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起西北 诗韵入万家
——《绿风》诗刊:开拓者故乡壮阔激越的绿色交响
作 者: 徐丽萍
“诗城”石河子——戈壁荒滩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生长、孕育诗歌的城市,它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儿盆地南缘,百年前是荒漠,千年前是瀚海,而拓荒者在这片蛮荒之地不仅建起了高楼大厦,还播撒了诗歌的火种。
大诗人艾青曾这样赞美石河子:“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那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在石河子游憩广场,你可以看见著名诗人艾青在石河子留下的一座象征诗歌精神的纪念馆——艾青诗歌馆,而《绿风》诗刊编辑部就设在艾青诗歌馆内。
《绿风》诗刊崛起于大西北,是西部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诗刊,是诗人、是拓荒者们用激情与梦想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筑起的一座诗歌圣殿。
追溯它的前身:是小城石河子一座露天电影院的一间破破烂烂的库房,这件库房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子——“石河子文化馆”。1977年由石河子市文化馆创办的小报《石城文艺》诞生了,小报的首任主编是张士高。后由报型改为刊型,更名为《石河子文艺》。
1981年《石河子文艺》更名为《绿洲》文学双月刊,其中的诗歌专页被称为“刊中刊”,由石河子文联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20世纪80年代,被杨牧称为“绿风时代”,杨牧曾这样评价: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人的时代,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个刚从冰雪中醒来的时代,充满生机,充满血气,仿佛一切都待再生,辉煌,而还未来得及染上世俗的时代。
当北京首届“青春诗会”刚落幕不久,1983年9月,石河子作为艾青曾经“穴居”过的“诗窝子”,使许多诗人向往,由石河子文联主办建国以来国内最大一次诗歌盛会——第一届全国“绿风诗会”,诗会规模空前,著名诗人辛笛、公刘、阮章竞、昌耀、王洛宾等二百余人参会。二百多位诗坛宿将和诗坛健将汇聚在瓜果飘香的绿洲石河子,掀起了一重诗歌的狂潮。艾青欣然题来祝辞:“绿风创新风”。应与会诗人与诗歌届的强烈要求,计划将《绿洲》正式改为纯诗歌刊物。
杨牧从艾青发在上海的一家报纸题为《绿》的诗“绿风、绿雨、绿阳光!”中获得启发,为即将改名的《绿洲》起名《绿风》。1981年5月,杨牧赴京参加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选发奖大会,席间拜访艾青,杨牧向艾老说起石河子想办一个诗刊,名字叫《绿风》,艾青以微笑默许。
1984年1月,从石河子和新疆文学界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绿洲》由综合期刊改版为专发诗歌的《绿风》诗刊。“绿风起西北 诗韵入万家”(臧克家为绿风诗刊题词)。
1984年5月,《绿风》确立自己的风貌,《绿风》为双月刊,每期8至10个栏目,每期可发70至80位诗人的作品,240首左右,约8000行。拟为标准大32开本,从封面设计到内文设置都下了一些功夫。1985年1月,《绿风》再次精心改良,确定为加长大32开,划定基座,增设栏目,明确特色性的目标,至此《绿风》臻于完备。
38年,弹指一挥间,《绿风》诗刊从一条涓涓细流发展壮大成今天海纳百川之势,它的身后站着一群诗歌的守护者,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开辟了一方诗歌的净土,为诗人营造了一个精神家园。《绿风》是曾经一度风靡中国诗坛的“西部诗”的大本营,把新边塞诗推向一个个高潮,在中国诗坛产生广泛影响。活跃于当代中国诗坛的诗人,几乎全都在《绿风》诗刊发表过作品。大批青年诗人由此起步,走向诗坛。
诗歌有灵,《绿风》不会忘记,历任《绿风》诗刊主编的有诗人杨树、杨牧、李春华、石河、曲近,现任主编彭惊宇。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用他们充满智慧、充满激情的生命,成就了西部诗无与伦比的辉煌。
《绿风》带着西部地域雄浑粗犷的恢弘气势,与纯正、大气的卓越品质,为诗坛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劲风。它注重诗歌的原创性、新锐性、多样性,力求兼容并蓄,推出各种风格的精美之作,大力培育、扶持文学新人。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绿风》始终如一地坚持纯文学的神圣、纯洁、庄重,在诗坛风云变幻、风向左摇右摆的变革时期,《绿风》没有迷失,既不追赶潮流,也不受时尚影响,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特质,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真情,坚守文学的一片净地、一片绿地。
一个刊物具有什么样的风格和操守,什么样的形象,完全决定于编辑的审美理念及精华与糟粕的取舍。而《绿风》有一群国内有影响的知名作家、诗人做编辑,他们几乎都是国家级作协会员,不但有创作实力,而且愿意坚守诗歌的纯净与纯粹,为《绿风》注入特质。
虽然地处边疆小城,但《绿风》诗刊的影响力还是直线上升,从地市级刊物,一跃成为省级刊物。编辑们用热情、严谨、真诚的办刊态度,赢得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尽管《绿风》的稿费很低,比国家规定最低标准还低,但广大的作者还是源源不断地将高质量的作品寄给《绿风》,这是作者对编辑敬业精神的回报,是对《绿风》的崇高敬意。
《绿风》把那些格调不高,损害诗歌艺术美感,把高雅的艺术低俗化,导致读者对诗歌失望乃至怀疑的“诗歌”拒之门外。《绿风》始终不懈地强化阵地意识,坚定品牌理念,打造名牌期刊。
《绿风》诗刊在众多诗歌刊物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它素雅、清新、唯美的雍容气象,绿色诗歌的理念卓然有别于其他刊物,成为诗歌刊物的一枝独秀。
眼界决定境界,一种不断创新的理念,是决定一个刊物是否发展的决定因素。《绿风》一路走来,也是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在痛苦的蜕变中,越发拥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绿风》创办“特别推荐”、“中国现代诗巡礼”“大器”等栏目,引起了全国各地一大批实力诗人的极大关注,他们的加入为《绿风》注入了源头活水。重点栏目“三弦琴”推出诗坛较为活跃的诗人的作品及创作谈,这个栏目受到读者的赞赏和支持。《绿风》没有门户之见,突破地域观念,不惜版面隆重推出青年诗人。
从2005年至今,《绿风》成功推出“网络诗歌精品专号”在诗坛反响强烈,赢得了青年诗人的青睐。
从2002年开始,改善封面设计不尽人意的状况,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讨论和反复修改,《绿风》的设计新颖、形式独特、印刷精美的风格特点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2003年和2004年,每年封面设计都在不断提升。2004年《绿风》诗刊网站创立,主要栏目有绿风诗歌论坛、诗坛消息树、特别推荐、品诗斋、西窗诗话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网络诗人。2018年因为人力缺乏等各种原因,暂时关闭了《绿风》诗刊网站。
2018年至今,《绿风》诗刊加入了“一网二联盟”,即中国诗歌网、全国文学期刊联盟、全国诗歌报刊联盟,影响进一步扩大。
2018年,9月28日,中国诗歌学会的各位领导、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诗评家和朗诵艺术家齐聚诗歌之城石河子,参加石河子绿风诗会。著名诗人杨牧、周所同、大卫、龚学敏、梁粱、大解、谢克强、桑恒昌,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等一批活跃在当代中国诗坛的标志性人物参加诗会。
为期两天的诗会期间,绿风诗会举办了“祖国,一定知道”本土诗人作品主题诗歌朗诵会、2018年全国绿风诗歌奖颁奖典礼暨名家名篇颁奖作品朗诵及诗歌研讨论坛、朗诵会诗歌朗诵互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诗城”石河子再次掀起写诗、爱诗、朗诵诗的高潮。
2002年8月,中央各大媒体、各省主要媒体,借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验收工作会议云集石河子,时任第八师师长在汇报工作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石河子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但我们有一本名气很大的《绿风》诗刊。之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大篇报道了石河子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对《绿风》诗刊给予了高度评价。
《绿风》诗刊作为新疆文学刊物的品牌,是新疆地域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宣传、展示石河子的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出诗人,杨牧、周涛、章德益、杨树、石河、曲近、彭惊宇等诗人均名扬全国诗坛,都在《绿风》担任过编辑或编委工作。
《绿风》曾多次荣获“新疆期刊奖”和“新疆优秀社科期刊奖”,以及“编校质量奖”、“优秀文章编辑奖”和“优秀主编奖”等。
2007年9月《绿风》诗刊首次与北京的《诗刊》联手举办了“西部太阳——中国诗人西部之旅”活动,从全国征稿的参赛者中评出获奖诗人,在艾青诗歌馆举行颁奖仪式及作品研讨会。
《绿风》诗刊曾于1983年、1994年、2018年三次举办全国性的“绿风诗会”,国内著名诗人齐欢聚诗城,掀起了西部诗歌的高潮。
2016年,兵团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东风工程”,将《绿风》纳入其中,把《绿风》送到了南北疆团场的2000多个连队。
2018年,石河子获得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的“中国诗歌之城”荣誉称号。
《绿风》诗刊作为新时期中国重要的诗刊,对于新时期以来我国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全国诗歌界有深远影响的诗歌刊物之一。
迄今为止(2022年第五期),《绿风》诗刊已出版了263期,经过全体办刊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质量不断提升,影响逐步扩大,与北京的《诗刊》、四川的《星星》诗刊,鼎足而立,跻身于中国名刊之列。
现在恰逢文化润疆的大好时机,《绿风》诗刊将不断做大做强《绿风》品牌,我们期待《绿风》诗刊一如既往的将最好的诗歌、最美的情怀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绿风》诗刊在荒原吹起绿色的风,它传播理想、传递信仰、传达真情,用诗歌的灵秀,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成为石河子乃至整个新疆最富诗意的文化名片。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