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语摘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等课程。1991-1993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2002年从中文系教授任上退休,现为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副院长。2009年以来,先后任台湾的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我的阅读史》等。

说到底,诗人和这个世界,和他的读者只有以诗联系,其他的一切其实都不是很紧要的。这也正如爱尔兰诗人的话:“在某种意义上,诗人的首要职责,是允许诗歌再次发生”。(摘自《纪念三位诗人:商禽、张枣、许世旭》)


在今天,坚持诗的精神高度和语言潜力发掘的写作者,仅靠一点才气,一点小聪明,一点青年人的热情和锐敏感觉,是远远不够的。我很赞同这样的意见,“一个诗人,一个作家,甚至一个批评家,应该具备与其雄心或欲望或使命感相称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深度,他应该对世界文化的脉络有一个基本了解,对自身的文化处境有一个基本判断”。这话出自一个“北大诗人”之口。通往这一目标自然有多条途径,而大学的背景,肯定不是达到这一要求的障碍。在今日,有的诗人创作的狭隘和停滞不前,恰恰是发生在文化背景和精神深度的欠缺上。(摘自《我和“北大诗人”们》)


在中国现代诗歌近百年的历史中,拓展是主导趋向,但“回缩”却也不可或缺:“纯诗”和不纯的诗,向公众发言的诗和寻求“知音”的诗,承担政治和社会角色与专注于语言的美、完善的诗,虽然在纷争中常常挑起激烈争辩,但它们也互为推动的前提和条件。(摘自《纪念三位诗人:商禽、张枣、许世旭》)


今日,在均质化的生活现实里,个人人格的诞生和成长,仍是诗/文学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境遇里,是否还有属于自己的人格和个人的内心空间,又如何定义这个空间?获得、保持与消费社会,与“大众”的距离所形成的孤独感,越来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无限的少数人”这个短语,在新诗“没了危机”的时代,也可能还存有它警示和慰藉的力量吧?(摘自《没了“危机”,新诗将会怎样?》)

洪子诚:诗人这百年做得并不差 甚至可以说足够好

当代的优秀诗人,已有足够的心理能量、知识储备和艺术才能,来参与和古典诗歌、与域外诗人的对话。

洪子诚:没了“危机”,新诗将会怎样?

今日,在均质化的生活现实里,个人人格的诞生和成长,仍是诗/文学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境遇里,是否还有属于自己的人格和个人的内心空间,又如何定义这...

洪子诚评王家新诗集《塔可夫斯基的树》

《塔可夫斯基的树》则只收1990年以来的诗和诗歌随笔。这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创作道路的一个判断:1990是重要年份,具有转折、甚至重新出发的起点性质。

洪子诚:纪念三位诗人:商禽、张枣、许世旭

这三位诗人是商禽,张枣和许世旭。将他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他们都是去年离世的、用中文(商禽,张枣)或部分用中文(许世旭)写作的诗人。商禽去世是2010年6月27...

洪子诚:当代诗歌的“边缘化”问题

在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边缘化”的讨论中,一种思路是将“80年代”作为评述90年代以来诗歌的基点,另一种思路是将其放置在20世纪中国新诗整体的历史脉络中观察。在现代社会...

洪子诚:林庚先生和新诗

林庚先生是诗人。新诗自诞生以来,诗坛有各种流派,发生过种种冲突和争论。但是林庚先生不属于哪一诗派,我们也不知道该把他归入哪一派别里。没有见他发表过宣言,打出什麽...

洪子诚:语文课外的书

因为我的外祖母和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高小上的是教会学校,所以,读(和听别人读)得最多的,是《圣经》。星期天到教堂做礼拜,听牧师布道,参加学校、家庭里宗教性质...

洪子诚等:世纪视野中的百年新诗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读书》借《百年新诗选》(洪子诚、奚密、吴晓东、姜涛、冷霜编选)出版之际,召开出版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新诗与历史同步”、“新诗与现代性”、“...

洪子诚:我和“北大诗人”们

说起来,我和近二十年的北大诗歌,算是有一点关系,因此,本诗选的编者才会想起让我来写这样的文字。1977年,教研室筹划编写“当代文学”的教材,诗歌部分本应由谢冕先生来...

洪子诚:新诗史中的“两岸”

这个题目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中国新诗史怎样处理 “两岸”的诗歌现象,另一层是 “两岸”的学人如何对待新诗史的写作。

洪子诚、吴晓东:诗歌始终慰藉着整个20世纪

以我的感觉,90年代中期以来,思想文学界出现对“文学”不信任的声音。可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现状不满,从更深远的角度则是对文学的位置、社会功能的...

洪子诚:回答冷霜的六个问题

如果不是看得那么严格的话,在北大读大二、大三的时候,好像就和“学术研究”沾上一点边。正赶上“大跃进”(“它”所属的时间段落,近来被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毛泽...

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初版序

2001年9月到12月,我在学校为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研究生组织了“近年诗歌选读”的课程。本书收集的,就是这次课的内容。中国现代诗的细读(或“导读”)这种性质的课,自80...

洪子诚: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史

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化的时代,广告、影视让人眼花缭乱,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是,我却是更钟情于阅读,也更多从阅读中得到乐趣。对于一个常常读书,个人生活与书本关...

洪子诚:我不大会随机应变

这位满头华发与黑丝相间、嘴角带着浅浅笑意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一如既往地低调,“也许确有某些‘坚硬’的东西,那就是我一个时期的认知、感受。我不大会随机应变,当我...

洪子诚:批评的尊严——作为方法的丸山升

在历史研究上,丸山认为具有“敏锐的时间感”,是研究者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这也是他自己一贯秉持,并且保持警醒态度的原则。“时间感”,既指研究者对自己所处的位置的认...

洪子诚:编选“新诗大系”遇到问题

最近,我参加了谢冕先生主持的“中国新诗大系”的编选工作。“大系”的文革后部分共3卷,1978-1985是一卷,86年至80年代末是一卷,90年代是另一卷。为什么是这样的划分,我...

hackIE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日好诗推送作品除外)。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京ICP备09037671号-2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110105000501