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系列诗歌作者诗人葛诗谦:为伟大新时代放歌

作者:葛诗谦   2020年04月01日 13:26      821    收藏

"战疫"系列诗歌作者诗人葛诗谦:为伟大新时代放歌

文/紫荆网特约记者 荆 慧


阳春三月,万木争荣,百业待兴,各地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2个月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中谱写了一曲曲回肠荡气的凯歌。诗人葛诗谦忧思国难,彻夜奋笔疾书,持续创作了30多首“战疫”系列主题诗歌。连日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视网、中国文化网等数十家网络媒体以及多家大型企业的官方网站,相继开设网络专题、举办主题论坛、发布动态新闻,对“战疫”系列诗歌专辑刊载、研讨和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近日,就“战疫”系列诗歌创作背景、创作历程、艺术特点,以及对于当代诗歌的影响启示等,记者同葛诗谦进行了深入对话。


记者:请问您创作战“疫”系列诗歌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

葛诗谦: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这次用诗歌发出声音,主要发端于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为中央的果断决策、武汉挺身担当、天使们坚毅逆行所震撼,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时代紧迫感,促使我在这个特殊时期拿起诗意的笔,表达与武汉、湖北人民,乃至全国同胞共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近段时间,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抗“疫”诗歌,整体还是不错的,也发现一些很有分量的诗歌作品,给这次抗“疫”带来了精神助力和莫大希望,彰显了文艺抗“疫”的诗歌力量。但也有一些打着抗“疫”诗歌旗号的诗歌作品,很令人失望:有的谄媚、有的空洞地喊口号,也还有的躲在倒春寒里的一隅,自说自话,让人不知所云……

作为一名诗人,不能囿于小我、不能只着眼于一些表面现象浅尝辄止,更应深入挖掘真正的英雄气概,抒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令人振聋发聩的声音;应该用文艺作品彰显中国意志、用澎湃热血凝成的诗,铸就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这是我创作抗疫系列作品的初衷,也是我多年来坚持的创作原则——不管是早年的诗歌创作,还是后来关注社会进步、聚焦经济发展、引领文学创新的“两前文学”理念,都要深入火热的生活,用诗意的笔来担负自己的历史使命。


记者:请问战“疫”系列诗歌主要有哪些内容,包含了哪些不同侧面的主题?

葛诗谦:战“疫”系列诗歌作品主要包括这两方面主题:

一是把荆楚大地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放在雄阔历史的视野之中,借助中华民族先贤高山仰止的风骨,对现实进行深刻反思与审视,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映射壮阔而斑斓的现实;用先贤所处时代的局限与窘迫,反衬伟大新时代的雄阔与舒朗,并用象征、隐喻等丰富多彩笔法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将历史与时代的英雄形象进行了科学的类比与叠加。这样,荆楚大地、乃至中华大地上的英雄精神浮雕,便能很好地转化成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是通过这个特殊春天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诗意思考,将中国古典诗歌之美,融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梅兰喻人,以雷雪警世、以豪迈剑气涤尘、以天问长歌凝魂……进而从无比深情、诗意的美学角度,对战“疫”中涌现出来的令人感动、让人感慨、引人深思的人物与精神进行深情讴歌,深入发掘和展现抗“疫”中的中国精神。


记者:目前战“疫”系列诗歌的刊发、传播情况怎样?

葛诗谦:一段时间以来,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作家网、中国文学网、中国艺术网、人民论坛、今日头条、百度、新浪、搜狐等数十家大型网络媒体,以及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开辟专栏,通过开设战“疫”作品专题页面、举办主题论坛、发布动态新闻等多种形式,对战“疫”系列诗歌进行刊载、研讨和报道。我家乡黑龙江省、以及佳木斯市、富锦市的官方媒体,均以家乡诗人的名义推出战“疫”诗歌专题,并组织相关诗人、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我的祖籍地——山东蓬莱,也在官方媒体平台连续推出战“疫”诗歌专辑……一时间,“葛诗谦抗疫诗歌作品”成为全国诗坛及众多网媒关注的一大热点,被称为“葛诗谦诗歌‘战疫’现象”。


记者:“战疫”系列诗歌引起的反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葛诗谦:“战疫”系列诗歌发布后,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企业家、教育家以及政府官员,纷纷以文艺评论、鉴赏心得、读诗感悟、微信留言等方式,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刻评论。一位航天英雄来电表示,“战疫”系列诗歌写出了中国风骨,诗人通过诗意的表达,让英雄精神融进中国精神,用手中深情的笔触讴歌英雄、赞美英雄,让更多人认识英雄、学习英雄。这位航天英雄的鼓励,让我感受到了中华英雄大气激荡的蓬勃气象,给我了创作的灵感与动力。带着英雄的嘱托去表现英雄,一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光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著名作家,著名中国老年文化研究专家袁志发老师,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他说,这是真正的中国担当、是这场特殊“战疫”中的嘹亮号角,是新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英雄赞歌。他认为,“作为一名诗人,应当这样——关键时刻站出来,捧出滚烫的心,为人民鼓与呼、为英雄颂与歌。”袁老师评价说:“这种集雄壮和艺术唯美为一体的政治抒情,是一种创新与探索。从‘战疫’诗歌创作实践来看,这种创新与探索值得肯定、值得提倡。”

1983年,在西子湖畔的中秋诗会上,我有幸结识了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理论家吴思敬先生。从那时起,吴先生一直从各方面关注我努力前行。“战疫”系列诗歌开始创作时,先生就时常电话长谈,给予特别的关注与鼓励。先生再三叮嘱:“欲为诗,先修德。诗是不能直接变革世界的,但是它却能对参与变革世界的人造成影响。在创作中一定要坚持呼人民之声,讲人民的话,为英雄代言,为历史负责。”

同时,还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名诗人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钱万成;著名文艺评论家、黑龙江日报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袁晓光;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原主编商震;当代著名作家、著名影视编剧、影视制作人石钟山;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剧作奖得主、国家一级编剧朱红赤;全国高校学报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理工学报》编辑、清华大学《数字人文》杂志编委桑海;著名画家、作家、美术品鉴赏与收藏专家邹中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顾问、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副市长王志山;著名诗人、书法家、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黄福清;佳木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邱士林;《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编、中国企业商会联盟创会秘书长杨照钦;中国行为法学会副秘书长、著名律师陈惊天;第六届、第八届全国“优秀刑辩律师”、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主任、作家贾霆;佳木斯市文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马冬梅;资深传媒人、国际商报地方记者站负责人陈高鹏;著名诗人、报告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曹景常;作家、诗人,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高菡;著名作家、诗人,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评委李虹;著名诗人、作家周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律师李婧;多年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现为浙江省高考作文教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祝明富;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著名记者兰红光;原经济日报“十佳记者”、品牌宣传专家王信川;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黑龙江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寅奎等,纷纷撰写评论,对“战疫”系列诗歌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我七十年代参军时的战友,中央军委总装备部《中国军工报》主编,著名军事摄影家王玉,首先倡议在《中国名家》上推出了“真理之维、济世之怀一一葛诗谦战“疫"诗歌系列作品网上论坛",随即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青少年书法报》首任社长、总编辑、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道倡行者崔学路先生,还以《史诗般地活着——有感葛诗谦的诗和人》为题赋诗一首:“草长鸢飘二月天。心系楚地,遥望云端。仙兵医圣下江城,黄鹤楼迎,汉水波翩。华夏回眸数五千。沐雨经风,踏浪登山。悬壶济世有功勋,扁鹊挥刀,仲景安澜。”

特别感动的是,许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尤其一些知名企业家,都大力推广“战疫”系列诗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方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谢俊;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女杰”、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陈爱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副主席、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山东鲁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著名青年企业家孙东伟;中铁物总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方华超;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庆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尖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晓萌;原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云芳;葵花药业集团董事长关玉秀、总裁关一;东宝集团董事长、总裁李佳鸿;亚洲咖啡协会主席、云南后谷咖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熊相人;中国保利集团国防中心总经理王军;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兵;我的初中同学、黑龙江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邹桓斌等诸多企业家,以及其他行业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对战“疫”系列作品给予中肯评价,还有很多企业在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刊发“战疫”系列诗歌专辑,并且组织企业员工学习讨论,撰写读诗感悟和学习心得……

各位方家的指正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信心与激情。大家对“战疫”系列诗歌的评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战疫”系列诗歌洋溢着浓郁的苍生情怀和深厚的大地情结,是接地气、为百姓立言的现实主义诗歌精品。

二是“战疫”系列诗歌具有以物喻人、以人励志的艺术特色,具有坦荡君子之风,每一首诗都激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三是“战疫”系列诗歌具有以古鉴今、以歌为诗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兼具现实浪漫主义的豪放,并以隐墨飞白的艺术手法,营造了深厚的诗歌意境。在创作中,我也有意识将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与当代价值观融为一体,以生动而深刻的表达,见证我们正在经历的特殊时光、火热生活与伟大时代。

四是“战疫”系列诗歌视野雄阔、站位高远、想象力丰富。这些诗歌作品站在大历史、大时空、大时代的高度,以全方位的哲思与抒情,道出了人类与大自然共融共生共长的真谛。

这些宝贵的评论与建议,既是我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压力,也是我不断创新的动力。背后有这么强大的创作精神“亲友团”,有那么多的读者朋友,我有信心凝聚诗歌的艺术实力,为新时代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记者:经历这一段时间的创作实践,您对诗歌的理解又有哪些提升?

葛诗谦:一是对“诗以言志”这一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诗以言志,不仅仅是诗歌语言简单地图解口号,或是用看似蕴含哲理的句子,营构几条警句式的座右铭;也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发上几句感叹;而是要真正从内心出发、从现实出发、从生活出发,立足现实大地、放眼历史时空,将磅礴诗意凝练出心声,才能抒发出真感情、写出真作品;

二是对文艺座谈会精神有了更新的感悟。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通过这次“战疫”系列诗歌创作和收获的社会反响,我进一步理解文艺座谈会精神的精髓——创作时,坚持文艺作品的独立性,即不为市场的“五斗米”折腰,又不绝对“躲进小楼成一统”地“孤芳自赏”、“自说自话”,而要情系人民、胸有时代、笔指人心,从而使这些作品一问世便爆红网络。我想,从文艺座谈会精神感悟出来的、创作理念的更新与提升,值得当下诗人深思和反思。


记者:此前有人说,当代中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甚至看不清诗歌的未来,从您的创作实践来看,当代诗歌应该走向何方?

葛诗谦:近年来,诗歌在国内呈现萧条气象,但是不是就可以说,中国诗歌走向没落了呢?这是不对的。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论上古的诗经,唐宋的诗词,都曾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任何一个盛世时代,必定是诗歌大放光彩的时期。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文学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诗歌不可能缺席,诗人要冲在时代的最前沿。应该说,当代诗歌在新时代火热生活的激发下,不仅开始苏醒,而且正在昂然崛起。至于个别诗人的诗歌,没有读者、缺少市场,这并不代表诗歌的没落,而是个别诗人的没落。或者说,一些抱残守缺的诗人制造的那些陈旧的、灰色的、负能量的文字垃圾,正在被历史、被时代无情淘汰。

从这次“战疫”系列诗歌的创作实践和传播反响来看,当今时代,诗歌不是没有用武之地,诗人也绝不是没有崛起的机会。“战疫”系列诗歌之所以广泛传播,备受读者喜爱,起码说明,能打动读者的好诗仍有广阔的前景与未来。至于如何创作出广大读者喜爱的好诗,我想,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创作原则。守正,就是守初心、心中有正气、诗中有正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显摆技巧,更是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要与时代一起前进。当然,最好是走在时代前面。真正有价值的诗歌,应该用润物无声的力量,去平抚生活带来的浮躁;用如潮奔涌的激情,托起生活的美好愿景;用灿烂明媚阳光,去激发每一个生命体砥砺前行的动力。做到这些,我们的诗歌一定会迎来大繁荣大发展。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名诗人,应该如何响应时代呼唤、全力拥抱新时代?

葛诗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应该说,伟大的新时代,为当代诗歌写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神圣使命,只有和这个伟大时代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创造力的好作品。作为一名有担当、负责任的诗人,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文学修养,深入生活汲取丰富营养,引领新时代文艺创作新思潮,推动时代发展与进步。


记者:在潜心创作了“战疫”系列诗歌后,您接下来还有哪些创作计划?

葛诗谦:“战疫”系列诗歌,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具有其历史使命的。灾难来临,我们不畏惧、不退缩,但也不能总沉浸在抗击灾难的思绪中,而应放眼新时代、放眼新生活、放眼新未来。接下来,我将尽快调整思维和创作思路,把笔触对准火热生活、对准基层百姓、对准民生,着重表现和纪录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感人、动人故事,充分发挥发扬文学优长,讲好中国故事,并将其转换成催人上进、鼓舞人心的力量。比如,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那些关于精准扶贫的精彩故事、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文化嬗变与升华,等等。鲁迅先生曾写下“我以我血溅轩辕”,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诗人,我努力做到“我以我笔塑国魂”。


记者:面对广大诗歌爱好者,您有哪些建议和指导?

葛诗谦:诗歌,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在每一次重大事件中的最强音。生活在这个充满蓬勃活力和无限生机的伟大新时代,对于任何一个爱好诗歌创作、希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不应满足于对小情小景的抒发,而要阔步走出自我小世界,放眼新时代、放眼大世界,在历史和世界的大时空中,凝聚梦想力量、汇聚文学才华,捕捉人性亮点,用对祖国、对时代、对人民的大爱,书写出新时代的好作品。

人民需要好诗,好诗属于人民。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才能有真正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时代需要这样的诗人。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