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作家莫林与诗

作者:启明星在闪耀   2021年03月25日 17:55      859    收藏
百岁作家莫林与诗

胡永明

        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12月30日生于江苏省如东县中医世家,从小深受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熏陶,上过古坝小学、私塾和邱升中学,1985年离休后就读于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她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前历任中共邱升中学党支部委员、掘港区委委员兼掘南工作队党支部书记、丰西区委委员和区委副书记、掘马北区委副书记,解放后历任中共江阴县委宣传部长和区委书记、宝山县委书记、上海农学院顾问。她曾经历失学、逼嫁、入狱、挨斗和丧夫之痛,但她在追求光明、圆梦文学中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她从14岁开始发表诗作,已出版词选《还我梅魂》《还我梅魂续集》、诗选《海韵轻舟》《金凤歌》《小路集》《小路续集》、中英双语诗集《莫林短诗选》、诗评选《新声旅痕》、文选《青山有路》和诗文选《风雨潇潇》,并合著诗集《新声百首》《十友吟》和《海上新声丛书》,屡获《文艺报》笔会和“天心杯”全国诗词大赛等大奖,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根据莫林及其女儿夏克危给我提供的莫林书籍和资料,我想就莫林在诗歌创作、研究和评论上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作个简要述评。
        一、诗歌创作
        莫林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早期诗歌,即在解放前近代创作的诗歌。莫林于少女时代就开始创作和发表诗歌,她14岁时在《如皋导报》上发表的《我或》中写道:“我努力思想革命,为人类灵魂除痛”;于青年时代参加“小号手”诗社并与同学们一起创办《小号手》诗刊,她在《我们是年轻的一团》中写道:“用鲜血装点山河,让江山染上红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写过《应变》《奔之歌》等诗作,其中《突围》发表在《江海报》上。她被敌人抓获并挖坑威胁活埋她时,临危不惧写下《狱中》:“活埋不要紧,主义固长存。埋掉姚世瑞,相继有来人。” 她的早期诗歌清新自然,充满激情,表现了投身革命的理想和勇于献身的斗志,是抗战的“号角”和“战鼓”。但可惜的是她的早期诗作多数都在战争年代散失了。
        二是中期诗歌,即在改革前现代创作的诗歌。解放后,她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无暇写诗。“文革”中,她无辜蒙冤、受尽折磨仍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写过一些苦中作乐的打油诗。她在诗中写道:“恨未抗日死,留着今日羞”;“英雄成反动,弯腰不许动”;“我本东海女,骇浪自悠然”。这些讽喻诗富有民歌色彩,反映了她对倒行逆施的反思、嘲讽和革命者的英雄本色。莫林说:“文革期间被迫害,是诗的底蕴救了我的命。” 莫林以其乐观的性格和诗人的情怀度过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终于迎来了全国的拨乱反正、自己被重新启用。
        三是后期诗歌,即在改革后当代创作的诗歌。离休后,她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诗歌理论,加之她有扎实的文字基础、强烈的报国情怀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她在诗歌创作数量上猛增、质量上飞跃。她收入书中的诗歌绝大多数是后期诗歌,形式主要有词、格律诗、自由诗和新声体诗等诗体,内容涉及事、景、人、情等各方面,风格偏重现实主义和豪放,写得境界高远、意境隽永、情意真切、用词精巧、韵律和谐。
        境界高远。如她写的《鹧鸪天•女兵颂》:“风雨当年为国愁,愁来挥泪别西楼。抛针投笔从军旅,短发戎装过渡头。//军号急,炮声稠。木兰岂是为封侯?风云叱咤苍龙缚,不自由来夺自由。”此词写的是她在日寇入侵、山河破碎之际投笔从戎,力缚“苍龙”,不为“封侯”,而要为夺取胜利、赢得“自由”而奋斗。她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热血熔铸成终身不渝的大爱诗魂,在她近一个世纪创作的诗歌中正气浩荡、豪情长存。正如她在《小路》中写的:“让落叶记下跋涉者的足迹,你我的忠诚”。
        意境隽永。如她写的《最高楼•送征人》:“东风劲,雁过玉骢嘶,风卷战人衣。淮河流水声声急,低回欲语几迟迟。有千言,难启齿,只心知。//怕忘掉别时豪壮语,怕忘掉月前窗下许。侬笑说,太情痴。明天打过长江去,会师江左有逢时。燕双飞,齐义举,塞山旗。”此词写的是莫林与丈夫夏光华于1948年因备战而小别的情景,词中深情与豪情交相辉映、婉约与豪放相得益彰,写得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情意真切。如她写的《心中的歌》:“心灵一根弦,/一头扣当代,一头扣悠远。/愿和后来者弹奏,/奏一曲和谐的时代新歌。//心律有一份谱,/一份写我心,一份写九州。/愿和后来者谱就,/去驾驭时代的飞舟。//心房有一张图,/一半画青山,一半画江河。/愿和后来者同画,/给祖国,山河添锦绣。”此是言志诗,倾吐了诗人写诗的心愿:既写自己,又写祖国;既写当代,又写未来,愿与后来者齐奏时代新歌,为祖国山河添锦绣。诗人的胸怀是博大的,眼界是开阔的,创作是开放的,而且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深爱着的祖国的繁荣富强。
        用词精巧。如她写的《自勉》:“晚晴殊可贵,岂肯自蹉跎。蚕小勤为茧,为伊织绮罗。”诗人觉得晚年逢盛世特别珍贵,岂能再耽误时间,自己虽为小蚕也要勤于成茧,为祖国添锦绣。此诗只有20个字,用词上是很精练巧妙的:“晚晴”两个字就把自己的晚年与祖国的新时代、新气象写出来了,“伊”就是祖国,自己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寓意在“蚕小勤为茧,为伊织绮罗”的生动形象之中的;诗人用“殊”和“岂肯”表达了自己要珍惜光阴、只争朝夕的强烈愿望,读来真为诗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所感动。
        韵律和谐。如她写的《梦梅》:“雪后新晴夜色清,星光烨烨月华明。虬枝逸骨窗前影,静人高楼思故情。//梦梅朵朵留香韵,我亦与梅共冰心。”此诗前三句是2-2-2-1的音节,后三句是2-2-1-2的音节,节奏明快;前节四句都押ing韵,后节两句转押un、in韵,韵效优美。诗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要与梅花一起冰清玉洁有逸骨、表里如一留香韵,并将住宅客厅称为“梅庐”,使之成为文朋诗友们雅集的沙龙宝地。莫林之所以长寿,以诗为乐、以文会友是其快乐养生的一大法宝。莫林说:“诗将伴我一生!”
        莫林的诗歌创作已从学习型写作进入专业化写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诗作,从主题确立、层次构思、意境形成到技巧应用等,对于诗歌创作和研究者都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莫林小弟甄为民在莫林文选《<青山有路>序》中写道:“她主张用‘人生的诗书写诗的人生’”。莫林女儿夏克危在《母亲的诗路历程》中写道:“我深深感受到母亲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生命在写。”莫林的诗歌是诗人崇高思想与宽广胸怀通过诗歌艺术所迸发的生命之歌、心灵之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光芒。
        二、诗歌研究
        莫林在上海市老干部大学课内课外系统学习了诗歌理论,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写了《试论诗人的灵感特征》《词论初探与创作实践》和《浅谈求新》等论文和杂文,对诗歌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关于诗人灵感。她认为:“诗人的灵感是诗人主观的灵性、感情,对客观事、物、人、情,经接触感应而产生的灵性思维和情致。”“灵感是主观作用于客观又回到主观的思维活动。”“灵感具有可塑性、强烈的感情、灵动飞驰跳跃多变等特征。”难能可贵的是,她“提倡的是有灵感而产生的具有诗情诗味诗境诗语的诗”,也就是说她认为诗有有灵感而产生的诗和无灵感而产生的诗,并强调在灵感状态下创作诗歌要不断升华。
        关于词的创作。诗人晚年偏爱填词,认为词体式多样、可选性强。她将词的结构归纳为复合型、流水型、竖比型、双峰型、亭榭型、层楼型等六种形式,将填词的步骤归纳为第一步取材并捕捉灵感、第二步理顺安排、第三步选定词牌填词并调整平仄和定韵、第四步反复推敲修改词作。她总结了前人填词的章法,强调:一是起调,可用开门见山、写景入手、以问起句、高屋建瓴等写法;二是过片,要做到笔断意不断、异峰突起、文情并列;三是结尾,要注意合结、有力度、有余味、升华和画龙点睛。
        关于创作求新。她认为:新“就是有新意、新境”,“求新的路子还是较为宽广的”。她与陈广澧、黄润苏、顾振仪、李忠利和李芷华夫妻等一群热心于诗词创新的诗友们就成立过新声研究小组,创造过“背靠传统、面向现代、古新结合”的“新声诗体”,并创作过许多这种体式的诗歌,她的《梦梅》就是新声诗。同时,她也主张在创作诗歌中要有“新思维、新角度、新视野、新招数” 等等,并提出“情真中求深、典雅中求新、构思中求奇”等等,这样就能出“新”。
        莫林的诗学理论既有传承性,也有创新性,是中华诗学宝库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对于广大诗歌作者和研究者创作和研究诗歌是有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的。
        三、诗歌评论
        莫林写过许多诗歌评论文章。其中,评前人的有《<陌上桑>新解》《李白<独坐敬亭山>读后》和《苏轼<水龙吟>读后》等,评今人的有《<雪梅>读后》《推陈出新话新声》和《<新诗中国风>发行会上的发言》等;评诗集的有《丁香飞鸿——<西窗心语>读后》《以大海胸怀读<大海之歌>》和《读成都诗集之感》等,评诗作的有《<诗经•载驰>之思考》《<离骚>读后》和《重读<死水>》等,还有不少综合性的文章。她在评论中多有自己对诗歌独到的体会和感悟。
        如在《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思索》中,她认为:陶渊明“退隐而不同流合污的本身,就是对当时朝政的一种抗争”;他“有社会理想家的风范”,“在桃源诗中他设想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君主、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理想王国”,“他给人们带来了崇高的社会理想以及对桃花源,对田园诗般的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淡泊并不浅薄,读之使人感到醇厚味浓”,“在简洁凝练的诗句中,却是形象生动,蕴含丰富,有现实生活基础”。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写道:“诗人用形象来思考;他不证明真理,却显示真理”。桃源诗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如在《读辛词<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有感》中,她写道:“读辛词《鹧鸪天》感慨甚多,使我们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熏陶。”这不禁使我想起莫林在多篇文章中所写到的诗歌的作用。如她在《风雨潇潇未了缘》中写道:“课文里的《木兰辞》,倒背如流,并为秋瑾就义时的诗句而激奋不已。……激起我欲学花木兰和秋瑾女壮士去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心愿”;“李后主的亡国恨《浪淘沙》这首词,在我思想上产生过亡国的凄凉之感”;“传统诗词的旋律却时时在拨动着我热血满腔的心弦”。她在《夕阳之歌》中写道:“夏明翰就义前的诗句也鼓舞着我”。她在《苦中乐》中写了她在“十年动乱中……被斗得实在苦,但也能苦中作乐,居然编出打油诗来”;“诗成之后,不亦乐乎,这才忘掉了一些皮肉之苦”。她在《梦圆时分》中写道:“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形成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流,升华了我的思想,灵魂也得到净化”。莫林早期诗歌是“号角”和“战鼓”,中期诗歌是呐喊和针砭,后期诗歌是揭示和弘扬真善美,都具有时代性和史料性。我一直认为诗歌的本质属性是“实用性”,莫林以其学诗的收获和写诗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诗歌载道、化人的丰富实例。
        又如在《<葬花词>是女儿的悲歌绝唱》中,她写道:《葬花词》“完全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气氛”,也表现了林黛玉“意志的坚贞和品格的高洁”。她进而写道:“作为文学之声的歌、辞、诗、语,是历史奔流中的‘船歌’。高唱和低吟都有它各自的音符和音阶,搏动的力度有各自的分量”。
        莫林写过数十篇诗评文章,大多采用夹叙夹评夹议的写法,既有对古今诗人、诗篇和诗集的评论,又有自己引发的诗论,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许多独特的观点和引证都是值得加以梳理和学习的。
        莫林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又是为繁荣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作出过应有贡献的作家和诗人。我想谨以此简要述评莫林诗歌创作、研究和评论的文章,作为大家学习、借鉴和研究莫林诗品、诗艺、诗学和诗评的一个资料和索引。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