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远辉:游子心语和赤子情怀

作者:刘绍文   2019年03月01日 09:55      552    收藏
游子心语和赤子情怀
——评刘绍文诗集《最忆是故乡》

温远辉


刘绍文的诗集《最忆是故乡》摆在我的案头已多时,我端详许久,迟迟未能进入而细说。它唤起我的思绪种种,却欲说而无语。无他,他沉入我的记忆,唤起我对故乡和岁月的打量和审视,唤醒对人性的张扬和哲思。要我说出对这部诗集的总的印象,盘桓再三,拈出八字:游子心语,赤子情怀。
看诗集名字,可知游子之情深。诗集辑入诗人20多年来创作的新诗近200首,分为四辑。第一辑名为“最忆”,继之“物语”“围城”“初心”,既记录诗人创作的诗歌领域和类别,也记录了诗人创作的心态。一部诗集,既是诗人创作成果的裒(páu)辑,也是诗人追求诗歌艺术的实物化呈现。
绍文是赣籍才子,大学毕业后入粤,辗转多年,终于在广州安居,诗歌创作得以循心迹而展开。一啄一饮,都是自身劳作之所得,都是创作智慧之结晶。由此而观察,阅读,便可以与诗人心声相应,心气相通,不仅获知诗人创作初心,也可循此进入诗人的诗性世界,窥一斑而知其斑斓,窥其堂奥,其自由自在之境。
在我看来,绍文的诗歌创作,走的是真性情、真善美一途。古人说“万古长青唯一真耳”,绍文的诗歌就有这样的品质。他的大部分作品,写的是乡情、亲情或友情,娓娓道来,细腻柔蜜,如和风拂面,让人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以及美善的情怀。他的创作风格走的是蕴藉一路,节奏舒缓而又抑扬回环,表现克制却能强化细节的作用,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一辑“最忆”,是以游子的身份和口吻来写乡情和亲情,所以,抒写的对象大抵是故乡的风物,父母亲人的劳作,儿时生活的点滴回忆,是时间的过去式,是发生过的旧事。但在诗人笔下,这一切却好像就在眼前,正在发生和变化,它们像走马灯一样,一帧图片一帧图片慢慢地闪过。这些都植根于诗人的记忆,是一种回溯或者说回望的方式,通过这种回溯或回望,将记忆的镜头擦亮。当然,对诗人来说,这些记忆是最能够铭记于心的,最值得回忆的,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回忆的过程就是慢慢咀嚼、慢慢回味的过程,愈咀嚼愈回味便愈有味道。在这个过程中,诗人要不断地擦亮他的镜头,不断地聚拢聚焦灯,甚至于要将碎片放大,将片段拽长,将某些部位不断定格。所以,这一类的诗节奏舒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总之,基于记忆的作品,在表现上,首先要将时间给予弱化、边缘化。它是对时间的抵抗,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愁怀的抗争。其次是具有美化的倾向。它是诗人主观抉择的结果,是诗人涂抹思恋创口的药剂,是诗人收藏在心灵最深处的灯盏。诗人没有理由不把它们表现得蚀骨腐心、风情万种的。所以,记忆之美又常常伴有伤感、忧伤、惆怅、迷惘、焦虑、无奈等等情绪,成为情绪的底片、情绪的基调。法国大诗人瓦雷里就说过:“请别叫我诗人,我只是个惆怅的男人。”诗人总是多愁善感的,总是予人愁容满面、忧心忡忡的感觉,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看起来都是无限深情似的,从这一点来说,诗人以及诗歌都是脆弱的,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所以,脆弱正是第三个特征。将这一类的诗作拎在手上,你会感到,有时是轻如羽毛,有时却又重如铁块。其四是具有隐秘性。因为诗人的记忆属于个体经验,诗人是以其个体感悟、有选择有保留的方式来表现或呈现记忆里的碎片、片段的,许多地方,对诗人来说是美好的回忆,美好的呈现,但对他者来说,却是云遮雾罩的,根本不明所以。所以,优秀诗人与平庸诗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考虑到他者的接受,能否往共鸣的地方去努力。所以,同样是凭借记忆来铺就诗篇的,但在能够打动人的好诗那里,记忆呈现的是灵动的、丰富的、丰润的一面,细处纤毫毕现,大处高天流云,写出性灵,写出心里的悸动。我依照以上几点来看绍文的诗歌,感到莫不得到印证。
在绍文笔下,故乡的山水美仑美奂,所有的亲情都无比珍贵,虽然,游子的倾诉难免有些絮叨,但将赤子情怀加上去,赤子情怀融入其中,所有的倾诉便都有了附丽。从灵山到槠溪河、篁岭,从荷叶街到石人观音庙,从外公的柴垛、外婆的菜地到父亲的香椿树,故乡的四季时令,四时农作物,飞禽走兽,农事,习俗,琐碎的生活场景……,一切的一切,都让诗人沉醉,诗人眼中的故乡是“青花瓷一样”的,所以,诗人也将故乡描绘得如同青花瓷一样。这样的感受,又美好,又脆弱,如同细瓷一样美好又脆弱,正因为如此,诗句才能析出瓷器一样的光泽,才能营造出满溢着爱怜之意的诗性世界。
对故乡的描绘,绍文没有采用浓墨重彩,而是用白描手法,像简笔勾勒一样,而整个作品呈现出清雅、隽永的意味。《外婆的菜地》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例证:“菜地离老屋几米远/篱笆圈着鸡窝,柚子树下搭着简陋的棚屋/柴草成垛,几声鸡叫偶尔弄痛炊烟//外婆早晚侍弄地里的葱蒜,青菜,薄荷/风停留她干白的发丝,瘦小的背脊/阳光站在门边//地里的孤坟没有墓碑,长满野茅/它从很远的地方迁来/就像外婆离开故乡多年”……
《挑着柴火翻过黄昏的山梁》这首诗也有同样的况味:“太阳下山,风也开始收拾云裳/母亲挑着干重的柴火翻过黄昏的山梁/厚实的脚板长满老茧/闪过砂砾的锋芒/刀茅咀嚼过的伤口血迹未干//……翻过一道道梁,转过几道道弯/竹担上的柴火芬芳了黄昏的/陡坡,沟坎,荆棘及林涛/看不见路的地方,渐起炊烟/炊烟下的瓦屋,鸡鸭在等/老牛在等/弟妹和我在等”。
这样的诗句,粗看是不动声色的,平凡,平淡,只是镜头的延伸和切换,场景的展示和迭变,没有情感的刻意抒发,也没有刻意渲染某种感受,但妙处就在于此,母亲勤劳、辛苦的形象,如在眼前,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生活的期盼,让人感同身受。于无声中见有声,看似波澜不惊,实已将心弦拨动。
虽然记忆中的故乡是美丽的,回味中的乡村生活也是那么美好难忘,但真正的诗人必然是真诚的、敏感的,他不会闭目塞听,无视生活的现状,让自己永远沉迷于玄想和幻觉之中。除了美好的一面,农事的繁忙艰辛,农人的疲惫和无奈,生活的酸楚,农村日渐一日的空心、衰败、凋敝,这些都不可能不映入诗人的眼帘,进入诗人的内心,触动诗人的情感,并在笔下呈现出来。一个诗人的真诚、真挚,在这里找到了试金石。在这本诗集里,也有不少这方面内容的篇什,足见诗人绍文的真诚与真挚,也说明诗人依然葆有可贵的良知,依然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质朴的心灵。试看以下这首《丰满或单薄的秋歌》:
没有下雨的晚秋
灵山选择了缄默,时间的线条擦亮茅草的锋芒
……
……
稻草床上佝偻着瘦弱的母亲
她的梦还停留在白天的鸡零狗碎
父亲失眠了,黄烟斗明明灭灭
明灭的火星依稀照见
不愿种田而流浪异乡的子孙
祖训苍白无力
疼痛野草似的疯长,刺穿了漆黑的山野
漏风的瓦楞下,耕牛舔着新添的鞭痕
鞭痕深处,板结的泥土仰视穿越的高铁与车流
萤火虫置身事外,提着灯盏游荡
黑暗里,它比在光明中更清楚地看清了秋天的模样
岁月无情,时代更迭,人世沧桑,游子对故乡的回忆和怀想,也有了别样的色调和内涵,这种共同的、时代带来的疼痛感,会催发诗人的创作生命力,激活灵感,也让诗歌更加充实、厚重起来。在这本诗集里,像《冬:一只鸟》《月岩》《篁岭》《鸬鹚》《老风车》《冷水铺》等诗篇,都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辑“物语”,是诗人聚焦于小物小景,什么麻雀、蛛网、蛙、鱼、蚂蚁、木棉、夜合草等等,有生命的小动物和不能开口说话的植物,在诗人的笔下,都显得活灵活现,摇曳多姿。诗人并非在记录标本,也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状貌摹态上,而是写自己的感悟,心灵的触动,借物言志,引类比附。这是我国传统诗歌的常见手法,绍文以他娴熟的运用,倒也写出了不少的新意。
第三辑“围城”,写诗人在他乡异地的生活和感受。这辑和第一辑可以互相映衬,就像多棱镜,折射出生活的多面多元,对照着来读它们,可以丰富阅读感受,也让这本诗集感受上更加丰富和厚实。这辑里面有大量的诗篇是关于爱情的,是对爱情的美好歌吟。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诗人创作能力的高低,有没有诗歌灵气,就看他怎样去涉足爱情诗,能不能写好爱情诗;了解一个诗人有否诗性世界,诗性世界里有何堂奥,他所写的爱情诗就是一扇门。在我看来,绍文的爱情诗都写得不错,有新意,有灵性,婉约,深情,缠绵,虽不浓烈,却也清爽怡人。比如,《有约》《再见麓湖》《两棵树》《思恋的风铃》等等。像这首《一抹枫红满目秋》,有甜蜜之味,有舒朗之气,深得写爱情诗之三昧。
又在一起了,爱人
在辽阔的,寂静的,令思绪起伏的时节
出彩的语言尽染旷野
……
……
野风送走苍凉,阳光惜别离愁
云林深处的十里长亭,偶尔几点晚钟
瓦屋下,竹篱边,梯田上
相爱的人手握得更紧
第四辑“初心”,写孩子,写教育,写的是人生的未来。如果要问,这本诗集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我以为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乡愁”、“爱”、“童稚世界”。在童稚世界里,本真,质朴,不事雕琢,这是生命的原色,不仅是孩子最可爱的品质,也应该是诗人自始至终葆有的品质。我们常说,写诗要有灵性,诗人要有慧眼,要有慧根,这慧根就源于初心不改。从某个方面来说,诗人是脆弱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诗人又是单纯的,是致力于迷惑又易于被迷惑的那种人,那种不合时宜的人。所以,诗人是和孩子最接近的,诗歌世界是和孩子的世界最接近的。
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敏感的个性的人生体验,它需要诗人有异于常人的有“慧眼”的洞察力和发现能力,还需要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形式感。唯有如此,他才能有鲜活的创造力。我看绍文在表达和形式感上都有良好的修养和相当的功力,既重视语感,讲究节奏和内在的韵律,遣词造句看似顺手拈来,实则大有讲究,而且还注意句式的整饬,前后句、前后段的关联、对比、呼应,注意整体的视觉效果以及诵咏上的气势效果。《荷叶街》这首诗比较典型。全诗三段,首段写荷叶街的过去,是旧日时光,次段写荷叶街的当下,是时尚和传统的交融,第三段写诗人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所以,首段的语言带有陈旧味,句式冗长,句意象由多个意象并置或叠加而成,并借助词性的转换来勾连词语延长句式,比如“那时,荷叶街的炊烟灵动船帆浅唱的烟波”“缥缈的一蓑荷香以及婉约的浣衣女子”,拗口的书面语体,似乎能让舌头打结。次段的语言则用短句,用口语,词与词之间是平行关系、并列关系,如“时装秀,性用品店,e网情深,粉饰了过往”。第三段的语言则回归平正。这些说明了,绍文在创作时,十分认真,下了苦功,有一股认真仔细琢磨的劲头。
留给我较深印象的、我以为是比较优美出彩的诗歌,还有《一场雨》《雪一样的姑娘,花一样的芬芳》《路边的乞者》《春雨的回声》等等。我以为,这些诗,是诗人用慧心写出来的,是用心之作。诗心离不开慧心,慧心即诗心。有慧心,诗人才会永远去追求诗歌艺术,去营造自己心中的诗性世界。
游子对故乡的吟唱总是美好的,而拥有赤子情怀才会让心灵高贵起来,让吟唱打动人心。诗歌是游子的回乡和怀乡之途,记忆是其中的车辇。此外,眼光,胸怀,宇宙观,慈悲的力量,在诗歌之途与人生之途上,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同样重要,值得倍加珍惜。借用一位诗人的话,就是,世界何其辽阔,诗人看到的只是辽阔的一部分。
诗人绍文在诗歌创作上,已取得不俗的成果,相信他未来的世界更加辽阔,也祝愿他的诗歌创作越来越走向辽阔。


                                             2017年春广州



(温远辉,著名诗人,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诗歌创作委员会原主任,文学创作一级。现为羊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