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音韵美

作者:蓝空星雨   2020年12月02日 17:35      2866    收藏
何谓诗歌?古人认为:诗者,歌也;歌者,诗也。唱之为歌,咏之为诗。诗写下来不光是为了看,更是为了“咏”。古人所谓“咏”,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歌就和音韵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是如何运用音韵构建诗歌美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八种方法:1、辨音韵、2、正音律、3、别阴阳、4、析上去、5、选诗韵、6、押诗韵、7、换诗韵、8、避落韵。因为本人知识面有限,仅仅想从音韵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古有五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宫者,喉音,舌居中,对土;商,齿音,开口张,对金;角,牙音,舌根缩,对木;徵,舌音,舌拒齿,对火;羽,唇音,口吻聚,对水。
  诗词的音韵美主要就是声律美,而所谓声律美的关键就是音韵美。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读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或地域不同,语音便有了差异。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上海和江浙一带,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的音韵特色。
        古人常常说“子曰”、“诗云”,“子”就是指“孔子”,“诗”指的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诗经》是如何表现出它的音韵美的呢?
  第一、句尾押韵。如《邶风•静女》云:
静女其姝(韵),俟我于城隅(韵)。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韵)。
静女其娈(韵),贻我彤管(韵)。彤管有炜(韵),说怿女美(韵)。
自牧归荑(韵),洵美且异(韵)。匪女之为美(韵),美人之贻(韵)。
括号中前一个字均为句尾押韵。
  除句尾押韵外,在句中押韵的情况也有许多。如《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韵)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韵)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句中“鼠”、“女”为句中押韵。
  第二、一韵到底。
  从《邶风•静女》第一章来看便是一韵到底。此外也有换韵的情况。第二章“娈”、“管”押韵,“炜”、“美”押韵,换了一次韵。而第三章“荑”、“美”,“异”、“贻”隔句押韵。
第三、隔句押韵。如《魏风•硕鼠》云:
硕鼠硕鼠(韵),无食我黍(韵)!三岁贯女(韵),莫我肯顾(韵)。
逝将去女(韵),适彼乐土(韵)。乐土乐土(韵),爰得我所(韵)。
硕鼠硕鼠(韵),无食我麦(韵)!三岁贯女(韵),莫我肯德(韵)。
逝将去女(韵),适彼乐国(韵)。乐国乐国(韵),爰得我直(韵)。
硕鼠硕鼠(韵),无食我苗(韵)!三岁贯女(韵),莫我肯劳(韵)。
逝将去女(韵),适彼乐郊(韵)。乐郊乐郊(韵),谁之永号(韵)?
    《魏风•硕鼠》第二章“鼠”“女”,“德”“国”;第三章“鼠”“女”,“苗”“劳” 隔句押韵。这两章前六句是交错用韵,后两句是交错用韵后的变化。
除隔句押韵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句句用韵。如《魏风•硕鼠》第一章,“鼠”、“黍”、“女”、“顾”、“女”、“土”、“土”、“所”。
  《诗经》的用韵丰富多彩,其主要方式用首句入韵、隔句押韵、句尾叶韵构建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一直为我国后代诗歌继承,并发扬光大。另外,句中押韵、交错用韵、句句用韵的情况也值得我们去注意和研究。
        近体诗对音韵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它更具音韵美。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韵)。 
韵脚“深、心、金、簪”同属平声“侵”韵。 
    就音韵而言,近体诗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一韵到底,不许出韵。再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韵)。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韵)。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韵)。韵脚“秋、流、舟、留”同属平声“尤”韵。 
        第二、中唐以后,首句往往借用邻韵。七绝如宋代欧阳修《田家》云: 
绿桑高下映平川(邻韵),赛罢田神笑语喧(韵)。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韵)。 
“川”下一平“先”韵,“喧”、“繁”上平“七元”韵。七律如宋代晏殊《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邻韵),峡云无迹任西东(韵)。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韵)。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韵)。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韵)。 
“逢”平上“一东”韵,“东、风、中、同”平上“二东”韵。 
隔句韵律绝,通常是不押韵的。古人写近体诗第一句借用邻韵,比起通常是不押韵的隔句韵律绝更具音韵美。唐人例句不多,但宋人就蔚然成风了。所以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借韵条说“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后人就按钱大昕的说法将以上两例的现象称之为“借韵”。 
借韵是有条件的。它们必须是韵书里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
        第三、多用平声韵。近体诗用平声韵较为常见,用仄声韵的很少。仄声近体诗中多半也是五言绝句,七言律绝,特别是七言仄律更是少得可怜。仄声近体诗五言绝句,如刘长卿《方外上人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韵)。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韵)。
“住”、“处”为仄声韵字。又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为入声“九屑”
        词也叫长短句,它产生于民间,更接近口语。它的音韵要求远没有律绝严格。因此,它用韵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邻韵通押。有的邻韵通押,有的上平、下平通押,有的上声、去声通押等。词学家们参酌词韵和宋人填词用韵的实际作了一些词韵。早的是南宋即已刊行了的《菉斐轩词林韵释》,最为流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词林正韵》据《广韵》韵部合为平、上、去各十四韵,入声五韵,共十九部。现列举如下:
第一部、平声【东】【冬】通用,仄声【董】【肿】【送】【宋】通用。
    第二部、平【江】【阳】通,仄【讲】【养】【绛】【漾】通。 
    第三部、平【支】【微】【齐】【灰(半)】通,仄【纸】【尾】【荠】 
【贿(半)】【寘】【未】【霁】【泰(半)】【队(半)】通。 
    第四部、平【鱼】【虞】通,仄【语】【麌】【御】【遇】通。 
    第五部、平【佳(半)】【灰(半)】通,仄【蟹】【贿】【泰】【卦】【队】通。 
    第六部、平【真】【文】【元(半)】通,仄【轸】【吻】【阮】【震】【问】【愿】通 
    第七部、平【元(半)】【寒】【删】【先】通,仄声【阮(半)】【旱】【潸】【铣】【愿(半)】【翰】【谏】【霰】通。 
    第八部、平【萧】【肴】【豪】通,仄【筱】【巧】【皓】【啸】【效】【号】通。 
    第九部、平【歌】独用、仄【哿】【箇】通。 
    第十部、平【佳(半)】【麻】通,仄【马】【卦(半)】【祃】通。 
    第十一部、平【庚】【青】【蒸】通,仄【梗】【迥】【敬】【径】通。 
    第十二部、平【尤】独用,仄【有】【宥】通。 
    第十三部、平【侵】独用,仄【寝】【沁】通。 
    第十四部、平【覃】【盐】【咸】通,仄【感】【俭】【豏】【勘】【艳】【陷】通。 
    第十五部、入声【屋】【沃】通。 
    第十六部、入声【觉】【药】通。 
    第十七部、入【质】【陌】【锡】【职】【缉】通。 
    第十八部、入【物】【月】【曷】【黠】【屑】【叶】通。 
    第十九部、入【合】【洽】通。 
     第二个特点是韵数、换韵的平仄和次数是固定的。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确定长短、韵数、换韵的平仄和次数。然而填词,却因为词谱对词的长短、韵数、韵的平仄、换韵的平仄和次数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不能随心所欲。如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韵),能不忆江南(韵)?
“谙”、“蓝”、“南”,同属诗韵平声“覃韵”。全词一韵到底。
大多数词谱要求通首一韵,长调尤其如此。再如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面的“异”、“意”、“起”、“里”、“闭”、“里”、“计”、“地”、“寐”、“泪“押韵。但是,如果依照唐韵,“异”、“意”、“起”、“里”、 “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另外“异”、“意”、“闭”、“计”、“地”、“寐”、“泪”是去声字,而“起”、“里”、“里”上声字,这里也通押了。所以说邻韵通押构建音韵美是第一个特点。这首词第二个特点就是通首一韵而体现音韵美。这个特点弘扬了《诗经》和汉武帝《柏梁台》体的句句尾韵,一韵到底的传统。
换韵的如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韵),寒山一带伤心碧(韵)。
暝色入高楼(韵),有人楼上愁(韵)。——一换平韵
王阶空伫立(韵),宿鸟归飞急(韵)。——二换入韵
何处是归程(韵),长亭更短亭(韵)。——三换平韵
上例平仄相换,共三次换韵。
第三个特点,一首词,不仅仅规定了或用平韵、或用仄韵。如《忆江南》平韵,《如梦令》仄韵。有的词用仄声,还限用入韵,如《雨霖铃》、《浪淘沙慢》。有的词用仄声,换平韵时只能在同一大部选韵而叶,而不能在其他部选平韵。如《哨遍》。
      曲,产生于中国北部。它的用韵是以《中原音韵》为标准的。元曲用韵有以下特点:
  第一,没有入声韵。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均没有入声韵。因为入声韵字都分派到九个韵部的平声、上声、去声中去了:一、【支】【思】,二、【齐】【微】,三、【鱼】【模】,四、【皆】【来】,五、【萧】【豪】,六、【歌】【戈】,七【家】【麻】,八、【车】【遮】,九、【尤】【侯】九个韵部去了。元曲用韵,是以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标准的,与现在的普通话音韵较相似,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将其简单列举如下:
  一)东钟,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下略);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云:“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中华新韵》是“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而《中原音韵》却说“入派三声”为什么呢?因为《中原音韵》将派入平声的字都作为“阳平”,也就是说,入声字分别派入到了“阳平”、“上声”、“去声”这三声去了,因此《中原音韵》没有入声字。
  例如睢景臣《汉高祖还乡(五煞)》:
  红漆了叉,银铮了斧(韵),
  甜瓜苦瓜黄金镀(韵)。
  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
  白雪雪鹅毛扇上铺(韵)。
  这几个乔人物(韵)。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
  穿着些大作怪衣服(韵)。
“斧”、“镀”、“铺”,是鱼模韵字;“物”是入声作去声字;而“服”则是入声作阳平,同鱼模韵字相押,被派入鱼模韵的字了。
  
  第二,平仄通押。上例中“铺”、“服”是平声,“斧”、“镀”、“物”是仄声,平仄通押。再如《汉高祖还乡(尾)》: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韵)。
  只道刘三,
  谁肯把你揪扯住(韵)?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
  唤做汉高祖(韵)!
“除”为平声字,“住”为去声字,“祖”为上声字。不难看出平、上、去三声通押。 
  第三,一韵到底。或许由于曲韵很宽的原因,平、上、去三声可以通押,元曲用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许换韵。如《醉太平》:
  堂堂大元(韵),奸佞专权(韵)。开河变钞祸根源(韵),惹红巾万千(韵)。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韵)。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韵)。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韵)。哀哉可怜(韵)。
这支曲子全押的是先天韵,一韵到底。 
  第四,可以有赘韵的情况。所谓赘韵,是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试比较《西厢记》长亭折借自般涉调的五煞与四煞: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不用韵),趁程途节饮食(韵),顺时自保揣身体(韵)。荒村雨露宜眠早(不用韵),野店风霜要起迟(韵)!鞍马秋风里(韵),最难调护,最要扶持(韵)。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赘韵)?相思只自知(韵),老天不管人憔悴(韵)。泪添九曲黄河溢(赘韵),恨压三峰华岳低(韵)。到晚来闷把西楼倚(韵),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韵)。
比较一下,不难看出“五煞”中的“土”、“早”没有用韵;而“四煞”中的“谁”、“溢”却用韵了,“谁”、“溢”便是赘韵。 
  第五,不忌重韵。所谓重韵,就是在同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它们的词义或与其他字结合构成的新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词韵叫重韵。如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韵)。这差使不寻俗(韵),一壁厢纳草除根,一壁厢又要差夫(韵),索应付(韵)。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韵),今日还乡故(重韵)。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韵)。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韵)。
“无推故”的“故”与“还乡故”的“故”就是重韵。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曲出现重叠语。重叠语不能算是重韵。如张养浩《山坡羊》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韵),钱,君莫想(韵)。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韵);亡,百姓苦(韵)。
前一首的两个“想”,后一首的两个“苦”都是“重叠语”,而不是“重韵”。
  元曲是不忌重韵的,而诗,尤其是律绝,词都忌重韵。
  在文章将要结束之际,我想再一次强调:诗、词、曲,不光是为了看的,更是为了咏的,或者是为了唱的。因此,写完后,诗、词尽可能用南方方言,而曲则尽可能用普通话多读几遍,以体会它们的音韵美。之所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诵读,是因为曲韵与诗词韵不同,它的用韵是以《中原音韵》为标准,它和现代中华新韵非常接近。而诗、词却以平水韵为标准,两者区别较大。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