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www.google-analytics.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78513887-1', 'auto'); ga('send', 'pageview');

功夫在诗外——徐慧诗歌印象

作者:徐慧哥081   2018年09月07日 10:15      1120    收藏
因为诗歌,与徐慧相识于网上,相交于网上。时间一长,人也熟了,诗也熟了。徐慧多次点评过我的诗作,其中《大道至简的魅力——博友小河草儿的诗文印象》一文,还收录到了他的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当中。我也早有为他的诗写点儿文字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他那样的才气,所以迟迟没有动笔。现在,徐慧的诗集就要出版了,承蒙不弃,斗胆说说与徐慧交往以及阅读他的诗歌的几点感受。

一、徐慧有较高的诗歌创作天赋

《随园诗话》云:“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许浑诗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然而,多少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于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是“铁杵磨成针”而不是“砖头磨成针”。我曾在《我与诗》一文中写过这样两句话:“然而,越是感谢她(诗歌——此文引用时注),就越觉得对不起她,我一直没有成为她所期望的人——全身心地爱她的人。因为我始终认为,我没有诗的天赋,即使全身心地爱上,恐怕最终还是失望。”这是我对自己的解剖和评价,我想跟我一样没有诗的天赋的诗歌爱好者应该不在少数,遗憾的是跟我一样认识到自己没有诗的天赋的诗歌爱好者真的是少数。
我说徐慧有较高的诗歌创作天赋是有根据的,尽管他不是什么神童,但他早在中学时候就有诗歌发表,大学时候不但发表诗歌,还发表诗歌评论,而且诗歌还多次获奖。先看一首他中学时代的诗歌《距离》:

“其实耳朵与耳朵之间/只是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一条横跨的小路//一起听风声、雨声、鸟声、人声/一起休息、一起失眠//只需跨半个弧度/就能亲近/就能消除隔离的孤独//竟这般无奈地/折磨成/一对单孔的传声筒”

这首诗发表于1989年夏天的《徐州日报》上。27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这首诗,其感情的真挚、诗意的含蓄、语言的生动、手法的多样,不论从哪方面看,谁能说这首诗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呢?
再看一首徐慧大学时代的诗歌《老树》:

一棵枝枯叶落的老树/在雨中颤抖/让我想起年迈的父亲//老树和父亲一样/曾拥有一段辉煌的青春/那时  老树枝繁叶茂/如一把绿色的巨伞/和泥土水乳交融//果实浑圆的时候/许多人走向老树/笑容可掬/老树的心情/骄傲又平常/五月风为之痴迷//当六十三道年轮/将老树雕塑成老人的姿势/没有人来了/夕阳把老树的躯体/染成朦胧//今夜的雨中/我看见颤抖的老树/枝条隐隐/仿佛在期盼/一只鸟儿/去它的枝头/做一片永远的叶子

很明显这首题为“老树”的诗写的是父亲,以树喻人,以人喻树,树中有人,人中有树,人树互映,人树一体。诗中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细致的描写、跃动的诗行、冷峻的思考、深沉的感情,如此种种,浑然一体,体现出了一个诗人所应具备的思想、思维、方法、技巧,这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的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天赋。
当然,我在这里强调天赋,并不是要否定勤奋学习。“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 “与诗近者,虽中年后,可以名家;与诗远者,虽童而习之,无益也。”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等等,古人的这些诗论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徐慧有正确的诗歌创作观

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真正的诗人都有自己的诗观而不人云亦云,徐慧的诗观是——“诗是现实日常生活折射到灵魂深处开出的奇特花朵,是对真善美的引领。同时,坚持说人话、说人听懂的话。”此言不虚,总观徐慧的诗歌,这种诗观始终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他的诗,没有那种闭门造车的无病呻吟,没有那种云遮雾罩的神鬼莫测,没有那种不知所云的人间鬼话,更没有那种教人自杀的故作清高。就是在2002—2014年这十多年的人生低谷阶段,徐慧也没有违背自己的诗观,宁可少写、不写、不发表,也不写那种无厘头的东西。从他的博客中看,这一阶段创作的诗歌确实不多,从中也能看出他内心的失意与迷茫,但绝对看不出颓废与沉沦,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进取与希望。请看:

不是所有选择/都是伤害/不是所有付出/都能符合心愿/不是所有高处/都是空洞无边/而没有一片云彩流连(《不是》2008年8月)
只待春风化雨时/再分明非非是是(《重生》2009年10月)
如果生命中/注定/要经过一条河/那么,就让我们/以潇洒淡定的姿态/涉水而过/或,象桥那样/凌空跨越(《梦见一首诗》2012年3月)
雁过了/留下的是划破长空的影子/人过了/留下的是行走百年的足迹(《人生需要这样一个瞬间》2012年3月)

这些通俗流畅、富含哲理、引发共鸣的诗句,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无不具有温暖的安慰和深情的激励作用,我想如果让这些涤荡心灵的诗句时常陪伴着我们,在顺境中有一种欣喜,在逆境中有一份温馨,那该多好啊!
再看徐慧写于1993年的诗歌评论《也谈汪国真的诗及其轰动效应》,那是(时)他还是一名在大学校园里读书的学生,就能对诗界名人们都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中肯而且是正确的看法。

“对同一种文化现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褒贬不一也是很自然的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公平,不带偏见,不故意求全责备。”
“不管你怎么评论汪国真,也无论汪诗得没得到所谓的诗界权威人士的首肯,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读者是作者的上帝。”
“汪国真的诗引起轰动效应,自有它的理由。我们不要眼红汪国真,真正坐下来,研究研究他的诗。”

在这篇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中,类似的真知灼见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他甚至预言:“只要世界存在,只要人类存在,只要爱情存在,汪诗的价值就会存在,决不会像某些人说的‘汪国真的诗只有红轰动效应,没有流传价值。’”如今20多年过去了,汪国真的诗集仍然最畅销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徐慧的诗观是正确的。

三、徐慧有厚实的诗歌创作功底

诗歌创作的功底,说到底还是语言文字的功底。徐慧从中学时代发表处女作至今,已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艺术评论、新闻作品等百万余字,有近百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另外还有正在创作过程中的已写了十几万字的小说,其文字功底可想而知。我是这样认为的——能写出好文章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出好诗歌,但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好的人,是肯定不会写出好诗歌的。徐慧博客中的诗我读过很多,他惠赠我的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我也看了过半,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其语言或朴实厚重、或神采飞扬,或如杏花春雨、或如铁马金戈,都是那么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不让读者为难。
徐慧的诗歌在这篇文章中引用的自然是不会少的,所以在这里不妨看几段他的不同语言风格的散文,从中管窥一下他的语言文字功底,其实徐慧的不少散文本来也是可以当做诗歌看的。请看:

真是莫名其妙。一旦决定回家,什么旷课不遵守纪律以及挨老师批评之类的后顾之忧就会如鸟儿般从心绪的树枝上飞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汗水和夜色的任意雕塑,我终于来到了家。此时,小院依旧,父母依旧,万事依旧。想想先前那急匆匆的怪模样,禁不住哑然失笑。(《还是家好》)
即便岁月苍老了我们的容颜,甚至改变了我们原本不该改变的一切,我仍然坚信,那些心灵上的事情,绝不会蒙上灰尘和阴影,它将始终如太阳般照耀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温暖和希冀。(《匆匆》)
它让我相信,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可以重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即使我的故乡渺邈不可期,即使我成为永远的异乡人,我也要去寻找。“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余行渐有村”。我相信寻找的过程,就是亲近故乡的过程,就是走向心安的过程。一只黑鸟的背上,肯定会有光明,在飞翔!(《永远的异乡人》)
梦吧!在梦中,一切都可以改变,一切都可以重来,一切都可以获得圆满;梦吧!只有在梦里,你才能痛痛快快淋漓尽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设计自己,你才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风有骨的真实自我!(《梦中相随心亦甘》)

徐慧的散文中,类似精彩的语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限于篇幅,不可能列举太多。以上几段文字,也无需我多言,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真正的读者,那么不论你是走马观花的匆匆浏览,还是字斟句酌的慢慢品味,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想这其中不仅有让你感动的思想内容,更有让你佩服的语言文字。

四、徐慧有深广的诗歌创作源泉

“‘杭育杭育’就是最早的诗歌。”鲁迅先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没有深刻的人生情感体验,是写不出真正的好诗来的。如今之所以有太多的让人恶心呕吐或昏昏欲睡的诗,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闭门造诗、无病呻吟。而徐慧的诗歌创作有着广阔、深厚的生活源泉。
徐慧出生于江苏沛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现在在著名的六朝古都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工作。这两句话我之所以写得如此啰嗦,是想突出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是想说徐慧在“人往高处走”的路上,经历过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顺利与曲折,拥有过很多人没有拥有过的成功与失败,品尝过很多人没有品尝过的甜蜜与苦涩。徐慧在生活上经历过因家庭生意而导致的生活困顿,在学业上经受过因发挥失常而导致的落榜打击,在事业上遭遇过因单位拆合而导致的四处奔波,在工作上承受过因频繁变动而导致的起伏沉浮,在爱情上体味过因阴晴圆缺而导致的悲欢离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这些经历和体验,无疑是徐慧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的真正源泉。徐慧之师黄清华先生有两篇评价徐慧散文的文章,题目分别是“生活,他永远的追求”和“生活,永远是诗”,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与故乡农村有关的几首诗:

他静默地站立在路旁/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他见过一群黑压压的送葬的人/乌鸦般的哭喊着吹打着路过//他见过一条黑狗衔着一只死鸡/老鼠般机警地跑过//他见过一名小偷在夜的黑暗中/慌张地翻过主人家的墙头//他见过一辆带有油污的四轮机车/蝉般鸣叫着威武地开过//……(《路边的树》)
磨石铿锵/磨石铿锵/五月的阳光下/我看见六十三岁的父亲/又开始磨那把老镰/这镰和麦子很熟/这镰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麦子/麦子看见它/就会纷纷扑倒在父亲怀里/如撒娇的孩子……(《我看见父亲磨镰》)
中午小憩,梦见故乡/竟然有泪,湿了眼眶//我的故乡,名叫沛县/被称为大汉之源帝王之乡/四十年前,我就出生在/它所辖的一个小村庄//那时故乡热闹异常/春天,万亩麦田绿满希望/秋天,金黄的稻穗翻着波浪/饱满的玉米忙坏了亲娘/雪白的棉花温暖着心房/清澈的河水鱼虾满塘/滋养着五谷杂粮/生产队骡马成群/乡亲们喜气洋洋//……//故乡啊,故乡/早已没有旧时的模样/为何今天/你又闯进我的梦乡?(《突然梦见故乡》)

这里且不说语言的朴实生动,也不说艺术手法的娴熟自如,单就诗中所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以及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来看,如果不是长时间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如果不是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体验的人,我想不管费多大劲,不管如何闭门造车,都是无法写出这样的诗句的。

五、徐慧有适合的诗歌创作性情

在文化大众化、网络大众化的今天,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拿起笔或打开电脑、手机,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发出来。但是我更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作,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诗歌创作。“诗者,人之性情也。”“诗文一道,根乎性而发为言,本诸内者表乎外,不可以矫饰,而工与拙亦因之见矣。”可见诗歌创作需要有适合诗歌创作的性情,徐慧就有适合诗歌创作的性情。
徐慧交游广泛,宜男宜女、宜老宜少,同学同事、文朋诗友自不必说,圈外的交往也可谓是三教九流,有画界名家、书法大师,有篆刻高手、陶瓷巨匠,有企业老总、政府官员,还有民间鉴赏家、收藏家甚至养生专家。徐慧有如此众多的朋友,得益于他与生俱来的真诚豪爽、重情重义的天然性情,他与朋友的交往不单单是吃吃喝喝,更多的是心气相投、互敬互助的君子之交。徐慧对待身边的朋友是这样,对待网络上素未谋面的文朋诗友也是这样。一次,几个网络上认识的诗友来到南京,他一人出资包吃包住、全程陪同,很是令人感动。
徐慧生性聪慧、敏而好学,上初中前就对四大名著的诸多篇章张口就来;中学时代,唐诗宋词、古今中外近现代诸多大家的作品,他几乎都能娓娓道来。可能是过分爱好文学而造成偏科的缘故,徐慧没能考上名牌大学,但是他坚强、肯吃苦,要强、肯上进,不论到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都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力争做成精品,这实际上也是他做人的禀赋。
“诗品即人品,文学即人学。”他身上的种种正能量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文学创作当中,使得我们从他的诗歌、散文作品中,感受到的是真、体会到的是善、领略到的是美。请看:

面对风,面对雪,面对寒冷世界/把思想敞开,把真性情敞开。/生活总需要多种颜色/酒既然戒了无需再饮。随性的文字/犹如梵音犹如禅语犹如嘤鸣。长剑在手/再丑再老的臭男人,也会有花香被吸引(诗歌《在裹紧与敞开之间随性而行》)
让所有的伤害成为滋养灵魂的肥料/让我们把自己当茶,慢慢地熬/熬出人生万千滋味。在幻想中的大雪/掩埋万物尸骨的时候,品味茶香袅袅(诗歌《把自己当茶慢慢地熬》)
即使霞光一抹,也要快走踏清秋/蓄势已久,志在高远/就不必问还有几个春几个秋(诗歌《快走踏清秋》)
大美,往往在繁华褪尽时定格/即使春去春回,即使花开花落/即使最终,没有结出一颗果实/拼过了,经历了,用厚重累积的/一撇一捺,也是大写的人生(诗歌《我窗外的玉兰树》)
壮怀早赋已成梦,大器晚成犹可追。(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后记)
借我十年夕阳红,实现今生少年梦。(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后记)

六、徐慧有旺盛的诗歌创作热情

文学艺术的创作跟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没有一定的热情是不行的。徐慧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大的热情,从中学时代发表处女作开始到现在,尽管在文学这个领域里涉猎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就诗歌创作来说,虽然有高峰、有低谷,却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5年以来,徐慧的诗歌及诗歌评论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截至到目前,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在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靠业余时间,完成了27.6万字的散文集《永远的异乡人》的整理出版发行事宜,并且新创作诗歌、散文、评论270余篇(首),其中诗歌约240首,如果不是有极其旺盛的创作热情,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写得少就意味着创作热情不高。“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也就是说,只要心中有所动便即赋予诗,这就是诗歌创作的热情,甚至某一阶段一首诗也没写,也不能就说没有了诗歌创作的热情。“所谓诗人者,非必其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连篇累牍,乃非诗人矣。”现在很多所谓的诗人,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自己为难自己,“有困难要写,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写”,整日里足不出户、闭门造诗,哪里还有一点诗歌创作所需要的真正的热情呢?
徐慧的诗歌创作热情不是与自己过不去的刻意而为,他的诗歌给人的感觉就是心有所动、兴之所至、随性而为,从他的诗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一点。请看:

一大堆衣服挤在一起/呆呆地看我,目光/让人同情//我站起身又坐下/还是过几天再说吧/今天,是平常的日子//信手打开半导体又关上/潘美辰在寻找一个家/我不愿我的心去流浪//今天是平常的日子/还是多睡一会儿吧/我这样的男人/没有你想象中坚强(《平常的日子》)
……最幸福的是/老婆孩子形影相随/决定陪我/南京扎根//阳春三月就是不一样/春风得意/马蹄声声/有剑无剑/行走天涯的背影/已经启程(《阳春三月就是不一样》)
老婆病了,孩子要照顾/卫生,已经九天没打扫/为了消除唠叨,甚至博得一笑/拖地,成了自告奋勇的选项/天黑下来时,房间,窗明几净/我汗流尽,腰开始酸/背开始疼,腿,开始抽筋//其实,打扫房间就是打扫自己/角角落落清理一遍,平时/没留意的灰尘已经积累很厚/平时失落的记忆,又从/遗忘的角落里捡起/明白了很多生活的本意(《秋天的暗示》)
每天早晨六点半/闹铃就开始大声喊/起床了!此时,/暖暖的被窝想缠绵/自己像虫子一样辗转反侧好几遍//……//唉,时间啊,时间/我的生活里/已经没有琐碎和不堪/已经没有疲惫和闲散/你能不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真的,你每天都真的跑得有点快!(《每天时间都跑得有点快》)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是该打住的时候了。按理还应该说一说徐慧在诗歌创作艺术方面的东西,但限于篇幅,更限于我的诗歌鉴赏水平,只能写到这里了。事实上,面对一首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出它“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就足够了。这好比服务员端上一盘菜,我们吃到嘴里只要知道它好吃不好吃就行了,哪管它什么佐料、几成火候!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写了很多与徐慧有关的诗歌之外的东西,不过这也正好应了陆游的两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这就是徐慧及其诗歌给我的印象! 

(作者系河北诗人、作家)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