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云的一个小“切片”

作者:汪剑钊   2019年11月15日 14:46  《诗林》2019年第6期    751    收藏

自有诗歌以来,时间可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含纳了人与物的一切,垄断了新生与消亡的整个过程,以绝对的控制力为存在和虚无作出证明;但它又是抽象的,是一个匿形的存在。这就需要诗人具有超强的转换能力,在空间的、感性的事物中加以印证。李云这组诗的开篇《切片》就是一个转换的重要例证:

 

一年是一个世纪的切片,就像

一天应该是一年的切片一样

此时呢,就该是一天的切片

 

永恒是由瞬间的叠加构成的,当下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实际是永恒的一部分,哪怕它细小到人们难以觉察、无法丈量。这首诗的题旨在于,永恒固然是人们向往的一个境界,一种目标,但现时的存在更是需要珍惜和享用的,否则,一切便是空幻的。为此,诗人表示:“如果现在去开门,回来再写此诗/一切就会变成过去式,这是我不想要的切片。”这也正是他对“诗和远方”的一个纠偏。正如里尔克对上帝所说,“你失去了我就失去了意义” ,“我死后你就没有了家”。没有了当下的瞬间,也就没有了永恒,当下和永恒是时间的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来说,我认为,《切片》可以作为李云诗歌的一道门,它召唤着我们进入一个独异的语言世界。

《盒子》一诗令我想起那个著名的希腊神话,锻冶之神赫淮斯托斯奉宙斯之命打造一位女性,她集中了奥林匹斯山上所有女神的优点,因此,被取名为“潘多拉”,意为“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相传,潘多拉降临人间之前,宙斯交给她一个盒子并告诫道,在没有抵达目的地之前不能打开。但是,为好奇心所驱使,潘多拉在途中就将盒子打开了,结果,瘟疫、蝗虫、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等,全部从盒子里飞了出来。潘多拉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将盒子盖上,结果反而将“希望”关在了里面。这首诗以告诫的口吻展开叙述,不同的是,他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对美艳的潘多拉进行了置换:

 

在我最懵懂时,没恪守戒律

开口一一说话

盒子被打开之际是阴霾沉寂的日子

请铭记这个教训

 

这是一种典型的戏仿,似乎在复述潘多拉的故事,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实,盒子里是空的。其实,/盒子里是满的……”悖论因此而凸显,但它可能就是生活本身。显然,李云没有照搬那则著名的传说,而是借助旧瓶装上了新酒。他更不曾以宙斯自居,而是以过来人的觉醒对听者传授经验和教训。

需要指出的是,李云的诗歌率性,但不随便,它们有着口语的躯壳,但内里有极强的形而上追求。我一直主张口语可以入诗,但口语经过诗人之手,必须以诗的面目出现,而不再是普通的口语。李云诗歌中的口语基本符合我的趣味。他关注日常,不避平庸,藉此对伪崇高、伪理想、伪英雄予以抨击和讥刺。在创作中,他娴熟于反讽的技巧,有时还以貌似玩世不恭的样貌出现,但骨子里却又保留着高傲的自尊。他宣称:“依旧固执的不做杞人/我只守着自己的庸常。”他相信“蜗牛也是牛”,以此解构了“牛”的流行意义和外在的文化符号。早在古希腊,反讽作为一种修辞,已被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广泛接受并运用,为他们在论辩中保留独立的人格暗存了一份玄机。根据美国新批评理论对“反讽”给出的定义,反讽成了观照生活的一种手段,一种反映了文学本质的诗歌语言。在他们看来,所谓反讽,就是在特殊的语境中,表层意义和真正欲表达的意义发生错位。发布者往往佯装无知或低能,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故意说一些透着傻气的话语,但最后,这些傻话又被证明实际是披着呆傻外壳的真理,最终让对方出乖露丑。无疑,反讽的运用给人以幽默的印象,同时也渗透着淡淡的伤感,生命的痛觉和无奈。

阅读李云的诗歌,我发现他非常注意节奏的张弛,短句和长句往往会交叉出现,时而还会见到一些类似散文的超长句式。记得艾青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倡导过诗的“散文美”,为自由体诗歌打破格律的束缚而辩护。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主张将诗写得跟散文一样,艾青实际看重的是现实生活中口语的鲜活和自由无羁的表达,他希望在自由体的形式中充分享受自由的快感,亦即“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风气中摆脱出来,主张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为此,他还在一篇谈散文诗的文章中专门对自由体诗作了界定:“自由诗是不受格律约束的诗,段无定句,句无定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它应该具备诗的原素,通过形象思维而完成的作业,不管形式多么自由,必须是诗——有诗的意境。”并且,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散文化是诗的缺点。”这些句子与艾青所诟病的“散文化”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散”只是在形上,内里却有着“神”的集聚。例如,《楔入》一诗便可归入这类作品:

 

当一切真相以暴力的形式呈现,我们都成为一种侵略工具

楔入——大地、江海、绿地和风里

巨大的电风车、立交桥和高架

还有丛林般的城市高楼

黄肠题凑似的楔入和咬合

     

一切如果是颠倒和相互纠缠的,并且混乱的没有次序和温度,我

只能用我的手指堵住,我的嘴唇和嘴唇后的语言

这天,我只好仰视或俯噉

飞机在足音下飞,汽车在头颅之上轧过

 

这两段以一种铺叙的方式呈现,对科技所挟带的“暴力”和“混乱”进行了微缩的揭露,自然与非自然之物被纠结在一起,现实主义地获得了后现代书写的效果。表面上看,它们是杂乱的、无序的、相互纠缠的,但实际都在说明“侵略工具”的“楔入”,也让“钉封棺木”得到了一个有效的铺垫。

这组作品的第十四首《稻草》,也是结末的一首,体现了作者特殊的思考和悲悯心。诗人选取了“稻草”这一卑微之物,出句“开始是草还是稻,别问清楚”有一种欲说还休的语势,放弃叩问之后就以“我不知道”而展开了对稻草的寻思,拟人化的手法折射着泛神论的余光:“流水知道,一切冥想来自一粒种子的心思”。

 

秋天之前,一生走尽,镰来了

谷桶里落满金子,曦光已退

梦田已沒有一抹绿色,净身者

一路向西,稻垛比墓

还要高。高过庄台。

 

这里,“谷桶里落满金子,曦光已退”一句意味深长,它在喜悦中又漾入了某种伤感,丰收带来的是稻子生命的结束。诗中的“梦田”也是现实中的田野,它们已不再有代表蓬勃生机的“绿色”,“稻垛”与“墓”的相比,更是为其中生命的消逝增添了悲伤的元素。诚然,李云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为秋天吟唱挽歌,而是寄托一点愁思和乡恋。因此,在下节便有了一个陌生化的转折:

 

麻雀帮我拾起最后的剩余

粿粒饱满,字字珠玑

慢慢形成一个人怀乡特殊语词

 

散落在田野上的稻谷由麻雀的劳动而赢得了新的价值,藉此而构成了一份新的词汇表,它们就像一个个汉语的单词,既有独立的意义,集合起来又释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至此,诗人继续向前推进,他说:“稻草人是我的替身/我是稻草人制作的机器人行走城市”,将前工业社会一下子拉到了机械时代的现代,其中还暗示出城市对乡村的侵蚀。

在这首诗的末尾,作者压低了语调说道;“这会,只轻念着:稻,稻草的稻/草,稻草的草。”它们让我想起艾略特在《空心人》中写下的名句:“世界的毁灭,不是出于轰然巨响,而是‘嘘’的一声。”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我毫无缘由的联想,而是它们有着秘密的勾连。“稻草人”和“空心人”难道不是有着同样的内部构造?就这样,“缪斯之神”允许诗人小小地“任性”了一次,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也堪称我阅读李云创作的一个小“切片”。


内容选自《诗林》2019年第6期

责任编辑:张永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