论是纵情于大风驰骋平原的辽阔,还是在汉风楚韵中寻觅隐者的神秘,抑或是在人化自然或物性比兴中的心灵自省与人格对位,都能自在地渗入乡土镜像与地理人文,做到把灵魂交给菩提,把河流交给远方,把野草交给春风,把落叶交给大地,他的散文诗是一种根性写作,有着明显的“在地性”;这种“在地性”还表现在诗人对于乡土此在、己在、亲在的无限眷恋与浸入生命的审美气息,并且烙下了苏北大地特有的地理标识、文化基质与生命底色。
我想,只要你我的心还有温度,必能在马亭华的乡土上深扎,因为根在,亦因土地赋予给庄稼的一种恩情而让我们无法忘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来在马亭华的散文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悟得到,一种艺术生态的美好,一种自洽自足的广袤,一种精神的丰饶。

——崔国发(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铜陵市作协副主席,铜陵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获得一种韵味无穷的深意和美感。
《乡土辞典》全书分三卷,形成辞条编队,集束整装齐发。辞条注重语言的凝练,主题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散文诗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了苏北的乡土风貌和人文景观,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乡土辞典》尤其注重意象的提炼。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马亭华深谙散文诗的技艺,尤其对乡土意境的挖掘值得称道,他善于把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并且加以拓展和发挥,真正做到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毫无疑问,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做到了首创性,他笔下的苏北乡土,人情风物,都是具有黑马烙印和温度的原创,有着独特新奇的发现和心灵感受。
《乡土辞典》里,处处充满了比较奇特的意象,独具匠心,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洪烛(著名诗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


印象中,他那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偏黑,有海风吹拂过的羞涩,又隐隐刻满了可作小说素材的经历;他上身穿一件白色体恤,一如他诗的质地,柔软而明朗。仿佛被阳光翻晒过,没被晒干的地方,就用火烤。读他的诗,你能读出阳光和火的味道,不烈,毛茸茸的,微暖,像一滴清澈的水,落在干渴已久的唇上。
黑马话不多,他把内心想说的话,全都变成了他的诗行。他和他的诗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爱有恨。他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其次才是“诗人”。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妥善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唯有如此,他的写作才是有“根”和“方向”的。即使这个“地方”,他再也回不去,他也在用诗的名义,进行精神的“返乡”。在“返乡”途中,痛是必然的,惆怅是必然的;但光有痛和惆怅却不够,还得有审视和追问,这是一个诗人的责任和良知。马驮着他的伤痛,他驮着时代的伤痛,迎着西风,既在寻找可供人类生存的理想“栖居地”,也在寻找人作为人的尊严感。
 “马”作为一种“骁勇善战”的动物,它的高大形象曾令不少的人羡慕。但在《乡土辞典》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匹马痛楚的歌吟。这匹“黑马”仿佛带着前世伤痕累累的躯体,孤独地在诗行间彳亍而行。它拒绝了成为新的闪电,而是以沉静的速度,自适的节奏,一步步地朝着光明之地,缓缓地完成心灵的抵达。而那个骑在马背上的苏北汉子,正在将他手中的笔,变成诗中的“马鞭”。鞭子高高地举起,鞭打生活,也鞭策自己。
他在借诗藐视这个时代,又在借诗向这个时代致敬。
 
——吴佳骏(中国作协会员,当代杰出的青年散文家,《红岩》编辑部主任)


之所以喜欢黑马的《乡土辞典》,是因为在他的诗文里,我感受到了辽阔、空灵、忧郁、狂欢。在那些文字里延伸开去,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若隐若现……真正的诗人写诗,笔下纵横的,肯定是一匹与诗人一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马。这样一匹马和马上的那个人,不管风雨,不管白昼黑夜,不管严冬酷夏,他们一会奔跑,一会驻步,一会沉默,一会嘶鸣。在黑马的诗文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马上的人和他胯下的马,他们一起撒蹄放欢,他们在现世间奔跑、逗留、欣悦,也在远古荒野中嘶鸣、悲伤、回望。……他们自由、如意、随心所欲。
他们语言狂欢,所过之处,光影交汇。
如果只是按黑马自己早期“我常常探索意象之间的跳跃变化,将炽热的真情贯穿始终,并依赖一种强烈的音乐节奏、复杂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创造出宏大而幻美的理想空间,从而置读者于全新的阅读快感和诡异意象的奔突中”的要求,黑马当前的散文诗,显然已达到了他当初的预期。但是,黑马散文诗的波纹所及,其实远非如此。
黑马的世界,是一匹马和另一匹马的世界。他们既沉迷,又清醒,既世俗,又高贵,既进入世事,又可以脱出凡尘。而黑马因此凸现了一个诗人的本色——能够沉迷,喜欢沉迷,又与沉迷保持着独立的距离。
读黑马的散文诗,有时我既为他的诗情澎湃高兴,乐于乘着他文字的翅膀,与他一起御风而行。有时又为他的忘我、纵情,微微担心。我担心他节制不了诗情这匹随性而行的烈马。幸好,他总能在我特别担心的时候,控制得住风驰电闪的奔跑,能瞬间去到远处,又能瞬间安全返回。具备这种驾御本事的人,不多。
这样的阅读经历,使我分享到了黑马视野拓宽,个性张扬所带来的愉悦。他携来的速度、感观、颜色、响亮、闪光、鲜艳、清凉……诸般感受,即使一下子不能一一心领神会,阅读之后,仍然会久久回味,仍然挥之不去。
黑马的文字,有一种霸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侵略的预谋。

——庞华坚(笔名庞白,中国作协会员,当代著名散文诗人,主编《北海晚报》“散文诗百家”)


中国散文诗写作,一直以来与乡村田园或自然风物的亲密度更高,这当然与我们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和根深蒂固的文学传统有关。其实,无论是《诗经》以降的“旧体诗”,还是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之初的“新诗”,我们诗歌所深情关照和着力书写的无不如此。以至于以城市化和现代性为向度的诗歌,始终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写作而难以形成大势,也更难以被更广泛的大众读者所接受。因此可以说,具有中国美学的广义的乡村诗歌,在当前仍然是一种主流。马亭华的散文诗集《乡土辞典》,即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之作。
就这部诗集的体例和总体风格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部零散的应景之作,而是一部具有整体意义的个人情感史,是在传统语境上构建的一部新乡土“辞典”。它既细微如土地上的草木,又宏大如荒原上的星辰,同时更指向我们精神共同的远方。正如诗人所写:“这是属于我的乡间,这里有生命中不可熄灭的火焰,有伟大的元素。”(《乡村》)“中国古老的元素!”(《故园》)“我住在乡村,我的诗以乡土取胜。”(《泥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充满浪漫情怀的散文诗的持续而宏观的写作,值得我们大家来关注和探讨。

——白鹤林(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青年诗评家,《天下好诗》编著者)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扎根乡土,亲近生活,仰望星空,叩问终极,对自然性、人性、神性进行着多维度、多层面的书写。他的诗在“辞典”的纪律性、客观性与艺术的自由、飞翔之间达成了较好的平衡,朴质且不羁,厚重而轻盈。

——王士强(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我敬爱和崇拜真正的诗人。
阅读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我深醉其间,我惊叹诗人黑马对词藻的运用和驾驭能力。在他诗性的思维,奇异的想象和深浓的情感之下,一个个汉字如被激情、神性的火焰点燃,光辉熠熠,生发出了无限魅力。他的每一首诗,诗里诗外营造的意境,恰如一幅水墨丹青,一首无暇天籁。黑马的诗纯粹、唯美,情深又蕴藉,是那种精致到让人不能释手,可以细细端详和品味的。
读他的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有时仿佛伫立成苏北平原上的一株水稻,于黄昏中迎风而吟,歌颂着他热爱着的村庄和亲人,以及勤劳耕作的穷乡亲们,细腻而柔情;有时又恰如一匹骏马,凭借着他的才情和想象力,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恣意驰骋,诗作大气而豪迈;有时诗人又好似一座黑暗里的灯盏,用赤诚的丹心凝聚光芒,将自己的心空照亮,也渐渐照亮诗歌艺术的天空。
德漠克利特曾说:具有一个好灵魂的故乡,就是整个世界。诗人黑马是幸福的,他出生于刘邦故里,楚韵汉风孕育了他诗性的种子,泗水亭、歌风台、微山湖、古黄河……丰盈了他的禀赋和才情。辽阔、苍茫的苏北大地,是诗人精神和灵魂栖居的故乡。诗人用他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心之所悟,向读者展现了一片属于他的诗性世界,独特、丰厚而又不乏醇正和悠远。苏北平原上的草木花叶、鸟雨虫兽、落日流水、大风雪花、亲人乡邻……这些意象在他的诗里,正如弗朗西斯·雅姆在其《十四篇祈祷》中写得那样:“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
诗人黑马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将这片土地给予他的馈赠以及它的丰饶一一讴歌。这是可以温暖他今后人生行程的收藏,是个体生命与那片土地上的事事物物相崩发的情感花香与智性光辉。这种花香与光辉一直潜伏在他的心灵深处,挖掘、抒写出来,便成了这些能够愉悦我们读者精神和纯化心灵的动人诗篇。它们是连接着苏北大地的深厚地气的,是献给诗人自己也是献给大苏北的赞歌。从另一角度说,苏北大地也烙上了诗人的印记。
因为,黑马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曹丽琴(著名女诗人,青年散文家,冰心文学奖获得者)







附录:
马亭华散文诗选

泥 土

当一轮白月亮,有了陶醉的气息。
家乡的湖水掀起所有的诗篇,温润的泥土上生长着最绿的草,和最纯真的爱情。
我在梅花深处冬日的仰望中,获得了星辰和诗篇。

那梦中的马,还在花瓣的草地里驰骋,乡村正以铜的皮肤扬鞭。
我成熟于泥土,在村庄的深处倾听淳朴的民歌。在绵长的岁月里,我渐渐有了古风雕塑的轮廓。
我有透风的屋顶,一亩薄地。我叫黑马,我手执书卷,我是一个诗人。
我住在乡村,我的诗以乡土取胜。


五 月

一条河流,跑着跑着就累了。
在村庄的边上坐下来,青铜躺在月光下的沙土中,泛着古老的夕辉。
只有星星悄悄爬上了树梢。一束麦穗也会芳香我的村庄。
镰刀在舞蹈,以冰上芭蕾;镰刀在歌唱,以纯金的嗓子,五月的天空潜藏下内心的快乐。

纯棉的妻子站在浅浅的河湾,以浅浅的笑靥守望乡情。一朵云,仿佛忘记了天空的脚步。
亲爱的故乡啊,至此,我的抒情已不容荒芜!
我的爱涉水而来,我的乡愁涉水而来,五月淳朴的诗篇涉水而来。
以一束麦穗的芬芳,以子规的村庄,以太阳和风。


民 谣

民谣丰盈着泥土的声音,乡音不改。新月下的颂词,岁月里的风声。
    黄河,在诉说着民情。

    牛羊深埋五谷的目光有了岁月的裂痕,痛苦的破碎的瓷片点燃黄土,渐行渐远的是马车。
    纯粹的种子,感恩的大地,那落地的比歌声还沉重,抖落一身风尘,收藏了河流,也吹走了牛羊。
    苍劲的民谣坐在那一片秋色之中,拯救泥土,守住水边的灯。

    我要唱到天的尽头。
    民谣是风,把雨水高高举过我的头顶。高天流云,掌心里的粮食在跃动。
    稻花的香气陶醉着天下,黄河越来越远。
    村庄为我照耀,让我醒来。我埋进九月,感受五谷。


落 叶

一棵树,落叶可以找到了故乡。
一棵树在秋天会落光身上会飞的羽毛,但那些曾经的掌声不会腐朽。秋风中的诗朗诵也是最纯粹的。

    家乡的门环,是一双患了乡愁病的耳朵。那一刻,它获得自足的宇宙。
    秋天的落叶还在屋檐上弹跳,在生活的深处,落叶有着比人类过分的爱。
    像穷孩子守着微弱的火苗,落叶围住村寨和五谷。有人在流水中捣衣,低着卑微的身子,远处耕牛的影子紧紧地贴着大地。

    大风起,落叶走动……
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走入故乡的腹地。
    一枚小小的落叶啊!它有茫然的孤独,也有佛的浅笑。


大 风

大风,终于把古老的黄河吹干了。
慢慢吹成了一缕丝绸。家乡的大风,时常卷着沉沙跑,像拉着一排排古战车。

在苏北,大风已成为一种高度!
可与英雄比肩。酒、剑、铜马车,也仅仅是殉葬品,被细小的沙粒一一掩埋。
大风甚至吹过了乌江,吹透了一部文辞渊雅的《汉书》,吹透了猛士的骨骼,清澈的星辰,和族谱上的烈酒。

大风,舔着泗水的边缘,像是掖了掖乡亲苦难的被褥。
有一次,在故乡的梦里,在枕边,我猛然听见古老的黄河在咆哮!


气 息

苏北辽阔的深处,有古老的煤、铁、青铜,有隔世的王朝的气息。
在黄昏,鼓荡的大风中,有青草的苦涩,有祖先的气息。

    树木的骨头始终伸向天空。
    窗户上的村妇还在灯下剪纸,昔日里奔腾的古老的河流默默地穿衣,有着神秘的气息。
    朴素的农事,屋内的灯光在时间深处。
    靠近烟囱的积雪,开始融化了。星光,缝补着乡村的旧时光,那些朴素的气息。

    在乡土中抬头,你的目光一定会撞上温顺的羔羊,羔羊后背手的老爷爷。他们都有柔弱和善良的呼吸。
    在苏北,我爱上了这些缓慢的气息。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