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作者:牧之   2020年07月14日 15:24      868    收藏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牧之诗歌散论
                                                                                             杨思辉
 
       这篇诗评依据文本主要来自我手中已有的牧之先生的六部诗集。按时间顺序分别为:2007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的河流》;2008年10月海风出版社出版的《依然如故》;2014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的遥望》;2017年3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纸上人间》;2018年8月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在拐弯处》;2019年5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牧之诗歌选》以及近年见诸各报刊发表的作品。
                                                                                                    一
       我平时很少读诗,自己也不写诗,因而对诗歌的阐释无疑是肤浅的,不专业的。但看到老朋友牧之先生坚守初心,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取得很大的成就,成为目前黔西南第一个写诗写进中国作家协会的诗人,在黔西南文坛、贵州文坛乃至全国文坛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应该为牧之先生的作品发发声。
       在写这篇诗评之前,我突然想到要翻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本厚厚的同学录纪念册,我记得在这本纪念册上,老师和同学给我的留言中有关于诗歌和文学的一些话题,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一点诗评灵感。其中看到有一个同学给我留言中有这样一句,“如果一个人不爱诗,便失去了人生一半的乐趣。”还有我的老师熊竹源先生给我的留言中有一句:“‘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老百姓是喜爱反映他们疾苦的作品和作家的……”熊竹源先生与我亦师亦友,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到现在我仍记得,当年我离开学校时他私下告诉我,说我有一点理论天赋,可以有一些作为,并寄予厚望。坦率讲,由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等诸多原因,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没有在他指引的道路上去发展。
如今,重温老师的这段留言,拿来评价牧之先生的诗歌,我认为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什么才是好诗?白居易诗言,“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这就是说,人间要有好诗,就要领会“天意”。“天意”是什么?这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我以为,“天意”就是人,就是要表现人性,描写人生,以诗阐述“天意”,以诗关照人对自身、生命、命运以及世间万物的灵悟与感知,最终达到“艺术表现人生”,那就是人间的好诗了。居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试图谈谈牧之先生其人其诗。
                                                                                                         二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就是人格的焕发。”我以为,牧之先生是这个原则的忠实践行者,也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证。
       我是比较赞同喻子涵先生对牧之的一段评价:“诗人牧之是持有几分境界的清醒的诗人。他的境界体现在独处、静思与安静的表达上,体现在人生中或名利场的一些放弃与坚守上。有此境界,人间的一切图景聚于眼前,虑于心中,最终以干净、纯粹、清新、空灵的文字立于纸上……”这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对牧之先生最为准确的评价。
      我了解的牧之先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他“周身都是诗人的韵致”,见到他确实会想到“诗和远方”。他的诗和他的为人一样,既平淡也最深厚,既很淳朴却不很简单。我与他的交往接触其实不多,但每一次在他新作出版之后,我们总是有一些机缘聚集在一起。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既有隐者的避世,又有文人骨子里的傲然;既有诗人的斯文,又有布依汉子的豪爽。他的这种豪爽,你与他喝酒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当然,我最欣赏的是,在这个浮华的社会里,牧之先生依然固守淡泊的心态,不惧诱惑的笃定,潜心追随诗歌三十年,如影随形三十年,坚守思想的高位,不为虚名所动,不随波逐流,做到这样的坚守实为不易!我记得金一南先生曾经说,谁的内心没有过火花,有几人能够将它凝聚成火焰?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几十年风雨过去,又有几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几十年的光阴,牧之先生始终心无旁骛地做的一件事,就是几乎狂热地献身于当代汉语诗歌的写作,且将这件事做得风生水起,并一步步走向精湛、深刻,感染他周遭的同行与读者,仅凭这一点就很值得尊敬。卢惠龙先生对牧之的评价是,“他对文学的敬意无可置疑”。牧之先生说,“诗歌于我,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一些人,喜欢摄影、喜欢旅游、喜欢爬山、喜欢歌唱一样……”我以为,牧之先生的这种生活方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爱好与坚守,而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息”,他选择用诗的方式来抒写人生,表达性灵。他说,“在纷扰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人生的追逐和感悟中,诗歌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融入我生命的骨髓与血液中,是我灵与魂喷发而出的生命火花,是我追寻人生真谛的钥匙,是我与苍茫世界对话的心灵独语。”这可以用诗来佐证:“春的雨滴 夏的荷花/在一叶孤舟中拍岸而起/一蓑烟雨 /沦落凡间深处/等闪电雷鸣/在凡间 人生的/逆流抑或顺境/低头的忧伤 都如/隔着的一张白纸/与那些抽刀断不了的尘缘/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候佛的光芒(《沦落凡间》)”。“倚着黑暗/折断的风声/与一粒尘埃/划出我来生的风华/在岁月的河流飘摇/ 而时光 借我一双慧眼/把记忆  倒回/雪花飘洒的人间/冻断我一生的镣铐/乘风游历/飞鸟看尽的/山川与大地/我邂逅来生/山野偶然泛起的绿意/仍然在凡间/是迷  是迷(《邂逅来生》)”。这两首诗,其实都是人生的诗意表达。再看“借问酒家/在灵魂的入口处/有鸟飞翔抑或无鸟飞翔/四月的清明/几声鸟啼/都会把我从记忆深处摇回/回眸 已是/故园断肠处 日夜柳条新/春风中的寺院/有人迹  依旧杂乱无章/四月的雨  雨中有木鱼/怀抱青山与绿水/它说  万物悲喜/我说  人生无常/四月 断桥浮出水面/蝴蝶的翅膀迟缓/我心中的悲苦/都会 匍匐着/只为/身后有青山/水上有回声”(《在灵魂的入口处》),读着这样的诗篇,你就会感到,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本身。
                                                                                                           三
        桑木严翼在《哲学概论》一书中认为,诗歌从广义上讲,是创作主体对天地自然的风景,曲折波澜的人事,以散文或者韵律这样美妙的文字形式表达思想和经验,在研究目的层面,哲学与文学几无差异。他引述了席勒的观点作为论据:“诗歌之目的在描写人生”。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同样引述了席勒的定义:“诗歌者,描写人生也”。
       纵观牧之先生已出版的诗集,其诗歌题材广泛,视野开阔,诗歌中常常表现的主题几乎都涵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忧国忧民,思乡怀乡,怀古伤今,忆友怀旧,惜春悲秋,等等。但毫无疑问,描写人生和抒写自然始终是他诗歌突出的主题。
关于诗与人生,王国维先生有一个著名的钟表之喻:“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痛苦与倦厌之间者也。”人要摆脱痛苦与倦厌,途径有二:一是借助形而上的洞彻之见,而获得一种俯视人生的深明洞达,自然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是借助艺术,艺术的目的在于描写人生之苦痛,进而解脱此苦痛,“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我以为,牧之先生就是借助艺术——诗歌来描写波澜纷杂的人生,进而消解人生之苦楚与寂寥。他在《心灵的遥望》后记中说,“文学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彼此之间越来越陌生,而是为了让我们相互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因为文学在我们匮乏的时候会给我们激情和享受,在我们软弱的时候给予我们粗犷和刚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会给我们乐观和力量。”正因如此,牧之在其诗歌中描写人生占据最主要篇幅。《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等等诗集,还有他的散文诗《心灵散章》《生命的独语》等,几乎都是以描写人生为主题。他把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的养分当作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细腻体地察着人生:“打碎岁月与时光,千年的旧事近在咫尺/我在自己的时光里虚度,数着/那些透明的哀伤,恍惚中/许多老无所依的灵魂,一如海浪/一波一波地离开杂草、尘世、沧桑……/之后,与旧物一起心生哽咽……尘世的门敞开着,也在关闭着,而我/不断往自己的身体,填满万物的一言不发/将祖先与过去的心事写在纸上/与天空,与云朵,与草木,与山川,与春风,一起在自己的时光里虚度”(《在自己的时光里虚度》)。又如,“……我们的旧名字落入尘埃,而时光/在洞穿旅人的心房,远山空泛着/在时光的渡口,被远去的故事重复/我们翻黄的照片,布满下落不明的词语/携一蓑烟雨姗姗而来,拐弯,再拐弯/我们便在心里,边删除,边书写/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和岁月”(《红尘书》)。
        在抒写自然方面,牧之先生始终对故乡这块土地怀有深情,始终带着真情去表达,几乎每一部诗集里都洋溢着故乡人们所熟悉的风土人情,而故乡的山川流水,长街深巷,都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所以我们从他的诗歌里读到许多令人震颤的、与大地与故乡相关的自然景物和意象:半山亭、巧马、泥凼、云湖山、则戎、二十四道拐、双乳峰等,都成了他歌咏的对象。读着这些诗篇,我们宛若置身于家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里,行走在田园牧歌式的缤纷世界中。在他的笔下,“岁月在与灵魂对话”,是《想起半山亭》,是“那个叫张之洞的少年/让他内心的湖泊/在半山亭幽禁我们/无穷的时光/留下岁月惊心的齿痕”;是《邂逅巧马》,是“一路 一坡 一岭 一树/都把白云扯得很远/都把蓝天扯得很高/一声儿时的呼唤/让我在巧马的路上/徘徊 迷惑 回首”;是《与沧桑对峙》,是“让我们内心的尘埃/与海上升起的明月一起/回到我们离开的故乡”;是《双乳峰情缘》,是“那些叹息都随风逝去/我欠你的太多/一朵山菊/在你的身旁寂寞开放/而这些年/我与你天各一方”。牧之先生在这些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也是已经感情浸染,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观点,“得之特别之境遇中用特别之眼观之”的自然,仍可划为人生的范畴。
       牧之先生在《纸上人间》后记中说,“真正的诗歌,无论是直面内心,还是仰观浩宇,每个灵魂在诗歌中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美好、伤痛或绝望,诗歌都能使其鲜活灵动起来,他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寄托,更是生活本身的另一种阐释。”
从这个意义上说,牧之先生的所有的诗歌,都是描写和表现人生。
                                                                                                                四
        牧之先生的诗歌虽然具备大诗人的气象,但不足仍然是显然的。这种不足就是:诗歌整体对时代命题的关切不够,大多数诗作,虽然已经关照到人、生命、情感这个人生主题,但描写的人生更多的只是自己个体的感悟和一己悲欢。就像作者在《文学的缘分》中表述的那样,“多年来,我生命中心灵的河流与文学的步履,始终让我既舒展又沉重,促成我生命的禅悟与心灵的涤荡,行成了浅浅淡淡的文字——记录我对岁月与人生、生命与情感的感悟。”这在《心灵的河流》这本诗集中表现出来。比如《另一种感悟》,《爱的咏叹》,《心灵之语》都是如此。这些诗中有不少言辞华丽的句子,如,“春天要走了/我们把诗行小心地展开/没有声音/世界就仿佛变得无限/于午夜流动的人流里/迅速融化/夕阳西下的时分/我们心平如水/让我们的诗稿徜满露珠/趁着日落星起/返回家园/在深冬之土里/呼喊我们”(《彻悟人生》)。又如“想起家乡/父亲坐在田埂上/在垭口的风中/扳着手指/算我归程/我听见了泥土和根/突然撕裂的声音/在水稻的边缘/依旧常青常绿”(《想起家乡》)。 再如,“相思在苍茫的野滩停泊太久/燕子啄去了你古琴上最后一串音符/圆月装饰漫漫夜空 /记忆的秋雨绵绵而至/心泉叮咚滴落在焦灼的远方/日子的悸动无言地涌来/凝固在思念的初冬/ 许多的相思都风化了/月亮从此不圆/你依然伫立野滩/痛饮远方漫涌的琴弦”(《相思无涯》)。但这些诗主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而很少关注他人的存在与感受。
       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同样是关照人描写人生的诗歌,同样是描写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我们可以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得到一些启示。
       乡愁,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而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乡愁。余光中的这个《乡愁》,不仅是关照人自身,而是由己及“人”,这是一个大主题,超越了自我。我们来看《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写得极为简单,人人都能理解。但谁能说它的思想或主题简单?熟悉和喜欢这首诗的太多了,几乎每个识字的中国人都知道这首诗,并且能诵读几句。这是为什么?就是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触及了人的灵魂、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共鸣。不是说这首诗语言有多美,而是它把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漂泊到台湾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略带哀伤的思乡情绪,诉诸出来,表达的是诗人个人的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的绵绵怀念,有一种直抵人心撩人愁思的力量。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与深情恋歌,长期隐藏在无数漂泊的台湾人包括海外游子的心中,被余光中先生诉说出来。因此,它成为传世经典。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文学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相信,有着丰富的阅历和诗歌艺术的积淀,牧之先生一定会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从缤纷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创作出更多更美更有诗情的反映人民心声诗篇,在黔西南、贵州乃至全国诗坛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异彩!
 
    杨思辉,苗族,贵州晴隆人,在全国核心经济理论刊物《税务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以及《飞天》《人民网》《贵州日报》《中国税务报》《黔西南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20余万字,理论文集《沉思的年轮》即将出版。现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黔西南州税务局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张晓雪:在沉默中发酵的长歌
  6. 作为一种文体的“诗人散文”——谈谈“诗人散文”丛书
  7.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超侠:酿山
  10. “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开封举办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