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生的伴侣

作者:寒山雪村   2021年04月02日 14:12      1816    收藏
 诗歌,人生的伴侣



  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确实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则胜过故人,她不仅多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人生伴侣。

  孔老夫子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一语道出了诗歌的真谛(许多人引经据典做了各种解释,其实都离题万里了)。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观之则身心愉悦,用之则事业兴隆,修之则品格超群,知之则心气平和。终人一生,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伴侣?

  叶嘉莹先生一生写诗、说诗、教诗,她是深悟诗词之美好、高洁的,“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关系。”

  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她是令人销魂的天籁,是令人沉醉的芳醪,是令人刻骨的相思。好的诗词宛如画境又胜似画境。月明风清之夜,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绝俗的图画舒展眼前,桂花飘落、山鸟啼鸣的天籁之音也仿佛穿越时空来赴约。孤独寂寞之时,揽卷“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顿生“诚知此恨人人有”的共情之感。也有这样的偶遇,“今宵剩把银缸照,尤恐相逢是梦中”,至此处,真的是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任何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

  诗骚以来,古典诗歌即有“言志”、“载道”的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词承载着传统知识分子对理想人格、浩然正气、图强精神的追求。古希腊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林语堂甚至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甚至“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当然也有人对诗词歌赋不屑一顾,以为不过附庸风雅而已。但诗歌确可使你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世界里保持从容和淡定,锤炼出卓然不群的品格和意志,得意时不忘乎所以,失意时不妄自菲薄。身居高位,则时时自励“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身陷困顿,也始终坚信“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雷”。

  “不知诗,无以言。”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引用诗词。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对未来的充满信心;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表达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总书记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中韩关系发展会有新机遇、新境界,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共鸣,等等。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慰问走访时,习总书记如是说。

  清人叶燮云:“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反观亦然,有第一等真诗的灵魂,必然有第一等的襟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如浮云”,诗歌是心灵最好的慰藉。在诗歌高邈宽宏的意境中,情感会归于平静,心灵会得到安抚,诗人或者歌咏者随之进入一种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浑然忘我,陶然忘机的境界,不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和眼前的苦乐,不再困惑与眼前的彷徨无助。这是真的自由境界、自在境界。南怀瑾先生说,“所谓诗的文学境界,就是宗教的境界,所以懂了诗的人,纵使有一肚子的难过,有时候哼呀哈呀念一首诗,或者作一首诗,便可自我安慰,心灵得到平安,那真是上帝来个见证。”林语堂先生则认为,诗歌简直就是中国的宗教,“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的作用,使人类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和美感,对自己同类或者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词客的各领风骚是自然的,不过,李杜文章在,依旧光焰万丈长。而且,从屈原到李杜,到苏轼,到陆游,伟大的诗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甚至比帝王将相更得人心。对诗词的热爱,侧证了中国人尤其知识分子群体对诗意生存的向往。而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也正是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它比儒释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脚步便会凝涩;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干涸,诗歌是中国人须臾不可分的人生伴侣。

  有了这位伴侣,永远不会感觉寂寞孤独。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坐窗前,诗在左,词在右,相濡以沫,感觉欢乐而又充实。读几页诗书,啜几口清茶,时而摇头叹息,时而颔首赞许,仿佛是有人在与你喁喁对话。读到妙句或者偶得佳句时,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那种快乐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就这样,与诗歌晨昏相伴,忧乐相知,久而久之,诗歌遍布你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流淌在你的血液里,转入到你的基因中,升华成你的灵魂,你的精神。于是诗歌已不再是你的伴侣,而是与你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你就是诗,诗就是你,举手投足间皆是诗风诗韵。至此,你与谁都不争,与谁争你都不屑,功名对你也不再重要,一切得意失意也难以激起心中的涟漪,你已达到或者超过了宗教的境界,只是尽情地徜徉在诗情诗意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任凭时光流逝,亦不知老之将至——

  得诗歌为伴,今生足矣。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