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棣《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分享会举行

作者:张垚仟   2023年08月09日 09:07  现代快报    16    收藏

既是诗人,也是诗歌评论家的臧棣一直被视为当代诗歌写作的圭臬。臧棣始终坚持着一种智性诗歌写作倾向,他的诗歌语言精准、技艺娴熟,诗歌产量大,维持稳定的水准与活力。去年,臧棣凭《诗歌植物学》获得鲁奖诗歌类奖项;近日,他的另一本带有总结性意味的诗集《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臧棣四十年诗选》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

6 月 17 日下午,臧棣携新诗集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与诗人、散文家胡弦,诗人、小说家黄梵,诗人、批评家李章斌,诗人、《雨花》杂志副主编育邦,诗人、苏州大学副教授茱萸,诗人、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远心,以及诗人、图书策划人马铃薯兄弟一起,漫谈诗歌创作的历程与语言技艺的探索。


1

△分享会现场(左起:马铃薯兄弟、臧棣、胡弦、黄梵、李章斌)


臧棣坦言,在确定新书名称时,他也有过犹豫,因为“风花雪月”在新诗观念中被视为伤感的表达,但“即将被写出”更能代表他作为一位当代诗人对母语写作和诗性表达的信任——只有诗人可以“写出最美的梨花”,诗人能够通过诗意写作过滤、提炼、浓缩我们的生命感觉和世界感悟。

当下,人们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诗和远方”,可见“诗歌表达”被认为远离个人的生存感受。但在臧棣看来,能够被称为诗意和诗性体验的表达仍然是最核心的生命感受,而这种诗性表达能够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诗歌写作之所以有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有些在生活中复杂的或不太愉快的经验,当你将它转化为诗性的表达,情感会发生变化,也会促进视野和境界的开拓,改变或拓展内心空间。”


2

△臧棣


上个世纪 80 年代,诗人海子曾经提出“王在写诗”,臧棣认为,对海子而言,诗歌虽然和普通人的经验感受有关,但最终表达的东西是超越性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提升,“如同荷尔德林所说,在赋予生命意义的过程中,诗歌展现了对更高层次的期盼。”


3

△《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臧棣四十年诗选》 臧棣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臧棣表示,在四十年的诗歌写作中,他关于诗歌口语、密度、文体、节奏等具体的诗歌观念在发生变化,但他一直坚信“诗歌塑造生命的觉察能力、提升精神能量的作用”,“一个人、一个生命能够和诗性语言建立一种精神范围,那样一种私密空间会越来越内嵌于你的身体,是时间磨损和外部痛苦没办法摧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臧棣说自己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诗歌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个人内心的空间。


4

△活动现场


同为鲁奖获得者,在胡弦眼中,臧棣是一个“宝藏式”的诗人,他的诗歌帝国就如同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胡弦认为,判断一个诗人是否杰出的标准之一,就是随着读者阅读量的增加,诗人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个更好的诗人,你读 30 首诗、50 首诗、100 诗,能够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形象,阅读臧棣不同时期写作的诗歌,都会有一个不同的臧棣出现。”同时,随着读者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反复阅读臧棣的诗歌也会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诗人奥登曾列举出“大诗人”的五大标准:一是多产,二是题材和处理手法必须宽泛,三是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四是在技巧上是行家,五是诗作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胡弦认为,从这几条标准而言,臧棣已经“是或无限接近大诗人的感觉”。一方面,臧棣不仅多产,在为期四十年的创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创造力,写作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新”的东西;另一方面,臧棣诗歌创作的手法和修辞带有强大的感知力,读者会很快地在他的感知世界中被感染,“新诗使用日常语言写作,所以没有阅读门槛,也因为没有阅读门槛,能不能留得住读者对诗人而言更是一种考验。”胡弦指出,阅读臧棣诗歌的时候,读者会有一种明晰的印象:我正站在怎样的地方,阅读一首怎样的诗歌。


5

△胡弦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时期被认为是诗歌创作巅峰之一,宋诗的突出特点是更偏议论,富有理趣,而臧棣也常常被视为是“智性写作”。因此,黄梵用“新诗中的‘宋诗’”来定义臧棣的诗歌写作。

黄梵指出,在臧棣前期的诗歌写作中,仍然具有较强的“主体性”;而到了后期,臧棣增强了议论在诗歌中的分量,议论与意象形成了某种一致性,议论也成为确立诗歌意义的重点和价值所在。同时,臧棣善于在诗歌中讲明某种道理或某种哲学,这种道理或哲学是对生活秘密的某种揭示。在黄梵看来,臧棣成功地开辟了议论和意象相互结合、相互映照的诗歌写作道路,使得新诗的发展有了新的可能性,这也是很多诗人追随臧棣,走上相同诗歌道路的原因。


6

△黄梵


李章斌认为臧棣的诗歌有很强的抽象能力,能够从具象的某样东西,猝不及防地滑向思想的深渊;同时诗歌中有很多的突起直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一脚踏空”的快感;臧棣试图在“诗歌的狂喜”和“冷静的观察”中寻求一种平衡。


7

△李章斌


育邦用“巍巍乎高山”形容臧棣作为诗人带给他的感受,“臧棣的诗歌产量大,质量十分稳定;四十年间,他一直是坚韧不拔的创造者,带给读者很多杰出的作品。”在育邦看来,臧棣的诗歌写作是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和奥登的合体。史蒂文斯进入诗歌的方式看起来是很随意的,从一个事物或词语出发,进入非常漂亮的诗歌文本;臧棣也是如此,看似随意地从某个事物或词语出发,散发出诗歌文本;同时臧棣的诗歌中有一种奥登式的博学,他对现代诗歌中各种问题的梳理非常清晰,对古今中外的不同诗人都了然于胸,并且这些都在他的诗歌写作中悄然产生了综合性的作用,“臧棣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育邦表示,阅读臧棣的诗歌能够获得很多关于诗歌的理解和世界的认识,他也希望读者重复进入臧棣的诗歌文本,因为“致敬一个诗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反复阅读他的诗”。


8

△育邦


茱萸赞同诗人王敖对臧棣的评价——“罕见的诗歌教育家”,臧棣的写作一直涌现着层出不穷的新写法和新特色,他的诗歌评论也让同行受益很多,“向臧棣这样的诗人致敬,现在有这样一位高产量并且高质量的诗人依然在创作,不断提供启示和滋养,是非常罕见的。”远心表示,阅读臧棣的诗歌,让她感受到在历史时代中随大诗人不断往前走的幸福感。


9

△茱萸


10

△远心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责任编辑:张永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诗讯热力榜

  1.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诗选(第四期)
  4. 每日好诗第39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39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39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39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巡沅水,看沅陵”诗歌专辑
  9. 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开幕
  10. 第39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丨老家河南,也是诗的故乡
  2. 敞开大门的风景——致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
  3. 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诗歌节将延续河南诗歌的辉煌传统 | 顶端专访
  4.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丨诗歌在过去,也在未来
  5. 《诗刊》主编李少君:河南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 顶端专访
  6. 每日好诗第39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刊》主编李少君:“人诗不能互证,诗歌价值要打折扣”
  8. 诗润中原文脉长——写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之际
  9. 来河南赴一场诗歌之约!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开幕
  10.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诗选(第三期)
  1.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主题诗歌征集启事
  2. 上海书展丨《古诗的修行》:8位青年诗人思考古诗的现代意义
  3. 每日好诗第38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39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 获奖名单
  6. 每日好诗第39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3首届“天涯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8. 每日好诗第39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每日好诗第39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山图水影·风情太湖”全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9.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