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老人

作者: 2022年10月28日09:54 浏览:5253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 >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走街串巷步匆匆,吆喝声声漾碧空。
千度回锋推刃里,磨成一个白头翁。




点评

此诗四句,综合来看,每句都与题目相关。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提供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街巷里步履匆匆的磨刀人,一个是飘荡在碧空的磨刀人的吆喝声,大概是“磨剪子嘞戗菜刀”吧。如果没有三四句交待“回锋推刃”的“磨”刀动作,则前两句由于省略了重要细节,是难以和磨刀人联系起来的。

七绝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前两句往往是平平铺垫蓄势,第三句在整首结构中负担转折作用,拓展作品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像一根扁担挑起前两句和第四句。第三句前面有两句,后面只有一句,为了实现整首诗在结构上的平衡,第三四两句的连贯性尤其为诗人们所重视。在本诗中,第三句的“回锋推刃”这一特定的磨刀动作,和第四句的“磨”字相互为用,且与“白头翁”这一人物,构成了一道彼此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整首诗的连贯性因之得到了强化。“千度回锋推刃里,磨成一个白头翁”,像电影片断中重复同类型场景的“快闪”一般,把磨刀老人一生的光阴,通过“回锋推刃”的特写镜头的反复叠映,以空间的迭变展示时间的流逝,给人强烈的视角冲击。

此诗用明白如话的口语进行白描,这种文字含意浅白,运用日常俗语的语言特点,在作者的大部分作品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语言风格。如《卖菜妇人》:“几篮小菜嫩生生,带露迎曦挑进城。盼得今朝行市好,换些银两把家撑。”即是如此。颇有周作人那些吟咏风俗人情、展现儿童生活《儿童杂事诗》的特点。这种表达方式,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提倡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若合符契。作者采用的仍然是一部分传统民歌习惯性借用的七绝体裁,于平仄和押韵方面倾向于遵守七绝的格律要求,在诗形上,固然并非“第三个东西”,但以其用词与造句的强烈的口语化特征,仍然可以视为“新体诗歌”,视为一种相对于传统七绝的通俗化新风格。

另外,作者在诗歌写作中,似乎怀着有意为普通劳动者画像的主观倾向,检点其在中国诗歌网公开发布的作品,除了《磨刀老人》,还有《早点摊贩》《铺路工人(新韵)》《拾荒老人(二首)》《卖菜妇人》《卖冰棍老人》《园丁颂》《快递小哥》《消防员》《修鞋匠》《环卫工人》《打工者遣怀》《瓜贩》,等等,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系列。作者默默地旁观着芸芸众生辛苦劳作的普通生活,以泛咏而不是代言的形式,寄予了对他们任劳任怨的生活状态的尊重和同情。这些作品,与蔡世平、高昌、段维等诗人的诗集中收录的一些同类型作品,共同组成了底层人物的群体素描。这正是当代旧体诗词在“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方面的担当和作为吧。


特邀点评:莫真宝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北乔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段维 杜鹏 冯雷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简明 敬文东 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向东 刘波 刘爱红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宋彩霞 孙冬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西渡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邹建军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王夫刚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

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