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旧体诗写作技法——留白

作者:吟在天涯   2023年01月29日 14:32      112    收藏
1月9日,我在《五律.染疫晨起见梅》的评论栏中,一时兴起,与各位老师交流了三种旧体诗的写作技(句)法:无理而妙、移花接木和反常合道。各位老师在给予好评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老师说没有看到,有的老师说因篇幅所限介绍得太简约了,也有许多老师希望我继续介绍下去。但大家有一个共识:共同分享、学习、讨论和提高。所以,今天我不发诗,只与各位老师探讨一下诗词的“留白”(为偷懒,有的内容参考借鉴了一些网文,有的是自撰的)。非常期待并感谢中诗网能够在我的主页中能够发表出来。
诗的“留白”技法衍生于中国画技法。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风极其简约,留白最是经典。此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在船上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然而,这些空白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即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中国画的留白,雅称“余玉”,也就是说,它在无(或浅)着墨处留下一种想象联想空间、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画艺如此,诗艺亦如此。诗家说,诗在诗外,意在字外。诗意须游离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诗的留白法是实现诗意在章句字外拓展甚至升华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诗词写作技法的顶级技法之一。在此文中,我从列举古典诗词对留白艺术的运用案例入手,揣测作者留白的手法和内容,读者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知识积淀、人生阅历组接情境画面,对诗词的物象、意境进行扩展、补充和再创造。可以说诗词中的留白,也是诗词的一个有机部分,是诗词物象、意象、意境的延续、衍生与张力。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赋予广袤深远的创意,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达到无字无句处皆成妙境的高超艺术境界。恰如金庸、古龙武打小说中的说法: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然剑气无处不在。袁枚(清)《随园诗话》:“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司空图(唐)《二十四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作品,正是因袭了诗人独具匠心的留白,才绽放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代,音乐早有留白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句之前,白居易的描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恰到这里,顿时写出弹奏的停顿,既形成玄妙无穷、余音缭绕之感,也为后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暴发,预先蓄势。这中间,弹奏的顿时停顿,玄妙无穷。中国传统审美贵在含蓄,擅长于在具体内容的留白中渲染深切的、复杂的情感,营建出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到现代,电影、戏剧、电视剧、舞蹈、摄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均有留白处理。
中国传统诗词的留白,可分为“结构留白”“意韵留白”以及“过程留白”三种。
一、结构留白
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的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足见春色骄人。下片写人物,可东邻女伴何以笑的那样灿烂美丽?东邻女西邻女何以在采桑的路上不期而遇?东邻女昨夜究竟做了怎样的春梦?这样的春梦又怎样让东邻女在斗草中得了彩头?西邻女又是如何取笑东邻女的?最后的笑从双脸生的笑,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是一种得意,还是一种羞涩?诗人都巧妙地回避了,只是写出人物的一种状态,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这就是结构留白中的不全之全。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只有33个字,篇幅虽短,情感却极繁复。词中空白手段的运用,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试问卷帘人,问得认真,可空出所问内容;却道海棠依旧,答得淡漠,空出侍女的漫不经心;由此逼出女主人更为多情的知否?知否的叠问,驳得极为恳切,空出女主人的万端感慨;最后推出应是绿肥红瘦的断语,不尽的凄婉怜惜之情被推向极致。
二、意蕴留白
譬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的首联写景: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波光粼粼的河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山如此清,水如此秀,可主客却要在此分手,怎不让人倍添留恋之情?颔联将友人远行喻为随风飘飞的孤蓬,飘泊而难有定所,万里又寄寓征程的遥遥无期。如此别离,难言的心酸油然而生。颈联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用浮云与落日、游子意与故人情対举,表明心迹:你远游他方行踪不定,可只要看到天空中游弋的云彩,就能体会到你的心意;远处缓缓而落的夕阳,似乎也不忍一下子离开大地,那是我依依惜别的情谊。诗意虽未如此明言,却可由特定的景物浮云、落日引发相关的联想。尾联则情意更切,虽然只写了一个简单的挥手离别的动作,可这个动作引发出的是班马长鸣。马解人意,离别时也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留白之处,余意绵绵。
再如姜夔的《扬州慢》(中长调,请诸君自查),词的上片描写战火劫后扬州一片残败荒芜。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设想废池乔木的感受,而人们的感时伤乱不问亦可知。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这便是留白特有的艺术效果。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杜牧诗意,对比今日之凄凉。算、纵,都是假想。即使杜牧今日重来,目睹如此残败的扬州,恐难再有闲情逸致抒写儿女之情。蕴含其中的则是对战乱破坏的谴责以及沉重的家国兴亡之悲。词中多处留白,悲思的重量置于空白之中,从而拓展了想象空间,意蕴深广,哀思无限。词的结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是留下大片空白,引领读者去吟味、思索那年年桥边盛开的红药的背后所隐藏的无限悲怆。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开头两句虽不见雪字,可句句见雪,到处是雪,由此营造出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背景。后两句更了不得,字面上不见柳祖被贬苍梧的那种悲凉、孤寂和无奈,但蕴意其中,成就了千年孤独的绝响!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的起笔纯用白描记言,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笔墨极为简洁。紧接着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问,其实是想知道当年离乡诗的一切人与物事,只用寒梅具象化,问得真挚,问得雅致;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挥之不去的思乡之心,无须用更多字句来表达即跃然纸上,表达得非常深奥而透彻。
三、过程留白
譬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结句写浩浩渺渺的长江东去,而不写二人不是执手泪眼相看的惜别场景,这就使得目送孤帆远去、前途未卜忧心忡忡的情感跃然纸上,看见浩浩长江东去本来就容易使人联想“逝者如斯夫”,物是人非的感觉。目送小舟远远消逝在视线中,更加体现作者与友人惺惺相惜、依依不舍的情感。
再如,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问道家乡在何处时,不直接回答,而是把目光放到远远的烟波弥漫的江面上,给人一种“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惆怅,大恨无形,至愁无言,这种留白给人最大的想像空间,望着烟波浩淼的江面,落日霭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忧愁和心事,不言而明,各自神伤。
当然,古典诗词中,还常常借助一些双关、比喻、反讽、借代等修辞手法来营构留白。比如,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句中的烟雨和风雨,就是一语双关,不仅指可以感知的自然界的风雨,还指乌诗台案后北宋官场无形无迹的风风雨雨。可以说这些风雨改变了苏轼的人生。野老没有直接说,但读者能读出他留白了什么。
至此,我们应当可以明白两点:一是诗者的诗句有没有留白,需要全面、系统、联系地阅读整首诗词,并从字里行间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和相互联系中,去发现去体味留白的所在、内容和深意。二是从诗词所营造的整体语境和氛围中,去联想出诗者留白的部分,这是诗者和读者的共同创造。人家手中无剑,你能感觉到杀气腾腾、剑气逼人。诗意的所谓“不可感部分”,也是有由来的,可在诗意营造情境和氛围中有所感知。不具备这两点,不算留白,属于过度解读。
我在拜读互关诗友的作品时,发现有许多诗友使用了留白法。月别枝、毛德慧、南浦孤舟、南城闲人、方书兰、江南岸(旧体+现代诗人)、莫妮(现代诗人)、积墨、雨土等几位老师用得非常高妙!当然,还有更多诗友使用过此法,只是在下眼拙,没有辨识出来。烦请以上几位老师在评论栏中留言,为我们讲解一下其中奥妙。不情之请,不知可否?
我自感也曾写出几句留白。权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此炫耀一下。我的《七绝.七月半(其一)》:“孟婆汤改酒千壶,天下无人姓独孤”。奈何桥畔是喝孟婆汤的地方;喝了孟婆汤,就把鬼魂的前世记忆清零了,跨过桥即进入阴界。但设想以“喝酒”替代喝孟婆汤,这样鬼魂就不会丧失对前世的记忆,那么产生的结果就是,鬼魂还可以找到家,与亲人朋友相认相聚,于是天下就不再有处在“独”、“孤”状态的人。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这里的“独孤”可泛指人与至亲故友的所有“死别”。这些内容多数都已经空出去了,但从字里行间却能发现蛛丝马迹,也能在联想中推导得出。我前些天的《五律.染疫晨起见梅》:“青腰偏爱我,屋檐示枝梅”一句,用了“无中生有”(拿自然界和人世间绝不可能发生的事说事,以后我再跟各位老师讨论这种技法)+留白的句法。有的老师觉得“示”字不好,应当用“绽”或“赠”,确实很有道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在我危在旦夕的时候,连青女(主司霜雪之神,青衣白发的形象,常给人不近人情、冷若冰霜的感觉)都偏爱我,没有抛弃我,并且使用她的职权,特意让我的檐角绽放一枝梅花,以示对我的怜悯。“示”与上句的“爱”,组合起来为“示爱”,就有点意思了。这句诗留白了“这次我老头尽管有基础病,染疫反应非常重,但挺得过去,死不了,有希望”。但毕竟白留得太小了点,确属我学艺不精。我还有一首《七绝.小面哥之情人节》:“约会年余进展徐,呈花不见黛眉舒。楼前道晚茫然去,听得娇嗔汝属驴”。“驴”可用“猪”替代(此二字也在同一韵部),日常语中惯用“蠢猪”“蠢驴”骂人。这首诗写得不怎么样,只讲了个直郎搞对象的小故事,但留了一个稍大一点的白:这小伙太“面”(北京等地方言中腼腆、木讷、不解风情的意思),还不知道人家姑娘已经心动了,且心动到了可以以身相许的地步;小伙子,磨叽啥?还不赶紧抱得美人上楼去,直接拿下!
好,话说多了。诗友们有何高论、批评意见或案例提供,欢迎在评论栏留言,加以指正。下次跟各位老师探讨另一种高级技法——列锦。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