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爱人,爱诗人——记吴思敬先生

作者:王士强   2022年11月25日 19:50  光明日报    557    收藏

640


从1978年3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第一篇诗评《读〈天上的歌〉——兼谈儿童诗中的幻想》算起,吴思敬从事诗歌评论、诗歌理论研究工作已经四十余年。他专注、勤勉,四十年如一日,作为晚辈,除对其研究成果、学术成就仰望、叹服之外,尤感佩其人格之可亲、可敬、可爱。在我看来,这种人格或许可以一个字来概括:爱。吴思敬是一个有着博爱、大爱,有着极强爱的能力的人:他爱诗歌,诗歌是他毕生的事业,是他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系;他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对世界、对他人有着温润的爱,他是真正的仁者;他爱诗人,是众多诗人的知心朋友,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方面,受其推助、扶掖者所在多有,他是最受认可、为不同类型诗人所服膺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可谓有口皆碑。


640-1

吴思敬与洪子诚


对诗歌的热爱,于吴思敬是发自本心、自然而然的。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他的生命便与中国新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歌融入他的日常生活,教学、写作、读书、思考、开会、与诗人交往……可谓“无一日无诗”。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不觉其苦而深得其乐。有着这种热爱,便有了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选择与追求,他在本世纪初曾言:“写诗是寂寞的事业,搞诗歌评论更是加倍寂寞的事业。但是我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不管诗歌和诗歌评论滑向边缘的何处,我都甘愿当一名‘边缘人’,坚守我的追求而矢志不渝。”


640-2

吴思敬与郑敏


到了晚近,他用刘禹锡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表达自己的心情,表示“甘做诗歌的义工”,“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说到做诗歌的“义工”,举一例可见一斑。吴思敬从1983年开始作为编辑参与到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的具体工作中,80年代中后期《诗探索》因经费问题而停刊,1994年在以吴思敬为主的筹备运作之下复刊,此后,他担任主编。这些年来,刊物每年出版四辑,至今已出版百余辑,然而吴思敬及编辑人员均不领工资报酬,是名副其实的“义工”。他作为主编近三十年来所付出的辛劳——无论是刊物的生存、经济压力还是编务、文稿方面——可想而知!吴思敬在评论谢冕先生的学术人格时指出其重要的方面在于“一生只做一件事”,而吴思敬也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典范,他们都是被诗歌选中、为诗歌而生的人。


640-3

吴思敬与谢冕


诗歌是吴思敬最为看重的事业,却并非他生活的全部,相反,他是一个懂生活、爱生活、有爱心、有情趣的人。他体贴、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无功利心、无差别心地善待、尊重每一个人,每每让人如沐春风。学者程光炜在《吴思敬先生印象》中写道:“吴老师为人的厚道、圆融和随和,一直是我心里最为敬仰的学人风范。我认识吴老师二十年,每次见面,每次会议,以至是非常私人化的场面,他对人对事总是彬彬有礼,认真负责,从不怠慢,也从不因对方地位和身份的高低而发生任何变化。一个人几十年天天如此,非一般的毅力和修养所能展现。”这种修养,这种人格境界,于当今时代确属凤毛麟角。


640-4

吴思敬与张志民(左)、牛汉(中)


两年前,吴思敬和他的两位博士后弟子王珂、段从学同登峨眉山,在峨眉舍身崖遇到一个小伙子翻过玻璃幕墙欲跳崖轻生,他们三人及周围游客一起竭力相劝,最终小伙子放弃轻生念头成功获救。王珂记述:“那天吴老师最勇敢,他七十八岁,行走不便,还在落差上百米的石梯间上下奔波,及时叫来了警察!”吴思敬忘记年龄、不顾腿脚不好而跑去搬救兵的身影,无疑是“仁者爱人”的生动体现。

“爱人”是个人品性和修养的体现,在专业范围内则体现为“爱诗人”。一个爱诗、爱人的人,必然也爱诗人。诗人们大多有较强的个性,不同写作取向的人往往形成各自的“圈子”“帮派”,彼此之间横眉冷对甚至目为仇敌,吴思敬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他站在诗歌的立场上真诚、坦诚地与诗人交往,能够与不同“派别”的人成为朋友,得到不同“阵营”的认同,这是非常难得的。吴思敬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诗坛“黏合剂”的作用,求取最大公约数,这于健康的诗歌生态大有助益。

《诗探索》复刊后开始有意识地对新诗发展历程中一些著名诗人、老诗人进行重点关注以及“打捞”。自本世纪初开始,吴思敬更是以召开研讨会、在《诗探索》开设研究专栏等形式将此项工作持续展开,深度参与对郑敏、牛汉、绿原、袁可嘉、辛笛、唐湜、公木、叶维廉、屠岸、邵燕祥等老诗人的研究及相关资料的发掘、“抢救”,既体现着情义也体现着明显的诗歌史意识。


640-5

吴思敬与屠岸


吴思敬的扶持、帮助也让诸多年轻诗人受益,谢冕先生在《有幸结识吴思敬》中说:“思敬性格谦和,心胸豁达。他待人以善,乐于助人。特别是对那些年轻的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爱好者,往往有求必应,他是诗歌界有名的‘大好人’。”在吴思敬的推动与主持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创“驻校诗人制度”,每年邀请一位青年诗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校。这一制度与其他驻校诗人项目多邀请著名诗人不同——邀请著名诗人是“锦上添花”,而邀请青年诗人则是“雪中送炭”。就其对诗人的实质性帮助和创作提升而言,邀请青年诗人这种模式无疑更为有价值。吴思敬对年轻诗人的关心不仅仅是诗歌上的,也在生活、工作等方面。诗人路也回忆道:“有一次因为我的某项个人生存事宜,吴老师给我的一个同事写了一封长信,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路也较为清高,不太会处事……你帮帮她吧。’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以后每当想起这句话,眼泪还是想往外涌。”


640-6

吴思敬与蓝蓝


吴思敬曾写过一篇文章《欲为诗,先修德》,他自己就是品德、德行的典范。于我等后生晚辈而言,先生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指引、感召和照耀,让我们不敢轻狂、懈怠、游戏,而应努力地爱生活、爱他人、爱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当努力地如先生一样,爱诗,爱人,爱诗人。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