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兰:一种无法被戏仿的神秘和美

作者:赵俊   2021年03月09日 09:46  中国诗歌网    894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213


   最近,收到诗人王家新寄来的《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当这本厚厚的诗集出现在眼前,让我再一次打开策兰的世界。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策兰的激动,那是一个雪夜,他的诗句反复在我的家乡莫干山盘旋:你可以充满信心地用雪来款待我:每当我与桑树并肩缓缓穿过夏季,它最嫩的叶片尖叫。

这也是王家新的译本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出版。2002年的《保罗•策兰诗选》。像很多中国读者一样,策兰进入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这只是初试啼声——策兰的丰富性在阅读领域,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抵达的。因为王家新对策兰持续不断的翻译,重新阅读策兰,也许将成为诗歌的必须课。

这也许又是一次发现。因为正如诗人多多所言,策兰值得你一度再读,最好是每年都能够读一次。这也许是对策兰诗歌的真正理解。多年前,在一次诗歌活动现场,曾经有一位读者问策兰本人,“我如何才能理解你的诗?”策兰的回答很简短:“读,读,读!”

比如,在这次的阅读体验中,我彻底发现了一个秘密,策兰的美,在于他的不可戏仿。

八十年代,当一大批国外诗人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模仿,每个人都抓住一个,作为他们在中国的分身。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成为戏仿的滥觞。大家从来没有以此为荣,据说,有一次因为两个诗人都要戏仿洛尔迦,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请诗坛老大出来主持局面:“我看还是那个人更适合阿凡达洛尔迦,我另外再给你找一个。”

可是,我发现,策兰的神秘、精妙,使他无法被复制。在别的国家不可以,在中国也杜绝了这种可能。策兰以他独特的“喉头爆破音”创造了他语言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种前提下,中国读者(严格来讲可以说是中国诗人)对策兰的爱,显得就更加纯粹。比如,诗人王家新对策兰持续性的翻译,就是这种纯粹之爱的真实写照。“诗人译诗”本来就带有某种危险性,人们会用诗人和译者的双重身份来要求你,尤其是面对策兰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这种危险性会成倍地增加。可是,王家新克服了这一切,在北京家中的台灯下,在德国的古堡中,甚至在每一次的旅途中,他一遍遍地拾掇起一笔,只为将策兰的“喉头爆破音”在汉语里再现。

今年,是策兰逝世五十年也是诞成一百周年。重读策兰,就是回顾二十世纪人类苦难的历史。“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是阿多诺的名言。在灾难面前,诗歌或许确实无法抵挡那些坚硬的事物,但它的无用之用却是人类最不可舍弃的。但战后的二次伤害,无疑给策兰又一次致命的打击。诬告,是整个人类的通病,他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民族。可以说,从走进奥斯维辛的那一刻起,苦难的幽灵就已经如影随形。随之而来的,并不全是对苦难的反省。奥斯维辛的次生灾难在不断变幻着自己的脸庞,而它所毒害的,居然是策兰这样一位天才的诗人。


src=http___www.gxbgsx.com_upload_202102_24_202102241438334030.jpg&refer=http___www.gxbgsx



在王家新持续性的翻译下,让我们在2002年就能大致窥见策兰诗歌的风骨。他前期的诗歌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他的经历不可复制。也许,奥斯维辛埋葬的,还有很多个策兰,他们也同时拥有写作的非凡才能。那些被掩埋的尸体,永远失去了写作的可能性。所以,策兰是一个幸存者,他代替那些受难者说话。这在策兰的前期诗歌中可见一斑。

但我们更应注重策兰后期的写作,前期的诗歌是让策兰成为策兰,而后期的诗歌让策兰成为更为丰富的自我,甚至,成为他者、众生。这次的新书——《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显然更侧重晚期的策兰。王家新这样说:“这部诗选360首诗,重心仍在其“晚词”,2002年老版的103首诗,选了90余首,都做了修订,其他大多为策兰的后期诗作。比如:“在未来北方的河流里/我撒下一张网。”“未来北方的河流”是王家新非常喜欢的一个意象,甚至于,他的微信名都与之同名。

多多非常欣赏王家新对于“晚词”“晚脸”的翻译,“他译得非常好,晚词、晚脸都非常好。他不止是突破一个表面的字意,其实这个是触及到诗歌最神秘最隐秘的部分。诗歌如果从心灵出来的话,像狄兰•托马斯也是,他的朗诵没人听得懂,他的词组结构,他那种长句子,风一样的东西,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全能达到所谓的理解,但是人们全懂,抵达了你的心灵,我想对于策兰的阅读恐怕也是这样子的。

在这里,就必须说到一个话题:晚期风格。爱德华•W•萨义德在《论晚期风格》一书中如是说:“我深深感到有趣的,正是作为风格要素之一的这种晚期风格的第二个类型,我想探讨对这种晚期风格的体验,它包含一种不和谐的、不安宁的张力,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种蓄意的、非创造性的、反对性的创造性。

可以说,策兰晚期风格的形成,来源于对《死亡赋格》一诗获得巨大成功后的反思。他觉得,读者们过度地消费了他以及整个犹太民族的苦难。在《死亡赋格》之后,他要求一种“更冷峻的、更事实的、更‘灰色’的语言”“不美化,也不促成‘诗意’”的写作[《对巴黎福林科尔书店问卷的回答》(1958年)],要求有更多的“黑暗”、“断裂”和“沉默”进入他的诗中。在《带上一把可变的钥匙》中,他要求自己变换言说的方式,在《在下面》一诗中他甚至这样说:“而我谈论的多余:堆积出小小的 / 水晶 ,在你沉默的服饰里。”

如果从策兰在角度上停止前进,也许,这样的策兰,是可以被中国诗人戏仿的。因为,在东方,无数的苦难也是历史闪闪发光的鳞片。只要语言的反射镜照耀,就能让它轻易地显现。可是,策兰究竟是策兰,他有穿越苦难的天才和勇气。

作为策兰的汉语主要译者,王家新这样评价策兰的“晚期风格”:在策兰的后期,他坚决地从一切已被滥用的文学语言中转开(如约翰·费尔斯蒂纳所说“早年悲伤的‘竖琴’,让位于最低限度的词语”,他不仅无所顾忌地利用德语的特性自造复合新词,还转而从陌生的“无机物”语言中去发掘。在他的后期诗作中,比比皆是地质学、矿物学、晶体学、天文学、解剖学、植物学、昆虫学的冷僻语言……在策兰那里,他们遇到了一种真正的“外语”,一种真正属于异质性的东西。或者说,策兰的诗,无论我们怎样去读,它都属于“语言的异乡”。很可能,这就是策兰最独特的意义所在。

语言的异乡——这就是策兰晚期风格的意义,有了这样的诗学实践,策兰将成为语言的一极——甚至可以说是南极,不像北极那么容易涉猎,它的神秘和独特,将让我们成为语言的南极科考人员。这,就是策兰“晚期风格”所呈现的魔力。

纵观策兰的创作生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策兰本身就具有戏仿的成分。所以再对策兰进行戏仿,就带有邯郸学步和亦步亦趋的嫌疑。德语作为他的母语,又是他所不能面对的,这使他成为语言的背叛者和流亡者。所以他像汉语里的仓颉一样开始了他的造词,这是一种沉重的戏仿。就像一个孩子戴着哈哈大笑的面具,却隐藏着泪流满面后被风吹干而皲裂的脸庞。德国学者柯尼希曾引用策兰的回答,解释说,策兰的德语其实是一门他自创的“外语”,他对德语的改造是很极端的,作为读者,要理解策兰的诗,就要像学一门新的语言一样,多多练习,反反复复读。这就是策兰那三个“读”背后的含义。柯尼希也采用策兰本人的建议,给学生上课时,他会以精读的方式讲策兰的诗:以策兰的诗歌原文为核心,一个一个词,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细拆开讲解,伴着他自己阅读过程的评注,这种方式,有点像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句读”。通常,一首诗需要好几堂课才能读完,一学期下来,能读完三四首诗,“这已经够多了。”柯尼希说。

当然,如果说朦胧诗、第三代等流派还有点语言创新(或者说对现代性的追求),那么后来的很多中国诗人又集体陷入了对古典诗歌疯狂的戏仿中。有些人直接摘抄一点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制度到新诗分行中,就美其名曰“新古典主义”,比起那些对国外诗人的戏仿,显得更为拙劣。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沈浩波的诗歌,但他有一次在深圳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对一个深圳青年诗人说,你的诗歌没有任何性,就是将古代词牌拆解了一下。至少,那些行为还带来了一点陌生化的新鲜感,为语言的演化起到了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样的,梁晓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就有意思多了。王红公、庞德、加里斯奈德等人对中国古诗的化用和新翻译,也比他们更加接近现代性的准绳。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和策兰一样,彻底创造一点新的语言。这让他们陷入了一种西西弗斯的迷局。对语言的反思,在中国诗人这里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几乎从不涉猎。诗歌应成为引领语言进化的灯塔,在此地,却沉入了语言的大陆架。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王家新的翻译也具有某种不可复制的可能性。从他拿起译笔的那一刻开始,王家新也无法想象,他和策兰的因缘际会,竟已持续了三十年。也许,它和诗歌的神秘气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我想起电影《云图》里的一句话:“也许那一刻我第一眼看见你,也是命运。”这部电影,将我们指向遥远的星系和未来。也许,策兰在汉语中的出现,也将引领着我们走进那条神秘的“未来北方的河流”。

责任编辑:曼曼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