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浩荡,涛声在脚下升起。
八月底,杭州钱塘江边,来自省内外的30多位著名诗人、学者,将来自长江、黄河、珠江、雅鲁藏布江等全国十大河流的水、代表浙江四条“诗路”的水,倾倒入钱塘江中。这是“百川归海到钱塘·2024钱塘江诗歌季”开幕式上“融·中国十大江河暨浙江四条‘诗路’汇合仪式”的后续——“融水入江”。
诗人们在钱塘江边合影留念
“塔里木河水到!”“淮河水到!”“澜沧江水到!”诗人们一一捧着水,边洒入江中,边向钱塘江喊话。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条条大河孕育了中国人、孕育了中国人的精神,此刻他们让水交汇,一群中年诗人像孩子一样呼喊着,充满激情、充满敬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说,这样的仪式让他想到“水润中华”四个字,水象征着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经过交流、融合最终成为一体。钱塘江之潮是文学之潮、诗歌之潮,也是当代文化精神之潮。
一
活动筹备期间,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诗人沈苇委托诗人们从条条江河取水。北至黑龙江、南至珠江、西至塔里木河……一瓶瓶水寄到杭州。
诗人贺中取了两条河的水,第一次他从西藏昌都出发,往青海玉树方向,取了澜沧江上游的水;第二次从拉萨出发,往曲水县方向,取雅鲁藏布江的水。最后,这四瓶水从兰州寄到杭州。从曲水县到兰州2000多公里,贺中纵穿了青藏高原。
诗人们从各地取水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张执浩取长江水、黄礼孩取珠江水、桑克取松花江水……一次取水,也是一次与文化之源的对话、与自我精神的对话,具有朝圣般的意味。诗人们取水时录制的视频,已经剪辑成纪录片《融》。沈苇表示,这部纪录片将于2024年11月中澳国际电影节上播放。
在钱塘区猪头角坝,《世界文学》原主编、东欧文学专家高兴主持“融水入江”仪式
正如邱华栋所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邱华栋想起他生命中的一条小河流,头屯河。这条发源于天山的河流,“伴随着我少年时代的成长,伴随着我对大自然的认知,伴随着我的文学理想的生成。我想,今天的活动,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写作者、每一位诗人来讲,都会唤醒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条河。”
在钱塘区猪头角坝观潮,耿占春教授代表诗人向猪头角驿站捐赠图书
钱塘江边这一活动,这让我想起1700年前,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诗人在会稽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怀古慨今,不知老之将至,34首诗汇成《兰亭集》。也让我想起唐朝长安曲江边的集会和诗作。而诗人们脚下的钱塘江,也是一条诗歌之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曾在这里“郡亭枕上看潮头”;柳永形容钱塘江大潮“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潘阆感叹潮水壮阔,“来疑沧海尽成空”;苏轼走遍万水千山,最难忘是“庐山烟雨浙江潮”;钱塘江上游,孟浩然夜宿江边,曾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韦庄赞美“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邱华栋说,这样的活动,会成为大家关于2024年钱塘江诗歌季的有趣的记忆,也必将成为浙江文学史、浙江新的诗歌之路诞生的记忆。
二
这次“百川归海到钱塘·2024钱塘江诗歌季”活动中,“钱塘诗教”导师聘任仪式在钱塘区举行,21位诗人担任了导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诗人树才担任“钱塘诗教”总顾问。
之后的活动中,诗人们在杭州市钱塘区采风,在文思小学,校长吕建生介绍了学校的校训“厚朴、远志、清明、含笑”,既是四味中药的名字,又有“托物言志”的意蕴,把植物和自然的元素注入诗教当中。
参观文思小学
次日一早,诗人们赶赴之江,在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主席艾伟的陪同下参观浙江文学馆,并出席了“我见:关于当代诗教”座谈会。
邱华栋在叶彤、艾伟陪同下参观浙江文学馆
“诗教”指的是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今天我们为何读诗?今天谈“诗教”有什么意义?今天如何推行“诗教”?
参观浙江文学馆过程中,四楼“儿童文学空间”正在进行一堂“诗教课堂”,该课堂是浙江文学馆“诗教计划”的内容。诗人们看到,青年诗人林宗龙在给孩子们上课,带领大家通过“拼贴诗游戏”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
浙江文学馆的诗教课堂
林宗龙请邱华栋给孩子们讲几句。邱华栋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他回忆自己小时候写诗,下雨了可以写、雨打湿鞋子可以写、回家被妈妈责骂也可以写。“诗歌让你们和自己的心灵发生联系。动笔写之后,你们可以再去思考如何押韵、如何让语言精炼、让诗意隐晦。”
如果不写诗,当一个读者也很好。诗歌是语言的黄金与闪电,怀揣着对母语的感情,学会读懂诗,读懂美。“只要语言不死,诗歌文学就会永远存在。”邱华栋说。
诗人黄礼孩给孩子的明信片签名。宋浩摄
孩子们也许无法完全懂得这堂课的深意,但这堂课会在他们生命中留下印象。他们请邱华栋和众多诗人们签名,诗人们一一在明信片上写下给他们的话。我看到黄礼孩写给孩子们:“诗是人生路上的光。”“诗歌可以让你的心灵长出翅膀。”这些话,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三
“我见:关于当代诗教”座谈会由树才主持。浙江文学院院长程士庆介绍了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联手钱塘区作协推动“诗教计划”的有关情况。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邱华栋
会上,邱华栋表示,中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在新时代背景下,诗教的意义重新凸显,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大有作为。“诗教”要从娃娃抓起,以拼图、拼贴诗等形式让孩子们接触诗歌,这种浸润、影响特别重要。
像浙江文学馆的积极探索,就是“文学提供文化服务”的一个积极样本,通过与文思小学合作,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诗歌创作、接触当代诗人、接触诗教传统的机会。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钱塘诗教总顾问树才主持座谈会
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指出,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推行“诗教”?这是从古到今建设个人心灵体系的有效手段,但今天学校教育中,诗教仅仅停留在知识教育的层面,缺乏心灵层面情感共鸣。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
读诗,应该让孩子们到现场看,比如走出房间,对着钱塘潮读相关的诗,效果会更好。最后,诗教应该更开放,不局限于中国的古诗、现代诗,还应该面向其他语言,给孩子们看到不同诗歌的参照。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
张执浩提到,最终成长为诗人的是少数,但写诗是所有人的权利。我们推行诗教,目标不是以培养诗人,而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对世界的赞美、爱、怜惜的情感。谷禾也提到,诗教往近了说,培养的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往远了说,培养的是真善美的情操,让他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桑克也持同样的观点,读诗、写诗是一种修养,是不是成为诗人没关系,就像有的孩子学习二胡一样。
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先发
陈先发认为诗教应处于对话系统中,让孩子走进大自然,面向更广阔的诗歌体系;河南大学耿占春教授提到,面向儿童的诗教,应该保护孩子的天性、感受力和语言表达,少一点粗暴的规训;娜夜也提到,评判孩子的诗,不能过分强调诗中的思想,而是启发他们的语言。高兴指出,放眼当今世界文学,跨界融合是一个共同的趋向,诗教中应该尝试引入音乐美术,紧跟世界文学发展步伐。
《诗刊》副主编霍俊明
霍俊明提示,应注意现代诗在中小学诗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这对于推动诗教意义重大。龚学敏分享了《星星》诗刊举办诗歌公益讲座的成功经验,把诗教送到中小学去。黄礼孩指出,从大中小学教育推行诗教是很好的渠道,大学教育也应重视,诺贝尔文学奖诗人得主最多的国家是瑞典,瑞典教育中,从小学到大学,诗歌教育比重越来越大。
座谈会现场
泉子从自身经验出发,指出诗歌具有发现自我、面对世界、化解焦虑的作用。孙昌建分享了二十多年的诗教经验,对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举办的诗教公益活动表示肯定;贺中指出诗教能让人返璞归真,成为真善美的人;梁晓明肯定了浙江敦实的诗教基础,希望省作协能牵头举办更多相关活动。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
沈苇总结发言,他认为诗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代诗教要与当代性结合起来,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除了“古诗诗教”,更重要的是“新诗诗教”,或者说,是两者相互打通、相互融合的诗教。
接下来,浙江将推动与《诗刊》等杂志社合作,筹备设立全国诗歌教育中心,进一步推动儿童文学发展和“诗教计划”,不断探索文学通识教育新模式。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2024钱塘江诗歌季提供)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