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鉴赏标准初探

作者:何敦成   2018年07月10日 09:52      348    收藏
一、诗歌的兴观群怨依然应回归为主角
2016年以来,我开始对诗坛的状态有所观察,得到的初步印象是不太乐观的,我认为当前诗坛突显的问题,可以用“四象”概括,即:形容枯槁,思维错乱,语言死僵,境界低下。何为形容枯槁,主要是说诗歌不接地气,在两项大的国际性的活动中获奖者都是怀古作品,不写当代写古人,不是说当代无什可写,而是主办者把基调定的都失了分寸,怀古作品应该有,但不能引领一个时代前行的步伐。因前篇已涉及,故在此不多言。为何说思维错乱,其实我说错乱已经是很轻的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张清华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诗人多数都是精神病,并列举了食指等数人作佐证,甚至有时他都把他自已也当作其中的一员了,因此张教授有了“万古愁”的慨叹。虽然有些极端,但当前的新诗思维错乱已不是个别,而是非常的普遍,在一首诗中思维零散,表达杂芜,所用意象违背天理伦常者比比皆是,究其根原,还是基本功不扎实,靠胡思乱想搞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象我前边讲的,一个连写生都未入门的人要把自已包装成境界高深的画师,估计也只有精神病会给予点评赞扬的。语言死僵,或许与1958年后学习的所谓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有直接关系,一首诗重复的句式太多,重复的字眼太多,宁愿饾丁堆积也不肯删繁就简。中国的古语从未听说过语法修辞,却创造出无数的名篇名著,也没听说谁文化人读不懂,而灿若星河的诗词更是夺人耳目,经久不衰。几千年口语与书面语言和谐共存,各取所需,也从未见有什么冲突。中国文字具有神性,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录47,035个汉字,这么多个体的字可以选用,你非要用你的口语化习惯的几个字,把中文当成西方的二十几个字母反复的拼写,当然难出诗的意境。境界低下,主要是诗人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所写总在自己狭隘的方寸之间,着眼一些于人于已皆无甚意义的题材。我并不是说普通的题材不能写,而是在心灵未经过淘洗和升华之前,根本也就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当然如果境界到了,自然也能写得精妙,便是游戏怡情之作,也是可以亮光闪射的。低境界的作品从来都是不被世人接受的,所以几十年过去,诗歌的市场也彻底搞砸了。这里我们来剖析一首新诗,是中国诗歌网被名家评点的中国好诗作品:
中午时光
接近中午,阳光集中时刻
我进入空疏的阔叶林(空疏,说明已没了树叶。)
新雪初晴,没有一丝踪迹(指什么踪迹?)
四周全是安静的白蝴蝶(白蝴蝶和积雪完全产生不了通感,蠢)
昨夜首先到达的微雨给雪透明的脚掌(雪夜如何有微雨?不合天理。)
让雪站稳:松枝上,柞叶内(不是阔叶林么?怎么又成针叶混杂林了,柞树为落叶乔木,秋天早就落叶了,柞叶内如何解?)
此时,雪收敛小小翅膀
它们练习发光,连太阳也不懂的光(中午阳光下,发光还需要练习么?)
它们把光摇来摇去(是被阳光溶化掉下而树枝摇晃吗?还是哪种摇晃啊?)
我像枝条,松弛四肢,松弛感知
雪倾听我的脚步声,它们第一次看见我(枝条是固定的,如何行走)
我在短时间内与那么多雪相遇
没有影子的雪,我声带里的雪(?指啥)
我深陷中午时光,空着手(几乎找不到深陷的感觉)
无目的地行走、驻足,近观或回望
我与雪达成一致:在肤色、温度、情境上(一个无目的行走的人,怎么又潜伏在雪中了?而且与雪一致?)
即使一只松鼠在树梢,也不会发现我(如果不潜伏,如何躲过松鼠的眼睛)
雪的亮度把我遮挡(用亮度遮挡,不合常理,亮度只会让形体更突出)
把我的喜悦隐藏得更深(深陷如何与喜悦关联)
括号中的问题是我的思考,这些问题不解决,写诗和读诗都是一道难题。当然诗人还可以继续这样写,而读者呢,却完全可以不读。因为读着读着,不光是学不到任何有益的知识,还把思维也搞混乱了。
  诗歌的整体没落是当今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新诗就真的没有出路吗?我以为中国先贤孔子总结的诗歌的“兴观群怨”和“思无邪”,依然应该是中国诗歌文学的精髓。孔子在《论语》中对诗歌的最有名的论述应该就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兴观群怨和思无邪的经典论述,深植在国人心里二千余年,中国历代文人也都普遍的接受和推崇,且在阅读和鉴赏中也形成独到的体系和思维定势,因此中国诗歌总是能够带给人一种纯正的、积极的、向上的一种状态,一种质朴纯洁的道德精神。下面我们对兴观群怨作一个简明的推介:“诗可以兴”,“兴”的本义是“起”,来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中精神、情感乃至祭祀器具的上举升腾,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能够感发意志,淘冶性灵,净化灵魂(荡涤其浊心)。其精神境界能使人摆脱昏庸猥琐,变成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豪杰、圣贤之人。所以孔子把‘兴’摆在诗歌功能的首位。也表明在他看来,诗歌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激励和教化,使人在精神层面产生净化和升华。诗可以观:“观”《说文解字》解释为“谛视也。”其本义为仔细察看。诗人通过仔细观察是写诗的基础,小到物质微粒,大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能在心中形成模样,通过了解其相互的关联,可以追溯到事物的本质。统治者通过审视诗歌的表达,能直观吟咏者的意图,以“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普通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显微透视诗人的情感,明瞭诗人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精神的颓废与康健。好的诗歌所产生的照明作用,可以使读者心灵得以净化,提升境界。诗可以群:这个“群”字,朱熹注为“和以处众曰群。”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能和睦人际关系。故诗可以群主要是讲了诗歌的沟通功能。从“群”本义上的解析看,含有“多”之意,对于人来讲,就是多个人聚在一起。融入一个群体,自身的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而诗是修养的外在表现,相互品鉴可以起到调节各种人际关系,所以诗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诗可以怨:我们先看怨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恚也。从心,夗聲。”“恚”字有“恨、怒”之意,就是说诗歌是可以用来抒发自己的不满与恨怒之情的。歌德曾比喻快乐是圆球形,愁苦是多角体形。圆球一滚而过,没有可留恋之处,而多角体“辗转”滞停,很难排遣。故对诗人个体而言,愁苦状态或许能写出好的打动人的作品。而如果将诗可以怨外延至整个社会层面,“怨”即把人民对当政者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孔子认为“怨”的产生乃是“上下不和”所致,而诗歌“怨”的根本目的正是使“上”知道“下”的不满,从而调整政策,达到“和”的理想状态。如《诗经·硕鼠》、《诗经·园有桃》、《诗经·新台》等等,都是表现百姓群体的不满之情的。
“兴观群怨”用在今天的诗歌创作中并不过时,他其实是把个人修养、社会责任、道德情怀、审美取向高度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兴”哪有本真的原始的冲动呢,又哪会为提高个人修养而劳心劳力,又怎能有能力去分辨美丑。没有观哪有真实的社会和自然的呈现,哪有层出不穷的人的认知,哪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呢。没有群哪有天下大同,人与人缺少健康有效的沟通,又怎么能彼此和谐共处。没有怨哪有铮铮铁骨,一个个都是绵羊一样过着小日子,又如何下情上达,改善政治。在当前开放文明的政治生态下,以诗歌为载体的兴观群怨,其良好的社会功能通过诗意的表达,可以使受众在审美体验中升华或者强化自身的道德情操,而受众个人修为的提升,必然会带动群体修养的提升。这与创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高度楔合的。
     再就是思无邪,在一个道德水准高的时代,人类都在恪守着道德规范,思想本就纯净,所出作品自然不会把人性恶的一面刻意放大,其基调是建构在一个中正平和、典雅高尚的基础上的。而在当今社会,声色犬马光怪陆离,似是一个邪气笼罩的时代,文人的心灵早已被污染变异,所写作品一味的寻求剌激,这种乱象同样在诗歌中表现出来,此时“思无邪”似乎已经成为传说,一些诗人随波逐流,一些诗人兴风作浪,有的恨不能将一些邪念推向极致。因此夫子说的思无邪在当时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普遍现象,而在道德飞速下滑的今天,可能就成了一种标杆式的存在,而这个标杆已经没有人愿意去跨越了。因为思无邪是要一定的思想境界的,它会本能的排斥那些以淫邪暴恐谎言大话等诱惑人的作品。
二、诗歌的天道文化(天理、物理、人伦在诗歌中的位置)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天道”当然就是指天的运动变化规律,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表现在人间是至真至善,是圆融,是博爱,是无私无我,是公平正义。人们说的通一道而齐万道,此一道应即指天道也。天道存于诗中,诗才能长存于世,否则必将速朽矣。
1、合天理:但凡创作,首要的是必须合天理,天理是自然法则,亦是道德法则,也就是人与自然都要遵循的法则,违反了则乱象丛生。当今中国,人们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很多人自认是高级动物,尽情彰显其生物属性,许多人极尽人欲,为了利益早已把天理良知弃诸脑后。但由于几千年扎根在心底的神性并未泯灭,天理又时时表现在人类的活动中,诸如善恶报应并不因人的否定就不存在。《礼记·乐记》在描述天理时,有这样一段话:“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可见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如果不能抑制欲望,就可能人化物,当然也包括人化为动物,做出违背了天理之事。而文学作品一但违背天理良知,其教化作用就会影响更多的人,其败坏社会风气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合物理:我所提倡的合物理,并非现代科学所设的物理学科,而是事物正常发展的道理、情理,如种子在温湿度合适时就要发芽,雪见到太阳就可能溶化,树汲收养份就要生长,人出生后就有老病死等,就是一般人都知道并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违背的道理。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会注意这方面的细节,否则就是精神障碍了。一些细微的物理,需要诗人的仔细观察,就象画家强调写生一样,即便后来成型的作品有些变形,但一定是符合事物间正常发展道理的。而在目前的诗歌作品中,包括一些大家作品,很多都存在此类的问题,这已不能仅称为暇疵,因为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可能会败坏整篇的作品价值,就象白花花的米饭中忽然吃出一只苍蝇,很是坏人胃口的,所以诗人也要善于观察,要备足写生功夫。
3、合事理:一些叙事诗写人状物,必须与时代合拍,与社会的发展相呼应,无论是讴歌光明还是鞭笞黑暗,都要在写生的基础上,描述其发展变化,万事皆有因有果,因果间当然也就有了万般的曲折,万般的风情,万般的诗意,优秀的诗人予以适当的采摘,收集,用自己的慧心加工成形,则好诗出矣。如果一个诗人连正常的事理都弄不明白,哪个读者能有那般耐心去帮你纠正校验,那当然是弃如敝履了。
4、知人情:人情世故不可不知,诗人是人,活在世间,有吃喝拉撒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以诗人笔下的基点自然也该在人间。有些诗人一落笔都是地狱的景象,似乎人间以无物可写,仙界又无法可写,唯地狱烂状似乎是提笔即来,能从生写到死,从骨灰盒里转几圈子再出来,表面上看似深刻,什么精子卵子胎盘子宫都写全了,只是他自己也未经历过,而读者一般又都偏爱美好的事物,对这些东西并不买账。这就是诗人本身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又想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强加给人,而造成的一种乱象。
还有,知人情也表现在许多对人间情状的描写上,人的举手投足、呼吸喘息、心路历程等,都得符合自然状态和发展逻辑,否则你写出来可能就不是人了。
5、知节操:节操,气节操守,具有高尚节操者在任何条件和处境下,都能笃守高尚纯正的道德品质。而一个诗人,最重要的操守当是真诚和善良,手中的笔不为暴虐者张目,不为腐朽者美颜,在为人处事中保持一个君子的和而不同的风范。节操,大到民族气节,小到个人操守,但无论大小,都是正向的才称为节操。一个政府官员却干着卖国勾当,他表现的再怎么出色也绝不会有人说他知节操,写诗也是一个道理,当你违背天理人性的时候,你说你写的如何好,歌颂了谁谁,但那人值得歌颂吗?你不过是为了一点可怜的利益把自己的良知卖了,你的作品写得再好,也是没有节操的,没有节操的东西是没有人正眼看的,一个时间段一过,就成垃圾了。就象郭沫若赞颂江青时写的那首飞机上有个太阳(大意),把江青喻为太阳本身就不贴切,女人吗还是阴柔一些的比喻比较适合,而太阳照临万物激发生机,岂是江青能享有的地位。这就是文人的操守出了问题的典型。
6、重传承:古典诗词的外在格式在新诗中基本不再适用,也就根本没有了传承的可能,故我说的传承是指我们与古人的内在的联系,如思维模式、炼字、炼句、及古人构成意境的方式方法等。在新诗出现之前,中国的音乐和诗书画在构思和欣赏上都有许多的共同之处,音乐讲究通透空灵,绘画书法讲境界,都表现一种高雅和不俗,诗歌更是文化人专利,这几种文艺形式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今天音乐、绘画、书法都成了高端的艺术产品,有些都已价值连城了。独有最高端的诗歌作品被人们广泛冷落,甚至到了衣不蔽体的程度,这一定是写诗的人出了错,如果把责任推给读者,那是不负责任也不公平的。诗歌如何让所有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参与进来,让人们会分析,会阅读,能欣赏应是第一要务,而不是以出了多少部诗集为衡量标准,你的诗没人读,便是诗集堆满了博物馆、压塌了图书馆又有何用,不过是一堆废纸。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多具有系统性,是天人合一的,创造出的作品讲究的是气韵生动、神光离合、完美无瑕。而外国人多是碎片化的思维模式,需要技术的组合与分解,很难找到天人合一的品质,所以很多著名的作品中国人读着也是一头雾水,虽然隐约的知道一些含义,终究理解困难。故中国人应该在传承那些历久弥新的生命品质上下功夫,有些东西是外国人根本想不到,也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7、重创新:新诗形式自由,在形式上搞创新意义不大,这是新诗本质的内涵所决定的。作诗如同作画,同一个题材或许千人万人皆写过了,今天你写,只要能出新意,就是创新。从古至今还未见过一个题材一个人写过了别人就不能再写,你有你心中的黄河长江,我有我心中的黄河长江,审美体验各自不同,所出作品自然不同。就是说万事万物皆可成为诗歌题材,但关键在于要写出自己的东西,这东西只属于你,别人不可复制。当然你的作品不能留有别人的影子,无论是构思还是语言,都是自己的,那才是真创新。如果在你的语言中还能找到别人的墨痕,那都不是成功的创新。
今天中国的新诗走向了歧途,表达零碎杂乱,粗劣怪僻,脱离了正常人的思考范围,如地狱一般。故读者寥寥,围观者散尽,唯剩几个诗评家坚持着他们地狱深层的眼光,却没几人听他们咶噪。是诗回归正途的时候了。
------
十、新诗的鉴赏+点评名家
新诗的鉴赏只要从以上九个方面入手,基本都能判定一首诗的优劣。本节仅将能收集到的现今活跃诗坛的诗歌名家的最新作品予以品鉴,或多有批评之语,还望所论及的名家大度海涵。本人末学后进,不过是用了一番心力,欲找出新诗萎缩之症结,所论也不过一家之言,如能一语中的,相信也是诗坛之幸事。评鉴中虽有些口无遮拦,但也绝无恶意,还望所涉及的名家能谅其初衷,理性的、正确的对待,当然也欢迎共同探讨。

蝴蝶兰
作者: 华清 
夸张的细茎上挤满了春天的符咒(用符咒形容花苞,可以理解)
进化中植物的奇迹向下弯曲,化成(符咒加身,如何进化?此句为败笔,“进化中植物的”几字纯属多余,因细茎已点明是植物属性,向下弯的植物数不胜数,也无须进化才能弯曲。或许写成“一些灵力吞吐弯垂,化成”更有味道,灵力即与上句关联,又与下句“问号”衔接)
惊艳的问号,美少女令人臆想的粉颈
以及皓齿绽开的笑容,蝴蝶——(蝴蝶——兰,此三字把本已空灵的意境破坏了,用破折号把兰字分隔开,不过是一点小机巧。不如改成“一声轻吟”,与绽开皓齿对应。)
兰。压住欲望,却展开了被风鼓荡的裙裾(本句可修改为“看翻飞的蝶儿掀开了香裙”即押韵又写出了灵气)

伸开着让人恍惚的内部。有多少是神灵(那花的内部,怎会有神灵?有违天道,他其实想看的是美少女的内部)
有多少是黑暗,在这露水的早晨(黑暗也是猜测,此句昏庸)
一幕性感电影出现在窗台,咏叹调(用性感的眼看物,是物皆性感,被符咒控制嘛,那蝴蝶也身不由已)
在G弦上颤抖,光线里翘动着芭蕾的脚尖
十三个瑰丽的入口朝世界洞开(写十三朵花开)

哦,十三座菩提,十三座黑暗,十三根
琴弦,十三重火苗
十三串致命的咒语,十三个(反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如果只一枝蝴蝶兰开了十三朵花,这样写就不免有些杂芜丛生了。而且第一段开篇用的是符咒,符咒只有巫师们才使用,它与神祇、菩提拉不上关系,只能和低灵关联。而用琴弦形容花朵,似更不搭界,句中能用的只有黑暗、火苗二个意象,但这二个意象用在评价蝴蝶兰上或欠准确)
整齐又错落、亢奋又颓败的故事。(违背了蝴蝶兰平和雅正的特质)
蝴蝶——兰。从光的底部穿过星球的边缘(造句颇具新意)
从泥土和红尘中跃上神祗的衣袖(不解,一个被低灵控制的东西怎么可能跃上神祇的衣袖呢?属胡思乱想之语)。
(原诗句末括号中的文字是本人的疑问和理解。下同。)

诗人简介:华清,本名张清华,文学博士,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诗歌批评。
点评:题材小,结构单一,属本人归纳的单灵体结构诗。诗人在第一段描写了蝴蝶兰的外部形象,然后在第二段递进为对内部结构的想象。以性感来写蝴蝶兰,似乎有些不切实际,因为蝴蝶兰花期一般在过年前后,植株本身可用冰清玉洁、典雅活泼来形容,此花即无香味,也不张扬。第三段乃延伸思考,诗中反复出现的十三这个数字,中国人认为是大吉之数,西方人有反面的理解,但诗人列出了菩提、黑暗、琴弦、火苗、致命的咒语等词汇,来形容花朵的整齐错落、亢奋颓败状况,实在不算是优选,只这复杂的心境让人叹息。而最后两句要表达什么呢,它为何要、又怎样的跃上神祇的衣袖呢?如果只为求新,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要表达的内涵,则没有必要了。
试改写如下:
蝴蝶兰
夸张的细茎上挤满了春天的符咒
一些灵力吞吐弯垂,化成
惊艳的问号,美少女令人臆想的粉颈
以及皓齿绽开的笑容。一声轻吟
看翻飞的蝶儿掀动了短裙

伸展着让人恍惚的内部。迷人的褶皱
演绎着世界,在这露水的早晨
一幕性感电影出现在窗台,咏叹调
起自G弦,光线里翘动着芭蕾的脚尖
十三个瑰丽的入口洞开了

哦,十三座堡垒,神奇的数字
在窗台幻成火苗,以黑暗为参照
十三个精灵在咒语中来去,布施着
肉眼里的光景——错落纷飞
如蝴蝶,从光的底部穿过星球的边缘
却摆不脱,泥土和红尘的声与影
2018.6.6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