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答案,在唐诗里找

作者:综合   2022年06月23日 10:07  三联生活周刊    1340    收藏

01.诗必穷而后工


阿城曾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绝境。他做了一个相对的补充:绝境是一个比喻,可能是任何你碰到的问题,你有这个能量、智慧和经验穿越吗?没有,那就可能是绝境。这句话似乎过于绝对,但遇到的问题至少是一种困境。过去三年,很多人的生活都泛出一番寒意,生活似乎变得无法完全掌控。

我们哀叹、我们焦虑、我们不甘,但内心深处也知道,困境是生活的常态:年轻时候总会感喟穷困,怀才不遇;中年常常遭遇变故或者病痛;老了总要面对亲人朋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去。而身处困境,人们常常不平则鸣,有一个成语叫“绝处逢生”,那新生的事物可能就是诗。

古代诗人都是如何用诗面对人生困境的?多病困扰之时,韦应物想念老友,他这样写: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元稹思念亡妻,留下千古佳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白被赦免后乘舟东下江陵,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但其中透露的喜悦背后,是诗人经过流放、抛妻别子的痛楚。

生离死别是古诗里的重要话题,也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困境。

《全唐诗》的四万八千多首诗,大部分都是羁旅行役的苦闷、求而不得的痛苦、对亲人的悼念以及刻骨的相思,单纯描写快乐的诗句很少。正因此,古人总结道:忧愤出诗人、诗必穷而后工。

人生的诗意时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现实苦难的正视以及对它的超越之上。命运的沉浮,以及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这些人的遭际,会让诗人有感而发。千年前某人内心的一次涟漪,落在纸上成为诗句,被记录被诵读被流传,引发之后无数代人的精神共振,余音袅袅,直到今天。


02.生活的诗意: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在古代,像“我要做一个诗人”这种提法,是不存在的。战国的屈原、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等等,大部分被我们称为“诗人”的那些古人,他一生的主要身份都不是诗人,而是心怀抱负的士子、居庙堂之高的政客、梦想兼济天下的文人。他们认为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而这件事不是写诗。

有时,他们并不活在诗意的“艺术真空”里,甚至要直面“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的现实。在唐代诗人孟郊的小世界里,流露出一种现实的冷峻。孟郊在底层生活过,当他没权没势时,常有人把他当作“路人甲”。韩愈因此对孟郊一直抱有同情:“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

孟郊幼时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屡试不第,贫困如影随形,一生悲苦。但他并不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困境,能眼光向外,关注人间的疾苦。看到百姓生活艰辛的残酷现实,他写下悲天悯人的诗句: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目睹贪腐的官吏对农民的繁重剥削,他痛心疾首地吟诵: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古代农民经常遭受繁重剥削,孟郊用诗记录下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图为古代农民画像砖拓片

他一生都在漂泊,“十日理一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当他晚年当上县尉,终于可以把母亲接来同住时,饱尝世态炎凉的他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用真挚的情感,给后世留下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经典慈母形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被历代传颂,直到今天还被挥洒在各种书法卷轴上。

孟郊不避讳内心的失意,用真切的生命体验去写诗。人生的各种际遇汇聚成了诗,诗是生活的副产品。

相比起孟郊,刘禹锡很早就踏上了仕途,他年少成名,二十岁中进士,三十岁就位极人臣。但他的后半生却遭遇谗言、排挤和攻讦,一路被贬连州、夔州、和州等地,长达二十年。

面对苦难,不同于孟郊,刘禹锡一生乐观旷达,坚毅刚强,更是用诗歌实现了对苦难的精神超越。尽管有数次被贬谪的遭遇,当遇到后起之秀白居易,他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流露出欣喜与乐观;因写玄都观桃花得罪权贵而被贬,但当再次奉调回京任职时,他还敢写玄都观桃花,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尽显韧性与傲骨。

他告诉我们,要豁然地看待世事的无常,“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但他又并非一味沉浸在前尘往事中,而是劝诫人们“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不必纠结于往事,就算遇到了痛苦与愁闷,生活还是要不断向前。

而比起刘禹锡,王维又更进一步,把面对苦难的精神超越,上升到了禅的超脱与智慧。经历了仕途风波后,他看透了官场沉浮,愈发感觉到人世的虚幻,因此对佛家的超脱有了更亲切的体会,遂在辋川营造了一座别墅,隐居山林。

他爱描写山林的“空”与“虚”,在他的诗里,世界总能显现出原初的面目,幽静且空灵玄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时,甚至初升的月亮会惊动山鸟,它们在山涧里的鸣叫声,安慰那被俗世侵扰的内心。

在禅的境界里,他找到了朴素自然的处事智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是摆脱了世俗中的各种纠葛,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诗意。他过的是半官半隐的生活,好比一个挑夫,一个担子里装的是喧嚣,另一个装的是隐逸。

正是从他的诗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一个喧嚣的外在世界打交道。王维隐居山林的行为,以及随缘自适的心境,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答案,深深打动了内卷的现代都市人。


03.生活的答案,在古诗里


诗人们生活的副产品,被不断传颂后成为经典,直到今天仍是激励后世的精神财富。如今98岁的叶嘉莹先生历经战乱,转蓬万里,半生漂泊,她说她的往事总是“随命运拨弄和抛置”。

她的人生,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1948年,24岁的叶嘉莹南下结婚,不久跟随丈夫去了台湾。抵台第二年,丈夫便入狱,叶嘉莹也一度被捕和接受审讯。她带着吃奶的女儿,睡过亲戚家的走廊,写下“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来表达艰辛。

四年后,丈夫出狱,失去了工作,她靠在中学教书的收入养活全家。一次下课后,她在等公车时,由古文里的“云母车”想到李商隐的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经历了患难,她和诗人有了心灵上的共鸣,体会到那种孤独、寂寞和悲哀。回到家,她又是那个擦地板,架着竹笼在炭火上烘烤尿片的女子。

1976年,52岁的叶嘉莹收到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消息。葬礼后,她回到家里,接连数十天闭门不出。她在《哭女诗十首》里,写“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老瘁竟何为”,“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她回到学校工作,见到同事,最多眼圈一红,就低头走过去了。是古诗词,把她从人生苦难中拯救了出来。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她一次次告诫学生,要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她从那些伟大的诗歌、伟大的心灵中汲取力量。叶嘉莹先生说,古诗词中歌咏的生命、感情、理想、志意,千古而下,只要是有感觉的人,就能与诗人感同身受。她因体会到古典诗词里那些美好高洁的心灵而感动,而诗词的写作、研读,也成为支持她走出低谷的力量。

就那种“面对困境也依然浪漫”的气质而言,可以说,诗从未在我们心里消逝过,它的精神一直都在。只要生活在继续,那么就会有无数个与诗歌“同频” 的时刻。两年前日本援华防疫物资上的一句唐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为许多人带来了宽慰。而诗歌总是常读常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时代背景下,诗都能给人不同的感觉。

最近,抖音联合南开文学院、中华书局推出了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叶嘉莹先生也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与社会公众一起读诗、品诗,体会唐诗的微妙与幽深,温故而知新。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唐诗塑造了中国人的语言和审美,也构建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唐诗所传递给我们的是:有些人生困境千年未变,早在一千年多前,诗人们就为后世留下了参考答案,只等待与我们的人生契合,重新赋予我们力量。

当人生处于某种纠结时,我们会想起“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把酒问月》),它提示我们,放下纠结,事情的格局终会有所改变;当精神疲惫时,我们会想起“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梁园吟》),这是对“躺平话语”最温柔的强心剂;而当再一次被“事业”打败时,我们或许应该记住: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今天的人生起承转合,与一千多年前的唐诗仍能丝丝入扣。古人感发的生命体验,穿越深远的时间阻隔和浓重的历史风烟,仍旧能与今人心心相印。今人亦能透过唐诗读到古人诗意的魅力,熏陶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境界。

诗歌从未远离生活,生活的答案就在诗里。唐朝的诗人有答案,先生们有答案,你自己从唐诗中,也能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3.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4. 关于举办“诗颂担使命 歌咏砺初心” 第四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的通知
  5. 牛庆国诗集《哦,黄河》新书分享会在兰举行
  6.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带着飞呀飞的童心,诗人高凯来汉与小读者分享
  8. 王珂教授研究出的柔美巧怪新诗语体构建策略产生影响
  9.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2. 铸就新时代文学新辉煌
  3.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三辑
  5.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第四辑
  7. 第41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四:孔鑫雨的诗
  10. 每日好诗第41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