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发挥中华诗词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作者:党云峰   2021年07月23日 09:57  中国文化报    963    收藏

周文彰近照

周文彰诗作、书法《东山岭》:“碑林岩岭上,一步一诗骚。四季人潮涌,名山不在高。”


“在诗词词汇方面,如何评价当代新词在诗词中的运用,比如互联网、汽车、高铁、机器人、现代化等词汇能不能入诗?在诗词功能方面,诗词在当代到底可以发挥哪些社会作用,怎样发挥好这些功能?在诗词意境方面,反映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诗词,怎么样才能有意境、才算有意境?……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在理论上加以明确、加以突破,就会严重制约诗词创作、影响诗词评价。”谈及诗词创作的现状,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抛出了他近期的所思所想。近日,周文彰就诗词创作、传播、作用、诗教等问题,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诗词从小众走向大众


所谓中华诗词,指中国传统诗词,也就是格律诗词,包括绝句、律诗、词、赋、曲,不包括新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已经3000多年,但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用歌舞表演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既是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前迈进,取得更好成绩,是摆在诗词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周文彰看来,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应当在诗词作品中找到启迪。这就要求诗人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诗人是塑造美的人,诗人的人生也应当是美的。因此,诗人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好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诗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小众文学”。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锁定在一个小天地里。因此,中华诗词学会的工作思路就是“千方百计”,调动“千军万马”,激发“千家万户”,投入诗词事业,推动诗词繁荣。例如,通过成立演艺界诗词工委,让中华诗词插上舞台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传得更远。诗词一经朗诵、演唱和表演,就变得形象直观、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更富有欣赏价值,进一步强化了诗词的感染力,提高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如今,诗词组织、诗词数量、诗词刊物、学习背诵诗词者不计其数,中华诗词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目前中华诗词学会在全国有4万名会员,全国写诗词的估计有300万人。全国省市两级、绝大部分县市都有诗词组织,形成了整体联动、系统发展的诗词发展格局。《中国诗词大会》和“诗词中国”等影响广泛的群众性诗词背诵和创作活动引发热烈反响。中华诗词被纳入很多家庭的幼儿教育,不少年轻人开始学习创作中华诗词。因此,还用“小众文化”来看待中华诗词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

当前,诗词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得益于各级诗词组织有力度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家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今年是建党百年,中华诗词学会策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诗颂》,全国诗人热烈响应。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省市诗词学会通过各项机制,推动全国各地的诗词创作、诗词普及、诗词培训、诗词宣传,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联动,形成中华诗词整体发展、系统推进的新发展格局,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很多地方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诗词工作,把创建省级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浙江省委、省政府精心编制四条“诗路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实施,总投资将达3000多亿元,成为浙江文旅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华诗词的地位越来越高,发展形势非常喜人。


推动现当代诗词“入史”


虽然诗词发展形势很好,但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对现当代诗词的关注却严重不相匹配。今年6月成立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就是为了推动和引导改变这种状况。由中华诗词杂志社编写的《当代诗词史》已于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但比起对古代诗词的研究来说,现当代诗词研究明显乏力。在知网进行主题搜索,可以看到对古代诗词研究的热闹与对当代诗词研究的冷落,形成巨大反差。

在现当代文学史相关著述中,人们很少读到现当代诗词的内容,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周文彰认为:“我们应当形成这样的共识:现当代诗词应当而且必须‘入史’。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华诗词在当代的繁荣程度,决定了没有中华诗词的进入,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历史,甚至是有缺陷的历史;现当代诗词的创作队伍、创作成果和广泛影响,使它有资格‘入史’。而且退一步说,‘入史’不‘入史’,不仅跟诗词水平有关,而且更与诗词事实相关——水平高与不高,都有个‘史’的问题。中国文学史难道是从文学繁荣的唐宋写起的吗?”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诗词的创作与评价,自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这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诗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唐诗宋词的巨大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今人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观念和标准,制约着当代诗词创作和诗词评论,需要加以突破。

诗词创作还存在“求正容变”的问题。周文彰进一步解释:“求正,要遵循诗词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固有格律和写作规范。容变,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古代一些字的读音在平水韵中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读就非常别扭,不随时代变化就出现新问题。因此在中华诗词学会内部我倡导大家带头用《中华通韵》创作诗词。当然,用平水韵、中华新韵、中华通韵都是可以的,只是强调提倡使用《中华通韵》。”

据悉,2019年3月,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中华通韵》,并从同年11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的实施不会取代旧韵书,在尊重个人选择和“知古倡今、双轨并行”的原则下,与当前使用的旧韵书并存。


创作优秀作品是硬道理


让中华诗词大放异彩,就要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作品是硬道理,一个诗人的艺术成就最终看作品,一个民族的艺术创作水平最终看作品,一个时代的诗词发展与繁荣最终看作品。周文彰说:“只有优秀作品才能感人,只有优秀作品才能传播,只有优秀作品才能传世。”广大诗人要把优秀作品作为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追求,作为诗意人生的毕生追求,努力创作出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词作品。要写出这样的优秀作品,广大诗人就要紧跟时代节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写诗为什么,现在写什么,身后留什么?这既涉及个人价值,更关乎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为社会、为大众、为时代源源不断创作“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的诗词作品,既是诗人的社会责任,也是诗人的个人价值所在。周文彰认为:“诗人要把为人民而写、满足人民需求作为诗词创作的目的,把写人民、表现人民生活作为诗词创作的内容,把接受人民评价作为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周文彰总结,目前在诗词创作上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老同志多,青年人少;二是一般作品多,诗词精品少;三是有感而发多,系统创作少;四是抒发个人感情多,反映社会生活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文艺创作情况时谈到“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的现象,在诗词创作中也是存在的。当然,对诗人自己的经历或遭遇进行情感表达,这是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也是诗词所大量表现的内容。但是如果只写这些,就容易使诗人的作品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关键是不能“只写”。

诗词长期以来多半是抒发个人感情的,或自娱自乐,或相互交流。这些年来诗词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周文彰注重从以下5方面发挥诗词的社会作用:一是普及诗词,二是创作诗词,三是运用诗词,四是整理诗词,五是开展诗教。他说:“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爱诗词、学诗词、诵诗词、写诗词,让中华诗词经典名篇得到普及,尤其是在已经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的地方,要做得更好。”

今后,中华诗词学会将和各省区市诗词学会一道,积极推动中华诗词“六进”,包括进机关、进校园、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让诗词越来越广泛地走进大众、走进当代,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诗词的光和热。


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


出生在江苏扬州宝应县、喝着运河水长大的周文彰,对家乡、对大运河怀有深厚的感情。2017年,周文彰被聘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顾问。由此,他萌生了诗咏运河的想法,以安放自己的运河乡愁以及身为顾问所肩负的责任。历时3年,周文彰完成了《诗咏运河》一书。书中歌咏了世界遗产运河、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58处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并配以周文彰的书法,以传统文化的特有方式,展现了大运河的魅力。

为让千年历史文脉“流动”起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抓好遗产保护传承。周文彰表示,各国都很重视运河旅游功能的开发,以文旅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运河沿线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已然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的强大助力。

很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从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开始的,其中满载着家国情怀、描绘着壮美山河、萦绕着思乡之情。不少青年人在儿童时代背诵过很多古典诗词作品,可是后来很多人把它丢了,有的甚至忘记了,非常可惜。周文彰注意到,我国青年人现在参与中华诗词创作的人还相对较少,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另一方面,青年也需要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青年的精神滋养,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青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为中国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底,总觉得缺点什么。要夯实文化根基,学习诗词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诗意表达。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当中,中华诗词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有着大量深入而有特色的注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养料,在当代具有启智、教化、励志、交流、宣传等作用,有助于青年人提升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周文彰说,中华诗词蕴涵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境界之美和语言之美,能够潜移默化地滋养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对青年人审美教育和全面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人们要想塑造好美好的心灵,创造美好的生活,中华诗词一定会有所帮助。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