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冬:北方荒原的一场孤衾大雪,新的我去拥抱旧的我

——评《东河西营》(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评论之三)

作者:朱必松   2021年02月06日 11:07  中国诗歌网    975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206112202




(一)从身体里抽出的另一个身体叫影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目光之下并无鲜事。”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N个版本,但确实不知道那一个版本在什么时候读的,在什么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读的。类似的箴言有:“阳光之下并无新鲜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开诗集《东河西营》,映入眼帘是这样的文字:

““当我老去/我希望亲人用方言为我送行/把我的小名刻上墓碑/让风来读却总也读不懂。”(《方言》)

我只是生活的一个叛逆者,我不喜欢方言。甚至说,我喜欢英语、法语、日语、德语、葡萄牙语或普通话。我确确实实不喜欢方言。

童年所有的记忆都只有苦难和不堪,宿命的力量无比坚强。也许,王二冬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来源于:“说着相同方言的姑娘谈恋爱/用方言买房子,用方言结婚/生下一对说方言的土儿女……”(《方言》)

王二冬在城市的野蛮生长是快乐的,这可能就是这位“快递小哥”的“逆袭人生”。

我欣赏一切的奋斗者,更欣赏一切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人,这也许就是《东河西营》能够阅读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我们养大的麦粒中含有二手的雨水/因此人生也是二手的/从身体里抽出的另一个身体叫作影子/孩童的视野中神会形影不离。”(《二手自行车》)

二手,载我奔向二手的远方……有二手的苏格拉底和萨特。二手自行车只是王二冬试图改变命运的一个工具或者别的什么?正是在诸多的“二手”之中(二手烟,被理想抛弃的二手青春、道路是二手的、租住的房子更是二手的……)正是这众多的“二手”,使他倔犟地向“二手的苏格拉底和萨特”靠扰,掘进,“东河西营的屏保”只是故乡的一个寓象,这个寓象恰似唐吉诃德的风车和长矛,成为诗人挑战命运和攀爬的“梯子”。

《东河西营》中的句子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泪崩:


“他们的身体灌满了铅一般的土,走不出巴掌大的地/

我却要拖着泥泞的双脚,弯着腰背,走在离乡的路上/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穿过重重阻碍回到这里/

像华盛顿回到弗吉尼亚的葡萄架下。”(《东河西营》)


东河西营只是一很小的地理上的一个点,对于漂泊者的王二冬却是他的全部:“王冬,男,汉族,山东省无棣县东河西营村45号/死了,我就和我的亲人埋在一起。坟墓边有大河流过。”(《东河西营》)

《道德经》:“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任继愈说“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

王二冬的漂泊是宿命性的,他在《东河西营》一诗中的开句就是这样:“我从一粒尘埃中爬出/出去时带着半条卑微的命/每当月光清亮,我用人造的水洗尽身上的泥土。”(《东河西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精神上的漂泊者和流亡者,一种是以遮蔽的方式抵抗着;另一种是自明性的敞开。东河西营是王二冬生命中的一条环形跑道,起于那个原点,终于那个原点,“死了,我要和我的亲人埋在一起,坟墓边有大河流过。”这是对乡村伦理秩序的吊唁?还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缅怀和祭奠。我认为有着局限性。为什么非要同亲人们埋在一起?如果我有足够的光照亮自己,我就埋在我想埋的地方。

恋根,迷恋故土并没有错,但那不是唯一的选择。

就像我热爱母语和汉字一样,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我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是我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二)那些锈在身体里的铁块纹丝不动



“我轻举杯盏,借酒消愁的人不只有我/还有李白。照过李白的月光/也照着我,我的乡愁中也有李白的乡愁/唐朝的酿酒人消失不见,二手的吟唱/二手的唐诗宋词,都在二手的啜泣中/变得浑浊。当我原路返回/二手的尘土中,只有站在故乡的我/是唯一的,母亲的眼睛里有恒久的爱怜。(《二手乡愁》)

这首诗的尾句我记住了:母亲的眼睛里有恒久的爱怜。一本诗集,能够让一个读者读完后记住了一句话的就是一本好诗。所以,诗人是幸福的,还有那恒久的爱怜的目光垂青,这可能就王二冬奋斗或者说漂泊的动力。

在所有的宗教当中,只有佛教把生死讲透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路过鲁迅博物馆时,他总会盘算/如果自己当管家,要如何划分百草园/偶尔也有广济寺的包裏/他每次临走前都会上几炷香/为每一个奔命于世间的平凡人/为城市的快件和村里的庄稼祈福。”(《播种者》)这首诗弥漫的都是一种直觉的经验。为什么要为城市的快件和村里的庄稼祈福?这不仅仅是快递员老马的祈福,也是快递员王二冬的祈福。更是一切“蓝领”职业者依靠职业技能生存或说一种简单劳动(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养家糊口共同的祈福。这种姿态弥漫着人性的善意和悲悯的温度。

宋代张载认为“见心知性”,朱熹则认为“置心物中”。这种“民本性”的“直觉思维”建构了《播种者》一诗温暖的、淳朴的、善良的人性基座,《播种者》的寓意是对一切生命之播种,对阳光下的万事万物进行播种和祈福。

儒家哲学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它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的道德和境界问题,核心便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体认天道,提升本性,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问题 。这里的“体认”既不是经验基础上的明察,也不是概念分析的逻辑推理,而是“直觉”。

王二冬是依靠“直觉”来写诗的,这本身并没有错,这都是“直觉体认”的认识方法的一种心灵拓展和语言实验,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也就是陆九渊所提出的“发明本心”和“切己自反”。

“哦,祖父,这些场景一次次/从梦里烧到梦外,我痛恨自己/没能握住你的手,把你眼中的火/熄灭在我的荒原……”(《忆祖父》)

为什么王二冬在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父。当然,他有着自身的隐秘性的童年成长经验。但我感觉《忆祖父》一诗应该到:“熄灭我的荒原……”一句戛然而止,给予读者更多无限想象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①(许良英,范岱年:《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284页。)

很多诗人都是在凭着直觉在写诗,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我还是主张适当增加诗歌的复杂性和难度。完成诗学从“儒、释、道认识论之共识一一直觉”到“托象以明义”的意象思维之转型,“以象表意”的象征思维的嬗变,那样的诗人会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三)像一片雪曾经爱过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一个快递员猝死在春日的黄昏/他从车座上跌落时,吹过远方的风/刚好经过他的脚下,吹拂他走过……眼泪就掉下来,像一颗大地都不敢/签收的包裹,像一个游子在风中坠落。”(《我不知道风的方向》)

这首诗完全是白描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事件,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彰显了一种“白描化”的力量,有着神秘性的悲剧美学意蕴。

自始至终把一对母子亲情隐藏得很深,这确有“四两拔千斤”之力,凸现了一种真正的“骨肉连心”的人间亲情。母亲是天下的母亲,儿子是天下的儿子。

“无际的黑暗代替每一个绚烂的黄昏/那些锈在身体里的铁块纹丝不动,以此添加生命的重量。”(《生死阅读》)

生命的本身就是一首长诗,它本身就博大、深邃、雄健、丰厚而凝重。生命是一本天书,每个人都需要耗尽一生去解读它。

“我们静下来、蓝色就爬上脸庞/风带着大陆的光晕吹过来/我们渐渐懂得一块石头,如何说服自己在大海中安身/我们的浅吟低唱/从此也成为大海回声的一部分。”(《蓝色入海》)

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次去看看大海,坐在海边默默地同大海对峙着沉默不语,那样你才能顿悟人如何在“尘世中安身”?“人又为什么会活着?”“人是从哪里来的?人又应该到哪里去?”

在禅宗看来,“心外无法”“心外无佛”,每个人的心性即佛,所以成佛只在自悟本性。因为“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何不自从自心入手,顿现真如本性。真正的大诗人都是从“安心”入手,体悟惠能“顿悟菩提”之说,才能参悟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天下之物”,明其本真,“静观”、“虚壹而静”,便可以映现出“宇宙之理”。拓宽人类的思维边界,全面提升我们人类的心灵生活质量。

我并不想过度诠释《东河西营》这本诗集,毋庸置疑是值得肯定的。

“我溯源而上,群山从未将我阻隔/那是我与历史沟通的方式/未来从此出发,挑梁小道上/奔走着我终将丰收的祖国。”(《源头辞》)

这首诗我窥见了一个年轻人身上的勇气和光斑,那正是溯源而上的一束光,照亮一切前行者的旅程。

“我仍要抓住天地间每一片雪花/融化于掌心,把我体内的山河染得洁白/让你在山谷间盛开,如火如兰。”(《大雪之夜》)

这首诗是《东河西营》这本诗集的压轴之作,但恰到好处地镇守住了这片“诗歌的天空”,这样的诗歌“葆有诗性”。

“我希望自己可以埋在东河西营/一场雪可以覆盖整个村庄/就像我诞生的那个冬天一样。“(《大雪之夜》)

这让我想到了天才诗人兰波37岁在马赛医院死亡时留下的遗言:“已经是秋天了。是离开的季节。走吧。我需要太阳。太阳会治愈我。”

王二冬的乡愁里埋藏着什么?“大雪之夜,不宜过于温暖/大雪之夜,应冷冷地看着人间。”

“把一捧雪融化成一个春天/像一片雪曾经爱过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诗人真正的宿命都是无家可归吗?像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一样,或说像保罗·策兰的乡愁。但明显又是同保罗.策兰不一样的乡愁。保罗.策兰以Celan(策兰)作为他本人的名字,这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隐藏或保密了什么”。而这一改动是决定性的:此后不仅他的身世,他的以“晦涩”著称的诗、他的悲剧性的内心、甚至还有他的死,都将被置于这个痛苦而又扑朔迷离的背景下。

这个乡愁也不同于米兰.昆德拉一样,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 的存在,其 运动也 会变得自由而没有 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王二冬的乡愁是沉重的,他凣乎不需要来消解这种乡愁,让乡愁无边无际地蔓延着,因为还乡也就是回归家园,所以从危险到拯救的道路表明为“转折”。王二冬的这一乡愁通过在场和离席把它显现出来了。

《东河西营》的编辑分为三辑。第一辑:风栖于林(2010-2014)。第二辑:济水之南(2014-2018)。第三輯:京东偏北(2018-2020)。诗人企图用诗学的地理空间拓宽打开其思想的阀门,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和实验。

“护城河里的水似乎要跳出两岸/大明湖被我端在碗中,摇晃成我心中的西湖/鲤鱼是荷花的伤口/飞鸟是垂柳的伤口/我是我的伤口/人群中欲盖弥彰。”(《在济水之南》)

这流淌着的是一腔暗哑之血,是对命运的挑战和自我的救赎,从历史的维度之上可以窥见其轨迹。亦即:它自身去蔽,凭借于它自身遮蔽。但是,这与人相关,如果唯有人能够思考的话:“那要思考的在其一切转离中己劝说了人的本性。”②(参见彭富春《论海德格尔》,人民出版社,第125页《语言的沉默》3.)

是的,你若归来,一定不要选择大雪之夜。我怕一夜白头,等你又是一生。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fuli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