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湖

作者: 2021年11月25日12:11 浏览:445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堤岸边,芦花如经幡
雨雾加持:桑叶、白天鹅和霜天
以及一绺浅紫的秋意

洞庭湖平原,必须划拨一湖
供舜帝之妃采桑
让蚕成为时间的影子

桑树的含义渐渐用光
丝绸接受剪刀的赞美
只是,丝衣用于失去和遗忘

在两根芦苇之间
唯有密集的鸟鸣
替我喊出中年的霜雪和星辰


最 佳 点 评      

作者以朦胧和跳跃的意象为读者展开一幅采桑湖边的美丽画卷,芦花和经幡本不相通,联结它们的是湖畔亘古不变的风以及大自然偶然降落的雨雾,“浅紫的秋意”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确切的时辰,又像为画卷平添了一抹充满遐想的色彩和挥之不去的意境。

而后是穿梭于现实虚妄和历史沉重的慨叹。作者站在采桑湖边,思绪跟随时间回溯到上古时期,诗中的“舜帝之妃”不再是爱情神话的主角,而是和“蚕神”嫘祖一样受人崇拜的采桑者,与之相应的是桑蚕交织缔造的文明不断推进的历史岁月。屹立湖畔,目之所及,万物皆是时间的缩影,历史的浩渺纵深感油然而生。

第三节略有伤怀之感,历史原本的模样开始演变,赋予物最初的、最本质的含义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审美等附加的荣耀与赞美,表面上是丝衣的失去和遗忘,实际上令人怅惘的是,生命最初的面貌正在改变,进入一个新的变化和定义中,物态暗喻人生,充满凝重与困惑。好在没有迷茫太久,芦苇间的鸟鸣又将人拉回现实,半生已过,或知天命,或未知天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有吊古伤今之情感。采桑湖边,作者看着“杳杳波涛阅古今”的湖水,其矢志不移的情怀应该也是我们的具体感受。

网友点评:汪湘云



经编委会评选,汪湘云来自微信)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小一(来自微信)、云瑛(来自微信)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优秀点评1

首句以经幡喻芦花,开满芦花的采桑湖其实是作者心灵的圣地。桑叶、白天鹅、天空,是采桑湖的典型意象,它们色彩清雅,笼罩在雨雾之中,平添苍茫辽阔,牵动绵长情丝,拓展了诗的意境,作者把这份独特感受用“浅紫色”来形容,化抽象为具体,具有表现力。紫色象征痛苦和高贵,由此表达出秋的悲凉,“浅”字又让秋意变得淡而馥郁,哀而不伤。第二节,以采桑湖的历史传说入笔,增添采桑湖的神秘色彩。曾经的蚕、桑树、丝衣早已沉淀在已逝的时光里,折射的是光与影,得与失。如今采桑湖依旧,而二妃已逝,华衣已逝,寄寓人事沧桑,传说无论再美好,再动人,终究只能用来祭奠已逝的岁月。与其说作者感叹历史,不如说感叹人生。人到中年,饱经风霜;芦花不败,希望不泯。首尾以芦苇相照应,时空流转,物我相宜,采桑湖已成为特定的历史符号,昭示着人类对生命永恒意义的追求和超越,这便是这首诗的主旨。纵观全诗,由景物到人事,由传说到现实,虚实结合,开合有度,余音袅袅,是一首值得学习的诗作。

网友点评:小一



优秀点评2 

全诗流动跳跃,开头的实景,如同孩童在细数手里的新奇事物,带着质朴,一绺浅紫的秋意更像从俯视的视角仰倒在芦花丛里,感受天边和眼前芦花的交界处所荡漾开的淡紫。作者的思绪在秋色中一点点发散,回拨时间,溯洄到舜帝之时,采桑,养蚕,制衣,貌似只是简单的生活步骤,其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想要在时间中留下痕迹的念想。蚕吐丝,成为时间的影子,丝绸在剪刀的赞美下变成丝衣,丝衣却在时间里失去和遗忘,一切念想和浮华在时间里成就但是终将流失,尽头是遗忘。作者罗列了丝衣的制成过程,采桑,养蚕,吐丝,丝绸制衣,成品的丝衣却代表着对过去的遗忘和失去,一切都回归到最初的状态,时间的影子。结尾收束于沉思,鸟鸣喊来的是中年的霜雪星辰,与那个中年的"我"结伴独立堤岸旁,点点数语,小我与宏大的天地勾连一起,表达了对天人合一之境的向往。

网友点评:云瑛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王夫刚

网友点评整理:金石开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点评网友名录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每日好诗创作谈”约稿启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

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