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网精选(《诗刊》2022年第8期)

作者:张 毅等   2022年08月12日 16:13  中国诗歌网    3094    收藏

编者按:《诗刊》中国诗歌网精选栏目,精选“《诗刊》投稿专区”和“每日好诗”推荐的优秀作品,予以刊登。入选《诗刊》2022年第8期“中国诗歌网精选”的作者为:张毅、曹戊、亭心、卢艳艳、聂泓、陆岸、筱凡 、陌小小、徐晓宏、宇离、尖草、桂英、天岩、三泉、彭浣尘、赵其琛、熊轲、半亩浮生、方志强、周友清等。

从2022年7月开始,中国诗歌网的精品栏目“每日好诗”将以精选专辑的形式在《诗刊》推出,并形成长期的推选机制。内容包括诗作和点评节选,呈现《诗刊》中国诗歌网诗选新面貌。

微信截图_20220815103640


描述一艘沉船 

张 毅


某日,读一本有关航海的书

书中记载了一支船队消失的往事

读到101页时,文字突然涨潮

海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看到一艘沉船

从海底升起,在与时光相反的航程里


我看到船舱堆满烟草、陶罐和丝绸

鱼形花瓶的碎片映着波斯人的眼

我看到那只失传的玉镯

出现在阿拉伯美人的手腕上


此刻,我的手恐惧不安。我的心

是一只铁锚,发出冷峻的声音

瞬间穿过了大海。我看到一支船队

正以落日的速度加快沉没


我将沉船的锈迹拭去,把锚和上升串在一起

中间的历史被白雪映照,时间是一串

失落的珍珠,被海盗搁在神的瓷盘上

没有一只手将它取回。一切极为相似

你躲过风暴,却遇上天火


我看到海水上升,波涛覆盖了大地

那个船长抛出的缆绳

至今没有着落,海的幽深是鱼的眼神

告诉我的。多年后,我仍能看清

那些水纹。清晰的水纹,刻在心灵的岩石上


张毅,山东高密人,铁路系统退休职工


点评:在诗的缓缓诉说中,奇珍异宝与阿拉伯美人让人产生沉浸式体验,心随着船的下沉而揪紧。那些清晰的水纹深深刻在心灵的岩石上,暗喻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心灵的岩石仿佛承担了人类的思想,时间在流逝,也在提醒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所以,与其说沉船是一个事件,不如说是一帧历史的缩影。(惊蛰时雨)



登雅玛里克山

曹 戊


登上去。山,就矮了下来

委身在我们脚下,任由他的低矮

暴露在我们面前——


山。登上去。就暴露在风中

被一刀一刀地刻下

隐秘的语言。为了读懂这一刻

我们暴露在风中,任由他

在我们身上重复

鬼斧神工的刀技


山。登上去,陌生的花

任由我们拍照,查询他的名称和由来

像一页页翻开族谱,查证我的姓氏


登上去。山,就矮到了

与我和尘埃一样的高度


曹戊,甘肃陇南人,《西部》杂志社编辑


点评:登山既是生活中的一次体验,也是命运的某种暗示,在这首诗中,作者登上山顶,贴近式写山,眼前的山暴露在风雨之中,能细致地看到被风像刀一样刻下去的岁月的痕迹,一种隐秘的语言需要我们去体会和理解,而山顶的风景,有着我们无法了解的远离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等待我们去认识。(马知遥)



口 琴

亭 心


把一肚子混装的气体压制在口腔

风爬上几个台阶,跳过几个台阶

又跌下几个台阶,氛围提高到炊烟缥缈的高度


沿着回家的路,踩踏地丁、蒺藜

推演村庄、灶台、距离

推演一根银丝绑定的一场雪


被母亲蹲坏的那道门槛

那么像一叶搁置的簧片

日夜地喊,欲把我的小名喊成春天


母亲那么像遮挡寒潮的风门

呼喊的、破损的声音接送我

错乱的弹跳在舌尖上含着一勺拌蜜的和音下咽


亭心,河南偃师人,私企工程师


点评:母爱是永不枯竭的诗歌主题,而独特的诗人总能从自己的角度找到献给母亲的歌,完成情感的自我疗治。以小见大,以物接情,是古老的《诗经》传统,也是诗歌不减魅力的重要原因,这首诗再次验证了这一创作理念。(马知遥)



溪水流动

卢艳艳


站在流动的水上,有那么一刻

觉得自己在倒退。溪水清澈

还是十年前的样子,石汀步看不出

有什么改变,仍然坚硬、笃实

能承受日益沉重的脚步

一切因为主观情绪引起的变化

不会在石头上发生。只有外力

才能让它抹去棱角、长出青苔

被搬到岸上,或者沉入水中

蹲下身,感觉溪水,从指缝滑走

高处垂落时它像白色的纱

缓缓浅行时它是透明的玻璃

流入深潭后与众水一起,凝聚成

高贵莫测的碧玉

然后继续向下流入江海。无论我

站在一条溪的哪一段,哪一个节点

我看见的每一滴水都是新的

也是相同的。仿佛能替代流走的那些

时光碎片,所以一切有关失去的沮丧

不会在这里得到共鸣。感谢溪水

永不停息地流动,让我懂得

我眼中的每一滴泪水,都有相同的命运


卢艳艳,浙江东阳人,园林工程师


点评:作者面对流水而生发的一时恍惚,让这首诗在日常之外伴生的复杂性,飘荡出迷人的味道。生活不停地给予,也不停地夺走,作者通过“泪水”这个终于“懂得”的替身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王明法)



记不清母亲年轻的样子

聂 泓


结霜的早晨

母亲捡回满满一担鸡粪、狗粪

畚箕放在院子里,冒着热气


记不清哪一年哪一天

无数这样的日子

在我记忆里翻山越岭


贫穷的日子,一家人

挤在一起。夜里的霜下得越重

早晨的太阳就越红


时光拖着一山的影子

月光拖着乡愁。母亲从门里

探出头来,一头白发


记不清母亲年轻的样子

只有那个结霜的早晨

只有山尖上的太阳红得没有一点杂质


聂泓,湖南衡阳人,祁东县公务员


点评:这首诗的新意在于它的切口抓得巧,就是“记不清母亲年轻的样子”,但作者记得母亲的劳作,记得母亲的一头白发,从这个角度来写母亲为一家人的艰辛付出,通过细节让我们记住了母亲的勤劳慈爱,母亲的形象也因此变得饱实和立体。(李云)



宽容书

陆 岸


荒野还剩下什么

狗尾草和野火不约而同

在风中摇曳


天空还剩下什么

梧桐叶展翅

与落日一起离开枝头


远方还剩下什么

你在站台

使劲朝我挥手


月亮每次都会落到

一个边陲小镇

即将到来的雪,那么大动静


月光宽容了失眠的人

大漠浩荡

宽容了一叶孤舟


陆岸,浙江桐乡人,教育工作者


点评:这首诗的内在空间较大,多维指向意义明显,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适应它,可以从爱情诗的角度去剖析它,也可以从仁义博爱的角度去咀嚼它,像一颗槟榔,多味有汁。多维指向让这首诗有了复合多元的质地。(李云)



暮色琴声

筱 凡


钢琴令她放下了语言

白日与黑夜,构成生之哲理

她望向远处,稚气的

琴声,落在了暮色里


孩子在琴键上按下音符

——指尖要有力,曲子要连贯

在她的钢琴书上

老师标记着醒目的红字


时间无语,用来回望那些

义无反顾的身影,那些

耗尽的意义,消失于一条河流


无数个问题在琴声中

形成支流,分之又合

把一首新鲜的曲子交给孩子


那么旧问题来了:一首好曲子

降临前,谁能给孩子

带来她并不需要的答案?


筱凡,江西上饶人,基层公务员


点评:诗的起句“钢琴令她放下语言”,是个有悬念的开头,结句为“旧问题来了”,又把我们带入到对“谁能给孩子/带来她并不需要的答案”的思考:一个身不由己的孩子在弹钢琴,貌似一个美好的音乐场景,也有可能是一个成人视角下一言难尽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获得了含蓄拷问。(李云)



青龙寺

陌小小


长廊拎着风铃和壁画

樱花吐着香气

落在年少不知晓的裂纹深处


阳光充裕而宁静

草叶上光斑在跳动

那么久远啊

想到山涧的雪和流水般的事物


奔走的,似乎已经静止

屋脊上隆起的那只鹰

披着光,扛起深蓝的天空


我坐下来。一棵小草

等待风吹过


陌小小,陕西商洛人,西安某中学教师


点评:从诗中内容来看,樱花似乎是内地的,但山涧的雪则大抵西部居多,屋脊上的鹰在青藏地区可见。当然,整首诗不一定局限于某个寺庙,也可泛指寺庙。作者在诗中所写,大致是一种感觉和回忆。寺庙有长廊,长廊有风铃,墙上有壁画,院里有樱花,留在少年时的记忆里。阳光在草叶上跳动,往事历历流动,“奔走的,似乎已经静止”,但这一切已如电影中的一秒24帧的画面,感觉是动的,实际是静的。这类诗要写出个性很不容易,需要作者对寺庙本身的历史、人物和宗教主题有所了解,甚至要把自己准确嵌入其中。从这首诗来看,作者略有点题,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周伟驰)



参加完父亲葬礼在回程中

徐晓宏


飞机在云层间颠簸时

我想起这个六月很快就要过去

忽然有一种哭泣的感觉


我不理解自己为何

对消逝变得善感

而我本身就在不断消逝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生活对他们就是一种藐视

我既不在这里,又不在别处


我蜷在自己的身体中

梦见自己出生,成长,死亡

再来一次,依然如此


我在梦和梦之间瞌睡

偶有的出游,像窗棂里斜进的

晨光,仿佛不曾存在


直到我的父亲死了

时间凝固了一阵子

我感觉自己突然从历史中站了起来


如此孤独的

醒来的人生

如同窗外,一无所有


徐晓宏,贵州毕节人,自由职业者


点评:家乡是回不去的彼岸,异乡是无法安放的此在,生活的忙碌常常让人无法直视生命的虚空,诗人疲惫的心灵在父亲葬礼后终于从生活的洪流中挣扎出来,“我感觉自己突然从历史中站了起来”,获得一种短暂醒来后的清晰挣扎和有力抵抗。(孙娟)



夜晚如此宁静

宇 离


一天的好时光 剩下了夜晚

喇叭口的吊灯 在桌面上

投下圆柱形的光束

我靠在一把椅子上 暗淡的光

压低白天的疲惫和焦虑

一株去年的射干

在墙角独自开放

书架上的杜甫和罗伯特·勃莱

挨在一起 陌生的两个人

这一刻的孤独 属于我的自由

我对面的那把椅子上

白天 有位朋友坐在那儿

他是来告别的 他去了南方

打印机上的纸张

像等待一声问候 等待文字的输入

语言 是准备给需要表达的人

而我不想说话

这致命的弱点

就像无法摆脱的衰老

在失去中 我怀念

那些无法拥有的幸福


宇离,陕西宝鸡人,室内装饰设计师


点评:在疲惫的宁静中,人会放松,感知会更敏锐。但一首诗的蕴藏并不是单线联想,因此诗中对房间内其他事物的感知尤为重要,射干、书架上的杜甫和勃莱、打印纸,在这里都参与了“我”的情感空间共建。(胡弦)



陌生的鸟儿

尖 草


它们带来的叫声,清脆,悦耳

仿佛花园寺钟声里掉下来的

音符,它们在枝头跳跃

但不停留,这个锁住了故乡人的春天真好

小河谱曲,昆虫们填词


这是一群陌生的鸟儿,带着

明媚,穿插在我的梦中

像一种莫名的归来

又像一种灿烂之处的离别


渴望它们能永久地留下来

放下飞翔,在花圃里

筑巢,生出一只比一只嗓子更为

清脆的小鸟,让它们的青春

和我的灵魂一起生长

用一些阳光里的泪滴

给我的土屋,开出城市里多余的灯火


尖草,陕西陇县人,农民


点评:这首诗出彩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把鸟鸣比作佛寺钟声里掉落的音符,从而使这种声音得到了出尘之想和悠然之味的加持;二是结尾的开出城市里多余的灯火,则透露出现代生活中人的渴求和隐约对抗以及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的片段性庇护。(胡弦)



桂 英


父亲,当你推开沉重的

木门,仿佛我们生来就认识

而你一直在老去

你教我学会删减,学会卷紧那些

松散的布料,让它们有秩序地

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


月光穿过栅栏,照在雪地上

像银叉子。对面的窗户

是睡梦中的眼睛,父亲

来自异地的消息

使我愧疚,使我开始低声哭泣


父亲,你像一只倾斜的杯子

倒下,并完整地占用了一只木箱子

看着这糟糕的葬礼

和那些浪费掉的月色

我该怎样挽留,才会使我们变得

不再陌生


桂英回族,宁夏同心人,小学教师


点评:《父亲》展现了一种处理情感的方式,诗行中充满矛盾、悖论所营构的陌生化效果。我和父亲“仿佛我们生来就认识”,这种表述显然违背常理,但联系前后语境,似乎可以体会到某种紧张的感觉,仿佛是父亲闯入自己的生活一般。人们常说注重写作细节,但这首诗注重的是情感意象化,作者隐匿起来的体悟似乎比表达出来的感情要多得多。(冯雷)



夜宿木梓排

天 岩


没有木梓树。没有水声

拧开水龙头,山泉的气息扑面而来

刚从山里采摘的紫葡萄,就像会说话的眼睛

它们也替我一起守住空落的房子

我并不是害怕夜晚的寂静

我甚至一度在睡梦里

以为回到了荒弃已久的故乡

一个人反复跨过溪流

萤火虫在草丛里不时点亮小浆果


星星还挂在夜空,我们悄悄坐上车

静静地聆听发动机爬坡轰然的响声


天岩,江西兴国人,赣州三中语文教师


点评:夜宿木梓排却不见木梓树的姿影,诗中的梦回故乡是这首诗的亮点,尤其是尾句“静静地聆听发动机爬坡轰然的响声”,衬托出归乡的期盼、喜悦以及归心似箭的乡愁。(田原)



表 达

三 泉


我常把死亡比作黑夜,

因为只有在黑夜,才看得见星星。


我能想到的好人,

死后,都去了那里。


怎奈何,星空遥远啊

幸好,人类学会了——


用距离换算时间。

哦,光年。多么美,又多么绝望。


银河里流淌的是水吗?

我学会了用善良,表达一件悲伤的事——


妻子在野地里采的花枯萎了

幸好,枝叶上的蚂蚁和飞虫还活着。


三泉,河南卫辉人,现居贵州,经商


点评:这首短诗在立意和艺术气氛的营造上颇具用心,却不失信手拈来、自然而然的原生之美。词语带动情绪的流动,诗句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平淡无奇,其实诗情此起彼伏,暗流涌动。(田原)



一只黄昏里的蚂蚁

彭浣尘


它代替我在路上爬着

但它,并不占用我的身体

它在大地上爬着

但并不发出任何声音

它不羡慕飞鸟,和那些

耽于快乐的游鱼

此刻,整个大地都是它的

接下来它会爱上星星

那一群在高处闪光的小蚂蚁

它会爱上准时到来的

深邃的黑夜,那一片

散发着迷人气息的小树林


彭浣尘,山东泰安人,《泰山诗人》副主编


点评:全诗只有短短十二行,无论语言构成还是诗情诗意,都显得简洁而丰盈,几乎找不到一个多余的词语,每个词都被安置到诗的需要之处。作为蚂蚁的参照物,我、飞鸟、游鱼、星星、小树林依次登场,构筑了诗的独特节奏和开阔空间。(田原)



挽 留

赵其琛


我从没奢望认识你这么一个人,

让我像海岬上的风想要平平地吹一整个世纪;

我从没意料到会有一首枕边的旋律,

既代表遗忘也代表藏匿,让我在夜里蒸发;

我从来没有一个久难愈合的伤口,

就像我从没想过会有其他云流进我的天空;

我从来没把什么事物放在眼里,

可现在我不再隐藏我想要做回一个婴儿的真实想法;

你啊,你是我之所以写作《我》的内涵。

你是一束永恒的挽留。


赵其琛,山东临沂人,甲申学社主编


点评:连续五个否定排比句,强化了否定中的肯定,徐徐诉说出“我”的深情,从一个人、一整个世纪、一首枕边的旋律、一个久难愈合的伤口到一片天空,点线面地概括了挽留的珍贵。(东楼誯)



江城子·初夏独吟

熊 轲 


鸿穿窗树影沉沉。满清音。赋尘襟。

樽下醉眠,大梦白云吟。倦客安闲知雨意,炊烟晚,抚人心。

我酬岁月惯孤斟,夜光侵。不堪寻。此个冷香,梅子信愔愔。

一曲新添千种味,空怀乱,叹幽深。


熊轲,宁夏中宁人,报刊编辑


点评:浓而不粘,伤感却不为伤感所役,是不溺于情绪的表现;章法精密,句法浑成,是不荡于无法的表现。通篇下字颇费锤炼,又似信手拈来,既淡然随意,又感慨深沉,平淡之语见出天然与法度。(韩倚云)



听 雨

半亩浮生

柳营远眺野云悬,风物何曾似故园。

九宇消寒深院里,一人听雨小窗前。

无关笔墨思鱼雁,只此嘀嗒梦水田。

道是痴人非借酒,长留笑靥慰华年。


半亩浮生,贵州铜仁人,自由职业者


点评:这首七律围绕听雨抒发思乡情怀,从日常生活、常见意象入手写境,自有真实感人的力量。全诗联语精工,巧思真情,结合得度,可赏可读。(江合友)



青 苔

万志强

高光让芳草,微绿补余春。

纵是无名辈,何妨有志身。

危崖缥缈影,夹缝淡泊痕。

莫道生花少,但凭一片真。


万志强,广西玉林人,工作于建设一线


点评:于人所不易见之青苔着笔,敏锐可证;于青苔所生之时、之地、之态而见其志、其真,敏感可知。尾联将所咏青苔以一“真”字作结,亦作者之怀抱。(马骁)


夏日村居

周友清

渠溪河畔有人家,一叶轻舟钓晚霞。

蝶戏花藤摇倩影,风掀绿架露新瓜。


周友清,重庆丰都人,当过教师、公务员


点评:此诗写家乡河畔夏日村居情景,一派静谧唯美的水乡田园风情,清新隽永,读之有和风拂面之感。句中可见村居之欣然,但情绪的特点不够鲜明。(江合友)

责任编辑:张永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百余诗人走进“林栖三十六院”,打造自然生活和写作基地
  4.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鲁奖诗人张执浩的新诗集《咏春调》在武汉首发
  6.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7. 一个诗人的乡野血脉、山水胎记和精神漫游——慕白诗集《开门见山》读后记
  8. “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会”在京举行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嘉会芳菲节,人从祓禊游”——安新举办第三届“濡阳春禊”雅集活动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