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头条诗人 | 王学芯 : 城市记录

2022年9月第3期

作者:王学芯   2022年09月09日 10:48  中国诗歌网    1765    收藏

43a5954e5a8667111763f57dbac23ab

王学芯,生于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诗刊》第十届青春诗会。获《萌芽》《十月》《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获《中国作家》《扬子江诗刊》双年度诗人奖,获《诗选刊》《现代青年》年度杰出诗人奖,获名人堂2019年度“十大诗人奖”,《空镜子》获中国诗歌网2018年度十佳诗集奖。部分诗歌译介国外,出版个人诗集《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空镜子》《迁变》等11部


类似的街道


在黄昏弥漫的空气中

城市演绎一盏发红的灯  我的眼睛

像有一种三百六十度的浑圆


景物凝滞下来

左右陌生的脸黏住所有嘴唇

楼房一层一层增加街口的重量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女人

同样  一个男人站在另一个男人后面

不是秃了一点就是浓了许多


密密匝匝

如同被风和鸟带进街区的蚂蚁

停止在同一方向里


这些生命

一万个人和一个人没有任何区别

牙齿咬在什么硬东西上


觉得世界

不是嗖的一声穿越

而是每一次望着人家的背影等待


正如此刻不知谁遇到谁

一起隐隐出现   一起默默丰富想法

戴好各自的口罩  帽子和手套


而类似的街道

手推车  三轮车  自行车  电动车

没有一辆不在美好生活的慢车道里


万物缠绕的城市

心在眼眶里打转

手臂交叉着凝视前方


日复一日

各种色素合一的西沉太阳

推迟了一轮上升的月亮


这一切

寂静的清晰

达到了运气的清晰



公交车上


公交车随晨曦出现

前门翕动  乘客一辈子向后疏散

从犬牙交错的交通中穿过拥挤街道

躲闪行人或突然变道的小车

抢过一只绿灯

投币和刷卡声音积攒起来

每张脸折叠后视镜的途中弧度

抓着吊环的手臂

如同一根根大小相似的千斤顶

支撑着摇晃的身体

学生从老太太的菜袋边钻来钻去

好多占住座位的人望着窗外  坐过站台

摩天大楼里的灯光昼夜不熄

高跟鞋进出

似乎统筹了一座城市的节奏

而盯着路面的司机  脸黝黑  从不被人注意

一直在叫喊的嘴  总在说一句相同的话

往后挪挪  里面有地儿

乘客毫无任何反应  似乎习惯了

扎根的空间价值

丧失了

全部听觉



橱窗模特


橱窗模特

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女性原型

达达里奥和杨幂的精致五官

达科塔和关晓彤超越年龄的仙气

艾玛沃森和杨颖身影或气度

迪皮卡帕度柯尼与迪丽热巴的无邪天真

以及谢琳伍德蕾  赵丽颖  刘亦菲  玛格特·罗比

几乎吸引人的所有青春鲜丽  表情体态

在穿过感觉而来

形成倾斜的视线

她们凝睇街区  用特殊的微笑和兴趣

伸出纤细修长的硅胶手臂

戴上氨纶黑白手套  并逐渐过渡到

舒适的绒布套头外衣

眼神与行人一次次对话

无心衰落或消失

感到一种年轻  一片嘴唇  一绺头发

是段时光的持续或价值

更是此刻一面明亮的玻璃

而纯粹的墙  纯粹的寂静  纯粹的光亮

每个公式化的手势形状

仿佛都在索取一杯口渴的水一块饼干

听到了

耳朵里

所有的眼睛声音



从城东至中心站区的地铁


似乎没有考虑过

出现在地铁站的那个女孩

只是很自然注意她穿过检票口

站在一幅巨型手机广告牌面前望着一边

然后进入车厢  用手指随意向后拢了拢头发

坐在过道对面的座椅上

双膝紧靠  双手拘谨地斜插在口袋里

深黑色的眼睛注视着一侧各个站点名称

列车开始快速地闪过灯光

延伸隧道的幽暗

暂缓一种连贯性的观察

时光晃来晃去  或继续在几个站点停下

黑黝黝的脸变得亮丽

接着又开往下一站  又重复相似的明暗现象

直到中心站区强烈的光出现

她站起  抓住扶杆稳住苗条身材

跟着人群下车

模糊背影  整个过程

或十多亿人的大部分

从未说过一句话  从未趋近一步

只是看着她从流动的这个地方  那个地方

闪现  又快速移动或疾走

在尘世中

消失



购房记


我继续仰望中高层住宅

那里采光  风景和新鲜空气很好

价格不菲  好像第一次明白这点

转动的鼻子像是曲线优美的仪器

目光顺着时针勘测一片片区域

单元或复式楼体

打不开一面窗户


现在  我就这样被一股股空气激到牙齿

没有多大区别的建筑都在飚升

台阶呼啸直上

觉得自己已没有腿  无力提起膝盖  迎面而来的风

似乎明显凛冽   在刺入背脊或骨髓

使我实际穿越的许多街道

每一次伫立

少了一分钟


仿佛所见到的楼宅

都在赶走一个富有魅力的窗口

在抽掉一层动了情感的电梯和房间

经常出现

口袋里一把根本不存在的钥匙幻觉

知道那把钥匙    无论普通

还是智能或遥控

齿状无一不是起伏的雪山  渐变的丘陵

而这群山

沟壑填满白色雾气

添加了

尖厉的空旷



一个夏天的下午


夏天一个下午

我第一次走上高空建筑工地

那些钢筋工人跨骑在危险的狭窄钢架上

或蹲着腰  用短铅丝扎出漂亮的蝴蝶翅膀

像溅出的光芒

盘绕几圈


这种景象

扣紧晕症心跳  脚下是永恒的巨大城市

轻飘飘  像在水面上浮出乳白色的光

看到很深很深的马路  高架桥影子

压在黑乎乎的街底

摇晃着

一座座大厦


而这正是夏天停滞的时候

烈日牢牢贴着丅恤  背心  或光着的膀子

在钻进现场每个人的毛孔和肋骨

没有后退一步的余地

他们深红色的皮肤  浸湿的身体和脸

在我经历的过程中

在离开之后

都有一种非常非常特别的气味

有种光的

极端明亮



总在忘记一些人的名字


我的眼睛

通过大脑想着一些人的名字

盯视或愣住   像在竭力突破限度

想自己的呼吸再次团结起辨认的脸

密切空气中

渴望的关系


这默默发生的每一刻每一秒

迟钝又枯竭  身体里全是没有任何标记的场景

脸变成给人看的一个面具

目光和咽喉一直蓬松地拖到地上

睫毛像在反刍食物

在视觉的眼角膜上移动横向瞳孔

感到四周

随风飘动的柳絮

都在掉下一层层细小的绒毛


而我常常咧着嘴

用年轻或美称呼每一个人

然后急速地转过身去  在经过

必须的路段上

沉寂地走着  一遍遍拍打自己的脑袋

使劲想着

那些人的名字



老城轶事(之三)


坚持不到一年时间

老城区一片房子熄灭最后一盏灯光

唯独一户矮楼站立  墙上长着芒剌的藤叶

在扎痛脚的瓦砾中悬挂起无月的空穴

照看着原先街区

几朵雏菊


这户人家  过几天也搬走了

似乎不再为了什么  而只是一种惊骇

那越来越深的夜  呕吐出

许多怪异声音

耗子也在挪移地窝

撬窗子的窸窣声  偷灯泡或砍树的黑魆魆身影

被沉寂撩起  被寻而不见的动静围困

麻雀声中断又延续

一次次

触及眦泪的眼睛

使难以想象的一个寝息之地

裂开了睡眠


老城几年后的景象

所有新的大楼和摩天大厦  绚烂灯光

延伸到天空或未来  照亮一切安静的距离

没有一点点

鬼魅的影子



老城轶事(之五)


迁移所有物品

冷冬空气随着车辆移动

黑色围巾在微风中精确到深黑

绕着脖子在肩上拍动

踽踽姿势  或向前的眼睛

街上林荫大道看不见一片飞舞的叶子

每棵树像在坠下

闪亮的光斑


车上的猫突然逃逸而下  尾巴迸射出了火

在最后看见的人眼前消失

影子  毛色  沥青路面渐渐混淆

与许多景象缠在一起

而心生的感觉  寻找的领域

它还在过去的旧居回廊 在那

晒台的栏杆一边   那似乎不能忘记的

夏日夜晚  经常晚餐的地方

地上一片狼藉

被它踢了几脚的锅碗瓢盆

抓破的窗户窗台  墙壁和地板

都在一些野性的尖厉声中

突出了印痕


猫变成一个涉及情感的动物

当它情绪稳定下来  重新回到车上

眼睛里拖曳而出的神色

在经过路口时

弥散了一点

弯曲了一些



老城轶事(之八)


动土或开工典礼

各种机械摆弄出来  噪音

忽然之间响个不停  覆盖路的一侧街头

被扒开的砾石  触碰到几千年的基岩

使挖掘出的泥土气息

赤裸在风中


古老的地形地貌

变成一块超现代楼盘的雅致之地

似乎民生的居住大问题  房地产和建筑

三种精细合一的热烈形态

高耸着灵魂

从这边到另一边

清晰高大的楼房一幢幢出现在消失的小巷里

环绕着天穹  孵出持续上涨的梯级和风势

使想象的一个世界  为城市

再次加密一根根钢筋  一块块玻璃

举行

开工典礼


这种挖好坑的场面

沙粒一铲一铲泼洒在奠基的石头上

幻象中一束天际线射出的淡黄色的光

仿佛在仰视的高空扩散

出现了一个个

显露的晕轮



江阴长江大桥


这是一座门户大桥

山的脊岸接通几公里宽的潮汐

午后的光线长笛  擦过航行的大船

高楼藏在江边树中   升起的景色

似乎什么都很开阔  一切可以凝视

面对江鸥的海洋


这座大桥

从黎明到黄昏  再到黎明

日复一日  车轮如同一支叙事的摇滚乐队

风叼着缆索的哨子吹动节奏

20万名司机一路奔向南方的尽头

20万名司机朝北  叫响一个个地域名称

不断交汇

力量从中崛起

一波一波穿过半空明亮的云层

偶尔拥堵的时候  车辆

如同一只只悬停的飞鸟

在根弦上颤动


看见和看不见的关联

跨度的历程  昼夜或道路

仿佛都在桥的中央穿过双唇之间的城市

延伸着

深处的阳光



那些文身的人


跟许多现象一样

那些文身的人  翻腾皮肤

烙下鹰  黑豹  青龙  白虎或鲤鱼

比墨水更深的血痕

跃过肩膀


没有更多的人接受这种纹饰和叛逆

只有更多的人一片泥泞牙齿

偏耳一侧

当钢笔似的电钻发出嗡鸣声音

同盘旋的议论和回声混合一起

就如一个护身符

相悖着什么不是美

什么是美


视觉的气流里

形态有动感  分享的是个性

那些文身的人文身时一定特别耐心

在想自己的愉悦或某种纪念意义

使时间

变得年轻  找到

自我的世界


这种通过眼睛目睹的现象

现象中的更多东西或另一面

猛禽  猛兽或龙门

在肩膀上

跃向颈背

出现了一层色彩



关于宠物鸟的喂养


一只鸟成为每一瞬间

组成屋子 所有人和洁净环境

非常协调的事  就是按时按点喂食

让鸟的嘴喙

咀嚼颗粒蔬菜  水果  种子和花蜜

一小时游戏  三次50毫升奶粉

修剪指甲  梳理毛茸茸羽毛  保暖

没有带雨的风  窗外的宽广天地  以及

成群结队的同伴和云彩

单独饲养的慈怀  肥胖或肥硕  深厚感情

延伸出亲禽关爱

鸟一天天长大  一天天跺脚  扑闪翅膀

张开嘴喘气   感冒

盘绕出自己外望的鸣叫

过早地恨起了周围一切

陷入白昼的光线

干涸夜晚的月晕

喉咙里塞满含冰的表达

使纤细双腿  跋涉在长出灌木的栏边

弄翻精致的饮咽水具

在关着门的屋子里

瞪大着眼睛

掉落下一根又一根

鲜艳的凤翎



暖光


绿色的一束暖光

从窗口进来  缓缓移向一张桌子

聚焦在整齐堆放的书籍上


这样光就有了书的形状

就增加一层封面  让人更相信

书是一种边缘的高尚


包含了标题  知识和沉思

持久的公共隽语  快乐或痛苦

以及看不见的笔迹


仿佛这个拜访者拥有一次身体

在渴望的场景里

倾向一句警言


并与作家和生动的灵感一起

进入鲜明主题的所有分行或段落

得出一个结论


不是向空无一人表达

而是有光  还有视觉里的光

在凝听语言说话



捡垃圾的老太太


分割的城市

封闭着一个个地方和房子

老人去世时候和她们活着一样

都是孤身一人  就像那个捡垃圾的老太太

八十多岁  收纸板箱  各种空瓶  给野猫喂食

衣衫卷边  白发垂肩  默默无闻

弯曲着抵挡北风和酷暑

谣传她穿过刺绣的粉色外套  上过大学

会说多种流利的语言

她每天在垃圾桶边忙来忙去

人们健忘那个地方    忘记了她是谁

直到很长时间没有见她

直到被发现

已在满是灰尘的房子里合上一辈子眼睛

在清出一堆旧衣中

发现总额超过20万元七个存折

以及一张给野猫收养中心的捐赠留言

震惊整个住宅小区

于是常常有人在垃圾桶边放上一束鲜花

喂给野猫一些鱼肉和虾

延续着一种性情习惯

而这些看不见的人影  似乎涵盖

所有幻象的房子  确实的房屋

可以找到  一扇扇

深沉的门



流动工人


我离你的生活很远

依赖一次机会  走上你建的悬索大桥

天空近了一点  临时拍照  足够的光

穿过世上所有江河湖海

投下水面上长远的影子

一夜之间  你呆过的田野或小镇

变成了最重要的城市


引坡连贯  温暖的风从两个方向下降

春天充满河流  一座座大桥昼夜亮着的信号

在间歇中滑过100码车速


跨度的延伸

你的眼睛抚摸两膝的空间

似乎一笑  并不怎么关心安家

所有工种  铆焊  起重  钢索拧制

你和你一样的人

都在一个个离开末尾的工程

难得留下一张风光的照片

而从不讲紧闭眼睛的眩晕  或那

曾经的摔伤经历


我和你相似的躯体

少了几公斤肌肉和黝黑肤色

知道头发粘在笼统又模糊的前额上

终将不会知道怎样再次相遇

庇护同样的需要

以及

我们的生活



空间的深度


话前话后  语言里

我对这里的以前了解

海  保持静止  沙子沉积  边缘泥浆漫延

推远水波  袒裸  出现黏土和土壤

断断续续  风撩起

花草  野稻和树的种子

开始一个好地方  觉得那一天的这个时候

眼前葱绿  河湖交错

水乡有了植物和沼泽


第二层级

古人蓑衣箬帽  五尺身高  望着一只麻雀

带来一百万只珍禽  飞到丛生的秆梢上

如场春雨  滴水的渔网

变化光线  年轻的农妇携带她的婴儿

走过太阳升起的荆地

手里拎着沾泥的鞋子

到蒿草旁边

做出造屋的姿势


这现在称的原住民

举起蓬门里的灯  在米里挑出稗子

收拾干净院子  晾干作物

炊烟轻轻吸引路过的月亮

一束饥饿的光

赶到露天的桌上

看一眼鱼  或一顿红烧鱼的酱料

灯盏驱散开四周夜的漆黑

瞬间悬起了

许多固定的星辰


雏形的地方轮廓

第一个夜晚

墙上影子  还不能证明那是城市

所谓过去的茅屋  或所有阶段的住宅

出现客厅  厨房  侧厢

或后来的主卧或套房

窗户放下衔着的燕子

人类几千年从没改变的睡觉习惯

住满了世界的梦


六种感觉的地下古城

泰伯及他的优雅心灵  形成皱纹

烧制硬陶土具  礼器  乐器

青铜器  青瓷器  兽首  兽面  兽耳

鼎  豆  壶  盆  盒  鉴  匜  罍  盉  盘

玉壁  玉瑗  玲珑球  玉凤凰

散落在填埋的附近水塘里

温暖宁静的雨

侵蚀到浅浅的地表

每一件都很稀罕

更多的下意识  或是为了躲避寻找的眼睛

藏起了一个或多个时代的空间

好运的东西

只有更好的时代一点一点挖掘


两条向南的河流交汇

泰伯河与运河上的风穿过有小巷的街道

一个鱼米之乡

一座工商名城

统一替代了这个地方的称呼

替代太阳叩击实心墙体发出的声响

楼房如影随形  小巷千廻万转

每一个地址

每条路  每个方向  青石板  酒幡和店铺

或织布机  染织  钱庄  米行

仿佛尽是城市的思想

行道树的嫩枝


现在

我的感觉进入  诗句平静出来

坐在阳台上把月亮看作一个天上的地球

银河如同身边的运河  两边

纵深几十公里的高楼大厦

全部的现代形状

变化着昼夜不同的色彩

而那些伶俐的人  在做那些

继续刻不容缓的重要事情

对着云状的玻璃门  甩动云的手臂

延伸敏感的天空

一张概视图

覆盖一座城市


天色此刻纯白

感觉上空间的深度或几道朴素光亮

似乎比纷呈的绮丽彻入一点

复现出来的印象和景色

一种序列

让人进入里面

看到了

世纪每一毫米的演变与由来


(“头条诗人”总第697期,内容选自《作家》2022年第9期)



“非地方”时代的空间抒写——读王学芯组诗《城市记录》

纪梅


读完王学芯的组诗《城市记录》,我依然不知道他生活在哪一座城市。这组诗歌缺乏传统诗歌和叙事的必要元素:相对具体的地点。或者说,诗人完全放弃了通过具体地名或典型地标进行标注地方的形式,他笔下的城市也没有显露出任何本土性和独特性。可以说,组诗《城市记录》所呈现的经验与我当下的生活,乃至国内多数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状态都非常相似。这也并不奇怪,我们的城市多在近二三十年间快速建设和发展起来,因而呈现为大同小异的模样,即以追求经济实用和功能性为目标,并且模仿国际大都市而形成的标准化、均质化、趋同化建设。这些被取消了独特性的地方被法国人类学家马克·欧热命名为“非地方”,即缺乏认同性、关联性和历史性的空间。

与诗人共处于“非地方”或者说“无地方”化的时代,我无意于深追诗人具体生活在何处。我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是,在地方丧失或者说模糊了本体性的背景下,日常被平面景观和碎屑平庸围追堵截之时,诗人该如何确认和标注自我的位置?如何把握地方感?如何进行诗意的叙事和抒情?如何建构深度和意义?在写作者普遍生活于城市的今天,这也是当代诗人们共同面对的命题。

组诗《城市记录》关涉当代城市经验的几个主要特征:非地方性,空间的平面化和功能化,日常经验的碎片化,时空的迷失感,人与人的疏离感……在某些时刻,诗人依然凭借诗意的想象策略,尝试为空间赋予意义,同时为寻求自我身份探索幽暗的路径。


万物缠绕的空间


1967年,福柯在发表演讲时描述了空间的转向:“目前这个时代将或许首先是空间的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共时性的时代,一个并置性的时代,一个远近共处的时代”。后现代语境下“空间的转向”构成了近几十年来很多学者思考的显题。在此之前,时间和历史一直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重心。与追求秩序的传统空间不同,在现代性空间,各物质的结构状态是流动、破碎、迷乱、零散、无序的,这种状态被诗人王学芯精准感知为“万物缠绕”:


万物缠绕的城市

心在眼眶里打转

手臂交叉着凝视前方

——《类似的街道》


空间的共时性和万物缠绕的混乱,意味着认知和深度叙事的艰难:“影子 毛色 沥青路面渐渐混淆/与许多景象缠在一起”(《老城轶事·之五》)。甚至时间也失去了辨识度。我们发现,组诗中出现的不多的时间是含混不清的,比如《一个夏天的下午》:“而这正是夏天停滞的时候/烈日牢牢贴着T恤 背心 或光着的膀子”。诗人无意于告知我们这是哪一年的夏天。

组诗中有几首《老城轶事》涉及旧城的拆除和新城的建设,在最有可能拥有传记性和历史感的地方——地方的发展和变迁,诗人仍然淡化了时间的维度。并且,对于老城的消失,诗人并未流露出怀旧的感伤。其笔下的老城破旧、朽坏,活该被弃入历史的垃圾堆:“那越来越深的夜 呕吐出/许多怪异声音/耗子也在挪移地窝/撬窗子的 窣声 偷灯泡或砍树的黑魆魆身影”,而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城高耸入云,洋溢着耀眼的光芒:“老城几年后的景象/所有新的大楼和摩天大厦 绚烂灯光/延伸到天空或未来 照亮一切安静的距离/没有一点点/鬼魅的影子”(《老城轶事·之三》);“清晰高大的楼房一幢幢出现在消失的小巷里/环绕着天穹 孵出持续上涨的梯级和风势/使想象的一个世界 为城市/再次加密一根根钢筋 一块块玻璃/举行/开工典礼”(《老城轶事·之八》)……诗人通过憧憬更具现代性的建筑空间而朝未来致敬:摩天大厦、钢筋、玻璃、绚烂灯光……这种现代景观正是著名现代派建筑设计师柯布西耶曾经的设想与规划:“当黎明的曙光照在玻璃上时,摩天大楼如同美丽的烈焰。”(转引自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09页)由现代建筑构成的空间是光的舞台,也是视觉的盛宴:


这种挖好坑的场面

沙粒一铲一铲泼撒在奠基的石头上

幻象中一束天际线射出的淡黄色的光

仿佛在仰视的高空扩散

出现了一个个

显露的晕轮

——《老城轶事(之八)》


视觉的凸显


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都市、空间和地方的研究出现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成果。其中,空间理论最具影响的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曾在其代表性著作《空间的生产》(初版于1974年)中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抽象空间的出现,视觉语域相比其他感官显得日益重要并最终觉得支配地位。这一特性在组诗《城市记录》中得到了多处印证,诗中出现了各种灿烂的光和迷人的光晕:“扣紧晕症心跳 脚下是永恒的巨大城市/轻飘飘 像在水面上浮出乳白色的光”(《一个夏天的下午》);“看见和看不见的关联/跨度的历程 昼夜或道路/仿佛都在桥的中央穿过双唇之间的城市/延伸着/深处的阳光”(《江阴长江大桥》)……城市炫目的光芒首先有赖于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的大量运用。在大面积光滑平面的折射下,城市建筑本身也成为光源般的存在物,就像诗歌《橱窗模特》中的慨叹:“而纯粹的墙 纯粹的寂静 纯粹的光亮”……

而到了黄昏和夜晚,城市就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晕:“在黄昏弥漫的空气中/城市演绎一盏发红的灯 我的眼睛/像有一种三百六十度的浑圆”(《类似的街道》)。现代灯光用取消夜晚的方式为人类贡献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经验的夜晚——“不夜城”堪称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明和工业时代的典型场景。我们知道,现代城市的出现与工业化生产有关,可持续照明的发展对现代城市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助益:灯光取消了黑夜,赋予城市以神秘感,这一点殊能引起诗人的兴趣。当爱伦·坡坐在伦敦咖啡馆观察窗外时,他发现随着夜色加深,他对窗外景象的兴趣也越发浓厚,“这不仅因为人群的属性起了实质性的变化,而且还因为刚才还在与残留的暮色相争的煤气灯光此刻已终于占了上风,在所有物体上投下一阵阵绚丽夺目的光亮。一切都黑暗但又辉煌,就像一直被比喻为德尔图良风格的黑檀木。”(爱伦·坡:《爱伦·坡小说选》,曹明伦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18年,第148、151页)在灯光的加持下,都市的建筑物、街道和人群在晚间显得越发闪耀而神秘,吸引着诗人的凝视和探究。

另外,视觉的凸显也与其他感官语域在现代空间无可避免的式微有关。在城市的公共区域流动和聚集的更多是陌生人,这让话语交流和肢体触摸等行为难有用武之地,人际间的深度交流更是难以发生,诗人对他者的认知仅限于有限的视觉观察:


每张脸折叠后视镜的途中弧度

抓着吊环的手臂

如同一根根大小相似的千斤顶

支撑着摇晃的身体

学生从老太太的菜袋边钻来钻去

——《公交车上》


在《公交车上》,诗人根据衣着判断其他乘客的职业和身份:学生、买菜的老太太、上班族……在高速流动的状态下,人与人的共处是短暂而偶然的,有限的语言交流也因重复而显得无意义和无价值:


而盯着路面的司机 脸黝黑 从不被人注意

一直在叫喊的嘴 总在说一句相同的话

往后挪挪 里面有地儿

乘客毫无反应 似乎习惯了

扎根的空间价值

丧失了

全部听觉

——《公交车上》


这也是普遍性和功能性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后果。在爱伦·坡和波德莱尔眼中,城市的陌生人不仅开始成为观察对象,而且能够唤起“趣味无穷的新奇感”……到了今天,在多数人眼中,陌生人所唤起的更多是彼此的疏离和隔绝感,以及孤独和恐惧的黯然。《公交车上》的司机和乘客以及乘客与乘客之间,在狭窄的空间里没有任何交流的欲望,乘客追求的仅仅是短暂属于自我的尺寸之地——“扎根的空间价值”。

在《从城东至中心站区的地铁》上,诗人也曾细心观察一个女孩,她的动作(“用手指随意向后拢了拢头发”)、位置、坐姿和眼神(“坐在过道对面的座椅上/双膝紧靠 双手拘谨地斜插在口袋里/深黑色的眼睛注视着一侧各个站点名称”)……但随着女孩到站下车,诗人不免体会到“从未说过一句话 从未趋近一步”的孤立感和丧失感:


她站起 抓住扶杆稳住苗条身材

跟着人群下车

模糊背影 整个过程

或十多亿人的大部分

从未说过一句话 从未趋近一步

只是看着她从流动的这个地方 那个地方

闪现 又快速移动或疾走

在尘世中

消失

——《从城东至中心站区的地铁》


“非地方”时代的空间和经验


相比而言,组诗《城市记录》最大特点还是在于对“非地方”化的完全承认和接纳:组诗没有透露城市中任何一条街道或店铺的名字,诗人有意或无意省略了这些信息,他所描述的是仅为我们普遍熟悉的感觉和体验。每首诗的题目也印证着这一点:《类似的街道》《橱窗模特》《公交车上》《从城东至中心站区的地铁》……或许诗人对于凸显地方的独特性没有兴趣,或许他根本就认为现代城市已经失去了地方性而无需特别标注。甚至诗人的身份也被淡化了特异性:《城市记录》的作者既非波德莱尔式的有钱有闲的漫游者,也并非初涉城市的孤独流浪者或边缘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城市诗中,大量涌现过这种形象),而是一个普通市民,他没有跳出城市的俯瞰性、超越性视角,而是日常穿行于城市内部的参与者和组成者。对于熟悉的地方,他已很难体会新鲜感和震惊,面对完全熟悉的风景,高度雷同的故事和主题,诗人的观看和写作都遭遇到更高的挑战。

毫无疑问,一座均质化的城市,一条“类似的街道”,会令身处其间的我们感到空间刻度的消失,迷失的困惑进而带来认知的困难。就像鲍曼所言:“在一个人工构想、处心积虑谋求千篇一律性和空间功能专一化的环境里,城市居民面临着一个几乎难以解决的身份问题。人工构建的空间那毫无个性的单调性和简洁性剥夺了他们意义转让的机会,因而也剥夺了他们掌握那问题和最终解决它所必需的专门技能本领。”(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44页)在现代性空间,街道大同小异,景观相差无几,聚集的人群密匝如蚂蚁,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差异不过是“秃了一点就是浓了许多”:


景物凝滞下来

左右陌生的脸黏住所有嘴唇

楼房一层一层增加街口的重量


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女人

同样 一个男人站在另一个男人后面

不是秃了一点就是浓了许多


密密匝匝

如同被风和鸟带进街区的蚂蚁

停止在同一方向里

——《类似的街道》


在“类似的街道”,我们的经验雷同、粗浅而平庸。橱窗的模特似乎构成了例外?她们不仅形容完美,而且大名远播。在一首诗中,驻足观看的诗人一一列出她们的大名:达达里奥、杨幂、达科塔、关晓彤、迪丽热巴……他感慨于“橱窗模特/都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女性原型”:


她们凝睇街区 用特殊的微笑和兴趣

伸出纤细修长的硅胶手臂

戴上氨纶黑白手套 并逐渐过渡到

舒适的绒布套头外衣

眼神与行人一次次对话

无心衰落或消失

——《橱窗模特》


橱窗模特用美貌和微笑吸引行人注目,以充满的诱惑的眼神与驻足者“对话”。不过,这种对话与其说是有效的交流,毋宁说是单向度的消费诱导。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学解读告诫我们,现代城市充斥着符号和符码,而橱窗模特正是现代都市形象生产的主要符号和源动力。如果为深度和意义缺失的现代城市体验寻找一个象征性景观,橱窗的平面模特或许当之无愧。她们用光鲜亮丽的外形和标准化微笑塑造出一个“超空间”,从而使真实的空间更加远离本真性,也使观看者愈发失去对空间和自我的定位和感知能力。这种危险就如詹姆逊所言:“最晚近的空间变化——后现代‘超空间’——终于成功地超越了个人的能力,使人体无法为自身定位,无法以感官系统组织围绕自己四周的一切,也无法在一个可测绘的外部世界中通过认知系统绘制自身位置的地图。”(转引自罗伯特·塔利:《空间性》,方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页)如今,迷失于“超空间”已蔓延为我们的日常体验:“迟钝又枯竭 身体里全是没有任何标记的场景/脸变成给人看的一个面具/……//而我常常咧着嘴/用年轻或美称呼每一个人/然后急速地转过身去 在经过/必须的路段上/沉寂地走着 一遍遍拍打自己的脑袋/使劲想着/那些人的名字”(《总在忘记一些人的名字》)。

寻求个性与“认知绘图”

组诗《城市记录》看上去丝毫没有表现城市和人群的本土性和独特性,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完全放弃了詹姆逊所言的“认知绘图”?倒也未必。在《老城轶事·之五》中,搬迁的人们怀着对新居的期翼坐上汽车,“车上的猫突然逃逸而下 尾巴迸射出了火/在最后看见的人眼前消失”,这只眷恋旧居的猫像一条线,串联并弥补了时空转换造成的断裂:


而心生的感觉 寻找的领域

它还在过去的旧居回廊 在那

晒台的栏杆一边 那似乎不能忘记的

夏日夜晚 经常晚餐的地方

地上一片狼藉

被它踢了几脚的锅碗瓢盆

抓破的窗户窗台 墙壁和地板

都在一些野性的尖厉声中

突出了印痕

——《老城轶事·之五》


随着这只猫的回返,拥有定语成分的时间和地点被赋予了独特性和生活性:“不能忘记的/夏日夜晚 经常晚餐的地方”。猫野性的尖厉声和它留在锅碗瓢盆、墙壁和地板的印痕,也是诗人意图记录生活印痕的尝试:


猫变成一个涉及情感的动物

当它情绪稳定下来 重新回到车上

眼睛里拖曳而出的神色

在经过路口时

弥散了一点

弯曲了一些

——《老城轶事·之五》


八十年代中期,詹姆逊在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章中提出了“认知绘图”的概念。詹姆逊赋予它的定义为,“需要在实践中重新把握地方感,需要建构或重构一种能保存于主体记忆的连接而成的整体,此整体是主体沿着变动不居的行走轨迹不断绘制而成的”(转引自罗伯特·塔利:《空间性》,方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91—92页)。“认知绘图”可用于克服人在遭遇空间迷失的焦虑,这种焦虑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也属于哲学和存在意义层面。在《老城轶事·之五》中,诗人凭借细致的观察和诗意的想象,用一只猫的举动为空间和空间的转换赋予了意义。这只“涉及情感的动物”象征着诗人与某个具体的地方进行情感联结的愿望,也是诗人通过“认知绘图”把握地方感的一种努力。

组诗《城市记录》还展现了另一种建立认知绘图的模式,一些文身的人对个性的寻求和张扬:


视觉的气流里

形态有动感 分享的是个性

那些文身的人文身时一定特别耐心

在想自己的愉悦或某种纪念意义

使时间

变得年轻 找到

自我的世界


这种通过眼睛目睹的现象

现象中的更多东西或另一面

猛禽 猛兽或龙门

在肩膀上

跃向颈背

出现了一层色彩

——《那些文身的人》


文身是个人寻求个性、避免自己泯灭于众人的一种路径和策略,是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方式,也是一种认知绘图和隐喻,是文身人建构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图示性表征:“使时间/变得年轻 找到/自我的世界”。这种(想象性的)解决方案,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当代城市诗在现代空间的笼罩下拓建抒写路径的某种隐喻。

事实上,在均质化的城市生活中,诗人并非不能捕捉特殊的故事。诗歌《捡垃圾的老太太》传记性地书写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在八十多岁去世后却被“发现总额超过20万元七个存折/以及一张给野猫收养中心的捐赠留言”:


震惊整个住宅小区

于是常常有人在垃圾桶边放上一束鲜花

喂给野猫一些鱼肉和虾

延续着一种性情习惯

而这些看不见的人影 似乎涵盖

所有幻象的房子 确实的房屋

可以找到 一扇扇

深沉的门

——《捡垃圾的老太太》


被震惊的邻居延续了老太太生前的性情习惯,就像为过去搭建一座“幻象的房子”。当然,与略显传奇的故事相比,更具价值的探索在于如何为陌生而平常的意象赋予诗意。比如面对流动的工人,即使“终将不会知道怎样再次相遇”,诗人还是给予了充满理解的同情和赞赏(《流动工人》);面对高空建筑工地的工人,诗人也把曾经奉献给现代建筑的赞词慷慨分享给他们:


夏天一个下午

我第一次走上高空建筑工地

那些钢筋工人跨骑在危险的狭窄钢架上

或蹲着腰 用短铅丝扎出漂亮的蝴蝶翅膀

像溅出的光芒

盘绕几圈

——《一个夏天的下午》


这种写作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生活层面的爱和善意。就像思想家所说的:“艺术表达大众化是使城市产生新美感的必要条件”(米歇尔·德·塞托等:《日常生活实践:2.居住与烹饪》,冷碧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80页)。我们只有真正进入城市的内部,用心体味它的细节、质感、复杂和丰富并赋予艺术化的表达,才能在非地方的空间及其快速流动中捕捉美和神秘。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