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诗歌创作的不期之潮

作者:杨建民   2022年12月28日 10:49  北京晚报    703    收藏

虽然如许多作家,沈从文早期也有过写诗的经历,可时间不长,从发表看,作品亦不算多。后来他的创作,更多以小说、散文扬名。1949年后,他潜心文物研究,终于以一部《中国服饰研究》享誉海内外。

可在后期的一个时段,有些偶然的,他燃起了诗歌创作的热情。所用还不是早期的新体,而是有着数千年传统的旧体。这批作品,表现出颇高的造诣,不仅赢得读者叫好,还出乎很多人,包括编辑甚至亲人的意料。


0CA7108C-C864-4BFC-80AC-E4C15E3C717A

沈从文1961年末在黄洋界大树下。这次江西之行,他开始了古体诗的创作。


1961年底,中国作家协会和江西省邀请沈从文等九位作家,访问南昌、庐山、井冈山、景德镇等地,一面体验生活,一面进行写作。沈从文当时有个写作计划:即以其夫人张兆和堂兄张鼎和烈士的生平为线索,写出一部长篇传记小说。尽管材料已差不多,“只待着手写,费事处只是如何写法,尚拿不定主意”。犹豫间,终于没能完成。小说虽没有写成,可这次访问中,沈从文却写出一批古体诗来。写作缘起,也很有趣。与沈从文同行的作家中,有多位诗人及善诗者:阮章竞、戈壁舟、安旗(李白诗研究教授,戈壁舟夫人)、周钢鸣、华山等。来到这些有故事的地方,激发出诗人情绪,他们挥动大笔,处处留诗,让擅长小说、散文的沈从文显得有点无从表达。新华社来的华山出来刺激:沈先生,你不跳舞,又不打牌,那就写诗吧。沈从文一口答应:好!华山伸出手:那就一言为定。沈从文也伸出手,相互击掌,无从改悔。


登临庐山,面对大好景致,沈从文生发感慨:“含鄱口与望鄱亭,为庐山名胜之一,高踞千余公尺列嶂背脊,举目远近松竹各自成林,均如碧玉琢成。”随即成诗:《庐山含鄱口望鄱亭》:

巍巍含鄱口,列岫一线青,

鸟声闻木末,炊烟起孤村。

山径延幽谷,松竹各争荣。

我来值严冬,天宇适澄清,

五老背可蹑,白云自逐奔。

远挹鄱阳湖,烟波十万顷。

……

此首诗以五言古体,风度严整,语言老成精到,显示出诗人厚实的古典功力;加之情致描叙如画,由远而近,由山水到炊烟鸟鸣,鲜活摇曳,读来拓宕心胸,尤其“天宇适澄清”一句,清爽怡情,着实情景交融,可喜引人。

庐山“花径”,是一处有名景致。其地处仙人洞御碑亭附近,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作诗。沈从文登临此处:“来时虽值隆冬,山泉鸣琴,野桃含苞待放,且值晚晴,给人印象甚新且深。”这时,他又玄想起古代大诗人:“晋诗人陶潜,当年尝预庐山高会,作《桃花源记》时,或亦于山中曾见此花此景,有会于心?”陶渊明、白居易两位“同以诗名,且同好酒喜琴,一则因论武元衡事,遭朝中权要排斥,贬江州作司马。一则逢时乱隐居田园,衣食亦难足。但两人诗歌多比较接近人民,因之人民亦爱之特深。”当下景致,历史况味,汇聚交融,岂能无诗?沈从文即笔一曲:《庐山“花径”白居易作诗处》:

诗人喜幽独,拄筇乐攀登,

不辞跋涉苦,还惊老眼明。

山泉鸣玉磬,夭桃迎早春。

眷眷如有怀,妩媚自成妍。

清琴鸣一曲,浊酒再酌斟。

缅怀庐山会,难觅栗里人,

时遇共寂寞,生涯同苦辛。

两贤不并世,各保千秋名。

佳诗亲人民,人民怀念深!

此诗由“不辞跋涉苦”地拄筇(qióng音,作杖之竹)攀登起笔,描摹眼前“鸣玉磬”的山泉,“迎早春”的夭桃,把遍地景致,用“眷眷如有怀,妩媚自成妍”刻绘山水花卉神情;“还惊老眼明”来夸饰其见所未见之惊艳,继而由今叙古,由白居易上溯到陶渊明,认为他们虽然“时遇共寂寞,生涯同苦辛”,可却诗作接近大众,因而赢得“人民怀念深”的千秋名声。


完成了一批诗作,沈从文既觉意外,又颇兴奋。他抄录一份出来,寄给了也是编辑的妻子张兆和,得意心情,溢于言表:“因为(同行)诗人多,大家写诗,我也把四十年前老家当拿出试试,结果似乎比黄炎培老先生词汇略多,比叶老也活泼有情感些些。若是别人写的,发表在贵刊上,我说不定还要加以称赞称赞,以为编者还有眼力!”黄炎培,有名的爱国人士,当时在报刊发表不少诗作;叶老,应该是叶圣陶。四十多年前的“老家当”,是说自己学写旧体诗,是早年的在旧军队时期。那时沈从文不过十来岁,由一个姓萧的小军官引导入门。当时诗作,这位萧姓军官认为“大有老杜”风味。一个小年轻,笔下居然有杜甫风味,可见运笔的老到程度。可沈从文当然知道这是勉励,所以在给张兆和的信中回忆当年说:“至于作诗,不过是自己写来要人和韵,在乡村中遣有涯之生而已。”“我和了他(萧军官)四五十首诗时,就还不知‘老杜’是谁,还以为或者是个邮政局长一类人物!”在与这位萧军官的诗作唱和中,“不过事实上这么一来倒练了些基本功,真的到应用时,写个几十个字,还比别的题词容易着手!”

沈从文内心极活泼,故此说这批旧体诗,假若是他人所作,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自己“说不定还要加以称赞称赞,以为编者还有眼力!”(沈从文文字,常常将一些词重叠,既显出温和又增强效果。)到底是作家,手段富裕,运笔老到。以想象之笔,借以夸饰自己作品,一般人不易用到此角度。

沈从文早年的旧体诗,应该没有留存下来,连张兆和也没有见过。收到沈从文的信及这批诗稿,又让《人民文学》编辑部看过,张兆和高兴地回复他说:“各信及古风均收到。诗写得很不错,白尘同志觉得惊异,连我也没想到。编辑部准备发,除《史镜》篇外,准备全部发表,但还是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你愿意保留,尊重你的意见。”“白尘”是剧作家陈白尘,当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他读来居然“觉得惊异”,不曾想沈从文还能写出如此精彩诗作。张兆和信中还对其中几篇加以评价:“《资生篇》第二、三首和《花径》写得真好,确有些老杜风呢!”“其他各篇也都不错。各诗感旧歌新,不落俗套,写景抒怀,浑然一体,情真意挚,读了鼓舞人,也给人以艺术享受。”对这批诗作好处,说得到位。熟悉情况的读者应当信任这并非家人虚誉,因为张兆和是大学外语系毕业,足够水准,何况还有陈白尘这样有学养剧作家的“惊异”。

这批诗作还引起连锁反应:“郝芬同志托我转告你,散文写好,第一篇请给《人民文学》,因为等了你很久了。”“《红旗》有个编辑(浩然)也来找过你,希望你回来后即电话通知他。这两个刊物在国内外有影响,写出来应把最好的给他们。但首先是写出来。相信你这次一定能写出几篇好散文出来。”诗歌之外,《人民文学》散文也约上了,连政治刊物《红旗》也来约稿,看来外界对沈从文,还是颇有期待的。

作为亲人,张兆和及全家也都为沈从文高兴。长久以来,这位写出过大量杰出小说散文的作家,数年却稀有文学作品问世,沈从文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顺畅。故此张兆和在信中说:“相信你这次一定能写出几篇好散文出来。全家都为你高兴,问题不在目前写出多少首诗多少篇文,主要的是心胸开阔,情绪饱满兴致高。这对你身体有好处,也是重新拿起笔来写出更多好文章的开始。”


沈从文这次寄给张兆和的旧体诗,《人民文学》以极快速度在1962年二月号刊发出来。除去前面举列两首,我们再引述一二,以见诗作水准。《井冈山之晨》(节引):

鸡鸣天初曙,白雾迷清晓,

不闻鸟雀喧,静极境转峭。

回念思畴昔,心绪如萦绕。

廿户秦余民,长与世隔绝,

山高地贫瘠,市远人朴质。

夏寒犹向火,秋收但颗粒。

忽见山茶开,始知严冬逼,

杜鹃满山红,还报春消息。

四季递相送,谋生感计拙。

还温老杜诗,千载同煎迫。

第一节写井冈山清晨景致,精绝。前四句是古人境界,写来却展现今天意境。可这般好处,正如他给张兆和信中所言:“遗憾的是有些用典使事精彩、准确,有分量处,近人已不大懂了……”下一节叙井冈山往事,也颇有中国五古诗的质朴浑厚,好读且耐咀嚼。

另一首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下山回南昌途中》,更是这批五言诗的杰作(节录):

昔人在征途,岁暮百感生,

江天渺萧瑟,关河易阻行。

王粲赋登楼,杜甫咏北征,

食宿无所凭,入目尽酸心。

遥遥千载后,若接昔苦辛。

由远处起笔,遥想当年萧瑟江天,易阻关河,感古代道途艰难;继以王粲、杜甫作品,体会诗人情境,概叙他们酸楚心情。此节思绪千古,承接当下,转折之间,真有“老杜”风味。

 

除去《人民文学》杂志刊发外,《光明日报》也于1962年3月10日,发表了沈从文一组诗作。这组诗,比较而言,又呈别意,它们基本是赠人之作。所赠者,皆为此次同行诗家。《戏赠戈壁舟同志》《赠安旗同志》《赠阮章竞同志》。其中,我们择选一首短诗《赠安旗同志》,以窥斑见豹:

蜀中多名士,天地独锺灵,

佳句发芙蓉,开遍锦江城。

道蕴才咏絮,诗格实近俗,

新歌赞遗烈,热情共千秋。

安旗是四川成都人,所以诗中引“蜀中”“锦江城”标述。“道蕴”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她以咏雪诗句为人们传誉:“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世甚至借此称赞女子才华为“咏絮才”。可在沈从文看来,谢道韫诗格不高,有些“近俗”,以此来反衬安旗在井冈山博物馆的题诗热情,富有新意。

这些发表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的诗作之外,其他部分先后发表在《江西日报》《南昌晚报》《星火》等当地报刊。它们几乎皆为五言古体,按沈从文给张兆和信中的话说:“古体固懂典故多,读古文熟,又对汉魏五言诗有兴趣……”说明自己诗作与古典的承继关系。“旧诗未尝不可写得极有感情,有气魄,而又不必借助于一些刺激性名辞。会看的人,一下笔即可知道功夫深浅的。装内行不易成功的。”当时许多写诗者,喜欢用大词,即沈从文所谓“刺激性名辞”,这样的笔法,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沈从文诗作,展示似乎质朴,却清朗自在,来自眼前却汲取久远,真正有汉魏五言诗的“不言尽言”风味。

1949年后,沈从文中止了小说创作。后来虽然努力尝试,可终于不能延续。此次在江西,偶然之间,他尝试旧体诗创作,居然成功。后来的日子,他不时运用这种形式,叙情记事、写录读书笔记,甚至以此论述文字书法相互关系……成为他延展精神、生活种种的一条文化通道。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