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生命的观察家——读许晓雯诗集《花知道答案》

作者:杜玉   2021年09月06日 15:52  中国诗歌网    375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906151619


作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名中国女粉丝,我万分高兴在许晓雯的诗集《花知道答案》中找到一个探讨“轻”的青年女诗人。“轻”原指古代的一种车,特点是轻便,后又引申为“重量小”、“程度浅”、“不重要的”、“看不起”等诸多意义。总体来看,即使作为“重”的相对概念,“轻”依然是不敌“重”的。我们看到书店里无数讨论道德、宗教、人性等分量十足的文学名著,而那些生活化的,园艺、家庭、旅游则被放置于通俗读物的一角。在历史悠久的男权社会进程中,即使在女权主义盛行的今天,“轻”依旧甩不开女性这一存在。可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人在自序中提到,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说:“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因此难道作为女性的我们不能通过探讨“轻”来了解自身生活,直达女性生命本身的含义?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和期许进入了许晓雯的诗歌世界。

《花开花自开,一切无因由》这首诗中,写了一朵小野花遵从大自然的摄理,花开花落的生命过程。“一株野草、一朵小野花/春天来了,绿也就绿了,红也就红了/秋天至了,它也就败了”,这种白描的手法,既无“当春乃发生”的感动,又无“感时花溅泪”的悲伤,只是客观叙述野草、野花不卑不亢,自自然然的生命。我们仿佛可以窥视到,诗句背后站着一个纯真美好的少女,对存在的一切繁荣亦或殆尽都乐观得接受着。然而这种乐观又不是盲目,无知的。“绿不知道为何而绿,红也不知道为何而红/黄不知道为何而黄”,诗人用一种否定的语言,似乎在表现着花草的无知,但是“不知为何”中暗含着“为何?”这一思索,对意义的怀疑,若不是诗人的揭示,怎会浮现在普通的花草身上?这似乎又是困扰米兰昆德拉的重大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诗人接下去又向我们解释她的理由,“反正春天去了它还会来/秋天到了也还会走/想开了就开,想败了就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不禁让我想到昆德拉深爱之尼采的“永恒轮回”和“最沉重的负担”的理论。末了诗人笔锋一转“没有因由为什么,也不需要为什么”。这样的表述,不禁让我联想起,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树》里所描绘的,“树正因为是树,树才能够站在这里,而树为何物我却无从所知。”所不同的是,年轻的女诗人没有丝毫的懊丧,像野花野草一样固执,然正是这样的意气风发,打破了哲学思索的窒息和寸步难行,体现诗人生命的坦诚、潇洒和叛逆,在语言表现上又不乏果断和俏皮。

《轻、重》这首诗只有短短三句,“大山举起来/一片落叶在这山上的落地和飘飞/丝毫不会影响山的巍峨和沉重”。虽然短小但是我们不禁会问,是谁在举起大山?落叶对于山,就像花草对于四季,而运转它们的,可想而知是高于自然界之“自然”。因为太过渺小,似乎只剩下皈依。之所以可以皈依,又正是由于那渺小和“轻”。“野草”、“野花”和“树叶”都是诗人在“轻”中的表象。正是因为轻如一片叶,轻如一朵野花,才可以将沉重的人之生命寄托于无穷的自然摄理之中。“草木无言,但又如史诗般奇妙/树叶在天地间摇曳成一行行诗句/人类难以参透其中之幽微精深/在植物面前显得尴尬而笨拙”(花知道答案)。这便是原因,因为人类的笨拙和大自然的神秘,所以诗人选择一种谦卑的姿态,“我从来不敢在一片叶子上放最后的希望/树叶的来去只为大地献祭”(树叶的来去只为大地献祭)。

然而在这整部诗集里,诗人除了唤起被“轻视”的花草、滴露、月光、溪流、雀鸟等这些轻物意象所散发出微弱而灿烂的光芒以外,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轻”的另一种表象——“尘埃”。“假如灵魂是宠物/你希望你的灵神是什么样的精灵/猴子、猫、鼬鼠、兔子、狗熊、蛇、蝴蝶/或许是尘埃/飘忽不定散落在星际(十一行诗)。诗人不仅探讨“轻薄”的生命,而且把这种探讨延伸到超出时间以外的“灵魂”之上。诗人认为灵魂也许可以是“尘埃”。可是所有的“尘埃”都是诗人“轻”的代言吗?显然不是。“黄金罗盘打开了——/我们要消灭有毒的尘埃”。又如,“万物的属性、气味、性质都不会无限夸大/它们在秩序的轨道上/用自己的方式成为自己的神/而一些有思想的个体却因为吸收太多尘埃/成为了怪物”(鱿鱼不会变成琵琶)。可见,“尘埃”是有好有坏的。不难看出,诗人虽然可以潇洒得拒绝询问形而上的“为何”,却用一种辩证的态度对待存在。她赞美有生命的“轻”,而对失去生命,成为“尘埃”的“轻”保持着清醒而审慎的批判态度。但是诗人终究对人的未来有着一颗悲悯的心,她相信,“花非花,雾非雾/穿过迷途,路的尽头是否是晴空/但应该相信路一直敞开着” (路的尽头是晴空)。我想,尽管前路未知,但从那些“轻薄”的生命中,诗人提取到最宝贵的财富——一种敞开、乐观、生生不息的态度。

此外,本部诗集中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佳作。《图像与花朵》中诗人如是说:“事物的扩展、伸张/是靠气运行往来的/宇宙是无序的,大自然的纹样/也是千变万化的/花朵是图像,图像也是花朵/花朵不是图像,图像也不是花朵/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不是/没有绝对的完美,也没有绝对的丑恶/没有条理,也没有章法 ”。诗人用一种看似“颠三倒四”的话法向我们展示出一副野生的,无秩序的,不完整的画面,只因她观察到生命本身的混乱和盲目,但读者又不难体味出,诗人对所有“不确定”性的敞开和接受。《焦虑》中,诗人说 “焦虑 是铁皮屋上的蚂蚁”,用蚂蚁(轻)在铁皮上这一形象来比如人的焦虑(重),不得不说入木三分;而在《黑色覆盖黑色》中,诗人又说“有人用黑色油彩/在白色的墙壁呈现各种图案/色块、线条在墙的肌理上蔓延/直至思想、精神渗透进墙里缝合”。黑色的油彩(轻),白色的墙壁、肌理(重),如此诗人的思想正通过轻的表象融入到重的精神之永恒里。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许晓雯正是在苍白而平淡的“小”生活里,用她的“轻薄”和富有灵感的诗性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诗意的世界。我相信,她的诗歌会为当代写作中普遍性的苍白,带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微信图片_20210906151616

杜玉,91年生,日本东京大学现代文艺论研究室博士生在读,专攻日本近代文学。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