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开芹现代诗歌中的叙事理论 陈泽亮(安徽)

作者:陈泽亮   2021年10月27日 14:44      254    收藏
纪开芹现代诗歌中的叙事理论
陈泽亮(安徽)

      叙事诗是现代诗歌发展的高级阶段。
      写好叙事诗是一位诗人作家的专业本领。
      透视许多人写的叙事诗,可以说是无趣、无味、无韵、无境。
      如何写好现代叙事诗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青年诗人作家纪开芹所创作的一组诗很值得大家学习、研究、运用。
       这位诗人作家在她的组诗中运用了哪些创作技法呢?
       归纳起来,就是后现代叙事学的六个叙事理论,即:消解叙事、深刻叙事、认知叙事、传奇叙事、结构叙事、解构叙事。
      一说消解叙事。
      消解叙事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叙事文艺理论家布赖恩.理查森2001年在美国《叙述》杂志第2期上所提出。
       所谓消解叙事,就是先告知一些信息,然后又对之加以否定。
       作家在其创作的《我开始模糊自己》一诗中就运用了这种叙事方法。
       她在《我开始模糊自己》一诗中这样写道:
       
       最初是清晰的
       我和动植物分得很开。我有明确目标!
       我想留下一道立体的影子,或闪光的一瞥

       但现在模糊了,融人很多事物中
       什么都是我,什么又都不是我
       或者,我还剩下半个

       这半个保持我的样子,另一半随波逐流
       ——最终我会完全消失
       我是雪,有一个融化的过程

       诗中的"什么都是我,什么又都不是我"诗句使用的就是消解叙事方法。
       作家通过使用消解叙事,表面表达的是情绪的极不稳定,实际展示的是身份的一直寻找。
      二说深刻叙事。
      深刻叙事理论是由美国19世纪中期小说家梅尔维尔所提出。
      所谓深刻叙事,就是以思维过程不断推进的叙述方式,展示诗歌内容。
      作家在其创作的《理解》一诗中就运用了这一叙事方法。
      她在《理解》一诗中这样写道:
       
      隧道从黑暗中穿过
      我理解这终生的荒凉,孤独
      重重山峦对世界的渴望
      不为人知的植物怀有一颗羞赧之心
      我理解
      环境塑造性格
      改变—生

      铁轨像光滑的丝线
      缝合大地的缝隙
      使它平坦,完整,万物得以自由穿行
      我理解火车不分昼夜奔跑的意义

      黄昏之于落日,庄稼之于田野
      相互依存。我理解它们血融于水的深情
      仿佛我们

      永远无法割舍自己的影子
      和思想
      在漫无边际的行走与思考中
      理解生命犹如风过峡谷,月满西楼

       诗中的"我理解这终生的荒凉,孤独/我理解环境塑造性格,改变—生/我理解火车不分昼夜奔跑的意义/我理解它们血融于水的深情/理解生命犹如风过峡谷,月满西楼"诗句使用的就是深刻叙事方法。
       作家通过使用深刻叙事,深刻地展示了人生的旅程境遇、人生的性格形成、人生的奋斗状态、人生的情感距离、人生的存在拷问。
      三说认知叙事。
      认知叙事理论是由德国叙事学家弗卢德尼克1996年所提出。
      所谓认知叙事,就是把叙事过程认知化。
      作家在其创作的《芦苇》一诗中就运用了这一叙事方法。
      她在《芦苇》一诗中这样写道:

      我时常一个人去看芦苇
      大河与堤岸相连的地方,蒹葭苍苍
      我极目远望,树木围绕着村庄
      高枝上的鸟巢,像天空望向大地的眼睛
      深情,孤单,而苍凉
      我长久凝视,烟岚,屋顶,平原,田野,河水
      水鸟纤细的叫声……一种平静的力量净化我
      那时,我才能原谅时光肆虐
      它趁我还没理解“年轻”这个词
      便让我匆匆老去
      像秋天的芦苇,头顶上落满霜雪
      我本认定一切事物都应保持初生的样子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鸟巢还是那样的鸟巢
      四月的蔷薇,五月的忍冬依然欢快,活泼
      聚众闹腾。人们依然春耕秋收
      万物秩序井然
      没有人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岁月倥偬
      一代代人在村庄老去,一代代人已走出村庄
      旧日鸟巢已换新主
      花开花谢,再不是先前那朵
      它们都消失了,就连吹散它们的风
      也不是昨日之风
      但芦苇算得上长者吧?
      一定见证了聚散离合。我来看望它们
      站在一株芦苇边——时间让它白头
      也让它愈发柔软

      诗中的"我本认定一切事物都应保持初生的样子/村庄还是那个村庄,鸟巢还是那样的鸟巢/四月的蔷薇,五月的忍冬依然欢快,活泼/聚众闹腾。人们依然春耕秋收/万物秩序井然/没有人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岁月倥偬/一代代人在村庄老去,一代代人已走出村庄/旧日鸟巢已换新主/花开花谢,再不是先前那朵/它们都消失了,就连吹散它们的风/也不是昨日之风/但芦苇算得上长者吧?/一定见证了聚散离合。我来看望它们/站在一株芦苇边——时间让它白头/也让它愈发柔软"诗段使用的就是认知叙事方法。
       其中的"我本认定一切事物都应保持初生的样子/村庄还是那个村庄,鸟巢还是那样的鸟巢/四月的蔷薇,五月的忍冬依然欢快,活泼/聚众闹腾。人们依然春耕秋收/万物秩序井然/没有人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展示的是前认知:事物的原生态。
       "而岁月倥偬/一代代人在村庄老去,一代代人已走出村庄/旧日鸟巢已换新主/花开花谢,再不是先前那朵/它们都消失了,就连吹散它们的风/也不是昨日之风/但芦苇算得上长者吧?/一定见证了聚散离合。我来看望它们/站在一株芦苇边——时间让它白头/也让它愈发柔软"展示的是后认知:事物的新生态。
      作家通过使用认知叙事,隐喻了在人心俘躁的现实中,保持初心是何等的艰难。
       四说传奇叙事。
       传奇叙事理论是由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所提出。
       所谓传奇叙事,就是虚构性多、现实性少。
      作家在其创作的《老托尔斯泰》一诗中就运用了这一叙事方法。
      她在《老托尔斯泰》一诗中这样写道:

      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
      他把藏浪当作生活,把财富当作负累
      他得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
      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
      然后缓缓离去,背影融人万千人群
      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
      他踽跚在火车站
      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
      但他的身体今生再也无法远行了
      他将停留在车站,做永久歇息
      姓名,墓碑,慕志铭都是沉重的东西
      被放进晴园荒林中,让落叶将其掩盖
      而他终其一生寻找的是
      深埋于此的,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

      诗中的"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他把藏浪当作生活,把财富当作负累/他得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然后缓缓离去,背影融人万千人群/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他踽跚在火车站/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但他的身体今生再也无法远行了/他将停留在车站,做永久歇息/姓名,墓碑,慕志铭都是沉重的东西/被放进晴园荒林中,让落叶将其掩盖/而他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深埋于此的,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诗段使用的就是传奇叙事方法。
      其中的"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他把藏浪当作生活,把财富当作负累/他得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他踽跚在火车站"是传奇叙事一:视角的虚幻奇异叙事。
      其中的"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是传奇叙事二:听角的虚幻奇异叙事。
      作为一个当代人,作家能够看到、听到已死去许久的19世纪的托尔斯泰之人、之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所以能看到、听到,这只是作家的虚构。
      作家通过使用传奇叙事,摆脱了现实生活的约束,呈现了心理真实的深度。
       五说结构叙事。
       结构主义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提出。
       结构主义叙事学是受结构主义而产生。   
       所谓结构叙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家在其创作的《一天到晚》一诗中就运用了这一叙事方法。
      她在《一天到晚》一诗中这样写道:

      日子琐碎,而又从未脱离既定的轨迹
      花在开,草在长,鹰在飞
      看各种风景,听不同声音
      看起来似乎千篇一律
      走过同一条道路,但足迹深浅不一
      看过的人还是昨天那帮人,可衰老在加剧

      世界每时每刻都是在变化着
      冷雨击打着屋顶
      琉瑞瓦愈洗愈明净,最后还是会碎裂
      —生活就是这样子
      闪光的一面是留给别人的

      诗中的"日子琐碎,而又从未脱离既定的轨迹/ 花在开,草在长,鹰在飞/看各种风景,听不同声音/看起来似乎千篇一律/走过同一条道路,但足迹深浅不一/看过的人还是昨天那帮人,可衰老在加剧/琉瑞瓦愈洗愈明净,最后还是会碎裂/—生活就是这样子/闪光的一面是留给别人的"诗段使用的就是结构叙事方法。
      其中的中的"日子琐碎,而又从未脱离既定的轨迹"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日子琐碎"是现象,"而又从未脱离既定的轨迹"是本质。
       "花在开,草在长,鹰在飞/看各种风景,听不同声音/看起来似乎千篇一律/走过同一条道路,但足迹深浅不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花在开,草在长,鹰在飞/看各种风景,听不同声音/看起来似乎千篇一律/走过同一条道路"是现象,"但足迹深浅不一"是本质。
      "看过的人还是昨天那帮人,可衰老在加剧"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三:"看过的人还是昨天那帮人"是现象,"可衰老在加剧"是本质。
      "琉瑞瓦愈洗愈明净,最后还是会碎裂/—生活就是这样子/闪光的一面是留给别人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四:"琉瑞瓦愈洗愈明净"是现象,"最后还是会碎裂/—生活就是这样子/闪光的一面是留给别人的"是本质。
      作家通过使用结构叙事,展示了如何将零散表层的生活性叙事语境开发成系列理性的学理性禅宗联系。
      六说解构叙事。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创立。
      解构主义叙事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作家米勃所发起。
      所谓解构叙事,就是按照从"复杂症结"到"解开症结"心理顺序展开叙事。
      作家在其创作的《浩瀚》一诗中就运用了这一叙事方法。
      她在《浩瀚》一诗中这样写道:

      一定有些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
      规划我,改变我
      打开我的身体,像打开一片黑洞,一座仓库
      没有边界
      ——它比天空还要辽阔

      为了填充它,我曾漂流于茫茫南海
      让翻卷的浪花涌进来。我曾穿行在西汉水畔
      那里的古堡,野花都是我的贵宾,做客于其间
      高原的风沙猛烈
      我敞开心扉,容纳了它们

      我在中原大地上疾驰
      一闪而过的民居,麦田,美艳的牡丹
      笔直的白杨。山川河流,高楼大厦……
      刹那间都奔向我
      将我的身体作为永久栖息之地

      一定有谁贿赂了它们
      才如此喜爱我
      来装点这偌大空间
      这一片黑暗贫瘠之地因它们
      逐渐明亮,饱满

      诗中的"一定有些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规划我,改变我/打开我的身体,像打开一片黑洞,一座仓库/没有边界/——它比天空还要辽阔/为了填充它,我曾漂流于茫茫南海/让翻卷的浪花涌进来。我曾穿行在西汉水畔/ 那里的古堡,野花都是我的贵宾,做客于其间/高原的风沙猛烈/我敞开心扉,容纳了它们/我在中原大地上疾驰/一闪而过的民居,麦田,美艳的牡丹/ 笔直的白杨。山川河流,高楼大厦……/刹那间都奔向我/将我的身体作为永久栖息之地/一定有谁贿赂了它们/才如此喜爱我/来装点这偌大空间/这一片黑暗贫瘠之地因它们/逐渐明亮,饱满"诗段使用的就是解构叙事方法。
      其中的"一定有些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规划我,改变我/打开我的身体,像打开一片黑洞,一座仓库/没有边界/——它比天空还要辽阔/为了填充它,我曾漂流于茫茫南海/让翻卷的浪花涌进来。我曾穿行在西汉水畔/ 那里的古堡,野花都是我的贵宾,做客于其间/高原的风沙猛烈/我敞开心扉,容纳了它们"是解构叙事一:
      "一定有些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规划我,改变我/打开我的身体,像打开一片黑洞,一座仓库/没有边界/——它比天空还要辽阔"是复杂症结叙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感觉?
      "为了填充它,我曾漂流于茫茫南海/让翻卷的浪花涌进来。我曾穿行在西汉水畔/ 那里的古堡,野花都是我的贵宾,做客于其间/高原的风沙猛烈/我敞开心扉,容纳了它们"是解开症结叙事:我怎么来应对这种心理感觉?
      其中的"我在中原大地上疾驰/一闪而过的民居,麦田,美艳的牡丹/ 笔直的白杨。山川河流,高楼大厦……/刹那间都奔向我/将我的身体作为永久栖息之地/一定有谁贿赂了它们/才如此喜爱我/来装点这偌大空间/这一片黑暗贫瘠之地因它们/逐渐明亮,饱满"是解构叙事二:
       "我在中原大地上疾驰/一闪而过的民居,麦田,美艳的牡丹/ 笔直的白杨。山川河流,高楼大厦……/刹那间都奔向我/将我的身体作为永久栖息之地"是复杂症结叙事:我为何有这种体验?
       "一定有谁贿赂了它们/才如此喜爱我/来装点这偌大空间/这一片黑暗贫瘠之地因它们/逐渐明亮,饱满"是解开症结叙事:我做出了什么发现?
       作家通过使用解构叙事,展示了心理困惑,告知了应对姿态。


作家简介:
       中国作协会员、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参加《诗刊》第33届青春诗会。 出版诗集《虫鸣向晚》、《修得一颗柔软之心》,散文随笔集《忧伤而坚韧的曹禺》、《柔而刚的老舍》。获安徽省政府社会科学文学奖。

诗评人简介:
      陈泽亮,国际诗人,诗歌评论家,英诗翻译专家,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员,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特邀编辑,新西兰《澳洲讯报》诗歌版主编,《西北凤凰诗社》社长,曾在《人民日报》《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四川人文》《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美国《海华都市报》、美国《世界日报》、新西兰《澳洲讯报》等网站、杂志、报纸、平台等发表诗歌四百多首、 诗评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二篇、散文评论一篇,小说评论二篇。 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附文:
纪开琴组诗(六首)

我开始模糊自己

最初是清晰的
我和动植物分得很开。我有明确目标!
我想留下一道立体的影子,或闪光的一瞥

但现在模糊了,融人很多事物中
什么都是我,什么又都不是我
或者,我还剩下半个

这半个保持我的样子,另一半随波逐流
——最终我会完全消失
我是雪,有一个融化的过程

理解

隧道从黑暗中穿过
我理解这终生的荒凉,孤独
重重山峦对世界的渴望
不为人知的植物怀有一颗羞赧之心
我理解
环境塑造性格
改变—生

铁轨像光滑的丝线
缝合大地的缝隙
使它平坦,完整,万物得以自由穿行
我理解火车不分昼夜奔跑的意义

黄昏之于落日,庄稼之于田野
相互依存。我理解它们血融于水的深情
仿佛我们

永远无法割舍自己的影子
和思想
在漫无边际的行走与思考中
理解生命犹如风过峡谷,月满西楼

芦苇
我时常一个人去看芦苇
大河与堤岸相连的地方,蒹葭苍苍
我极目远望,树木围绕着村庄
高枝上的鸟巢,像天空望向大地的眼睛
深情,孤单,而苍凉
我长久凝视,烟岚,屋顶,平原,田野,河水
水鸟纤细的叫声……一种平静的力量净化我
那时,我才能原谅时光肆虐
它趁我还没理解“年轻”这个词
便让我匆匆老去
像秋天的芦苇,头顶上落满霜雪
我本认定一切事物都应保持初生的样子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鸟巢还是那样的鸟巢
四月的蔷薇,五月的忍冬依然欢快,活泼
聚众闹腾。人们依然春耕秋收
万物秩序井然
没有人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岁月倥偬
一代代人在村庄老去,一代代人已走出村庄
旧日鸟巢已换新主
花开花谢,再不是先前那朵
它们都消失了,就连吹散它们的风
也不是昨日之风
但芦苇算得上长者吧?
一定见证了聚散离合。我来看望它们
站在一株芦苇边——时间让它白头
也让它愈发柔软

老托尔斯泰

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
他把藏浪当作生活,把财富当作负累
他得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
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
然后缓缓离去,背影融人万千人群
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
他踽跚在火车站
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
但他的身体今生再也无法远行了
他将停留在车站,做永久歇息
姓名,墓碑,慕志铭都是沉重的东西
被放进晴园荒林中,让落叶将其掩盖
而他终其一生寻找的是
深埋于此的,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

一天到晚

日子琐碎,而又从未脱离既定的轨迹
花在开,草在长,鹰在飞
看各种风景,听不同声音
看起来似乎千篇一律
走过同一条道路,但足迹深浅不一
看过的人还是昨天那帮人,可衰老在加剧

世界每时每刻都是在变化着
冷雨击打着屋顶
琉瑞瓦愈洗愈明净,最后还是会碎裂
—生活就是这样子
闪光的一面是留给别人的

浩瀚

一定有些什么,在看不见的地方
规划我,改变我
打开我的身体,像打开一片黑洞,一座仓库
没有边界
——它比天空还要辽阔

为了填充它,我曾漂流于茫茫南海
让翻卷的浪花涌进来。我曾穿行在西汉水畔
那里的古堡,野花都是我的贵宾,做客于其间
高原的风沙猛烈
我敞开心扉,容纳了它们

我在中原大地上疾驰
一闪而过的民居,麦田,美艳的牡丹
笔直的白杨。山川河流,高楼大厦……
刹那间都奔向我
将我的身体作为永久栖息之地

一定有谁贿赂了它们
才如此喜爱我
来装点这偌大空间
这一片黑暗贫瘠之地因它们
逐渐明亮,饱满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