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福兴柴火棕

作者: 2021年12月30日21:31 浏览:93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方便的特点,被称为“东方快餐”。古劳水乡水网纵横,人们以捕捞为生,每天早出晚归,粽子成为他们充饥的最佳选择。可是,传统的粽子个儿小,不耐饿。1902年清末民初年间,古劳镇打线墩村村民李滑荣突发其想,在保留传统粽子的制作技艺上,利用蕉叶、粽叶包裹糯米、鲜肉,制作出体积大、份量重的粽子,每只粽子有8两至1斤重,粽子约长度为20公分,高与宽度约13公分,呈帆船状形态,用柴火烧煮足足8个钟以上,使粽子营养丰富,热量高,让人饱腹感满满。这种制作方法,引起邻居乡亲纷纷效仿,甚至购买,“古劳柴火粽”因此而来。 李氏第二代、第三代在传承父辈的制作技艺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改良创新,让古劳柴火粽从造型、味道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吸引附近其他村民前来学习,古劳柴火粽成为当地风靡一时的特色美食。 由于解放前后,物质条件异常匮乏,粮食问题突出,古劳柴火粽在当地村民的餐桌上日渐消失了,制作技艺一度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对柴火粽念念不忘的古劳镇连北象山村村民侯惠英凭着自小帮母亲包粽子所学到的技艺,重新把柴火粽带进人们生活,重新引起社会的关注。李氏后人知道后,特别安排厨师梁柳英向侯惠英请教柴火粽的传统制作技艺,并所经营的酒楼——福兴酒楼进行推广、售卖,同时命名为“古劳福兴柴火粽”,寓意为人们带来幸福、兴旺的祝福。
绿裙翠黛两堪夸,彩带缠腰系玉华。
糯米含情蕉有味,蛋黄蕴秀白无瑕。
丰姿胜比三春柳,雪色犹如二月花。
柴火悠悠轻慢煮,嘴谗不怨隔离娃。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