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韩倚云——高科今与古时殊

作者:韩倚云   2021年08月27日 10:36  中国诗歌网    3237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三期特邀嘉宾——韩倚云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251

韩倚云,女,别署倚梅书屋。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人工智能,工程可靠性,诗词创作与科技文明。

访谈录:

这是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版块推出的《名家访谈》栏目,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了韩倚云教授,感谢韩倚云教授的到来,现在开始我们的访谈。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韩教授您好,非常高兴与您再次会面。犹记得2020年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上您的讲话,您讲的主题是《AI时代诗词创作与科学文明》,科技向上,AI的到来不只是改变了生活,还改变了思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智能交通的思维应该是AI思维。今天,及至未来,甚至可以说是未来已来,每一个人都需要拥有AI新思维,用AI写歌作曲,用AI作诗填词,AI的情感代替了人的情感,这场诗词与AI的碰撞,会有怎样的火花,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与应对呢?


韩倚云:

邢老师您好!很荣幸,我被邀请到《名家访谈》栏目。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点创作体会,我很开心,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您提到,2020年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我的主题是《AI时代诗词创作与科学文明》,我选这个题目时,很是惶恐,不知所谓的“尝试”是成功还是失败,于是干将铸剑、以身先试了。AI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加速了好诗的迅速传播。我个人认为AI重点影响在以下两点,一是加速好诗的传播,二是AI时代诗词的创作思路

首先,我认为:诗人写出了一首好诗,只完成了创作的一半,另一半要靠读者来完成。好诗能否流传久远,其生命力之强弱,其实取决于读者。“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又其(指词)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强调读者主观色彩,从读者角度出发,突出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中的作用,强调读者之体会无须与作者之用心保持一致。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亦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丰富和加深对诗词理解与充实,这种理解甚至可以是作者本人没有意识到或者拒不承认的。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原义为歌颂战争中友情,而被后人用于歌颂爱情;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原义歌颂爱情,而被后世读者用于歌颂教师。

诗歌最早见于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片、丝帛等材料上面,由人手工抄写流传。显然,这种传播方式,因其材料之昂贵及通讯之落后,限制其传播速度与广度。战国之后,文字刻于简策之上,与龟甲、兽骨等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却因其易断烂脱落,且庞大沉重,导致阅读极不方便,辗转抄写又易出错。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的帛书易于书写,幅度可长可短且便于携带,弥补了简策的不足。却因帛产量少、价格高,无法向大众普及,即使王公贵族也无力大量地使用。这些情况都制约了诗词的展开和传播。诗词作品主要在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的圈子内流传,街头百姓望尘莫及。直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并大量运用以后,诗词作品的大规模展开与传播才成为可能。而AI时代,电子文档的出现,以其成本低而使得人人皆可读到诗词作品,又因网络之发达传播之快,使得当代佳篇佳作,能迅速被喜爱者读到。

其次,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刘熙载《艺概》)已阐明独创与继承的关系,就要既有我有古。而 字不可忽视,它说明独创虽然是第一位的,但是继承前人正是为了创造,而不是为了复古。我曾有一篇文章《唐朝时代词汇入诗探略》,用唐朝时代词汇入诗最多的是李白,其次是杜甫。AI时代,我们应以歌咏当代典型事件为佳、用当代词汇入诗为佳、打上AI时代印痕为佳。我可提供几个题材作为参考:1、信息题材;2、空天题材;3、深度的哲理题材。

至于AI作的诗,我认为那不能称之为,只是文字的机械排列组合。诗是艺术,艺术的特点是具备普适性、简洁性、超现实性、境界为先。AI作诗只是机械的模仿,毫无生命力;而人类的创作是智慧的创造,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而生成的火花,生命力强大。但是,AI可迅速淘汰平庸之作,这个淘汰的过程也是由读者来完成的,读者只会因兴趣而读某首诗歌、听某个音乐,被读者弃于草芥之作,自然无生命力了。

因此,面对AI与诗词的碰撞,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只管努力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301


邢建建:

是的,诗不是文字的机械排列组合,诗是艺术,艺术是有生命的。正如自然一样,中国人自古敬畏自然,面对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不断的探索与追求,《易经》便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典籍,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是最基本的道理。因时之变化,古人对于未知的也一直是追求的,屈原的《天问》,辛弃疾的《木兰花慢》等,诗词里有着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象力,这是他们对于未知的探索和理解。作为航天专业的教授,您肯定对这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古人的奇思妙想是否还适应现在,这个时代航天与诗词又是该怎样结合呢?


韩倚云:

您问到航天与诗词的结合,我本人仍然在探索中,仅就个人一点体会呈于大家批评。

古代空天诗词的科学依据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时明确指出“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儒家之学”。竺可桢先生曾借柏拉图的见解发表了一番对云雾的审美观感:“吾谓地球之纯粹美丽者,唯云雾耳。他若禽鸟花卉之美者,人欲得而饲养之,栽培之,甚至欲悬之于衣襟,囚之于樊笼。山水之美者,人欲建屋其中而享受之;玉石之美者,人欲价购以储之;若西施、王嫱之美,人则欲得之以藏娇于金屋,此人之好货好色之性使然耳。至于云雾之美者,人鲜欲据之为己有”

我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皇帝称为“天子”,形容某件事之难曰:比登天还难。足以说明天空的难点与重要性。空天无非是风、云、雨、雪、日、月、星、辰、银汉、空间等。空天之美最纯粹无私,爱空天者,人鲜欲据之己有,此之谓大爱也!除此外的其它,人皆存据为己有之私。我们倡导的航天精神、宇宙情怀,其宗旨是:大爱与无私。

古人的奇思妙想,已直接影响到了现在,比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自此,人类对神秘的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看似高深莫测的天文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科学,科学家们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通过科学探测一步步揭开宇宙的奥秘。先民们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和浪漫情怀,被今天中国脚踏实地的科技工作者继承。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冠以“天问”的大名,正是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坚定执着与文化传承。

古代诗歌中,天文意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无论《天问》之问、还是《诗经》之情;无论是李白诗中之云、还是杜甫笔下之星;无论是苏轼词中之月、还是辛弃疾笔下之风,都存在以下共同特点:其一,立地与对天空的仰视;其二,以“天文”意向言情言志的艺术性,天文意象只能是抽象的,因为古人无法登天;其三,探索与对梦想描绘的超现实性。

那么当代航空航天诗歌应该具备哪几方面的特色呢?我认为:

1、对天空既可仰视也可俯视,即可立地也可登天。天体意象正在慢慢的由全部抽象到逐渐具体形象化,这使得诗人们的足迹登上了太空,诗歌也跟着真正的飞上了太空。陆游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古人相比,当代的航空、航天的诗词作者在于其“实践性”,诗人都有亲自“登天”的经历。有了登天工具,“登天”的诗人前后相望,写下了古人难及的“空天诗作”。如 “山如牛背偏多骨,田似鱼鳞不见畴”(章士钊《鹧鸪天·赴兰州飞机中 》),完全换了视角,是从天上俯视大地的诗句;又如“闾巷如棋布,峰峦若蚁堆”(胡先骕《御风》),是登天之后,以如天之胸襟,观察世间万物。还有“脚下寰球真小小,身边宇宙正茫茫”(星汉《乙酉重九后一日“神舟六号”升空,赋此致航天员》),视角为宇宙之广度,亦是翻出古人手掌之佳句。当代诗人之作较之古人,已有质的变化,那就是以进入太空、俯视地球之视角,写景抒情、歌咏见事。

2、求直求美的艺术激情。

如,以“日”意象写离愁别恨,当代诗人甄秀荣“夕阳一点如红豆,早把相思写满天”便是采用了“日”之意象,使别情更加生动感人。

如,以“月”之意象写人生际遇

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同时表明虽已暮年,仍积极报国思用的情思。

今人较之古人,更能驾驭自身,那么,今天的天文意象,应当有更广阔的内涵和意义。

3、立足于当代科技平台,对未来想象的超现实性

笔者对空天略有涉猎,可提供一些思路供诗人参考

第一,五维时空说

宇宙中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形成星系和恒星的全部拉子是如何具有质量的?太阳中的质子,如何“知道”和遥远类星体中的质子具有相同的质盈?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一种完善的宇宙理论都应解释质盆的存在。与质量相关联的引力,控制着宇宙的结构和行为,-种好的引力理论应能说明质最的性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5维(3维空间、1维时间、1维质量)来考虑引力;而引力来自因物质引起的时一空曲率。

第二,宇宙终极理论

杨振宁先生认为:人类智慧发展的终极阶段是,能自由把握时空,也就是说:时间与空间已无法阻止人类的活动,于是,会生产魂灵与神学之说,那么神学是否可成为体系?是否可成为我们诗人笔下的意象之一呢?

第三,量子纠缠学说

当两个量子产生“纠缠”,一个变了,另一个也会瞬变,无论之间相隔多远——借助神奇的量子纠缠技术,人类可以实现量子通信,但还面临很多挑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如同“鹊桥”,可将量子世界里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间的通信速率提升4倍。

第四,对外星体的想象与探索

“天问一号已成功着火,为人类探索外星球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手段,那么,我们能否对其它星体进行想象?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304


邢建建:

航天给了我们更加无穷的想象,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你是我的荣耀》里的男主,是一名航天设计师。在剧中,航天人是浪漫的,韩教授也是浪漫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更是浪漫的,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充满了现代感,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她爱情的真实写照,词人的感性与知性在词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纵观历史,再也没有一个女诗人的诗词能出其右。如果可以话,能否谈一下您对当代爱情诗的看法以及写作呢?


韩倚云: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诗人莫过于李清照,她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平等真实的,双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李清照的爱情也是大胆主动的。双方平等时,爱情才是纯真的,如上面所讲的纯粹的无私之爱,所以李清照的爱情诗词最能打动人。若女性连自己的生计都要依靠男人,还奢谈什么爱情?至少有打着爱情旗号请求男人养活她之嫌,朱淑贞的《断肠集》远不及李清照的爱情诗生命力强,自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古人对生活的驾驭能力远远逊于今人,因为古代科技相对落后。在此,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每一首爱情诗词都是情真的。古代爱情诗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思离愁占了很重的比例。古代交通很不发达,所以,相恋着的两人饱受离别之苦是刻骨铭心的,诗人们多用水的意象来表达离愁。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因为“伊人”永远无法靠近;再如:“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萧声断,倚楼人独。”(辛弃疾《满江红》)因无法与离人相见而倍受离别折磨。

2、文人与歌妓的爱情占相当的比例。用桥的意象来表达文人与歌妓之爱,。晏几道的《菩萨蛮》“来时杨柳东桥路,曲中晾有相期处。明月好姻缘,欲圆还未圆。”这种悲剧的爱情比恋爱中的甜蜜更震撼人心,更能在人的心灵上留下挥之不去的无奈与反复回荡的效果。还有柳咏的雨霖铃、姜夔的“小红低唱我吹啸”都是这类题材。

此外,还有一些女诗人的断肠题材。

而当代的爱情诗词则不应该再拘泥于古,因为,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离愁几乎不存在了,如果再写刻骨铭心的离愁,定是无病呻吟。北京到广州一张往返机票一天能打一个来回。若真的思念恋人,一天之内便可到他的身旁,若连一张机票都不舍得,却写一堆离愁诗句,就是矫情无病呻吟。至于文人与歌妓题材,就更不应该有了。私以为,当代的恋情诗词须有以下特色:

1、让爱情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由杨逸明先生主编、我与刘鲁宁老师副主编的《当代诗词百首·亲情友情恋情卷》就不乏当代爱情题材的佳作。如甄秀荣的“夕阳一点如红豆,早把相思写满天”,钟振振先生的“海外捐红豆,镶钟十二时,心针寻日夜,无刻不相思”,杨逸明先生的“梦好难追罗曼蒂,情深可上吉尼斯”,周啸天先生写翁杨恋“观词恨不嫁坡髯,万古灵犀往往通”、“指头在处灵犀在,海角天涯一点通”等。我本人也在爱情诗词方面做了些尝试,后面有一首《戊戌三月望夜视频后作》,都是具有当代特色的恋情诗。

2、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戚戚之作,可休矣。古代是在苍天面前无奈,而当今,我们可直登月背,直上火星,能有多少无奈可言?当今,“梁祝”的悲剧也不复存在,父母若干涉子女恋情,子女可直接把父母告上法律,若再以父母阻挠为借口而写无奈的恋情诗,定是虚伪做作,非真爱。

3、女性可与男子同等地位。若女子再写断肠之类的题材,恐怕也有做作之嫌。女性同样在社会中担任重要的角色,若生计不再依靠男性,完全可以大胆的走到相恋之人的身边。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308


邢建建:

刚谈了爱情诗,那再进一步谈一下女性诗词创作的问题吧。


韩倚云:

是的,刚谈了爱情诗,我们进一步聊聊女性诗词创作的话题。自父系社会后,劳动多以体力为主,首先,古代经济是以农耕为基础,男子自然在社会上占有统治地位;其次,遇到保家卫国连年征战,男子也因力气大,而占尽优势,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存。所以,古代女性诗词,多以恋情为主,主要体现了一种无奈与离愁,于是导致闺阁诗词,大多以断肠为主,即便李清照也难幸免。

而现代的科技,直接把用人工智能代替了人体劳动。以电子信息为基础的高度智能化时代,即便农耕,也换成了机器人作业,人类靠智慧而生存。现代的战争已由士兵作战换成了航空航天武器作战,战争双方比的是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若需要士兵,可直接换成作战机器人代替人类。男性力气大的优势便不再明显,男性与女性的智慧差别甚微,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屠呦呦先生----一位伟大的女性。那么女子诗词就不应该停留在古代的断肠、悲切之类的题材层面了,而应以一种同样忧国忧民的言情言志姿态,上天入地下海,以主动的心态对待恋情创作诗词。事实上秋瑾先生已为女子诗词开拓了一条宽敞的大路。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310


邢建建:

韩教授对于爱情诗以及女性诗词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关于诗词写作,总会有是否能达到如唐宋高峰的讨论,不知韩教授对于这个问题有哪些看法呢?


韩倚云:

据我研究,诗词的高峰总与科技水平相关。唐代的部分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宋代部分民间科技水平也达到了世界领先,元代的武器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与此相关的是,我们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达到了高峰。至清代,科学更是不行,没有原创性,只在前人农耕基础上,做了一点点的推进。与此相关的清代诗词,发展也略显缓慢。而同一个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英国、德国、法国的学者表现出不断尝试的迥异态度。找寻原创性的数学思想,影响了牛顿力学,因此产生了多次的工业革命,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学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陈懋章院士认为:唐诗是大唐帝国科技空前繁荣、昌明开放的产物,宋词则是因民力科技强胜兴起的市民阶层追求轻松自由表现内心世界的产物,她们是两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是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所以,诗词高峰的基础是科技高峰

当今,我们能直达月球,直通外域,直探海底;高度发达的科学工具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宏观至外星、微观至量子,当我们有能力改造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诗歌就不应该表现为“无奈”与“哀伤”,诗歌亦须与时俱进。我国的航天探月工程,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获取月背土壤为标志。因此,我们当代已具备了把诗词推向一个新高峰的科技条件。

事实上,我知道的当代诗词高手,如梁东先生、星汉先生、杨逸明先生、周啸天先生、张桂兴先生、李树喜先生等,同时,还有一大批院士诗人也在以不同的思维创作着,他们已经有许多异于古人的佳作,采用古人未能见到之意象,写出了古人难以企及的佳作,这些前辈仍在创作着,继续把诗词推向更高的高峰。


结束语:

再次感谢韩教授。韩教授的很多观点正是当下所面对的,在诗词创作中,不管是AI的创作,还是航空的探索,都亟待完善。正如韩教授所说:诗的生命力,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而生成的火花。而这朵火花究竟会迸发怎样的光彩,还需要像航天人一样,要勇于不断探索,在漫天星空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不管时间如何,归来仍是少年。

微信图片_20210823111314


诗词作品选

 远程诊脉机器人项目结题感赋

一脉传播向远程,离离数码动心灵。

视频镜对知形魄,网线丝连透爱憎。

无论级别皆铁面,休说贫富只金睛。

眼前细看仍如我,不索红包不为名。

 智能3D雕像技术

不为相思赋怨多,但凭技艺越银河。

鎸雕素貌依图像,传递柔情借电波。

磐石誓言长固定,流光岁月任蹉跎。

明皇若有杨妃伴,何必流传长恨歌。

注:曾有换向,将彼此以3D雕像互为留存,借助视频,音容亦可实时传递。


 机器人远程触觉识别系统攻关

相思意可任通行,数码传输到远程。

千里颜容知冷暖,即时画面感阴晴。

任它世道明和暗,何惧形骸死与生。

提取灵魂情永驻,清纯如水续前盟。


 机器人触觉识别实验致谢盲人志愿者

苍天从未设盲区,休说聪明休说愚。

无色彩时通智慧,有心境处感欢愉。

浮华删却周遭静,浅薄终教万象虚。

我与诸君共探索,前程何惧路崎岖。


 智能人工腿项目结题---写在第二次全国残疾预防日

收来灵气汇情真,大地经行证此身。

信有智能堪补缺,不教风骨久沉沦。

既然深夜陪星斗,何必今朝说苦辛。

严寒酷热均无惧,神州却是自由民。


 贺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成功

箭挂人间网,星连天地情。

巡航飞碧落,识别赖金睛。

物理穷探究,科研决死生。

今朝圆好梦,玉宇任通行。


 贺天问一号发射成功

胸怀旷敞破云程,探索东风助正声。

天问飞船答天问,长征火箭更长征。

回头华夏文明古,联手星球道路平。

玉宇茫茫休忘我,人间已备酒三觥。


 “嫦娥四号”首登月背致诸同仁

玉宇传书借鹊桥,空灵慧眼透云霄。

天孙从此无辛苦,月姊终能破寂寥。

核力升腾心亦奋,星球来往事非遥。

诸君与我齐添彩,挥洒东风任意描。


 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前夕,《航空航天诗史》编竣,感赋

不赋登天难上难,但凭丰翼探高寒。

虚空境界通真理,失重时分见大观。

宇宙混成宽似盖,星球游荡小如丸。

好诗也借东风力,飞入云霄硬语盘。


 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有贺

探寻百日入云孤,首摄神奇新陆图。

星际往来非梦境,太空行走见通途。

可能原野生田谷,也许流光隐彩珠。

屈子无劳仰头问,高科今与古时殊。


 天问一号火星成功着陆致诸同仁

邻家叩访去悠悠,驻步门庭得自由。

万古星球驱寂寞,数张清影显风流。

银河旧路频来往,青史新书待撰修。

我与诸君同奋袂,茫茫天宇更寻求。


 回乡过黄金台遗址

今古大贤谁爱财,君王何必广招徕。

领兵乐毅人何在,行刺荆轲事更哀。

仍抱清风归易水,重开新路过燕台。

若非此地乡音好,堆满黄金我不来。


 戊戌三月望夜视频后作

相思今夜越红尘,一线牵情画面真。

海底月成天上月,眼前人是梦中人。

但期眉眼含欢笑,不向星云说苦辛。

数码殷勤存两地,心声从此往来频。


 思佳客·2021年元旦作

早与苍苍结宿缘,惯携离恨越重山。曾经沧海千浔水,再历梅花三九寒。   

云气里,火星边。最难通过是情关,时空隧道欣相遇,量子纠缠万万年。


 鹧鸪天·辛丑七夕有感鹊桥卫星


离恨绵绵无绝期,鹊桥中继跨天池。已将千载深情信,织作无边浓雾丝。    

心有待,誓难移。隔空引力是灵犀。收来今古相思愿,传到时空把握时。

注:鹊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专用者。牛郎星与织女星均以不同速度向地球靠近,依据相对运动趋势,双星相遇概率为零。


 思佳客·过三峡


神女峰迎倍觉亲,苍烟做幕待何人。水为沧海千寻水,云是巫山万里云。   

离恨远,笑声真。楼船共渡采诗频,殷勤摄取君身影,留待芭蕉夜雨温。


 青房并蒂莲·情


问真情?是纠缠量子,梦外伶仃。芳草离愁,刬尽又重生。天南地北孤飞客,任云丝,染上眉青。绕碧天,月色凄凉,诗魂犹自伴繁星。     

再问兰因絮果,把尘海安排,牵引无形。只赢得、死生穿越,暗续前盟。纵有斜阳一点,也曾照,鸳谱寸心明。尽相思、种遍晴空,人间枯木又繁荣。


 水调歌头·航天探源

宇宙混成久,万物自然生。惯看今古贤哲,探赜语纵横。幻想云天揽月、入眼星光照彻,乘雾踏沧溟。谁驾木鸢起,遥望鹊桥澄。  

天与地,相对论,世间情。西方莱特,也曾插翼试飞行。今夕天宫腾越,回首嫦娥传说,曾是梦经营,摆脱力牵引,一切化无形。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1. 七绝·中秋赏月(三首)  20 (1次)
  2. 田鱼  20 (2次)
  3. “十一”醉舟的心情  20 (1次)
  4. 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  20 (2次)
  5. 岭南秋别  20 (1次)
  6. 秋后的蚂蚱  18 (2次)
  7. 五言律诗. 寒露.感吟  12 (3次)
  8. 一片叶子的未来  12 (2次)
  9. 观明湖心映惊奇卷  11 (1次)
  10. 七言绝句. 乐重阳  10 (5次)
  1. 岭南秋别  60 (4次)
  2. 五言律诗.咏唱祖国  58 (8次)
  3. 临江仙·眺望  50 (1次)
  4. 七律.登大风堡玉泉寺有感  30 (2次)
  5. 赏书  30 (1次)
  6. 铜鼓晓月  25 (3次)
  7. 七言律诗、欢度国庆  20 (1次)
  8. 文心如兰  18 (2次)
  9. 甲辰中秋  16 (1次)
  10. 海南秋天  15 (2次)
  1. 五绝.晨游太阳湖即景  216 (18次)
  2. 甲辰异乡中秋独醉辞  200 (1次)
  3. 行香子.龚滩画廊  180 (13次)
  4. 七绝.登大风堡玉泉寺观景台  177 (14次)
  5. 七律•抗战老兵赵愚正马头山之役  153 (9次)
  6. 七绝二首.中秋独酌  151 (10次)
  7. 芳华  150 (5次)
  8. 暗香·九花  144 (11次)
  9. 江城子-秋韵  133 (7次)
  10. 七律•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南充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131 (6次)
  1. 我站在出站口等你  3900 (306次)
  2. 李园白+“每日好诗”投稿(旧体诗)  3893 (224次)
  3. 我们的名字叫应急  2995 (14次)
  4. 芳华  2416 (82次)
  5. 九张机  2324 (17次)
  6. 游武功山  2281 (25次)
  7. 人  2270 (17次)
  8. 母亲的心向着那片海  2029 (94次)
  9. 赣江之晨  1740 (574次)
  10. 初冬,街头那一抹红  1618 (36次)

诗讯热力榜

  1.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获奖名单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走访大国重器 见证十年巨变——南水北调工程文化采风活动成功举办
  4. 第44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福建蕉城首届霍童溪诗会征稿启事
  6. 每日好诗第44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4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4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批评家燎原访谈|诗歌来自人对世界的看法与想象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张鲜明歌咏祖国长诗:《现代,中国!》
  6. “云帆六选本”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7. “诗意徽源 和美绩溪”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国庆诗歌朗诵会暨颁奖晚会在昌江举行
  9.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 获奖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6.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为什么要建中国新诗版本馆
  8. 第二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9.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