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壮丽的时代洪流中看见自己

作者:庞洁   2022年07月20日 10:41  文艺报    1230    收藏

自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首次为新诗发声至今,已经一个世纪有余。百余年来,中国现当代新诗在彷徨与奋进中发展至今,不断尝试与多元文化碰撞,试图开辟崭新的发展道路。关于中国新诗的百年变迁,实在有太多问题值得去探觅研究。

一个优秀的诗人必定非常看重自己与时代既契合又疏离的关系,所以艾略特才会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称诗是“有意义的感情的表现,这种感情只活在诗里,而不存在于诗人的经历中”。对所处时代之“意义”的焦虑,也使得很多诗人的诗歌立场时时偏离诗人所在的时代现场。诗人们要么刻意回溯到诗经时代的古典语境,要么沉浸在对技巧过度迷恋的巫术性的词语火焰里。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诗歌因其特殊的质地,与心灵、时代的相通程度最为紧密,故而又是最灵敏的测温计,紧随时代的步伐,感应时代的悲欢。对于当下的诗歌来说,“新时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空间概念,因为在新时代的空间里,正在发生着历史巨变,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中华大地上谱写着壮丽的史诗。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正在这个空间里淋漓尽致地演绎发挥。如何讲述和书写中国故事,已然成为写作者共同的命题,诗歌尤其应当注视当下时间与空间的全新更替。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既为诗歌提供了新的主题、新的灵感,也必然对诗人个体造成新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在这巨大、斑斓而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看见自己、重新建立自我坐标,如何树立凸显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诗人们应该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当下部分诗歌作品的艺术水准较差,呈现出庸俗化、消费化、琐碎化、同质化的不良倾向,表达情感多流于表面,一如朋友圈里多是点赞之交,或如快餐手纸用过就扔。新的八股语言以及大量庸俗、暴力的网络用语泛滥,绯闻八卦、猜测臆想、撒娇斗嘴,都能写进诗里张扬,误把琐碎的个人意见当成公共常识。一些诗人过度强调“诗意”,却连最基础的捍卫语言纯净度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每个诗人都需要凝聚审美品质,写出具有审美独特性的作品,强调人文精神的在场,就像保护和建设绿水青山一样呵护、净化我们的母语,让其回归典雅和道地,这一点至关重要。

良知的缺席、精神的休眠和惰性,也是应该警惕的。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一种个人化写作和部分追求闲适意味的倾向,这不仅使诗歌在思想维度上显得漂浮,也使得很多文本疏离底层,少了心怀天下的情怀。如果诗人们整天关注的是吃喝拉撒等琐碎事务,那么关于星空、关于人类自身、关于公正、关于精神、关于未来的东西就会缺席。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写诗仿佛变得轻而易举,写诗的“自由”被过度消费。人们对诗歌的接受方式和认知体系被改变,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民间话语纷呈万象,使诗歌具有了更多不确定性。也正因为这样,诗歌的价值得不到公众应有的肯定。当然诗人本身的原因也很重要,自我鼓吹与圈子化盛行,部分诗人过分膨胀、放任自流,使高洁傲岸的诗歌精神病变为低俗嚣张,诗意的绵延无尽变成直白杂陈,甚至连一些最浅显的诗性常识也被消解掏空,各种形式的诗歌活动比诗歌创作本身更加繁荣,这都在无意中伤害了诗歌自身的品质。诗歌本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崭新的时代里思考“诗歌何为”,呵护其珍贵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诗人的使命是还乡,当我们的肉体不断被丰富和强大的物质招安,我们的心灵是否还能承受住无家可归的煎熬与折磨?诗歌写作的原动力就是追问世界,探询世界的隐秘和真相,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与外部世界摩擦、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去打开世界的切口。要对时代进行追问,仅仅练习修辞和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对接历史、现实和想象的能力,并从日常中提炼出神性。这是区分熟谙回车键的诗歌技工和真正优秀的诗人的重要标志。优秀的诗人向来善于抵达属于人类整体命运的那部分,这也是他最高苍穹的边界,而非有限的、迟疑的、欠缺诚意的部分,也就是沉重而烦琐的肉体的部分。

在今天,“写什么”已经不是首要问题,关键是要看诗人能赋予自己的文本什么内核,也即“怎么写”,是以一种松垮的“葛优躺”的姿势来写,还是以直视生命与未来的严峻态度来写?诗歌的尊严来自其精神品格,我所理解的诗人的失败,绝不是没有足够数量的发表和出版、不是错过了某些奖项,而是放弃了审美和精神追求。当下人们的生活被密不透风的现代性所裹挟,但看看我们身边,社会文化矛盾、贫富差距等诸多问题依旧突出,环境污染还在,留守儿童还在,空巢老人还在……中国对现代性的建构还远未完成。作为诗人,又怎么能抛开这一切而只谈论自己?

曾看过一篇文章,以女诗人林子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爱情诗《给他》及其与《诗刊》编辑雷霆的通信为例,提到编作之间、诗人之间的书信是重返诗歌现场的重要切口。1980年代,诗歌在中国一度极为流行,大家通信时的措辞委婉雅致,与今天互联网上或草率或粗俗的攻击大不相同。今天的微信交流固然更便捷,但也呈现出更多碎片化的倾向。孔子云“诗可以群”,既指诗人之间“群居相切磋”,也包括诗歌对社会群体的感化与提升,诗歌之“群”对诗艺的提高乃至心灵的养成影响至深。今天大大小小的诗歌节,或可重建某种断裂或重温“从前慢”,今天的各种“危机”也未尝不是一种新鲜的挑战。

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诗人面对空前冗杂的信息与诱惑,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太多,无所适从。很多写作者一直在求多求快,“五色令人目盲”,然而少也是一种力量。优秀的诗人一定是在权衡质与量时将“质”放在首要位置的人,优秀的作品也绝不是通过量产而得来,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去粗取精而成。我读伍尔夫的传记,说她经历了很长的写作训练期,写了大量作品却并不试图发表。“她身上存在一种自我克制。忍耐并不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文学美德,这不是一种谦卑的标志,而是高度警觉的自我尊重的标志。”作为写作者,我读到这句话时很感动。具有毫不妥协的高标准和慢慢接近标准的耐心,这才是写作的正确姿态。

生活、真理、诗,有时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字,诗人们不应该口称对生活真诚、对真理热爱,却在行动上做着完全相反的事情。如此看来,是不是被叫作“诗人”并不重要,写作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看见与省察自我,除了对号入座的生活,应该还存在一个诗意的世界。如曼德尔施塔姆所言,诗歌是“以不死的词语那燃烧的盐组成的”,诗人应视“盐分”为与碳水化合物同等重要的生命养料。

作为诗歌隧道中的凿光者,我们青年诗人应当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当诗歌为自己带来一丝微光时,便也带来了“诗人的胜利”,诗人的胜利与诗歌的尊严永远不在互联网经济的巨浪中,不在朋友圈的碎片轶事里,不在阅读量动辄“10万+”的速朽鸡汤文中。对于生活,能做到“不矫饰、不怯场”已属难得,愿好诗能给予人们这样的品质和勇气。这就是我与诗的关系,我相信,永恒的星空与壮丽的自然,比起我们必朽的肉体与心灵,更能代表我们,也更应代表我们。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