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学界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一)

作者:欣闻   2022年10月17日 10:57  文艺报    5507    收藏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全国各地作家、评论家和文学工作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观看开幕会,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极大增强了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广大文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新力量。


推动新时代文学勇攀高峰


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表示,二十大报告中专章论述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文化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审美的效能又一次指明了方向。这对在文化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守中国精神、中华传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位精神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文学工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重要一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必须服从党的号召,必须服务于国家的利益,扎根生活、情系人民、弘扬主旋律、自觉创造创新,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灿烂的文艺之光映照伟大祖国的辉煌,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人类精神审美宝库增添新时代的瑰宝。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及现代化事业作底色,有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引领,中国文学界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必须也必然在新时代勇攀高峰,谱写新史诗,构建新生态,开拓新境界,令“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谈到,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乃至新时代1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作为这些历史伟业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为之感到光荣和骄傲。他表示,无论是总结成就还是展望未来,报告始终贯穿人民立场,把党的奋斗事业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论述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时,报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期望,提出要求,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党对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具有的内涵的新要求、新期待。新时代10年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同样贯穿着人民至上的立场和观点。从直指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到论述优秀文艺作品的应有品质,到肯定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包括提倡向柳青等优秀作家学习,始终贯穿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事业中,文艺工作者承担着光荣使命。要在认真学习中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运用和践行于创作与研究的实践中,为新的伟业作出新贡献。

联系文学创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宏甲感受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说到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一个结合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认识和回答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关注现实,到社会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后一个结合告诉我们,我们讲的文化自信,本质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我们伟大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艺创作如果未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会使创作失却文化之根而丧失生命力。两个结合的根本可统一于“人民”,正如报告中指出的,“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可能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创作出对社会有益,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有益的优秀作品。


用优秀作品把握新时代的铿锵脉动


“听完二十大报告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辽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老藤表示,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党中央对民族文化复兴的宏伟擘画,是文化战线光荣的使命任务,是对未来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殷殷嘱托。如何落实好二十大精神,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们只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实施好中国作协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断向社会奉献精品力作,才能不辱使命,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素材和丰沛养分,记录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把握新时代的铿锵脉动,描绘出千千万万时代推动者的精神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谈到,报告全面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和10年的伟大变革,让人倍增自信;明确在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目标,催人砥砺奋进。在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作协必将有新的更大的作为。要更加有力地发挥凝心聚力作用,把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团结到民族复兴的洪流中。要更加自觉地当好复兴伟业和人民史诗的书写者,为时代留下生动精彩的文学记录和值得传承的精品力作。要更加有效地推动文学走进人民,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提升社会的文化品质,在这样的奋进中,推动中国文学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攀登高峰。

江苏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表示,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是前进的号角、奋斗的指南。特别是报告中关于“三个务必”的新概括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新阐述等富有新意,是又一篇闪耀时代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江苏作协将在全省文学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报告的热潮,以报告中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校准文学工作方位坐标,增强文化自信,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推动江苏文学“高处再攀高”的实干实效实绩上。新时代10年,江苏文学成果丰硕,新的征程上,江苏作协将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地方作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倾情书写江苏人民在“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的创造之力、奋斗之光、发展之果,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进一步完善文学精品创作引导扶持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和文学英才优青培养工程,不断扩大“扬子江”文学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深扎”主题实践和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以更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新时代文学的江苏力量。


全力以赴深入到人民的生活现场中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迫切需要广大作家与新时代同行、与人民的踔厉奋进同步,文心向党,艺情为民,努力深入生活,再攀文学高峰。”福建作协主席陈毅达谈到,新时代文学只有自信自强,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气象,才能在推进文化自信的新征程上,谱写社会主义文学新篇章。

西藏作协副主席次仁罗布表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擘画了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疫情成效显著,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西藏作协一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报告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文学在新时代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记文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坚守好人民立场。西藏作协将引领广大作家,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深入火热而丰沛的现实生活中,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呈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图景,歌颂祖国的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未来美好。要让文学作品更好地为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件大事”“四个确保”“四个创建”服务,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让文学作品发挥好培根铸魂的功能。

新疆作协副主席熊红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指出了实现路径。报告提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报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些都为新疆的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疆作协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讲好新疆故事,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好新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任务做出不懈努力。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表示,自己在听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句话时,感触尤为深刻。“我们常说,写作时要坚守人民立场,以我的理解,这句话说的其实也是要守人民的心。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力以赴深入到人民的生活现场中,让自己的心紧贴着人民的心跳动,从而更好地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再将学习成果有效地转化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书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自己的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刊》主编李少君:“人诗不能互证,诗歌价值要打折扣”
  2. 诗润中原文脉长——写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之际
  3. 当代诗人叶延滨:在河南,向诗歌的高峰致敬 | 顶端专访
  4.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诗歌节为中原腾飞插上翅膀 | 顶端专访
  5. 每日好诗第39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39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396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荣耀·乡情”希望工程未来种子公益计划诗歌征稿活动获奖名单公示
  9.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诗选(第三期)
  10. 第四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 爱情诗接力赛征稿启事
  1.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第七届中国诗歌节新闻发布会
  2. 近四十年光景,逾两千首诗歌,李元胜携新书《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分享诗人岁月
  3. 第十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评选结果揭晓
  4.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每日好诗第39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39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39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何建明:乌苏,你离我很近
  9. 《诗刊》“数字诗界”栏目征稿启事
  10. 何建明: 常熟,你真的熟了
  1.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启事
  2. 上海书展丨《古诗的修行》:8位青年诗人思考古诗的现代意义
  3. 每日好诗第38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39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 获奖名单
  6. 每日好诗第39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8. 每日好诗第39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每日好诗第39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9.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