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鲜明 构思精巧 情感深沉一一谈杜甫七言律诗《登高》的文学魅力

作者:郑洪亮ZHL   2022年09月19日 14:18      938    收藏

           意象鲜明 构思精巧 情感深沉
——谈杜甫七言律诗《登高》的文学魅力

                           □郑洪亮

       《登高》一诗围绕欲回家乡而不得的悲哀来写,意象鲜明,构思精巧,情感深沉,既体现了唐诗的宇宙气象,也创造性的将抒写客愁发挥到极致,是杜甫诗歌艺术性高度的标志。
       全诗原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被明代学者胡应麟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后人为什么对这首诗有如此高的评价?换句话说,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开篇展示的是三个意象,即风、猿、鸟。诗人登高所见之景象,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劈头就是要选择“风”?为什么不是“云”?抑或是“山”“树”“落叶”等其他物象?也就是说可不可以将“风”换成“云”“山”“树”“叶”?不可以!因为“风”下面的字是“急”。云、山或其他什么的物象不能突出这个“急”字。不是写了风,因为风急而写到急;而是因为要突出“急”而选择物象“风”。
  “风急”句后写到第二个意象“猿”,为什么选择“猿”?有人说杜甫当时站在长江三峡边上,峡江里有猿声。郦道元不是有“猿啼三声泪沾裳”吗?这里是实写。还有人考证说杜甫当时不在长江边,也没有听到猿的叫声,写猿声只是渲染环境的萧瑟。其实,这里写“猿”主要还是突出下文的“哀”字。“哀”是全诗的诗眼,总领全篇。诗人重阳节登高望乡,写此诗时约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诗人寓居夔州。杜甫想回中原(今河南)老家落叶归根。回中原老家,由于夔州地形的关系,只能走长江水路。当时季节已是重阳,长江进入枯水期,夔州境内瞿塘峡有滟滪堆,枯水期船很难通过。要回去只能等待来年夏日的丰水期。这样还要近一年的时间,所以诗人心中十分着“急”。一想到归期无望,心中十分悲愤,只有“哀”字可表其情感。只有猿的叫声让人感受到“哀”,故写到猿。以“猿”之声“哀”,写我之心“哀”。我心之“哀”的缘由是自己欲回。为什么选择“鸟”作为意象?因为鸟能飞,不受山形水路所阻隔。诗人多么想能像鸟儿一样飞着回到故乡!所以写“鸟”会“飞”,要“飞回”。“风、猿、鸟”,三个意象恰好表明了诗人的心情是“急、哀、回”。诗人怀着一个悲哀的心情急着要回故乡,在这种主观情感的支配下,下意识地去选择风、猿、鸟三个意象来表达。不是诗人眼见风、猿、鸟三个物,而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急、哀、回”需要托于外物时找到的风、猿、鸟。妙就在这三个意象恰恰与登高所见、与峡江风景、诗人所处位置契合无间。首联可谓字字不易,可见杜甫写作技巧之高超。 
  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接上句的“哀”来,抒写“哀”的缘由。萧萧落木,在意象上暗喻落叶归根,与首联“回”相应,树木皆能归根,而人却不能。这样写既衬托人不如物,也是对“哀”的补充。长江滚滚,在意象上喻回程凶险,要回而不得,说明“哀”的缘由。由于“无边”“不尽”的形容,加重了“哀”的无奈。此句从大处落笔,不作局部刻画,使得画面景象阔大,具有宇宙意识,呈现出盛唐诗普遍具有的壮美风格。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写“哀”的丰富内涵。诗人登高盼望归乡,而种种约束使自己不得归乡,心中之“哀”情不免涌上心头。这种“哀”情体现在一个“客”字上。诗人创作此诗时,身在夔州,因此说是“作客”, 这是交代自己的身份。诗人自乾元二年(759)秋弃官入蜀,到现在已经七八个年头过去了,所以说是“常作客”;这次登高在重阳节,故云“秋”,点出写作此诗的时令。到这里,通过叙述时间、地点、身份、处境,感情的铺垫已经完成。接下来,诗人浮想联翩,多少年来郁积在心头的“悲哀”之情,在眼前的落木、江水的流动的激发下,逐渐迸发出来。眼前最让诗人担心的事是何时能走出夔门,东归回乡?诗人此前曾说过“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 一旦听到“安史之乱”被平息,便设想“青春作伴好还乡”,路途即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以回乡的漫长路途一直是诗人内心挥之不去的阴影。此云“万里”,路途遥远,正是诗人内心的痛处,是“客”字之后,诗人最着重要表达的情感。这是上句。从构思的脉络上看,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顺序是由“客”字开始,逐字向前逆推,诗人以“客”字为起点,采用层层推进类似上台阶的手法写出自己的“悲”的情感,与上文“哀”字相呼应。诗人的情感也逐渐由平缓趋向激烈。在抒情诗中,最激烈的情感往往最先表达出来,故体现在语序上“万里”最前,接下来便是“悲秋”、次“常”,最后才是“作客”。
  下句着重设想“归”的种种困难,对应颈联,补充无法回归的缘由。虽是离家万里,如果自己年轻也还是可以实现愿望的。思绪发展到这里,诗人不禁想到自身的年龄。“百年”在这里是虚指,意指自己已进入暮年。在这样的年纪,要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即便如此,也还不是毫无希望。如果身体健康的话,也还是可以圆梦的。但是自己身染重疴,无法遂意。“多病”是诗人此时的真实情况。据杜甫所言,他晚年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患糖尿病,“消渴今如此,提携愧老夫”(《别苏溪》)。又患有肺病,“肺病几时朝日边”(《十二月一日三首》)。疟疾更是时常发作,“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寄薛三郎中璩》)。
  除了患病以外,诗人还伴有失眠、齿落、耳聋,身体状况极差。可以说,这样的身体状况,要回故乡难度是很大的。但诗人还没有绝望,如果身边还有朋友或者已成人的子女帮助自己,那么还是可以如愿的。一个“独”字,将这仅存的一丝希望之光也无情地扑灭。从“客”开始,诗人的情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激烈,最终到达高潮,所有有关回归的希望都将破灭,而这更加剧了为“客”的“悲”痛。呼应前两联的“哀”。最后吐出“登台”以作收结,既是情感的起点,又是情感的收束。与颈联照应。可见杜甫艺术构思的缜密与精巧。 
《文心雕龙·隐秀》篇说:“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即秀句,一篇之中最为突出的一句。《登高》此篇之秀句,一般认为是颔联此句。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中云: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后人对此句的理解都是在罗氏理解上的生发。如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唐诗大辞典》云:(这)二句,层次丰富。远离故乡,故曰万里。秋色、秋气,惨凄衰飒,本已令人生悲,况滞留异乡,多病衰老之诗人,岂不更易起悲伤之感?故云“悲秋”。久为羁旅之人故云常作客。百年,犹一生。多病,杜甫其时患有多种疾病,且历时已久。独登台,言杜甫一人登高。此两句熔铸入七八层意思,语言极为凝炼。这样的解读于诗意的发掘有启发意义,但是理解思路是按照字句的顺序,过于平面,对体会杜甫“沉郁”的风格尚未搔到痒处。颔联文意的理解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理解的思路不是按照字句顺序,而是以“客”字为中心,上句逆推,下句顺推。具体而言就是:作客→常作客→秋天常作客→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常作客→晚年(百年)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常作客→多病的晚年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常作客→多病的晚年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独自常作客→多病的晚年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独自常作客。八层诗意层层递进,在结构上呈现阶梯状,从最低一级的“作客”开始,心情由平静逐渐上扬,历经八个台阶,感情也随着思绪的逐渐抬高而越来越激动,最终直击诗人心灵的深处。所有的不再作客的可能性都断绝,所有可以归乡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世上还有什么比此更加让人感到悲哀的呢。“登高”既是创作的缘起,是外在景物的感兴;也是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诗人的情感也随着台阶的不断上升而趋向深广。这便是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所说的“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杜诗“沉郁”之“沉”,于此可见。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对当下悲哀的安慰。欲归而不得,只能以酒浇愁。这是感情抒发高潮之后落下的余波。值得注意的是,颈联所写“客愁”的种类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客愁”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表现为十种类型。从时间上看,一般有“三种”:如一天之中,夜里往往能引起客愁,姑称之为“夜半为客”;一年之中,秋日为回家日子,不能回家,整个冬天及元旦(过去春节称元旦)都要在异地,而引起的客愁,即“秋日为客”;中国重视人伦,特别重视节日阖家团聚,如节日在外为客,最易引起客愁,即“佳节为客”。从地点上看,有一种:离家越远,回家不易,客愁越深,可以称为“万里为客”;从个人情况上看,有三种:年岁越大,回乡难度越大,就越发思念故乡,客愁越多,可说是“晚年为客”;健康状况越差,客愁也就越深,这是“有病为客”;如果身边没有亲人陪伴,越是孤独,客愁越深,这可叫作“孤独为客”;从作客频率来看,有一种:聚聚离离,客愁越深,即“经常作客”;从生活状况來看,生活条件越差,客愁越深,称作“潦倒为客”;客愁还因创作主体的感受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感情越丰富,生活体验越深,对故乡感情越深厚,客愁就越深,姑称为“多情为客”。如果在一篇之中能表现上述客愁种类中之一类,即为名篇。如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即为表现“夜半为客”,杜甫诗《月夜》、李白诗《夜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皆是“夜半为客”。王维《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表现的有“孤独为客”“佳节为客”两种,已然超过了上述诸篇。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现的是秋天的客愁与离家万里的客愁,内涵也涉及两种的“客愁”,被称为“秋思之祖”。杜甫《登高》颈联仅仅用了14个字,却写出了万里为客、秋日为客、重阳为客、经常为客、晚年为客、多病为客、孤独为客、多情为客等八个方面的“客愁”。加上下一联中的“潦倒为客”,诗人在一首诗中就包含了十种客愁中的九种.一联之中有如此巨大的容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达到老杜自己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难怪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十)中感叹地说杜甫的“七言律,圣矣”。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第三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举办:明月照山海 诗意话团圆
  3.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生活赋予诗歌清澈的回声——阮宪铣诗集《时光的草香与虫鸣》评论
  6.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星辰与海浪间的诗韵 ——霞浦海洋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8. 首届全国新工业文学(东莞)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9.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0. “首届千古相思李之仪诗歌奖”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3.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4. 中国诗歌学会·五粮液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5.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6. 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及文学——谢冕先生的学问与人生(上)
  7.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生活赋予诗歌清澈的回声——阮宪铣诗集《时光的草香与虫鸣》评论
  9. 2024绿风诗歌晚会暨“中国诗歌之城”师市第二届诵读大赛颁奖晚会举行
  10. 专访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得者姚瑶:一个诗人决定为“村BA”立传
  1.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2.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3.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4. 诗歌的创新——对话与研讨之二
  5. “金砖十国”72位诗人在中国分享“诗与远方”
  6. 第四十一届“青春诗会”暨“彩云南现”同题诗全球征集在云南祥云签约启动
  7. 礼赞新时代 致敬祖宗海 三沙举办海洋诗歌青春夏令营活动
  8.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9. 从“青春诗会”到“国际青春诗会”
  10. 每日好诗第43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