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春:诗意来自与真实的较劲——长诗《大红勾》创作谈

作者:李建春   2018年12月24日 11:54  中国诗歌网    921    收藏

诗意来自与真实的较劲,与时代的肉搏。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与“虚构”对立的,我更愿意把“虚构”称为“构造”,接近于艺术中的“造型”,是对真实经验的一种组织、塑形。“真实”与现代诗歌虚伪的、个人的玄学化对立。这种虚伪的玄学化,使当代汉语失去了统摄本土经验的根基,使心性的圆融、完整变得破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本土诗兴起的时候,曾极力反对以庞德、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学。看来我们还得把类似的事情再做一遍。现代主义诗学,或者说现代诗的语言法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它看起来那么纯粹,从一个当下或长期的感受出发,在时间的压力之下进入一种语感,通过一系列意象的链条,造成一个具有玄学意味的词的抽象。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也与现代艺术中反深度的平面化方法、排它的媒介性自治相呼应。它错就错在排斥了那一部分非个人的、或者说还没有成为个人感受的历史情景,把社会性、伦理性的环节虚化。现代诗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就是克服具体的、特殊的经验,从一切地方性经验中提炼一种普世性,以到达“远方”,也就是非地点性。个人化的玄学范型,或者说风格的典范,对于当代诗人来说,主要来自现代主义阶段的西方经典之作,集中在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国家的十几个大师身上。在这种影响之下的当代汉语诗,既偏离了《诗经》以来的诗教传统,也与当代史的实际经验脱节。当代汉语诗的这种抽象化趋势事实上已成为正统。我个人的写作,就是大致在这个正统的范畴内,思考:在译诗的压倒性影响之下,当代诗损失了什么,还能够做什么。我认为完全脱离现代诗的语言范式是不可能的。我个人能够做的,就是一方面既内化上述西方大师的风格影响,另一方面,又从心性上修复被虚伪的个人化玄学前提、思想基础所击碎、替代的一个朴素中国人感知世界的完整感,使那些被个人主义屏蔽的本土经验和社会情景重新进入诗歌。

我生活在一个记忆世界,我能够运用的也是我的记忆。我运用我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和全部人文的、世故的积累重新打量它们。我相信自己,一个接近天命之年的相当勤奋的诗人,在长期的抒情、表达中形成的语感,足以对付那些从未进入过词语的本土事物。关于生命、记忆,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个人的、解不开的心结,我已足够开阔。因此,与其说是在记忆的驱动下写作,不如说是通过打捞记忆的碎片,使之成为当代诗的文化重建。一年前,诗人张维在当代中国艺术上提出“新人文”的概念。我近期的长诗计划,可以说也是“新人文”思路的一种延续。《大红勾》第一折中写到:“我必须与革命的后果/相濡以沫,我必须过可笑的生活,在废墟之上/重建我的新人文,这已说到现在,我的过去/就是我的现在,就是我的中国制造”。我所写的诗,就是我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代表了中国工业化的完成,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它仍然处于争议之中,也在内外的各种压力之下“合规”。那么汉语诗的“中国制造”是什么?它必然是当代史经验、中国文化记忆、当代现实、个人心性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的诗是一种综合的诗。通过综合观照的语言“理解”自己,而不是表达自己。因此,它必然是在各种观念之间的穿越,时而这种,时而那种,我用心性的“一”统合观念的“二”。由此,观念成为一种方法,一种能够带动词语、照亮事物的方法,而不再是主义。在主义上我是含糊的、相对的。这得益于我在基督教、佛教、道教和儒教经典中长期阅读、修身所养成的道气。我尽力培养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语感贯通的程度是浩然之气充塞的幅度决定的,因此我适合写长诗。

由于我在文化和经验上的中国坚持,我对现代诗的传统有太多的异议。但是,又不能从语言、技术上直接吸收古典诗词。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试图把现代诗的异化、张力、意象与细节的迷恋等,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我认为这个方案是失败的。特别是,如果受到词的过深影响,几乎没有不写坏的。现代诗有它自己的语言法则和形式逻辑,我的方案是:在现代诗的写作中,进入中国的道。从读经入手,而不是从诗词文学入手。简而言之,观照中国经验需要有一颗中国心。我是一个对来自左右、官民的各种观念有高度警觉性的人。因我本人也从事艺术批评工作,能够把观念落实到经验之中,不执于一端。这需要空性、道性。具体到《大红勾》,我是在写完另一首长诗《幼年文献》之后接着写的。我的童年主要是在公社时代,求学的时间是从1977年到1992年,毕业于小平南巡之际。在当代艺术中,我知道那个传统的时代,只要能够端出来一点、捞出来一点,本身就是极好的装置艺术。我通过重塑那段历史的个人记忆,做了两个语言装置。由于童年的记忆模糊,《幼年文献》以一个村庄的全景。《大红勾》的主题是:“读书生活,一种抽象的生活”,整体上虽然沿着时间的直线,但是随时与当下切换。长诗是通过偶然性达到一种必然。我切身体会到曼德尔斯塔姆认为但丁的《神曲》是从一个词开始、自然生成的著名论断。《幼年文献》和《大红勾》都是构思远大于实践,写到1000行左右自然气尽。我是如戏曲中一折、一折地向前推进。折与折之间空二行。没有用数字诗节,那与我诗的特质不同。每一折必须是一首好诗,但又不能真的脱离语境独立。长诗在细节上必须过硬。经常有写歪的情况(未必是写差了)。一旦确认,就无情地废弃。光《大红勾》废弃了200多行。我的中文系同学、诗人刘晖在读完《大红勾》后微信我:“恣肆,壮阔,精微,有如巨石森森,又如经卷漫长。”“一波三折,越读越激动,犹如被波浪拍打。”特此收藏。


戊戌十月廿九2018.12.6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