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字句都是血性的因子:赵琼《弹壳五线谱》诠释的悲壮

作者:钟宇   2018年08月22日 16:41  中国诗歌网    1091    收藏

如果说胡世宗写下长诗《我们的军旗》是擅于挥舞手中长剑的话,那么赵琼写下《弹壳五线谱》这组短诗可谓是精于投掷锋利的匕首,短兵相接,尤见铿锵之力。其诗歌语言有着雷厉风行的军人特质,简短的字句,如同操兵口令一样果断;急促的语气,恰似冲击目标一样坚决。这就是赵琼的军旅诗,铁石般坚硬的外壳,蕴藏着岩浆般滚烫的热情。有青春的挥洒、有血性的张扬、有牺牲的壮烈、更有家国情怀的雄浑大气。在这组短诗中,赵琼似乎省掉了诗歌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剥去了诗歌修辞的华丽外衣,拧干了诗歌意境的一切水分,只剩下一枚赤裸裸的诗核,直接以核示人。让读者惊讶于诗人那不容拒绝的直接,并且感叹军旅诗原来还可以这样来写。

赵琼的诗歌,长于白描,多以意象代替抒情,让复杂的情感通过各种意象进行具体的呈现,这样既省却了晦涩、繁冗、难于拿捏的情感表达,又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领悟诗歌旨意的捷径。诗中基本上不出现具有说教意味的句子,但是已经把诗歌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精确地传递给了读者。赵琼的诗歌语言比较通俗,通俗绝非肤浅的类义词,这就是他过人的地方,通俗非但没有让人觉得肤浅,反而让人从中领悟到了哲理的深刻。这样的诗歌表达,几乎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如果你对我的话存疑,他历年来在各种纸媒上发表的600余首诗作足可为鉴。今天,我以他最近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的组诗作为评论对象,对他诗歌的创作技法、艺术思想、精神境界等方面作一些探讨研究,并与各位诗友一起分享。


《战神》

在他的面前,所有的出路

都是出征。

在他的身后,不是

花红

便是血红。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不如说这就是两个复句,前者为条件关系复句,后者为选择关系复句。正如赵琼跟我交流时所说的一样,谁也没有规定诗应该怎去写,也没有人能将诗的不同创作手法进行总结分类,形成某种公理以供众人沿用,诗的随意性和抽象性绝无公式可以套用,自由便是诗歌的最大特权,剥夺了自由,诗就丧失了灵性。这首《战神》,以“他”为主体,设定了“他”面前、身后两种诗歌场景,表达了两个层次的诗歌内容。前者,肯定战神之生,乃为征战而生,出征便是出路,没有别的选择,只有这样一种结果,强调的是战神的身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责任和使命。后者,具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生,要么死,强调的是生命存在或牺牲的价值。诗人以这样的口吻表达两种不同的结果,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战神形象,让人感到战神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在战神的预料之中。战神即是英雄,诗人未这样说,但读者已这样想。


《大风雪》

战事还在进行

天上,下来一场

大风雪

掩护和掩埋

同时到来

 

从诗歌的语境里可以感知,诗人仿佛置身事外,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战争,对惨烈的战争场面不作正面的刻画,却把主题的指向落实到大风雪上。乍看大风雪与战争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不管雪下与不下,战争都得继续。诗人让看似与战争无关的内容介入进来,肯定是别有用心,他需要通过诗歌的第三对象来处理生的去向和死的归属,而大风雪即是诗歌的第三对象。战争的最后不外乎两种结果,存在或者死亡,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大风雪对生者而言是掩护,而对死者而言则是掩埋,这便是战争派生出来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探亲》

一堆圆形的土,立在

老屋的身后

守着,母亲的尸骨

像他守着的版图

装饰曾经孕他的腹部

 

让人惊讶的是,赵琼在意象的选择上总是做得那么精准,诸如圆形的土、老屋、尸骨、版图、腹部等。短短数言,意象纷呈,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事件。说是探亲,实则是为母亲上坟。这也许是诗人以探亲的名义在家乡休假时所产生的感受,由于母亲的故去,实际上探亲假的性质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原本富有喜感的探亲,到现在已变成了伤感的上坟。诗人以诗歌的方式,来叙述对母亲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提及怀念的字眼,而读者却在诗的氛围里,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追忆和不舍之情。实现这样一种文字目的,诗人只是用了诗歌诸多种强大功能中的一种。


《风过万物》

风,一直将哨所前的

那棵老树,当做母亲

时不时,就来理一理

她那

凌乱的双鬓

 

这首诗把诗歌的主体彻底地隐藏了起来,这个主体就是哨所前站岗的那位战士,或者说是诗人自己。而把风和树这样的客体重重地渲染了一番,虽然主体被隐藏,但是通过客体读者却能感觉到主体的鲜活存在,因为,发生在客体上的一系列比喻、拟人,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这样反而把诗歌的核心角色衬托得更为饱满。很好地把边关战士对母亲的思念间接地表达了出来,深沉而厚实、真挚而感人,诠释了军人神圣的使命背后,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让人从诗中体会到当代军人的无私和伟大。 


《红舍利》

追悼会开完后两个小时

亲属被通知,去取骨灰

除了骨灰盒

火化工,还将一个包着三块弹片的手绢

捧给了他的亲人

 

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诗人为什么要给英雄的遗骸赋予一层佛教色彩,想必英雄之死与佛教所尊崇的正义是相吻合的。英雄为正义而奉献了生命,这与佛教里的修为达到忘我的境界其意义上是一致的。在此我们不能从迷信的角度去理解诗人的用意,应该从人类向善、功德圆满的角度去看待。诗人对一件悲痛的事情,以佛教的义理去解读,使英雄为信仰献身的意义得以升华,这既是诗歌理念的一种大胆尝试和实践,也是对生命价值不同寻常的认识。 


《老兵》

每每到了夜深人静

老兵躺下

呼吸均匀,且没有鼾声

握惯了钢枪的手

总会将一些梦境攥疼……


我更乐意把老兵理解为已脱去军装,但依然保持军人本色的老兵。没有当过兵的人很难体会这种情感。诗人从老兵酣睡的状态中揭开老兵心里的秘密,将其退役后的失落通过握枪的习惯性动作来传达,让人暗自好笑的同时又心生几分不忍。老兵身体离开了军营,而内心从未把自己与还在军营里的战友区别开来,因此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也还保持了军人的姿态。诗人选取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去刻画老兵的情怀,以小见大,从平凡处洞见不凡,也算是别具匠心了。


《身份》

要不是火化工从他的骨灰里

扒出那三块烫手的弹片

没有人会知道,他的血液

也曾

染红过这片江山

   

《身份》一诗应该是《红舍利》一诗的再创作,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表现出不同的主题指向。《红舍利》的核心内容指的是英雄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身份》的核心内容则指的是英雄生命与家国之间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如果不认真去思考诗歌的主旨,很容易被误认为诗人是在同一事件上绕来绕去。对一个事件生发多种思考,继而创作出不同价值取向的作品,在文学领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如不同的诗人创作同题诗一样,取材一样,而各人的理解却是迥然相异。赵琼这两首诗相当于从不同角度创作的同题诗,只不过创作者为同一人而已。


《送别》

他的追悼会刚刚开完

一场雨来,铺地盖天。

连长说:多像他此生

洒在疆场上的,那些

血汗……

 

这首诗只用了一个比喻,也就是说诗人用一个修辞充当了一首诗,而且语言非常浅白。可以肯定这样的诗没有谁会说看不懂,那么诗人这样写一首诗有多少意义呢?一首诗的成立,不能仅仅从表面去衡量它的价值,要深入它的内涵。这个比喻并非简单的修辞运用,它着重强调的是逝者生前的贡献。因为人们内心对英雄有崇敬、有缅怀,所以在追悼会这样的场景中发生的一切,人们的思维都会与英雄产生联系,祈祷英雄生命的不朽,从而化悲痛为力量,更加激励生者的意志。


《山雾氤氲》

一团又一团的白雾

笼罩阵地所在的山巅

多像故乡灶间的

那些柴烟

遮住了母亲的脸

 

此诗与《风过万物》一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用意象造境,赵琼屡试不爽,也许这是诗人特别称手的一种作法。此诗在技法上,我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我依然更关注诗人的诗歌目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高度。此诗的主题思想具有双关意味,一是抒写阵前战士对母亲的思念,白雾笼罩之下,乡愁萦满边关。二是抒写战士的家国情怀,白雾笼罩的山河即是祖国母亲的脸容。两者互为映衬,既可以达到立意上的统一,又可以实现理解上的层次划分,境界上做到了小家与大家的兼顾,手段上做到了一石两鸟的双重效应。


《深秋一瞥》

秋风的身后,一片黄叶

和天上的一片白云,一起

奔跑着,向东

多像是战斗在不同岗位上的

一对英雄

 

在诗人的眼里,目光所到之处概然是诗。不经意的深秋一瞥,又触动了诗人善感的神经。黄叶坚守于树枝,白云坚守于天空,坚守是一种服从。而当秋风下达最高的指令,确定了某一方向,促使黄叶与白云朝向既定的方向奔跑,这又是一种新的服从。军人恰如黄叶与白云,静是坚守,动也是坚守。这大概就是此诗的主旨。


《又见炊烟》

夕阳,虽然短暂

却总被炊烟缝在

小村的边缘

一件乡思衣裳

等着,所有戍人去穿……

 

诗人又一次以诗的意象,来抒发远戍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为什么诗人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军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委实是寂寞的军旅生涯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军人职业的崇高性和使命的光荣性,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冲锋杀敌那一瞬间。除却战场上的流血牺牲,他们在平时还要忍受与亲人的离别之苦,要忍受制式化的单调枯燥的生活,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还要接受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意志的考验。军人遇到失意和挫折,排遣心中忧闷的唯一方式,就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军人有了高兴的事情,表现心中喜悦的方式,还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军人从未在乡愁里缺席,军人与乡愁是诗歌不朽的主题。


《故乡》

在天上

离我们最近的那块石头

被叫作月亮

在人间,每一块写着中华的土地

都被战士,唤作故乡……

 

诗中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所说之内容,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诗人是在呓语?不然也!战士身后的每一寸国土,都是广义上的故乡。诗人把月亮作为诗歌主题的一个引子,感慨心中的家国之重,肩上的责任之重。月亮能照见故乡的每一个角落,军人的神圣使命也涵盖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只有祖国安宁,才会有故乡的安宁。诗歌的要旨是:世界和平是每一位军人的终极愿望。


《战前动员》

面对出征

旗帜和蒲公英

同样

需要

一阵风……

 

这首诗里的一阵风,与《深秋一瞥》中的秋风何其相似。面对出征,军人只需上级的一个指令。这个指令不仅是权力的彰显,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它能贯彻到每一名战士的内心,形成一致的价值体系,指挥与服从之间,只存在时机和需要上的默契,不存在主动与被动的矛盾。军人时刻准备着,只等那一阵风的到来。军队是钢铁集体,早就锻造好了雄心铁胆,战前动员的意义,只需让战士明确此战之目的,而非是思想政治上的补课,因为战士们早知自己的职责所在。


《战士与子弹》

与子弹相处的时日久了

他也像子弹一样

将所有的语言

全都凝练成一声呐喊

放在生命的终点

 

战士与子弹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如果说将军是战士的统领者,那么战士便是子弹的统领者。当将军手下的战士全部牺牲,那么将军只有自己冲到阵前,捍卫军队最后的尊严。同样,如果子弹用光,战士只好把自己当成子弹,向敌方最密集的那个火力点发射。诗人以诗歌语言阐述战士与子弹的关系,命题成立,析理精僻,富有哲思。


《刺刀》

只有伫立于枪口,才会尽透

钢与铁的禀赋

也只有在短兵相接的当口,才会

让生命所有的属性

归于忠诚

 

这是诗人的语言还是哲学家的语言呢?读完这首诗我心里产生这样的疑惑。如果允许我狗尾续貂,我还会加上一句,只有经过鲜血的淬炼,才会让锋利闪烁逼人的寒气。刺刀发挥作用之时,往往是战斗接近尾声,但却是最为惨烈的时刻。刺刀是勇者的见证,它在战斗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即便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程度,先进的枪械依然没有将刺刀舍去,它还在那个特定的位置上,等待着战争最后时刻的到来。这首诗将刺刀的这些特点,以简洁的语言,诠释得非常准确。


《地雷》

每次见到你,都能让我想起那个

复员了很久,又回到那个山深林密的山村

面部黝黑、满布皱纹

生生死死都在和土地较劲的

那个男人

 

这首诗标题叫地雷,与其说是在写地雷,不如说是在写一个长期与地雷打交道、而现在已复员的工兵。脸部黝黑、满布皱纹的形象,与地雷在形体上何其相像,因此睹物便会思人。而更深层次的内容,也许诗人与这位工兵有着某种特殊的交情,或者说他们曾经很好地相处过,并且他们的活动跟地雷有密切的关系,诗人才会每当看到地雷,便想起这位退役的战友。与地雷为伴的工兵,其危险系数非常高,可以想象得到他们经历了多少一触即发的惊险。而诗人总是把平静的、安宁的氛围呈现给读者。将现实的残酷翻转到诗歌的背面,由他人自己去想象。

赵琼是一位资历深厚的军旅诗人,著作等身,只要翻开军中的文学刊物,很容易就能找到赵琼的诗歌作品,他那招牌式的诗歌语言,也许早已深入了每位诗歌爱好者的内心,成了诗歌岁月里的一张活页,经常会不经意地被翻动,这便是赵琼诗歌的影响力。本次对赵琼的诗歌作点评,很担心点评得不到位,让诗人失望,也让读者失望。现在已经点评成这样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只好由它去吧,我只是向大家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诗观,期待赵琼更多更好的诗作。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