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心中有诗,生活自然诗意

作者:蒋肖斌   2019年02月19日 09:11  中国青年报    603    收藏

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开始,康震就以现场作画的形式给选手出题。从第一季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到第二季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第三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第四季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康震笑言,最直接的变化是绘画工具进步了:“第一季就给我一个素描本和一黑一红两支马克笔,后来发现这个环节的收视率挺高,于是第二季给的本子和笔高级了些,第三季有了彩色笔,到了第四季,不仅给准备了专门的桌子,还用上了毛笔。”

台上寥寥几笔,康震在台下花了功夫琢磨:“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能让人一下子猜出来,也不能画完了还猜不出来。所以得先画石头和泉水,与此相关的诗词很多,让选手犹疑……”不过,更让观众好奇的是,一个研究诗词的教授,怎么画上了画?

仔细看,他笔下的人物、城池、山水,有没有一点小人书的影子?

在康震小时候,小人书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来源之一。他每次和父母外出,只要看到新华书店,就非要进去,进去直奔小人书专柜,不买不走。妈妈同意给他买书,觉得能认字,但康震对上面的画更感兴趣。

当时很多优秀的连环画出自大师级画家之手,比如,刘继卣的《鸡毛信》、赵三岛的《天水关》、王叔晖的《西厢记》、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康震看得爱不释手,喜欢到极致,就想给黑白的线描画上点儿颜色,还照着临摹——这个习惯发展至今,他看到白色的帽子和围巾,总有种想在上面画点什么的冲动。

康震从来没有停止过绘画,但从来没有上过教绘画的班,只是完全出于天性的喜欢,觉得绘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儿。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当康震全神贯注干一件事,把周围都忘了的时候,肯定不是在学习功课,而是在画画”。

初中是康震“创作”的高产期。当时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还掀起了习武的热潮,有一本叫《武林》的杂志印有各种拳法的套路。康震想学拳,但没有零花钱买杂志,就借来杂志,把拳谱都临摹了下来。得益于临摹小人书的基本功,一套拳谱画下来,招式丝毫没“变形”。

当时没有A4打印纸,练习册都是格子,画纸就成了康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正好有个同学的爸爸在烟厂工作,印刷烟盒的纸板偶有残次品,扔了可惜,同学就拿来给康震。“我把烟盒纸裁好,订成一摞,在白色的那一面打上格子,学着小人书的样子,上面画画,下行写字”。

就这样,康震自编自画了两部连环画,背景都是清朝末年,天下大乱,一部讲的是大侠行侠仗义报仇雪恨的故事,另一部是武林高手抵抗列强来华开矿的故事。妈妈最了解康震的心思,每次整理杂物和搬家时,都小心地把他的小人书收到一个稳妥的地方。所以连同这两部自编连环画,都被妈妈小心翼翼地收藏至今。

2015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时,节目组就设置了看图猜诗的环节,原本的设计是用沙画。临第一次录制前几天,总导演颜芳偶尔聊起,康震提议,何不现场绘画?导演担心现场时间太短,万一画不好咋办,再说哪里去找合适的画手。康震自告奋勇:“眼前不就有人选,还一人两用,给节目节约成本。”为了自证,他随手扯过一张餐巾纸,在桌上铺开就画,于是有了第一季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面。

2018年年初,中华书局推出“康震书系”10种,包括《康震讲诗词经典》《康震讲诗仙李白》《康震讲诗圣杜甫》《康震讲韩愈》《康震讲柳宗元》《康震讲欧阳修 曾巩》《康震讲王安石》《康震讲苏东坡》《康震讲三苏》《康震讲李清照》。每一本都由他自己画封面和插图,每一插画都表现了诗人的某一首诗。

“从小到大,绘画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从跟着小人书临摹,到后来跟着《芥子园画谱》学,渐渐从临摹转向原创,但一直画得很不‘正规’,用的是钢笔签字笔,线描为主,画在笔记本上、书的扉页上,甚至吃饭时的餐巾纸上。这是我第一次‘成规模’地画画,还上了颜色呢——虽然还是用的彩色铅笔。”

康震认为,中国传统诗词天然适合入画:“苏轼评价王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是相通的。写意造境是古典诗词与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意境之美和含蓄之美,是古典诗词和中国画的相通之处。”

古代诗人创作诗词,常常截取生活中一个或几个场景来表达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人写诗的时候,心中即有一幅理想化的图景。”康震说,比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画面感极强。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题目的设置上更加突出古代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性,节目首次增加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在康震看来,要让诗词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诗”。

“在中国古代,诗词存在于人们丰富的生活当中。有多少丰富的生活实践,就会有多少美好的诗篇。”康震说,即便是中国人都喜闻乐见地吃,也能吃出诗意。比如苏东坡,虽然被贬谪到黄州,但依然觉得那里的鱼味美,竹笋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到极为偏远的惠州,也能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

除了多走多看,康震还建议大家多背诗:“当头脑中储备了足够诗篇后,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就都很容易唤起你对诗的记忆。心中有诗,看待生活也就不免是诗意的眼光,对你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会有很大的改变。”

联系康震时,他正在机场接朋友,这是一件十分现代的事情,也依然充满诗意。“我们会想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社会人们更容易相聚,但永恒的思念依然能用诗歌来表达”。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