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泉慰民心

作者: 2021年05月11日16:26 浏览:29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小城四月天,等待一树树花开,捧一束闲云装入行囊里,都是春暖花开两重天的样子。谷雨时节的下午,我背着两肩暮阳,带上一本白落梅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支笔和一张素淡的稿纸,从青州范公亭的阳溪湖畔经过。水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泳,双脚撑开一圈又一圈金色的波光,那种岁月静好的光阴便是如此吧。湖畔上的鸾尾花正悄悄地绽开,我怕惊动了岸边休憩的水鸭,打扰了现世,便悄悄坐在醴泉旁的桥栏上。此时,还有谁比我更领略到“现世安稳”的意境之美呢?我抚摸着这本蓝色扉页上写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这几个字,光阴是如此的静好,还有关于醴泉、关于范仲淹老先生为官为政的事迹,在春风里一起蔓延。
我与他乘着花香,在时光里对峙一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辩论。水能洗濯污垢,净化人心,固有老子《道德经》里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宝元二年(1039),范仲淹任越州知府时,所建的“清白泉”,皆因其“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而取名。他在《清白堂记》中以“清白”两字做文章,以“井德”喻“官”德。他的为政之道如一泓清泉,慰藉天下人民。他的为学之路也是“清白”,他在未出茅庐时曾作诗《留别乡人》:“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余。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苦诗书。”
四月的绍兴,不再是烟花下扬州,不再是蒙蒙细雨上小楼。“清白亭”下的清风相迎,白鸟的呢喃落在亭间,随手就可以抓一把湿漉漉的鸟鸣,慰藉范公。我想他当年在越州兴办府学,与民同赴田间的兴事;我在想他在真宗到南天书院时,他遇事不惊的“异日见之未晚”;我又在想他与朱兵部、王宾客的交赠之什:“共弃荣华抛世态,同归清静复天真。一如刘白东都下,更得裴公作主人。”
清风漫过小亭,漫过亭下的雀替,又漫过小亭的尖顶,这里有他的影子;“希范亭”有他的影子;“思范亭”“思范堂”“潇洒楼”“潇洒亭”“甘棠楼”“范公祠”有他的影子;远在千里之隔的青州范公亭内“三贤祠”也有他的影子,这是留下了多么深厚的功德,千百年来还博得世人永远的爱戴呢?
2020年春天,青州古城策划出版一套《青州古城文化》丛书,在《解说青州古城》这本书中,我负责整理青州的历史名人篇。在《青州市志》一书整理到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时,我被他一生的事迹感动的流泪了,这是来自内心的泪水,像突然开闸的洪水奔涌而流。
皇佑三年(1051),62岁的范仲淹接替富弼任青州知府,他在青州任职不到两年,却是在历任官员中,知名度最高。他身先例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准备,更是以“清白”两字再赴政道。已在迟暮之年,他不顾体弱,经常微服私访到黎民百姓中体恤民情。上任之初,青州“岁饥物贵,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须救济”。河北闹水灾,大批灾民滞留青州,造成粮食价格大幅上升。按照朝廷的规定,青州百姓的皇粮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交纳。青州粮价昂贵,路途遥远,黄河阻拦,百姓叫苦连天。范仲淹经过调查,知道博州的粮价比青州便宜许多,于是改变以往的做法,让老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粮价交钱给官府,以款代粮。然后派人去博州就地购粮,很快就完成了预定的皇粮任务。而且,范仲淹还令人把购粮剩余的钱款退还给百姓,得到大家的赞扬。同时,他还奏请把军仓中的粮食留足一年军需,其余全部救济饥民,黎民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当时,青州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多年,难以治愈,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验方和中医先生细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阳溪泉水调制合药,制成“青州白丸”,为很多人治好了红眼病。为此,范仲淹把调制药丸的清泉命名为“醴泉”,并在上面建了一座亭子。后来,青州人民为了感念他,把醴泉称作范公井,井上的亭子叫做“范公亭”。“范公甘泉”由此成为青州古十景之一。李本纬在《范井甘泉》诗曰:“不朽先忧乐,棠阴出醴泉……”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被调往颍州任职。他在青州任职期间,因操劳过度,加之气候严寒,他的身体状况很差。但接到朝廷任命后,坚持扶疾上任。从青州到颖州路途千余里,走到徐州,便溘然长逝。此时,他的积蓄已尽,其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他与离世前一年在青州手写小楷《伯夷颂》,成为留在世上“夕阳无限好”的辉煌一照,这与他的整顿吏治的改革精神相一致。
我踩着洋溪晚照里最后一缕阳光起身前行,身后的水鸭“扑棱”“扑棱”地飞起,岁月静好,这不是范公所期望的吗?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乎!
我沿着南阳河河畔继续前行,前方是“沈星”桥,岸边是英雄沈星的雕像。2012年5月12日,着一身军装的沈星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少年,永远离开了家人,离开了青州这片挚爱他的人们。从此,这座桥便命名为“沈星桥”,桥下流淌着洋溪湖的水,流淌着“范公甘甜”的清白泉水。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不是吗?前几天去弥河镇大关营村参观的华东保育员旧址,迎面墙上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几个醒目的大字:“好生保育儿童!”从1948年6月开办至1949年6月向上海搬迁之前,华东保育院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共接收1岁至10岁的孩子137人,为了革命者的后代不为困难,让这个红色家园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947年国民党进攻陕北和山东时成立的赤涧支前粮站,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为了储藏、加工和运输粮食,出动民工1106万人次,动用了100多万大小车辆,运送了11亿余斤粮食,难怪陈毅将军说,我们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
还有当今的一些党员干部,在疫情时期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为的是天下人的幸福与平安。
岁月静好,当年的范仲淹如是心愿。如今的我们现世安稳,也如其愿。
暮色已经铺下来,小河两岸的灯光通明。“爱其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我在想范公的故事,我在想他的醴泉,在想他的“清白泉”,慰藉着天下人的心。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