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范诗银——春在绿瓶心常忆

作者:范诗银   2021年07月23日 11:56  中国诗歌网    3397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一期特邀嘉宾——范诗银

范诗银04

范诗银,笔名石音、巳一、苍实,1953年生,1972年参军,2008年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荣誉院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出版诗词集《天浅梦深》《响石二集》《响石斋诗词》《虹影集注评》《诗银词》《石音集》。

访谈录: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我们都知道中华诗词的两大源头,一是《诗经》;二是《楚辞》。其中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两座灯塔,一直指引着诗词的发展,对现代的诗歌也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及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华诗词,在众多文体中脱颖而出呢?


范诗银:

先说《诗经》。《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集。这部诗歌集为中华民族的诗歌定了基础,定了调子。诗歌集中有150多篇《风》,100多篇《雅》,40多篇《颂》。这些告诉我们,诗歌的第一主体是反映各地风情,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风”;第二主体是文人雅士们创作的或反映这方面情况的“雅”,包括“大雅”和“小雅”;第三部分是歌颂当代或先人功德政绩,包括祭奠誓词类的“颂”,这部分是“风”的三分之一,“雅”的二分之一。这些告诉我们,诗人们创作诗歌,应该写什么,应该多写什么。眼睛向下,歌颂人民,无疑是诗歌创作的重点。但是,用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来写“颂”的作品,也是应该的。

风、雅、颂,是诗歌作品的“纬”,在诗歌作品里面起着横向的连接作用。凡诗歌作品或是风,或是雅,或是颂,必定有一体,如果哪种体都不沾边,也同样不能称之为中国传统诗歌作品了。

《诗经》提供给我们的创作方法是赋比兴,这是诗歌作品的“经”,诗歌作品的骨架。凡诗歌作品没有赋便是有比,没有比便是有兴,如果赋比兴一样都没有,也就不可称之为中国传统诗歌作品了。

赋、比、兴与“风”或“雅”相组合的作品,要远多于与“颂”相组合的作品。但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却在“颂”中。从创作实践看,赋比兴与风雅组合,易于契合诗人性情表达的需要,易于展现诗歌含蓄蕴藉之美的特色。而比兴与颂组合,因颂的内容一般都难以简单清晰地表达,在理解上容易有所“隔”;赋与颂组合,赋的铺陈排比尤其是平铺直叙,易流于直白而失掉韵味,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接受的范围或程度。所以,《诗经》风雅颂中,颂最少,只占百分之十三。但是,颂毕竟是诗歌对社会现实的表现最为直接的手法,与其少,更应做增多的努力;与其难,更应做新的尝试,而且应是大时代诗歌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大时代的诗歌依然需要颂。就诗歌体裁来讲,需要赋经与颂纬组合在一起,歌颂时代的变迁,人民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就诗歌写作技巧来讲,需要以铺陈手法,来表达大时代的丰富内涵,以排比手法,来呈现日新月异的丰富生活。今年,恰值庆祝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不以铺陈之笔无以表达,不以排比之笔难以尽意。大史诗必须直面史实,直抒胸臆,才能写出大场面、大胸怀、大气势、大感慨,才能产生大篇章,大诗词。

再说《楚辞》。晚于《诗经》的《楚辞》对中华民族的诗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首先,《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楚辞》所反映的文化精神是屈原精神。屈原精神举其要义,可以说是家国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以《离骚》为代表的作品中,更以屈原的抱石沉江,作了最让人佩服和崇敬的诠释。《离骚》是第一部个人诗歌巨著,屈原是第一位以身殉国的诗歌巨人。自那以后,家国情怀,就成为了衡量作品思想性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成为了判断诗人是否有风骨的一条重要标准。

《楚辞》不仅影响了赋,还影响了后代的诗词曲,尤其是长篇诗歌作品。《离骚》有四千七百多字,三百五十多行。其叙事方式,对后世长篇叙事和抒情诗歌都有影响。后世所以没再出现类似《离骚》这样的长诗,就是诗人们无法突破《离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就诗人本身来说,情怀远没达到屈原的高度,家与国联系的紧密度,对国家的关注度,也远远不能与屈原相比。简言之,屈原以后的诗人,没有哪个把国家当做自己的生命,也就没有哪个能写出《离骚》这样的长篇。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其“香草美人”的写法,即以“香草美人”为中心的诗歌的意象体系,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象喻修辞手法,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在屈原的笔下,江离、白芷、秋兰、木兰、花椒、菌桂、蕙、茝、留夷、杜衡、秋菊等香草嘉木,都被人格化了。这些香草嘉木的自然本质,隐喻了理想“美人”的美好品格,也寄托了诗人的美好追求。至今,我们仍然这样写着,仍然在追求着以这些香草嘉木搭建起来的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才可能存在的理想的“美人”。


范诗银07


邢建建:

非常感谢范诗银会长,从《诗经》到《楚辞》可谓深入浅出。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红亦是屡见叠出。宋代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清代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纳兰容若,可以说他们是那时代的“网红”。有人说,现在再也达不到他们那时的高度,范会长,您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范诗银:

这是诗歌的传播和接受问题。这两句话都涉及到“水”。水井既是打水的地方,也是传播诗词的“集聚地”。“饮水”则比“侧帽”更“百姓”,虽然纳兰本意并非一般意义的“饮水”。柳永词受到百姓们的欢迎,主要是其内容写下层百姓生活,最多的是歌女,正是她们加速了柳永词的传播。文人们也是喜欢他的。柳永创调150多个,尤其长调,从此登上大雅之堂,还形成了后人冠名的“柳屯田笔法”。纳兰的词受百姓们欢迎,主要是其词感情真挚,语言自然。朱祖谋称其为“八百年来一人”,王国维认为其与李煜相敌,是李后主再生。在清词坛上,其影响虽说与朱彝尊平分天下,但其在百姓中的影响则要大得多。柳永、纳兰是当之无愧的“网红”,他们以自己的词作,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柳永、纳兰容若的词当然是挺好的了。但其传播也未必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家家争唱饮水词”的程度。这只是文人们的一种形象而不乏夸张的说法而已。试想在不识字的文盲占百分之八十多的社会里,到井里打水或洗菜的有几个识字的,有几个懂诗词的,尤其是懂词的;又有几家有《饮水词》集的,有几家能传唱词的。但是,柳永的词确实写得好。他19岁作《望海潮》,40岁作《雨霖铃》,48岁作《八声甘州》,都是旷世之作。纳兰容若的《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堪与王维的“长河落日圆”相比拟,这是很高的评价。可惜,他死的太早了,只比王勃多活了4年,比李贺多活了3年。

当然,现在诗词的社会功能比柳永、纳兰那个时代弱化了,人们可享用的文化产品又太多了。即使有同他们旗鼓相当的作品,也不被人们认识,也享受不到他们那样的“待遇”。浮躁的社会,浮躁的诗人,好诗词不是很多,能理解欣赏好诗词的也不是很多。何况,不少网红是“炒”起来的,并不是因作品被社会承认的。也就达不到他们那样的高度,自然也就达不到他们那样的“历史长度”。其实,柳永、纳兰们当时未必是“网红”。即使如杜甫,到了宋代才被捧成了“网红”。当下炒起来的“网红”,都不知道有没有明天,更不要说后世了。作为诗人,认真写好自己的诗,评价留给别人和后人去做吧。


微信图片_20210726091516


邢建建:

好一句认真写诗,评价留与后人。当下爱好诗词的人很多,写诗词的人也很多,一天就可以出产数本唐诗全集、宋词全集,是门槛低了,还是整体的文学水平提高了。也有人说,虽说诗词的出产量多,但并没有几首真正的好诗词。那么一首好诗词的标准是什么呢?除了格律外,又如何衡量一首诗词或诗集的好与坏呢?


范诗银:

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包括西藏和香港澳门地区,都建立了诗词学会;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市、百分之六十多的县,都建立了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的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个人会员达到了4万人,全国诗词爱好者超过350万人。难以统计的多则几百人,少则十数人的诗社,散布在学校、社区和乡村等广大地区。各地诗词组织的采风、雅集、讲座、笔会、研讨会、吟唱会等,已成为经常性的活动。这么多的诗人,这么多的活动,每一天新创作的诗词作品,都要以数万计,这些作品分别交流在《中华诗词》等上千种纸媒,以及无法统计的自媒体上。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网红”是挺多的。有些还是受到诗友吹捧的,有的也是被社会承认的。

当前,当然是有好诗词的,但是不容易被社会知道,也不容易被社会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泥沙俱下,好诗被淹没了。创作诗词的很多,评论诗词的偏少,好诗词“亮”不出来。即使有心发现并推出好诗词,做起来也很难。比如,那么多诗词,你读了多少?那么多诗人,你认识多少?具体到一位诗人,他写了几百首、几千首、上万首诗词,其诗最好的是那几首,其词最好的是那几首?选出好诗词当然很难。再一个是话语权问题。谁去评价诗词呢,现在是谁有话语权谁就去评价。媒体平台推出的当代诗词,多数是圈子(群)诗词;学校讲台讲到的当代诗词,多数是眼力所及的诗词,“象牙塔”以及门派的痕迹比较浓;即使专门从事这反面工作的机构,因“采集点”的覆盖面不够宽,也难以推出好诗词。还有一个是推出好诗词的人员诗词水平问题。比如流传下来的由一流诗人编的诗词选本,还时常受到指责和非议。而诗词修养水平不高的人也搞诗词选本,当然也很难推出真正的好诗词。

关于好诗词的标准,说法很多,但很难形成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因诗词是感性的产物,评价的标准也是感性的。因此,我赞成叶嘉莹先生的说法,即能感动人的诗词才是好诗词。首先,创作诗词的诗人要首先被感动,由此才能写出好诗词。其次,被感动的诗人创作的诗词,才能感动读者,被读者所接受。总之,诗词是感动人的,只有能感动人的诗词才是好诗词,才能通过“感动”实现诗的教育功能。


范诗银01


邢建建:

范会长提到了“感动”一词,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助残日”时范会长写了一首古风《朋友,你好》,这首诗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为伊折一朵,簪上青发也如我。为君折一枝,春在绿瓶心常忆。心常忆,心常忆!诧君近来行走稀,空有牵挂无处题。诧君走过却无语,未能相与弹尘泥。”再次回味,依然感动。这是一首有灵魂的诗,一首有共鸣的诗,细腻的情感牵动着每个读者的心。很多诗友都希望能够写出一首如此有情感的好诗,范会长能否分享写作经验,谈一下诗中的感受,或者是中华诗词里的文学精神。


范诗银:

这是为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写的一首古风。时常有诗友问我,何为古风,何为歌行。简单说来,不是格律诗的相对于近体诗的古诗,被称为古风。与近体诗相伴而行,有韵有律句的长诗称为歌行。古风有韵无律,句式从二言到九言等都有,一句到数百句都有,李白有《古风十九首》;也有入律的古风,如高适的《燕歌行》。歌行始于鲍照,唐初开始盛行。李白《将进酒》、岑参《白雪歌》、白居易《琵琶行》、吴伟业《圆圆曲》,是其代表作。

古训“诗言志”,这个“志”,在诗词中是“情志”。通过诗词这个载体蕴含诗人的情感,将诗人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达到感动人的诗教效果。诗词也是写故事的,通过有情节的故事,去感动读者。诗词是美文,以优美的文字语言叙事抒情,使诗词作品好读好看,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残疾人是受人关注和同情的群体。把关注和同情凝结为一句话,就是《朋友你好》。这首古风26句,32句,510句,714句。前16句为一个单元,抒发了对残疾人的关注与同情,中间23字句“心常忆,心常忆”,作为转折;后8句,用快节奏“快闪”了又见到残疾人朋友,更加重了“关注”和“同情”,最后凝结为一句问候和祝愿的话,也就是诗的主题“朋友可安好”。全诗贯穿了一个“情”字,就是对残疾人的一腔真情。

“中华诗词文学精神”,对于诗词来说,这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诗词的文学精神,说到底,是人文关怀,是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也就是以人为本,歌颂人间真美。家国情怀,也就是以国为家,以家为国,家国诗人一体一心。我常说,爱无大小,只有真假。真正地爱国爱家爱诗词,为国为家为诗词,就是中华诗词的文学精神。


范诗银06


邢建建:

非常感谢范会长。要写一首好诗,平时的诵读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范会长为大家推荐几本诵读的书吧。


范诗银:

诗经、楚辞、三曹诗选、杜甫诗选、李白诗选、王维诗选、高适岑参诗选、李商隐诗选、白居易诗选、王渔洋诗选;

花间集、唐宋词选、苏轼词选、周邦彦词选、漱玉词、稼轩词、花外集、吴文英词、山中白云词、海湖楼词、近三百年词选。


邢建建:

中国是诗的国度,范会长犹如灿烂星河中的灯塔,用最真实的话语传递着诗的情感。与范会长聊诗词真是受益匪浅,不但可以让懂诗词的人更进一步,还可以让想学诗词的人找准方向。是的,就如范会长所说,写一首好诗,首先是要被感动的,诗词的文学精神,说到底,是人文关怀,是家国情怀。爱无大小,只有真假。让我们一起去真正地爱国爱家爱诗词,为国为家为诗词,写一首诗,递一份爱,暖一个人。

范诗银03


诗词作品选


 踏莎行·上海大学当代诗词研讨会后留别辛华教授和评论拙作的老师同学们

红药几丛,白兰几朵。榴花几树真如火。

夏来韵句复行行,等闲摘得诗家果。

写若如他,读何若我。是还不是皆相可。

心痴梦度自天然,且将梦想铺排个。


 浣溪沙·陕北民歌博物馆听歌

一嗓高声情已深,那时山峁那时林。

桃花几树向阳吟。

出柳黄莺惊玉宇。入云燕子剪风琴。

余音醉过客人心。


 鹧鸪天·红石峡

吹尽浮尘勒亦新,几多壮士几多痕。

壁高半刻阴阳字,阶陡同开佛道门。

云接夏,水流春。远行游客近来人。

绿丝摇热轻风卷,夕照飘红一峡云。

 浣溪沙·玉溪端阳
玉振溪声接汨罗,江花胜似泪花多。

连湾红藕与青荷。

聂耳先生先我到,离骚谱作救亡歌。

吴钩湿雨向风磨。

 朋友,你好
——献给残疾人朋友并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诗词工委会成立

杖声细风里,背影薄曦中。

鸟也啼暂歇,花敛三分红。

红帘卷起长宵梦,玉手可牵过街行。

斑马线边车且住,屏心不许喇叭鸣。

垂柳依依露泠泠,海棠款款叶青青。

一枝一叶春滋味,一朵一瓣渐飘零。

为伊折一朵,簪上青发也如我。

为君折一枝,春在绿瓶心常忆。

心常忆,心常忆!

诧君近来行走稀,空有牵挂无处题。

诧君走过却无语,未能相与弹尘泥。

几度临窗望,不见君行早。

几回向风语,朋友可安好!

 题海州矿(通韵)
黑金莫问有还无,百载人间一画图。
岁月风云生紫壁,苍天呼我认心初。


 卜算子·献花涉县将军岭
夜话夏初雷,晓雨将军岭。

惊散浮烟洗去尘,更有山花醒。
丝也自成思,滴也犹如咏。

最是归来无语时,送别当年影。


 题洛阳红
一点胭脂一片春,一层记忆一分亲。
红巾心事绿襟梦,说与新风和故人。

 柳梢青·潍坊滨海
北云卷海,南风吹玉,碧水青彩。

鸢影牵襟,舸轩送笛,焕声天籁。

梦回问取初心,有幅幅、画图堪解。

潋滟波花,连绵市井,无边晴快。


 虞美人·山海关上
野云堆雨秋山翠,隐约潮声碎。

沧溟一勺半空来,几度襟怀碎作泪排排。

当年铁笛雄关过,载去龙沙卧。

莫邪城上寄长征,划过运河南北满天青。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