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渔人无觅处,都随细浪付秋风|蔡建和诗词
——熊东遨选评
石河子雪霁
石河二月赛江南,千树梨花开正繁。
走近方知春尚早,冰灯摇曳弄晴岚。
【评】于比兴中运用“错觉”为诗,堪称妙法。首句“赛江南”乍看似无由,然而有了“千树梨花开正繁”,错觉一生,便无理而妙了;因为它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前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喻。后二路转峰回,另出一境。“走近方知春尚早,冰灯摇曳弄晴岚”,原来盛开的“梨花”,走近一瞧,霎时俱化作摇曳的“冰灯”了!错觉再加错觉,当真妙到毫巅。诗以能道前人所未道者为高,以能道前人道而未至者为更高。此作道前人道而未至,的是佳章。
恰比河
历尽艰辛破石峦,苗家忧乐淌河滩。
长流不息奔江海,一出乡关天地宽。
【评】一条普通的河,由一支关切的笔写出,悲悯情怀,坚强信念,俱在其中。“历尽艰辛破石峦,苗家忧乐淌河滩”,见范希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襟抱;“长流不息奔江海,一出乡关天地宽”,得毛润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风神。结语既是祝福,也是预期,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山村欣情
山村每到有新篇,走出公门百草鲜。
绿色清风驱暮气,乡亲笑脸养心泉。
【评】笔调轻松,语言明快,照应着题目中的“欣情”二字,内心之愉悦不难想见。“山村每到有新篇”,所谓日新又新,常到常新,即是此理,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心在。“走出公门百草鲜”,是自家之体会,亦爱心之使然,此等感受,惟眼睛向下者能得之。“绿色清风驱暮气”,为“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代言,“暮气”何时无有、何处不见?有“清风”在抱,尽可驱之。“乡亲笑脸养心泉”,此为诗中重心所在,民足则己足,民乐则己乐,言外高风见焉。为政者能彻悟此理,善养此泉,天下泰平不难致也。
临江仙·花园漫步
雨过独徊花径隐,幽香带露风清。蛙鸣月影觅无形。流波光烁处,似有戏鱼情。
忆念老家芦苇岸,湖滩上水鱼惊。奈何楼笋滿天撑。童心常葆有,闹市亦安宁。
【评】即事抒怀之作,与晏同叔“小园芳径独徘徊”情景相似而志趣异之。彼乃士大夫幽独伤怀,此为忧时者感事寄慨。“楼笋滿天撑”与“老家芦苇岸”对比鲜明,着“奈何”二字,便知乡思而外,别有忧世情怀在焉。两结用事亦见功夫:上自孟襄阳“徒有羡渔情”化来,全新其义;下从陶元亮“结庐在人境”引出,深得其缘。
踏莎行·怀旧
冬去春来,鸟鸣翠柳,眼横碧水眉峰秀。当年砚席面窗寒,无瑕美景羞牵袖。
岁月空消,离情依旧,梦残难觅频干酒。相逢已是鬓飞霜,骊歌不再凭栏吼。
【评】一片纯情,尽从心底流出,感人至深。上阕回顾以往,以内心独白出之,颇耐咀嚼。山眉水眼,工于形象描摹;石砚寒窗,重在感情倾诉。歇拍着“羞牵袖”三字,不难想见当时情景。盖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于前程理想系念尤多,内心之情窦则未敢全开也。下阕正视当今,岁月消磨,容颜改变,不变者情谊也。“频干酒”者,知往昔之不可追,感慨无端,欲借杯中物一洗耳。末用“鬓飞霜”三字照应当年,“骊歌不再凭栏吼”,天命已知,豪情内敛,达人形象具焉。
喝火令·答友人
历历寒窗事,悠悠砚席情。蓦然回首慰平生。曾是一时骄子,意气摘天星。
岁月无长驻,人生总转萍。鬓毛凋谢亦风清。更有诗歌,更有竹兰馨。更有梦中风月,唤我踏云程。
【评】此乃与大学同学唱和之作,与“怀旧”一章参读,可见情辞差近而意趣不同。前者以柔婉见长,此则以雄豪称胜。“曾是一时骄子,意气摘天星”,得非“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乎?“更有梦中风月,唤我踏云程”,正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上下一气贯注,豪兴冲霄,不可抑止。
泛舟江上
秋风淡扫暮烟沉,夕照湖光万点金。
雁鹭横空遥比翼,云舟漾水漫随心。
已飘香熟嘉禾远,至满杯醇村酿斟。
彩卷徐徐看不足,归来新月过疏林。
【评】笔到意随,馀韵悠远。首联大笔勾描,仿佛李易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场景再现;颔联鸟翔舟漾,水碧天青,有无限生机奔涌;颈联关注农事、民生,稻熟酒香,以己乐乐及众乐乐,仁者情怀有以见之;尾联以景结情,馀味不尽,“归来新月过疏林”,有画笔不能到处。
西湖
残阳入水一湖红,山色亭台闪烁中。
过往渔人无觅处,都随细浪付秋风。
【评】首二句状景如画,“残阳入水一湖红”,颇得杜少陵“迟日江山丽”之元神;“山色亭台闪烁中”,能传郭仲微“山色满亭台”之馀韵。后二句引人沉思,渔人难觅,秋风劲吹,若离若即之中,别有寄寓。
蔡建和,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1960年8月生,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担任市县、省直领导职务,曾任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诗词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诗词》《湖南日报》等报刊和新媒体,出版诗集《星夜遥寄》。
熊东遨 别署忆雪堂。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兼诗赋研究会会长;新加坡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楹联学会、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已出版《求不是斋诗话》《古今名联选评》《诗词课》等专著三十馀种。参与《诗经鉴赏辞典》《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等十馀部大型文献辞书的编撰。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