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铁成金——谈诗的化用

作者:刘德有   2023年01月28日 11:42  光明日报    799    收藏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脍炙人口,既有诗情,也有画意: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七绝写于“安史之乱”之后。李白受到永王李璘兵败被杀事件的牵累,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被判流放夜郎。他溯长江而上,抵达夜郎的翌年,路经三峡,走到夔州时遇赦。此诗,就是在遇赦后的归途中写的。短短28个字,写出了李白愉悦的心情,今天重读,仍仿佛身临其境。

有人说,读了李白这首诗,想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江水》那段有名的描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乍一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似乎是《水经注》这段文字的改写,然而它丝毫不给人以抄袭的感觉,而是生动地表达了李白的思想感情。

上世纪80年代,我曾游三峡,去过奉节的白帝城,但未访湖北江陵。据说从奉节到江陵,乘古代木帆船,纵然是顺水顺风,最快也得三两天,一天赶到是不可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只是写出了李白当时愉快的心情罢了。我那次游三峡,也并未听到猿猴啼唤,但李白所处的那个时代确有猿猴,这一点,从《水经注》中引用的渔歌可以得到印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仅仅是写景,更是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已经越过了一切艰难险阻,前途开阔,可以顺流而下了!

《早发白帝城》与《水经注》到底有何关联,姑且不论,它使我想到,诗人在创作时常常化用前人的诗句,比如元代散曲家、散文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比马致远早生二十多年的元杂剧作家白朴也有一首小令——《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两首小令在情调、景物和措辞上是何等相似!显然,马词是从白词脱胎而来的。然而尽管白词在先,但后世知道马词者较多。我以为,两首词的表现手法基本相同,但马词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为隽永。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我认为这并非抄,而是一种创新、出新。“抄”得好,“抄”得妙,就是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化用是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也可以算作用典的一种。写诗作词,常常会借用前人诗文中的佳句,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化用得好,是诗人艺术修养的体现。

例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陆游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和吴融诗句“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盎然的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朝气蓬勃、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后人更赋予其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诗人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到体会,使作品大为增色,从而创作出千古名句。

又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化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梅妻鹤子”的林逋的咏梅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源自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不过,林诗意境更高,留给人的想象更丰富,可谓千古咏梅之绝唱。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与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名篇。

至今仍记得1949年4月,那时我还在家乡东北大连,听闻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革命风暴激烈地震荡着旧中国王朝的都城,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使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这怎能不令人慷慨高歌、欢欣鼓舞?毛主席欣喜之下,命笔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引用的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自李贺之后,这句诗经常被后人所引用,如宋代的欧阳修、元代的元好问等。千年后,毛主席把这句诗引用到他的诗中,创作出家喻户晓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古时,李贺用“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的是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假如上天有情,就会见证人世间这么多的兴亡盛衰,也会因悲伤而变老。毛主席则深化了这句诗的意蕴,既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又指出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相同的语句放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将前人的句子进行艺术改造,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有时,后人的诗句反而比原作者的诗句更加出名。作为一种再创作,若用得贴切,与整个作品融为一体,不留痕迹,便可成就“惊风雨、泣鬼神”之作。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