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飚新工业诗集《太阳铁》选读

作者:马飚   2024年03月01日 17:08  中国诗歌网    156    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301165213



微信图片_20240301165558


马飚,鞍钢集团员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太阳铁——新工业诗篇》。


图片


初生铁水,马匹一样

太阳,光的飓风

透明的铁——雄浑是看得见的未知

仰望或颔首。都是前往

载重车让春天轻盈。我的家乡,有许多小非凡

——可以携带、热爱,成为庞大啊


大海把月亮,背到山岗(海塔的悬崖贝壳发光)

深渊扶住高原

——似蓝天是无数劳保服飞扬

苍茫,浓缩的色块

流传我们的故事,爱它们吧


爱它们,泪珠在大地上沸腾,每一句诗都是紫水晶


父亲,架起了高炉——火山是要冶炼的星辰

我们的红巨人

——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祖国


他是火的挑夫,体力闪烁着神圣

初生铁水,马匹一样,放在我们兄妹

自转的肩头。野花似拼音:精通人世,不肯随俗


母亲有峡谷好歌喉

金红色的朗诵家国,苍茫是她白大褂

绝壁的胸襟,野性般年轻

我们的小金人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祖国啊

龙门吊誓言一样

天边是她系着飘带的浪漫


亚热带浇铸海拔基柱,一个新世界诞生

与天近得,紧贴我们心跳声

富集

七种美德:山河、光电、钢铁、果蔬、钒钛、海拔、煤炭

——七户人家,北斗七星长庚于大西南

席棚子似浊浪中的灯盏,迈开裂谷一样步伐


操劳是你财宝,被亲友流传


操劳是你财宝——被亲友流传

父亲有成昆线反复

那么长的——信函:


“红土的热,如鹰

江水浓过喜酒,我们用脊梁

用山坡送电,壮丽时代

——像在太阳上,一切发着光”

“儿子:崇高,就是为大事物做好小角色

工人里很多英雄,你要来轮换”


“女儿:这有99条河流,99位女神都像你

主流——金沙江似你母亲,横断山如大学,太阳近得似校长”


高炉喷薄太阳的芳菲

爱祖国让灵魂高贵,体魄——进行曲般雄壮

想起父辈,我们的自豪多么年轻

铁水是春光里红土涨过海拔,已见秋日的黄金


太阳为天空中最实在的建筑工人

上世纪留一块黑板报,给未来,画着的口号,红字勾着

醒目的白边,似月光接近太阳


爱它们,从不选择,大地生长那么自然

世上从无歧途


身上的呼啸是爱


大峡谷——日子般悠长,用钢花村

炼星相,绝壁酿造金红气势

——载重车:东风、解放,似手风琴砌着速度

金沙江肌肉里都是音乐


弄弄坪是动词,赞美你

铁是一块光——夜景是苍劲的自拍

打开横断山,苍茫的金锁(诸多咏叹)

西南长出力道,现代的、工业的,我们而来


任何抵达大裂谷的:木瓜、山崖、飞鸟、人物……

都会经金沙江,送到太阳上

——比光实在,失去遗忘——成就心愿

我看见白桉大婆娑,鹰是它的一部分,每片叶子在俯冲


旱季是种冶材,超现实就是未来的样子

灵魂一样。我拥有

你劲草似的青春,似热轧板——我闪亮恋人


每个黎明,高炉旭日一样,被每一条河山载荷

黎明是起重班工装,婚礼般隆重

天下每位工人,手势是不可轻视的壮举


我们身上的呼啸是爱,与力气的

工龄在提炼、解密一种神圣——木棉树,有才的君子

守正得,把糖加进轰鸣

屏幕——工业河床,指尖波光优雅,似敲打世界的玻璃窗


备件是历史剧

24小时,连续成冶炼工艺。大工业重力般

承担生活的轻盈,这另一种压强

1号转炉除尘大修,班长说,把短讯写成诗行

空气开关似发布公告的冒号


百灵山音域苍凉得,表现力繁华

60亿年大裂谷,荒凉是它的小孩,诗经已是未来

铁呢,单细胞啊


看火箭、高铁飞动,光阴上,有我们加工的部件

锻坯、铝挤压壳——镇静浮躁尘世

金属是集体,很乐观,钢铁怀孕前程,如重轨是这座城的长子

 



把铁矿石和火焰压缩在一起:

谈马飚的新工业诗


李 壮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青年评论家)


这些年来,马飚创作了大量工业题材诗歌。放在当下中国诗歌创作的总体图景中看,这些诗歌的书写对象、语言方式、所给予读者的情感体验乃至文本背后的审美路径走向(包括其激活方式),与我们平日里读到的大多数作品都不相同。就此而言,马飚的诗无疑是有特点的。深究这特点背后成因,一方面当然与诗人自己的身份有关。马飚来自钢铁工业,写“工业诗”与从事工业生产,就经验占有的深度、特定词语谱系的广度、情感储备的强度与真切度而言,马飚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属于“知人论世”的领域;但经验匮乏(或者说经验同质化)问题对当下文学写作(不仅限于诗歌)的限制,倒的确反衬得马飚的创作显出某些个异性的启示价值来。另一个方面,则与马飚诗歌创作的内容题材有关。马飚写的是工业题材诗歌,而且很明显,对“工业诗”的深耕细作是马飚有意为之,换言之,这是一种“自觉”(而非仅仅是“就近而写”的“自发”)的写作。而工业诗歌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科技爆炸语境下的“新工业诗歌”——本身,其实是谈论马飚诗歌最好的切入口。

在汉语新文学的历史上,工业是重要题材。如同发达的藤蔓,“工业”一词,连同其宽阔多元的内涵与外延,长久缠绕着中国和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想象主干。从农业国家转型成为工业国家,这是中国现代化之路最重要的目标和参考系之一;从传统意义上的农耕生活,进入被工业产品环绕、由工业技术支撑的“现代人生活”,也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极普遍的现实追求。脱离“土的世界”、进入“铁的世界”(马飚所着力书写的恰恰是钢铁的生产制造),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极其重要的内在动力逻辑,它深刻地影响和重塑了中国人的历史想象乃至历史价值判断。在这样的历史大语境之下,“工业”与“诗歌”的缠绕交融,无疑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显得分外复杂。重大在于,诗歌对工业题材、工业对象、工业生产主体乃至生活中工业元素和工业气质的书写,事实上构成了对现代中国历史的强大呼应、直接连通着历史发展的核心脉络。复杂则在于,中国古典诗歌建立在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对工业相关内容几乎毫无涉及,因此在词语系统、情感模式、形象谱系等诸多方面,工业诗歌于汉语新诗而言,都相当于一项“白手起家”、无所依凭的“创业式”任务;与此同时,工业与中国人生活的关联程度、对中国人生命的介人方式,在百余年的历史中始终是不断变化的——在个体审美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层面上,与工业相关的一切,远非如在历史逻辑层面上那样确凿稳定。诗歌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并非只是工业本身,更是工业与人的关系。

这样的“复杂”,在我们当下的时代,正变得更加明显。不得不承认的是,那种与工业相关的“乌托邦”式历史想象正在褪去。在今天,工业生产能力显然不再是困扰着民族国家发展的首要难题,相应地,工业制品的使用完全普及,工业元素充分融入个体日常生活末梢,“工业”从目标、梦想,变成了常识——而常识,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没有人再会把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当作“奇迹”的对象来书写。这就形成了一种颇为尴尬的情景:工业元素在尚未充分进入时代审美谱系的时候,其自身的审美可能性就已经(由于其过于迅猛的发展)被透支掉了。本雅明曾经用“灵光的消逝”来谈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他认为感受模式的改变与社会更迭息息相关,而“揭开事物的面纱,破坏其中的‘灵光’,这就是新时代感受性的特点”。的确,现代文明对世界的态度更接近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而非审美意义上的“发现”,而工业的面纱,显然被揭开得非常顺利。马飚所做的,其实是从常识表象的背后,重新发现奇迹。或者说,去重新擦亮某种“灵光”。他的诗歌,有力地聚焦于钢铁的生产过程,这样的角度无疑是巧妙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钢铁制品”是常识,“钢铁制造”却依然是奇迹,是完全陌生化的经验。钢铁的生产制造,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关系密切,但它本身又是遥远的、震惊性的,它在马飚的笔下部分复原了本雅明意义上的“此时此地”以及“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并且,马飚所反复书写的东西,不仅不为读者所了解,也很少成为诗人创作的对象,因此马飚在诗歌题材领域方面,拥有许多独特性的价值与优势。

马飚工业题材诗歌的另一鲜明特点,是把这种“奇迹”与人的精神体验,以更直接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如前所述,在个体审美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层面上,与工业相关的一切,并不总是确凿稳定的。在某些历史时段内,工业与线性历史想象联系在一起,人的感受便注定与理想化的(有时甚至是理念化的)历史抒情相连。而在另一些时候,工业关联着创伤感受,这与现代社会的异化话题谱系内在相关。二者都关联着特定的历史想象模式。而在马飚以及当下其他许多新工业诗歌的写作者笔下,工业与个体精神世界的关联无疑是更多样化、更个人化的。我从马飚的诗歌中感受到,高炉火焰的升腾与个人情感的喷发,形成了内在的同构性和隐喻性,二者之间能够通过本质化的生命激情直接对话——它们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彼此建立了关联甚至相互赋予意义。

在此,就不得不提到马飚的诗歌语言方式。马飚习惯于将词语的处理对象同词语本身一并扔进仪式化的句式熔炉(像把铁矿石和火焰压缩在一起),把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超现实感和情绪激越的呓语状态相结合,配置出工业激情的“致幻剂”。通过语言秩序的剧烈扭曲,马飚的笔下爆射出工业生产图景的强力冲击印象。例如这样的句子:“高炉喷薄太阳的芳菲/……铁水是春光里红土涨过海拔”“看火箭、高铁飞动,光阴上,有我们加工的部件//……思考也产生:焦炉气的形而上——甲酸、乙醇/用生铁酿白葡萄酒/一样的:耐热临氢/钒钛钢宇宙有流逝自成”“用高炉口服山河虚像/选矿的浮力,复活大火山/像雪,是寒冷在沸腾/铁,变成骨气、红细胞和工具箱”“火山是铁的腹部/钢,用山脊、河套收割风电/英雄就是一滴血,唤出石头里的火神”。这种恣肆、狂放、反常规、带有非理性色彩的语言,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特殊(甚至魔幻)语境之间构成了奇特的呼应。

这种“痉挛性”的语言方式,其实是纯粹“耗费性”的(就像痉挛这个动作本身一样)。这里的“耗费”并不是贬义,我所指的是语言活动对其自身的强力凸显,它与常规层面的意义“生产”相对立。乔治·巴塔耶曾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一再地论述过“耗费”,他认为,在古典功利性原则的支配之下,“对社会活动的任何普遍判断都暗示着这样一个原则:所有的个体努力,为了变得有效,都应归结为对产品和储存的根本性需要”。然而在此范畴之外,还存在着“非生产性的形式”,也就是“耗费”:“其特征是,它们的重点都置放在缺失上,这个缺失应当是彻头彻尾的,这样,这个活动才能获得它的真实意义”。巴塔耶的意思是,“非生产性耗费”对应着一个不可通约的异质性世界,它使得“物”脱离了功能性(功利性)的逻辑链条(也即传统意义上的“功能”的“缺失”),从而寻回了原本被社会逻辑系统所压抑着的自主力量。换言之,“耗费”对应的是主体能量的释放以及全新可能性的展开。从巴塔耶那里借来“耗费”概念,把其阐释中的“物”(政治经济学的)替换成“词”(文学艺术审美的),这样的逻辑似乎同样可以对应于马飚的诗歌语言。马飚那种溢出常规意义逻辑运行框架的诗歌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看作是语言自身力量的耗费性喷发。在这种喷发之中,语言使自身(而不仅仅是它所指向的东西)重新成为审美对象这与马飚在“钢铁”身上所做的事情,其实是相同的。


2020年4月21日

后 记

提出新工业诗概念的写作

马 飙


我想用一部长诗,来注释:诗人的担当,新诗的使命。近5年来,10万行诗歌写作实验,新工业境界决定了我的诗歌格局:

1、新诗是文化先锋,必然有价值观、时代感、人民性、艺术化;

2、坚持观念、思想上守正,手法、内容上创新;

3、探索新工业式新表达:新工业、新题材、新语汇、新意象、新审美;

4、新工业题材为全要素、全时态之文艺资源:“大三线、大工业、大自然”,“创业史、进行时、将来式”,形成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30多年在大工业工作、学习:生活体验(原气息)、生命体验(独特意象)、生产工艺(在场冲击式)。


诗歌理想:

1、创新工业题材文学和新诗文本;

2、探索新诗认知新工业之方式的革命。

我把这部长诗,放在全国去定位、研发,破与立:新诗不新与新诗之新。

新诗不新——“四小三不”问题:小题材、小情绪、小处境、小技巧+不关心政治、不参与经济、不懂得科技,只认为题材、价值观、手法是关键,认知片面。

新诗之新——“七新”诗观:关注新事物、发现新联系、引入新语汇、创造新意象、丰富新审美、构建新文本、发挥新价值。


长诗的选择与努力:

1、以年为写作单位。从容创作,不浅薄、不急躁、不攀比地来完成一个艺术理想。

2、以原气息为倡导。自然的、工业的、现实的磅礴之生命力,用文字杂糅出新工业风格与特征,发现工业社会各种事物之间的美学关系。

3、以难度写作为主。大体量、大沉浸、大修改,既突破碎片化,又离散旧套路,构建一个体系化的诗歌世界:大自然的魔幻主义、大工业的超现实主义、大三线的英雄主义、大城市的浪漫主义,扶贫小康、科技人文……

新时代,工业已经成为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论,工业的超现实发展就是未来美好的样子,新工业诗——应是新诗,在今天的主要样式;盛夏一样,装满今天、史诗与未来。

马飚

2020年6月6日于攀枝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歌热力榜

诗讯热力榜

  1. 中国诗歌学会·五粮液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2.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3. 生活赋予诗歌清澈的回声——阮宪铣诗集《时光的草香与虫鸣》评论
  4. 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及文学——谢冕先生的学问与人生
  5. 2024“百年保定•全国诗歌征文大赛” 征稿启事
  6. 第44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谢冕学术年谱(1932—2023)
  8. 每日好诗第44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追寻红色足迹•共庆祖国华诞”红色诗歌采风活动在湖南会同举办
  10. 诗词名家陈廷佑——待到情潮翻涌处,三千弱水下昆仑
  1. 张宏森:青年作家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2. 为什么要建中国新诗版本馆
  3. 每日好诗第44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青创会开幕式侧记:为新时代文学的新生力量开辟广阔道路
  5. 每日好诗第44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积极探索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诗歌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平行论坛侧记
  7.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闭幕
  8. 以诗意年华写青春中国——热烈庆祝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召开
  9. 第43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4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2.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3.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4. 诗歌的创新——对话与研讨之二
  5. “金砖十国”72位诗人在中国分享“诗与远方”
  6. 第四十一届“青春诗会”暨“彩云南现”同题诗全球征集在云南祥云签约启动
  7. 礼赞新时代 致敬祖宗海 三沙举办海洋诗歌青春夏令营活动
  8.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9. 从“青春诗会”到“国际青春诗会”
  10. 每日好诗第43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