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唐宋诗歌续论》,近日由凤凰出版社推出。此书是继《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之后,又一部关于唐宋诗歌的论文集,共收文34篇,既有长篇论述,也有千字短文,适合专业研究者和古典文学爱好者阅读。
从词坛背景看稼轩寿词的独特性
2007年,我在凤凰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唐宋诗歌论集》。我在该书《后记》中交代其前因后果说:“由于受先父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些唐诗宋词。在1966年以前,我虽然一心梦想着考进清华园去学习数学力学或电机工程,但课余坐在苏州中学校园里的春雨池畔时,手中却时常捧着诗词读本。下乡插队以后,当时的形势不容我再对上大学存有任何希望,于是不久即与钟情多年的数理化郑重道别,一心一意地学稼、学圃了。然而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故人却不我遐弃,时时到茅屋里来访问我,还常常在黑暗中陪伴我度过风雨之夜。于是,1979年4月,当正在安徽大学外文系读本科二年级的我提前报考研究生时,南京大学程千帆先生的‘唐宋诗歌’专业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首选的志愿。岁月如流,自从立雪程门以来,二十多个寒暑过去了。我生性拘谨,才力薄弱,至今为止的涉猎范围很少越出唐宋诗歌的轸域。”转眼又是十多个寒暑过去了,我的涉猎范围依然很少越出唐宋诗歌的范围。近年来我又撰写了若干篇有关唐宋诗歌的论文,篇幅足以自成一集,于是编成这本《唐宋诗歌续论》,仍交凤凰出版社出版,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我从事唐宋诗歌的研究已有四十多年,我独自撰写的有关唐宋诗歌的论文计有:收进《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的14篇,收进《唐宋诗歌论集》的28篇,以及收进《文学史沉思拾零》的8篇,此外就是收进本书的34篇了。其中少数几篇的内容涉及唐宋古文,但其作者都是著名诗人,我是在思考他们的诗歌时旁及其古文的。至于词,本来就包括在广义的“诗歌”之内。我对读词的兴趣原不亚于读诗,论诗时也就偶然及词。此外,关于本书的编次,也需稍作交代。前面的22篇是篇幅较长的论文,都曾刊登于学术刊物,当今的刊物对于注释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要求注明出处的页码,我只好遵守。后面的12篇短文都曾刊登于报纸或普及性刊物,它们一般没有注释方面的要求,而我本来不喜欢频繁出注,所引材料又多见于常见书,于是基本不加注释,偶尔作注也只在文中夹注。我并不认为这两类文章有高下优劣之分,但是为了不让读者阅读时因注释形式忽此忽彼而不太适应,便将它们分开排列。
我年过七旬,无所成就,春秋时郑人烛之武的话时时涌上心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虽然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并非我原初的人生选择,虽然从事此业所获成就俭薄如此,但我非但毫无懊恼遗憾,反而深感庆幸。因为我四十年来埋首书斋,与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人朝夕相对。即使我一篇论文也没写过,单是阅读他们所获得的慰藉与愉悦,就让我感到并未虚度此生。诚如易安居士所云,“甘心老是乡矣!”
壬寅年中秋于金陵城东寓所
编辑:简直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