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弃疾

作者:青锋a瀇言   2019年10月08日 11:16      1854    收藏


  若是要从漫漫历史长河中淘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人会首先想到岳飞,关羽,诸葛亮,再有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与陆游很像,至死不忘中原;他也与岳飞很像,他们文韬武略中的一项都一定程度上掩盖住了另外一项;他与苏东坡都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词风和陈亮有些相似,对刘克庄影响很深,还开创了“辛派词”。
可以说,辛弃疾是一个味道不单一的词人,他的词作亦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这话没错,也很贴切,但不全面。他的词的确豪放壮丽,有张力,有力量,但这不是他词的全部。读辛词的时候,会有一种吃巧克力豆的感觉,似乎每一首词都会给你惊喜,让你眼前一亮,并为之动容。辛弃疾写词酷爱用典,因此当时的人们将他讥为“掉书袋“。我个人认为,做出这样评价的人,多少读过点书,因为他至少能认识一些典故,可格调应该不怎么高,至少不爱动脑子。辛弃疾写词的确爱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同上)“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同上)“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便找一两首词典故就一捏一大把。可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特点:英雄。
同是用典,辛弃疾为什么没有“把破帽年年拈出”呢?
  用典,是因为他突然间不知言从何起。这样说也许不准确,应该说,面对故国的半壁江山,词人意涌心头,老泪纵横,一时语塞。他志在收复中原却一生不得重用,更没有看到南宋王师整装待发,欲挥师北上的一日。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弓弦积灰,寒剑生尘,战马肥死,白发早生。他甘心吗!不,他不甘心,所以常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每当他登高远望,目光穿过一片片青山,看到金人铁骑下的中原大地,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拿起笔,宛若在手的长剑,挥向空中。面对故国,词人欲哭无泪,于是便向历史寻求慰藉,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孙权一样的雄才大略的君主驱金戈铁马卷土重来,收复失地,还王师于故都。
  可是,这份渴望,早已变为了奢望。
最要命的箭,永远不是来自敌营,而是身后。佞臣奸贼们一次次的谗言,让词人遍体鳞伤,其实对辛弃疾来说,最让他痛心疾首的不是皇帝的猜忌,群臣的议论,或是官职的丢失。而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带来的义兵被当作流民遣散,眼睁睁看着号称由自己建立的“江上之魁冠”的飞虎军逐渐钝化了锋芒,眼睁睁看着镜中的自己灰尘满面,两鬓生苍。
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在灯火的照耀之下,词人看到了一把锋利而崭新的剑,自己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擦拭这把剑,他曾带着这把剑截杀叛贼,独闯金营,剑上寒霜依旧,可终归无用武之地。“醉里且贪欢笑。”一个人要肝肠寸断到何种地步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酒后的麻木成了他唯一可以笑得出来的理由,这首词实在精彩,我将其抄录如下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从这首词我们不难看出,辛弃疾写词不拘一格,这首词近乎白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气呵成,作这首词时,他没有用任何典故,只是近乎平淡地将自己醉后的情形描写了出来,在古代,有不少人认为词是市井诵唱之物,许多词人作词大多写风花雪月,但在北宋苏东坡之后,豪放词崛起了,从此宋词的格调大开,苏东坡作词与写诗一样,什么都往进写,不为前人所束缚,到了辛弃疾这里,似乎更加的开放。辛稼轩还有一首词,也这般“如水灵动”

               采桑子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很多人喜欢这首词,因为它写的很真实,也很苦涩。下片首句“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一句,五味陈杂。作者只是一笔带过,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半生的辛酸泪,多年积郁,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敢不敢说,于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最终面对着西下的残阳“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一句无谓的打哈哈,就好像我们现在碰到好看的女生,心怀胆怯却不知从何开口,只能说一句”今天天气不错啊“。其实心里想的,远比说出来的复杂得多。词人也胆怯,他所想说的一切,在南宋朝廷的一片歌舞升平的苟安中,是万万不能上台面的,因为在那些当权者听来,太过刺耳,他想要发声,却又犹豫再三,最后一不小心终于出口了。小人们忙竖起耳朵聆听,却听见一句沉郁顿挫的低沉一声“天凉好个秋啊!”
的确是个凉爽的秋天,南宋朝廷的凉爽秋天。当权者们看着落叶听歌的凉爽的好时节。用我们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南宋凉了。

辛弃疾的田园诗作造诣也很高,每次读到他的田园诗,都能嗅到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新翻的泥土的那种香味。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闲居,民间烟火闻久了,下笔也就入乡随俗了,耳濡目染下,他对乡间的生活也有所了解,他的这首《清平乐-村居》曾让多少人神往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个人不喜欢一些人给辛稼轩的每一首词都赋予过多的因素,什么“小儿”是暗指不作为的朝廷云云。作为一个优秀的词人,必然会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也是一个人,生活中必然有很多令他感动的事物,作一首单纯的田园词与他的家国情怀并不冲突。当然也可以说他看到白发的翁媪会想起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其实想想看,这份情感是必然有,因为辛弃疾可没有什么七秒的记忆,前半生经历的怎么可能忘了,但我认为不用在一句词中过度深究,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不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他写这首词的时候,当然没有忘记国仇家恨,但此刻的他,是一个融入了田园间的,单纯的词人。所以,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请小声一点,不要打破了这份美好。
辛弃疾有名的田园词还有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品。哪怕是小孩子都知道上片的最后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昆老师曾在《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一书中提到,被人称为”掉书袋“的辛弃疾在这里并没有使用什么典故,他想到的和一个老农没有区别:丰年。《诗刊》上有位作者曾说,许多人写诗,都以写出纯粹的诗为目标,所以他们的诗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常和身边填词的朋友讨论,作词最忌讳的就是以形害意,辛弃疾不愧是一个好词人,他没有”对着水龙头写出不朽的篇章“更没有像西昆体那样无病呻吟。为什么辛词读起来总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就是因为稼轩在作词的时候,他所想的,完全是抒发情感,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更不是低俗到以诗人来自我标榜,所以他不会在意用词,王国维先生曾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境界,格局,都在用词之上。他还说过:”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一个人如果有大的格局,那么他写的文章,必然大气,譬如毛主席的诗词,每次读完都像是站在高山上一样,这便是格局,这便是境界。辛弃疾的田园词,没有废话,更没有酸气,从中能实实在在地看出一片冰心。有人说:你现在的气质中,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气质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有的人一眼看过去,人们往往注意到的不是他的容貌或是衣服的牌子,而是他给人的感觉。这种抽象的东西,一但以某种形式具象化出来,便会给人”难以名状“的感觉,就像有的人读完一首词,会由衷地感叹:”好!“但你若问他具体哪里好,他却一下子说不上来,要过好久才能从各种手法上给你赏析出来。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辛弃疾还有一首脍炙人口,传颂千古的词,这首词的末句被王国维先生用于形容大学问者的第三境界。这首词意蕴深长,令人回味无穷,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一向颇高,到了近代这首词甚至成为了网络用语,譬如某度的名字便是从此而出。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说,这首词是写爱情的,有人说,这首词是写家国的,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感慨流年偷换的。之所以有这么多说法,其实是因为这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这里的“他”可指代的事物颇多,作为辛弃疾这样一个味道不单一的词人写的词,我们很难说得一清二楚。其实说实在的,没必要彻底地去深究,若果非要给这个“他”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最恰当的词应该是:执着。词人在苦苦寻觅的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执着,也许是对深爱的女子的执着,也许是对收复中原的执着,也许是对年华的执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是词人万般寻觅而不得的一份情感,词人在人山人海中逆流而行,似乎每一个人都是“他”,但终归又不是,他推开赏灯的人们不断地找着,找着,走到尽头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意蕴,才有了诗意。读完这首词后,许多人都有一个问题:他到底在苦苦追寻什么。思考良久,却总是得不到答案,自然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千百年来这就是一个未解的问题。而我们离答案最近的时候,便是经历了半生心酸后,遍体鳞伤时,再读起这首词的时候,那一刻,自己似乎也回到了那个元夕之夜,在人头攒动中怅然若失,蓦然回首。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