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潘泓——南窗坐朵向阳花

作者:潘泓   2022年08月31日 09:49  中国诗歌网    5317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726122812


第十四期特邀嘉宾——潘泓

潘泓02

潘泓 网名夫复何言,湖北红安人,生于1957年。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主任。

访谈录:

这是中国诗歌网旧体诗版块推出的《名家访谈》栏目,第十四期我们邀请到了潘泓主任,感谢潘老师的到来,现在开始我们的访谈。


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邢建建:

潘老师您好。您是中国诗歌网的老朋友了,曾有多首作品入选每日好诗,还点评过多首作品。您的《歌新疆棉》有句:雪水源头青史湿,秋风枝上白云轻。写的极妙。在点评《鹧鸪天•习字偶成》时说到诗意的生活这个命题,您说:写诗意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诗意,这个命题做起来,也难,也不难。说难,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饮食起居,何来诗意?说不难,只要有清澈的眼光和明亮的心境,就能品嚼出生活中的滋味。我非常赞同您的说法。诗意看似无处可寻,其实就在不经意之间。您能以如何发现生活中的诗意,更进一步的谈一谈吗?


潘泓:

谢谢中国诗歌网,多年以来,中国诗歌网对我很关爱,我也在这里吸收了诗词的养分,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诗人,读到了很多优秀的诗词。这里有我的良师和益友。

关于写诗意的生活,是一个可以展开来说的大题目。第一点他是从诗产生的原理而来;第二点他是一种创作的理念;第三点他是写作的土壤和门道。

诗不是凭空而来的。从诗的原理来说,诗是我们感知外界万事万物后产生的情感反映。这个观念进入诗词创作,用老先生们的话说,就是“起兴”。前人把他总结为“赋、比、兴”。赋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兴是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诗讲“起兴”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其实也是唯物观的体现,也即物质是第一位的。试想,一千年前的人、一百年前的人,他们即使是天纵之才,断然写不了手机、互联网。赋比兴起笔,由实在的外物,引发歌咏,我们看格律诗出现之前,诗经、古风,好多优秀作品,都是因外物感发诗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感官到心理,这个起兴的传统,惜乎被淡化淡忘了。一开篇就感慨的诗,从诗产生的原理来说是不合理的。所以这样的诗,大发议论,正确,但概念得很。所以人们用“假大空”视之。外界万事万物,是人存在的载体,也是诗产生的来源,没有这些,堕入玄言,当然诗就踏空了。也就是没有“生活”。

明白了诗产生的原理,还要前进一步,要训练,让在生活中发现诗意成为创作的理念之一。为什么有的人写诗,题材多是前人写过太多的那些东西,重复题材不要紧,重复意思就不可了。“我”的生活,不是别人的生活,“我”的经历,“我”的思想,是独一份的。要有这个理念:我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必须与别人不同,因为这是从“我的生活”里自己品味领悟到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加一个“多思”。有了这个理念,就会不跟风随大流了。

生活是诗的土壤,在生活中发现诗意是写诗的门道。如果要说得非常具体,如何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言。比如,要抓住一现的灵光,要有深挖诗意美感的笔力眼力,要有多向(侧面、逆向)的思考,要让作品有美感。你前面提到的“秋风枝上白云轻”,是我的一首七律。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在国际反华势力就人权问题抹黑新疆棉花的背景下,如何把新疆棉花写出美感来,我是看到一幅图片,图片里的棉花洁白而背景是蓝色的天空,非常美,于是就生发了棉花像落在秋上的白云这个诗思。

在生活里发现诗意,好多作者在这方面有成功的实践。说的再多,不如举几首《中华诗词》上刊登的诗让同好们品嚼:


山里人家

疏影筛风也滤尘,半庭小坐暖如春。

野藤竟日无拘束,直欲翻墙作主人。


浣溪沙·为老公做玫瑰酱

瓣瓣红柔素手拈,微尘浣净蜜糖添。琉璃瓶里梦同缄。 花被渍腌犹艳嫩,爱经等待更香甜。舌尖绕罢又心尖。


鹧鸪天·补衣服一首寄内

问我归期不可期,他乡日子自操持。穿来柳色新丝线,学补尘途旧客衣。    

伊惜我,我怜伊。近来何事少新诗。愁随岁减非情淡,惯了人间久别离。


与妻街边小憇

趁闲小坐柳阴浓,烟雨一壶濡碧空。

大好心情眼波里,全新事业茗香中。

风光千里归平淡,唇齿百年存异同。

已惯二人成世界,守巢到此暖融融。


农家乔迁

新楼座座对花开,远近亲朋接踵来。

柳絮东风都是客,一齐请到小阳台。


听路边店铺播放老歌

提篮早市果蔬新,乍起心澜别有因。

老曲一支勾旧绪,那些日子那些人。


强调一点,艺术有规律性,但没有绝对性。千千万万的创作谈,只是一谈,艺术如果没有“例外”,那也就没有生命与进步了。比如诗词,如没有一点一滴的“例外”积累,然后由量变到质变,那我们今天可能还在写“诗经体”。


潘泓03


邢建建:

非常感谢潘老师的分享,潘老师除了是中国诗歌网的老朋友,还是我的老师。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中华诗词金秋笔会时,我的指导老师就是潘泓老师,潘老师对我作品的肯定极大的鼓励了我,也让我在诗词的道路上一直阔步前行。再次感谢潘老师。说到这儿了,能否就诗词作品的鉴赏和提高,再分享分享您的经验,说一说您遇到的经典案例,也好让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受益呢?


潘泓:

金秋笔会是《中华诗词》杂志的一个固定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向广大诗词爱好者普及诗词知识、提高创作技能。您当时参加金秋笔会时就写得很好了。你的成就其实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充其量是在技术层面说一些看法而已。写诗,技术需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悟性,有诗的思维。

您说到诗词作品的鉴赏,从编辑的角度看作品,也许与作者有所不同,但我想,对一首诗词作品的评价,基础还是相通的。从字面来说,能够进入“鉴赏”这个层面的作品,应该基本是“成品”而不是“产品”,也就是经过检验,没有硬伤的作品。这有点像人的病,要命的病,不治是不行的,这是诗词作品可否进入“鉴赏”层面的要求,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有的病不要命,但没有他生活质量更高,这是“好不好”的问题。一首作品,消除了“行不行”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掉了“好不好”的问题,这首作品就可以“鉴赏”了。

其实鉴赏作品,也是创作,是以“我”的眼光来看作品。鉴赏是个体的活动,我之所见我之所爱,于别人未必同感。时下有一些“鉴赏”文字,或者是浮光掠影,或者是为造势捧场,或者是自己没有见地,所以鉴赏其实是一个难点。我觉得,鉴赏还是要从作品的主要方面来入手,首先是诗的情感,真善美,再就是诗的气韵,有风格。诗的风格,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说的很清楚。再就是诗的章法,如格律、手法。


潘泓04


邢建建:

潘老师的这层比喻很是恰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读本。诗,是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雅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沉淀在岁月深处的美好。能够写出一首绝妙的作品,是每个诗人的向往,关于诗的创作亦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可能,每个成熟的诗人都自己的创作观,潘老师以您的创作来说一说这个话题吧。


潘泓:

写诗有如写字,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摹,照着碑帖一笔一划写;第二阶段是放飞,自信满满;第三阶段,炉火纯青,信手而为不受拘束却自成一家。在第一阶段,照着某一位前贤大师的诗词来写,亦步亦趋,有点模样,于是有信心了,继续前行,当然,在这个阶段尽管“有模有样”了,但必须看成是习作而不是作品。刚好手头有一位大学生的稿件《秋日早行》是这样写的:


孤馆灯残野店鸡,微云摄月入天西。

枫林不肯留余客,瑟瑟荻花送马蹄。


作品格律无问题,形貌也可看,但意境词汇全是摹仿的,这个就不能算是作品了。

回头看,我可能只是刚进入第二阶段,真的没有什么创作经验可谈。实在要说,也是老生常谈,那就是多读、多思、多写。

多读,当然首先是多读诗词经典。一是以此来积累词汇;二是通过诵读领悟诗与词的节奏感、音乐感;三是品味高手们的章法,特别是对不同题材的写法。多读,其实就是知识与美感的积淀。多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不仅读前人的佳作,当代大家高手的作品要读、当代中坚作者也有好多佳作也要读。多读,不仅是读诗词,诗词之外的书,三教九流,天文地理都看看,杂七杂八的书读多了,写诗时联想的空间就开阔了,作品就会增添厚度。多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免得重复别人或前人。比如写荷写中秋,常见的题材,假如我费了老大的气力,自认为写出了新意,结果,别人或前人已经这样写过了就白费劲了。这有点象国家科研层面,要想做某一个课题,必须先检索一下,看国际上有人作了没有。

多思,是指把生活的阅历咀嚼、消化、转化。让它与写作的冲动起化学反应。多思,可以避免习惯性思维,不让作品思维雷同。

多写,这是创作的基本要求,要动手,要勤动手。不要怕写不好,写了接着改,改了再改。手动多了,文字就会听调遣了。(有人问我,说他那一首诗哪里“拗”了然后我在哪里“救”了,行不行?我说,这么多常用汉字供你使用,为什么要拗啊救?还有韵字,死字活用,比如名词形容词动用,办法很多,为什么要“邻韵”、孤雁“入群、出群”?)。要有自信,诗是从狗屁来的。我们看许多前贤大师的诗集,也不是每一首都叫响。关于多写,特别要注意一点,就是重点之重点在一个“改”字,千万别猴子掰包谷。诗不厌改,语不惊人死不休。写一首改成一首是好习惯,写一首拉一首过后不闻不问,易于手滑。当然,诗,我们常常是觉得自己的好,自己审视自己,往往看不到新作哪里要改,这时候可以多与同道们交流,现在社交非常方便,多交流、多向高手请教,反复改,这样的多写才有实在意义。

我的诗词观,非常简单,那就是用传统的手法,用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生活在当下的“我”的生活。


潘泓06


邢建建:

诗不厌改,潘老师的诗道很有贾岛之风。用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生活在当下的“我”的生活,这句说的太妙了,只有细细品读过后,方可有更深的感悟。也不知是误解,还是错觉,总感觉太多的诗人纠结于格律,而在于诗意的表达上欠了火候。近期,读到了高昌老师的《律为我之助,我非律之奴》。感觉特别贴切,您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潘泓:

   中华诗词,不等同于格律诗词。这个观念很重要。在格律诗词产生之前那么长的时间段里,是有非常多的优秀诗篇的。古体诗包括了很多门类:人们都知道的,比如诗经、楚辞、古乐府、柏梁体、长短句、歌……都是格律诗词之外的样式。

即使格律诗和词出现了,其它诗体仍然有大量好作出现。随着守正创新被越来越多的诗人认可与运用,将来一定会有新的样式出现。艺术的样式,是不能也不会被凝固起来的。

这方面我们还可以看一看诗的时间轴上,格律诗的时间段有多长。

正如你所说,的确“太多的诗人纠结于格律,而在于诗意的表达上欠了火候”。这个问题也比较大。一、我们要遵循格律,但不要拘泥于格律,更不要以为格律没问题了就是好诗。当下有不少“格律溜”,这是相对于“顺口溜”的一个概念,这一类诗,格律毫无问题,但也毫无诗意。二、既然标明是写格律诗词,还是要遵循格律诗词的要求来写。比如你是开车的交通参与者,你上路了,就得遵守交规。你在中国是左方向盘,你到了香港他是右方向盘,你不遵守这个交规如何出行?当然,讲格律不是说一个字也不能变通,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中“人”就是平声,大家也很接受,这也正是艺术的“例外”。强调一点,“例外”是“只能这样”或“这样更好”,不是不懂规则的“例外”。还强调一点,“例外”有个度,比如一首格律诗如果“例外”过多,那就“质变”了不是格律诗词了。三、如果既“纠结于格律”又在“诗意的表达上不欠火候”岂不更好?


潘泓07


邢建建:

再次感谢潘老师的解答,潘老师的诗、词俱佳,诗词规范,情感充盈,作品也多贴近于当代时事,堪称为当代诗词的楷模,您又是《中华诗词》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每天肯定会读到大量的诗词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您是怎么发掘一首好诗的呢?能否就此说一说。


潘泓:

好诗是不用发掘的。他一定会让读者眼睛一亮。

但好诗是要发现的。他在那里等着我,我必须尽可能地看到他。所以,作为编辑来说,电子稿、纸质稿,都得看,只有都看了,才能发现好作品,才不会漏掉好作品。

好诗也不都是成品,所以,即使是好诗,也得逐句逐字看。现在电脑上有校验格律的软件,很省时间,但电脑真的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电脑是发现、判定不了的。好诗,肉眼过一遍才放心。一般来说,作为编辑,我也偶尔帮作者调整一两个地方,这主要是指作品基本面很好,是“好诗”的胚子,只是个别地方不太稳当,调整一下不影响原意,锦上添花而已。

我看诗的成色,首先看作品的题材,高明的作者,在选题上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现在的生活日新月异,传播的迅捷更让人有资讯应接不暇之感,也就是说像“新闻点”一样,每天有大量的“诗点”。敏感的诗人,会从大量的来自生活中的事物,发现“诗点”,以此为题材写诗词,这就是“你无我有”;在此基础上,某些传统题材、热点题材,轻易不写,写就要挖掘出深意新意,这就是“你有我优”。作为编辑,每天的确有好多诗词进入我的视野,但作品一入眼,题材新内蕴新的作品,就会让人再看一眼。

潘泓01


诗词作品选

  菜场回家途中

豆荚椿芽买未讹,尘霾退却太阳多。

五三六路公交上,奶奶爷爷说暖和。

  欲制柳哨未成

吹响青春即此时,童心拟药老来痴。

遍寻亮马河边树,不是红安那一枝。


  阿尔山闻伐木工人已“转业”

遮山覆水绿无涯,偶见园区四五家。

可是护林人住处?金莲花间柳兰花。


    

总是娇柔翅,飞飞恐晦暝。

晓荷含露立,稻野舞风醒。

七彩衣常饰,三冬雪未经。

悠游虽一瞬,侪侣每叮咛。


  食汤圆

蟹眼山泉沸,波浮白玉脂。

氤氲飘不尽,和美舀堪持。

珠颗揉风雨,乡愁引缕丝。

好知饶口福,扫荡事休辞。


  老伴出院记

幽思日日系天涯,减食毋分酱醋茶。

树病惟寻祥鸟啄,功奇已可大夫夸。

原非扯谎言心痛,却怕挨批骂肉麻。

所幸京华春正好,南窗坐朵向阳花。


  打油小长假

人潮进退两汹汹,美女香车狭路逢。

大好河山醒睡眼,无边风月鼠狐踪。

酒家缥缈嗟何及,粪溷艰难出未恭。

踵继肩摩安所遇,星途处处现神龙。


  日前遗失老花镜颇为纠结

当真仗此便还童,纳米光年一镜中。

暮享受兼朝享受,进朦胧似退朦胧。

看朱成黑花应泪,指鹿为猪雾有功。

世界原来能矫正,明眸谁说远衰翁。


  诸乡党来京于SKP“一坐一忘”邀宴后有作

酒阵鸣攻一二三,眸斜手挽见情酣。

不辞湖海风波历,便觉饔飧雨露涵。

睡稳花阶难贼劫,坐闲板凳可狐谭。

黄州道与京畿道,何日重逢说苦甘。


  题《连年有余》年画

恰宜红鲤伴红莲,杨柳枝头白雪天。

四季雨晴成老大,一茬人事得清圆。

浅深色调村醅酿,拙朴形容哲匠镌。

庆喜纵多金与璧,何如堂屋贴丰年。


  刷“养老助残卡”乘公交车

从兹免费过长安,似可深冬敌雪寒。

六十恩荣车上坐,万千宠爱掌中看。

身轻猿鹤休疑卡,目极城楼已正冠。

让罢龙钟扶耄耋,去来不说路漫漫。


  喜迁莺·除夕

江柳闹,雪梅论,酒馥万家春。鸿归燕返喜盈门,歌吹动轻云。     红日下,迎良夜,七彩鱼龙迷榭。此间作个赏花人,呼吸尽香尘。


  八声甘州·访盐城湿地保护区,因节令故丹顶鹤皆北徙,只与保护区科研基地数只丹顶鹤成一面之缘,为之咏  

趁芦长水暖荇泥融,柔腻晚春天。借飘然雪氅,嫣然红帽,引圣游仙。知道葱茏湿润,佳处在人间。云路万千里,暑暑寒寒。    昨日侪伦别过,羡冲霄一起,飞越关山。便去留无意,也祷共婵娟。想盐城、万般厚我,又何曾、南北两为难。须无虑、有林泉气,总是安娴。


  临江仙·雄安望月岛

芦苇齐腰蒿近膝,行看春富春贫。偶然扑簌跳银鳞。绕堤杨柳嫩,铺径燕泥新。    濯手濯巾刚水暖,是谁拍摄天真。是谁打桨弄波痕。艄公曾望月,渔父或知津。


  诉衷情·蜗牛

可安身处便为家,修得慢生涯。庭阴正好消夏,吮露卧瑶葩。     晨雾润,暮烟遮,炫豪奢。且将行篆,素壁闲书,一幅横斜。


  诉衷情·蝴蝶    

庄周梦境放心飞,田野夏风微。姗姗袅袅朝夕,一袭绿红衣。    帘幕静,彩云随,咏而归。相趋相避,带露芙蕖,带刺玫瑰。


  金缕曲·故岳丈家村子有老桂一株,粗可合抱,不知年龄。曾有人拟卖与城中作园林绿化,已斫根数面,赖明事理者阻止方得保全。近年居民春节后皆外出,村成空村矣。念及此,为金缕曲一阕,用野鹤韵。  

岩壑思盘郁。想依然、听秋虫语,浴晶莹月。岭栗坡松崖枫树,逊汝霜披风发。泉土石、皆神手设。玉蕊金葩开与谢,远嚣尘、好是无人折。荆雨霁,芋溪歇。    暌违又是中秋节。这年来、汝应身健,予犹心澈。多少人生漂难主,终古舟帆无别。欣此夜、冰轮无缺。不要三更来梦里,待归来、枝干揩铜铁。湖海事,细言说。


  踏莎行•国庆西游之卧龙大熊猫养育硏究基地做志愿者

蕨叶临溪,竹枝垂路。蜀山蜀水谁看顾。霎时身到蜀云中,蜀林软洒秋天雨。    百虑须除,万灵须柱。愚氓扫凈教安处。算来它是主人公,刀犂屛却留兹土。


  金缕曲·听《红蜻蜓》

梦影童年友。是当时,炊烟场院,匿身翘首。禾麦田畦莎萝陌,风物想应如旧。回望处,藓斑苔锈。那日匆匆挥手别,汝如今,游戏安然否。晶露涸,辎尘有。    柔桑一片黄昏后。小篮携,采撷曾经,月牙星斗。青涩温馨泠泠事,早在人涯干透。只汝伴,筠篁杨柳。便是心澄清脆律,又安能,逆水天真走。生老病,茶烟酒。


  生查子•糖炒栗子  

叶仗暖风舒,地择灵泉吸。安得谢天恩,颗颗黄金粒。    笑口便常开,还赖良工惜。直使夏春秋,咀嚼皆甜蜜。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