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故事:“遇见”我们生活的时代——福建诗人谢宜兴访谈

“扶贫工作和全面小康”诗人访谈录之一

作者:谢宜兴 符力    2020年09月15日 09:58  中国诗歌网    2977    收藏

ca70a1801f5eac41332f14675d949ae_副本

点此阅读《诗刊》2019年4月头条 | 谢宜兴:宁德故事


符力:2019年4月,《诗刊》头条刊发了您的《宁德故事》(组诗),让读者通过您的诗句,了解了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仙蒲村,观赏了官井渔火、花竹海上日出、嵛山岛风物,还随您领略了“车窗外的霍童溪”,感受了寿宁县下党乡(曾是福建省定贫困乡、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的发展变化,多多少少理解了您所说的:“小村与大国有一样的起伏悲欢。”您说,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人生与家国的变迁常常出人意外,我们“遇见”我们生活的时代,与迎面而来的时间、时代的浪潮撞个满怀,是必然,也是人与时代、与世界关系之本身。请您谈谈,您抒写家乡闽东宁德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说,是什么激发了您的创作冲动?您的日常生活和诗歌创作情况如何?

谢宜兴:对于诗人,故乡作为最直接的诗写对象、主题或创作背景,怕是少有例外。我对家乡闽东的抒写一直都有,只是断断续续,并呈散点之状。要说有意识、有计划、成系列地创作,应是从今年初开始,主要是《宁德诗篇》被中国作协列为2020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开始。我的日常生活以工作为主,忙碌繁琐,乏善可陈。诗歌有如我的精神伴侣,失眠夜里给我最多慰藉。我的诗歌创作多是如临盆阵痛或如鲠在喉时才动笔,量不大。常常是写的时候激情满怀,过后再读又沮丧不已。


1


符力:围绕着《宁德故事》这个现实主题展开的系列诗歌创作,您是否需要做一些准备或积累?具体做了什么?遇到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是如何解决的?谁支持、帮助了您什么?

谢宜兴:这类地域性现实主题的诗歌写作,少不了对乡村社会现实、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的了解,还有深入实地的考察、体验也很重要。现在闽东交通状况良好,一张车票一个背包,想到哪里都很方便。当然,有时对一些人与事的了解,未必谁都乐意。在我走访过程中,有时得到了当地有关领导的支持,但更多的是来自同学、朋友的帮助。借此机会,让我对他们说声谢谢!


符力:对于诗歌创作,诗人和读者都喜欢谈到“灵感”这个话题。在创作《宁德故事》系列诗作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灵感”?还记得让您兴奋不得不赶紧把诗句写下来的那一刻吗?请分享您的经历、体验和感想,以及更多您愿意透露的细节。

谢宜兴:每个诗人应该都有所谓遇到“灵感”的时刻。我相信,灵感是对劳动的奖赏,是诗人情思的信号进入心灵接收器的那个瞬间。我不是见到“桃花”就会“癫狂”的那种“易感型”诗人,但也确实有被眼前人事景物“触发”的时候。比如,不久前在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古田县凤亭村采风,在参观因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名著《金翼》而被称为“金翼之家”的他的故居时,听讲解员介绍“金翼之家”的沧桑变迁,联想到《金翼》中张、黄两家的“风水之争”与各自的家道盛衰,以及他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我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了当时的感受:最厚的家财是不生毒草的心田∕最好的祖业是优秀的遗传基因∕最佳的风水是平和的时势与人心。由此而有了诗歌《金翼之家》。


2


符力:《宁德故事》系列诗歌创作进行到某个时刻和某种状况下,您是否在构思、表达或者其他方面感到有些动摇?为什么?后来又是如何进行下去的?

谢宜兴:相同或相似题材的诗歌创作要成系列进行下去,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最大的困难是取材角度容易雷同、表现形式容易重复和主题挖掘难有深度。因此,这种系列诗歌的写作,有如高原登山,越往前越“缺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进行下去已毋庸赘言,“自我克隆”又必须避免。我想,正确的答案应是“低下来”,“沉下去”。点燃现实主题诗歌创作“引信”的,只能是比我们想象丰富得多的现实生活。


符力:您是如何理解文艺作品里的“正能量”的?不少诗人一听到“正能量”就马上“警惕”起来,甚至起抵触情绪,对此,您如何看待?当听到有人称赞您的《宁德故事》有“正能量”,您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思想? 

谢宜兴:我理解的“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是,能深刻反映现实,或真实呈现历史,或深入抵达人心甚至触及灵魂,给人激励、思考和启迪,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宏阔、深刻而优美的作品。有的作家、诗人将“正能量”等同于“歌德体”,自然产生抵触情绪;而有的人认为只有“歌德体”才是“正能量”,这种文艺观也值得警惕。我想,一个笔下只有黑暗的“瞎子诗人”,是心理有问题;一个眼中不见忧思的“喜鹊诗人”,是脑子有问题。《宁德故事》发表后,读者解读的角度和层次不尽相同,有人切在腠理,有人探及肌肤,有人解至骨髓,见仁见智都属正常。此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家怎么看,那是他的眼光、水平甚至心地的问题,我不必在乎,文学作品自己会“说话”!


3


符力:《宁德诗篇》入选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第一批),祝贺您!这个系列的诗歌创作初衷是什么?或者说,您最初希望通过这个系列的诗歌创作收获什么?

谢宜兴: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将《宁德诗篇》纳入2020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也感谢福建作协的推荐和参与评审的各位评委的认可。申报时我想,如果获得通过,这个系列的诗歌创作,一是可以让自己对曾经无比熟悉的乡村,进行一次返观、审视和重新了解;二是可以对自己关于闽东故土的地域性写作,做一次回顾和梳理;三是现实题材的诗写难度,可以检阅自己对现实的思考深度和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四是可以获得出版资助(见笑了),并因此给自己增加一点写作压力。


符力:相信您在写到某些诗篇的时候,便有了(或者逐渐有了)期待中的获得感,对于这些让人感觉良好的诗篇,您当然是信心的,请问这信心来源于什么?请结合诗歌文本详细谈谈——读者通过您的文本解读,一定能从中受益。

谢宜兴:我说过:“写诗30余年,就像一个老银匠,知道自己打造的哪一件银器好,哪一件不理想。也知道别人出手的哪些是珍品,哪些是劣作。银匠手艺的精湛程度,正常情况下决定了他出品的银器的质量水准。”正是这种对“产品”质地和“手艺”水平的辨识和认知,让创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明晰的“判断”和清醒的“定位”。一个诗人对自己的作品的自信,当源于此。我想,读者对作品自有判断,“王婆”在这里就不“卖瓜”了。


4


符力:您在《宁德故事》(组诗)发表之前是否有所预想?想到什么?在《宁德诗篇》入选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之后,您收到哪些赞扬和鼓励?是否有人向您提出批评或建议?您是怎么理解和处理这些看法的?

谢宜兴:《宁德故事》里的诗歌因为均是关涉闽东的题材,所以起了个组诗题目《宁德诗篇》(《诗刊》发表时编辑改为《宁德故事》)。一次正常的投稿、发表作品,我觉得与往常没什么不同,也就没什么预想。但是,《宁德故事》(组诗)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确实对我今年申报中作协作品扶持项目起了促动作用。评审结果公布后,有不少朋友在微信圈里点赞祝贺。有位好友私下提醒说,有人说《下党红了》是“红色诗歌”,你是“红色诗人”。我笑说,那是他只读到诗歌表层。还有人说《我一眼就认出那些葡萄》是“黄色诗歌”,我是“黄色诗人”呢,那又是读“过界”了。诗无达诂,只要没有恶意,怎么理解是读者的自由,我想作者不要不在乎,也不要太在乎。


5


符力:现实题材创作,更加需要贴近切实的生活经验,需要从细节中发现诗意。从去年底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为新冠疫情所困的程度逐渐减轻,但您的采访和创作也必定受了影响。请分享一下您走访过的地方和遇到的人与事,内心最受震动的是什么?是否写进了诗篇?

谢宜兴:闽东是我老家,各县市区都曾走过,也就比较熟悉,因此,疫情对我的创作在时间安排上有所影响,但不是太大。最近,我有选择地走访了九个县市区的十几个乡镇二十多个村庄,内心最受震动的是一些村庄的巨变,如蕉城区九仙村家家住上别墅的变化,可以说是九仙人走进了曾经梦想也不敢的生活;还有一些扶贫工作者的执著,如乡村振兴指导员李步舒,辞去宁德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职务,主动请缨到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做指导工作,没有情怀的人是做不到的。所有让我动心动念、有所思有所感的景、物、人、事,都将呈现在我的诗歌里。


符力:2009年8月,您写下《即使活得卑微》:“有一个栖身的处所有一盏暮色中的灯/等你回家,在苦难的大地上/即使活得卑微,幸福已够奢侈。”抒写了您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认知,对人世生存的思考和理解,理智、平和的诗人形象在诗意中凸显,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观念,为读者思考“如何在时代巨变中生活得更好”这个问题提供了帮助。请您谈谈当代诗人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创作的现代汉语诗歌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谢宜兴:我觉得诗人首先该是个正常人,那种在生活中很“诗人”的人让人“害怕”!其次才是一个有诗人禀赋、有情怀和良知的人,正直和善良是他的底线。我们的诗歌写作,对于个人来说,除了传统的抒情与言志的作用,我觉得还有疗伤与救赎的功能,可以说诗歌就是诗人的宗教。当然,特定时期作为“号角”或“手术刀”也未尝不可。但我更赞同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又是无限的。”


6

谢宜兴,1965年10月生于福建霞浦。上世纪80年代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留在村庄的名字》《梦游》《向内的疼痛》等。诗作入选上百种选本(教材)。十多次获省级文学奖,多次获文学杂志征文奖、年度奖等。系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作协主席团委员。现居福州。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